李藎忱記得清楚,歷史課本上總是寫着“加強中央集權”。當時李藎忱還並沒有在意,加強中央集權在他看來對於中央王朝來說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現在李藎忱才發現,事情絕對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這不僅僅很困難,而且簡直就是在玩火。
在世家的面前玩火。
在世家面前玩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歷史上楊廣就是這麼一個玩火的傢伙,他大刀闊斧的進行各式各樣的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卻忽略掉了自己並沒有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權,當時的山東世家、關隴集團乃至於被打壓的東南士族,都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間,當楊廣開始壓迫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的開始反抗。
縱觀整個隋末的戰亂,依舊還是各個世家的主場。
李藎忱不打算成爲另一個楊廣。
從自己入建康府將南陳取而代之到現在,李藎忱方纔敢說,自己要着手開始進行加強中央集權了。之前建設書院和推行科舉制度是第一步,而現在制定律法則是第二步。
李藎忱徑直說道:“關鍵就在於收入高的人和收入低的人,稅收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設立稅收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夠讓不同收入的人向朝廷提供不同額度的財物,以個人的收入而不單純只是以人頭數量計算稅收,否則的話對於收入低的人來說。
如果朝廷提高稅收,不啻於直接增大了生活負擔,進而會直接引起社會的動盪和騷亂。
對於收入高的人來說,如果朝廷稅收不高,那麼自然就很難影響他的財富積累,天長日久,家中富足之後,朝廷的存在意義自然也就變得淡薄,很容易導致這種人對朝廷心懷不軌。
因此稅收的制定肯定也要根據個體的不同。
華夏古代在稅收和類似的徭役上一般都會採取公平的方式,但是這種平均分配的方式實際上又是很不公平的,畢竟每個人的收入不一樣,如果承擔相同的稅收和徭役,只會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貧富差距就是社會矛盾,而且是很容易引來整個社會動盪的不容忽視的矛盾。
而後來朝廷也曾經針對這個問題,增加對商人、贅婿等社會低下階級的徭役,增加對商賈等高收入羣體的稅收,以求能夠拉平這種差距。但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作爲,畢竟真正手握社會主要財富的還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尤其是在東漢之後的世家,朝廷的重稅無法落在他們的頭上,那麼社會貧富差距和由此帶來的矛盾就會一直存在。
加大對世家的稅收,進而進一步打壓世家、減少世家和平民之間的差距,這就是李藎忱要求按照收入徵收稅款的根本目的。
陳叔慎額頭上已經有些汗珠出現。
李藎忱的目的,他可是看的很清楚。
這恐怕也是爲什麼李藎忱會讓他來做這件事,畢竟東南士族之中沒有誰比曾經的皇室陳氏更加尊貴了,而陳氏帶頭主持,和陳氏有利益糾葛的各個家族不管願不願意也只能跟着。
李藎忱的要求很容易實現。
問題就是陳叔慎願不願意或者說敢不敢去實現。
“這個問題臣已經有所考慮,並且會在近期付諸實際,並給陛下呈遞一個詳細的奏章描述臣的打算。”陳叔慎沉聲說道。
年輕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其位的壓力。
李藎忱微微頷首。
他也知道自己這是讓陳叔慎在做選擇。
伸手拍了拍陳叔慎的肩膀,李藎忱微笑着說道:“此事慢慢來,包括整個稅收法,朕要的不是漏洞百出,而是一個真正能夠實現、能夠推行下去的稅收法。而這,只是開始。”
“這只是開始”。
幾個字從李藎忱的口中吐出,壓下來。
陳叔慎感覺力道千鈞。
這一刻,他已經下定了決心,鄭重一拱手:“臣遵旨。”
是爲了一個家族和一個世家團體的利益,還是爲了一個時代、天下萬民的利益,這一刻陳叔慎已經做出了選擇。
作爲一個年輕人,他也希望這三百年的迂腐和衝突,有所改變。
人活了這一輩子,既然明知道有些錯誤不能再延續下去了,那麼爲什麼不嘗試着去改變呢?
李藎忱看了一眼陳叔慎,露出笑容。
每個時代,都不缺乏背叛自己的階級而爲了新的時代拼搏的人。
或許他們還不足以被稱爲“解放者”,但是他們都是高尚的。
一個稅收法或許不足以說明什麼或者確定什麼,但是更多的律法匯聚到一起的時候,大漢的法律體系就會形成,那個時候皇權將會被擺在更加至高無上的位置上,任何人都無法再撼動朝廷或者皇權的威嚴,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天地。
當然了律法制定出來了歸制定出來,真正想要確保各地都能夠遵守,還需要朝廷通過暴力推行。
畢竟作爲朝廷的暴力機關,刑部和軍方都不是吃乾飯的,維護朝廷的律法通行,本來就是他們的責任。
至於律法繼續發展,會不會最終替代皇帝的威嚴,成爲一個國家統治的根基,那李藎忱舊部知道了,畢竟就算是真的有那麼一天,也是百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了。
在李藎忱的推動下,商貿和工業在發展,因此勉強也可以說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這萌芽還很弱小,並且也沒有任何的思想家能夠站出來解釋和進行思想啓蒙。
歷史上的歐洲之所以快速的進行政治制度的變革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僅僅是因爲大航海時代的資本積累和工業的發展,還因爲文藝復興運動、思想啓蒙運動等等一系列的開民智的行爲,讓普羅大衆也逐漸對思想的解放和自己能夠爭取到的權利有了深刻的認識。
而至少現在李藎忱還沒有見到這樣的思想家。
從封建時期過渡到下一個階段,並沒有那麼簡單,也不是短短几年、幾十年和幾代人的問題。
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之後再會發生什麼,李藎忱自己也無從判斷。但是他並不拒絕華夏會完成類似於光榮革命的皿煮過渡,畢竟這是時代必然會發生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