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訓練,自然也就不用捨近求遠,將羅毅麾下的兵馬再調動北上,只要人來了就行了。
大漢的軍制進行改革之後,軍中將領除了自己的親衛私兵之外,實際上對於下面軍隊遠沒有了掌控能力,軍隊實際上是掌握在長史、司馬和主簿構成的軍中指揮體系手裡,將領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沒有這三個人點頭也無法調動軍隊。
而朝廷調動將領,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考慮把將領麾下的軍隊也一起調動了,因爲這些軍隊本來就不必須要這個將領才能統帶,所有的兵,都是忠誠於朝廷和皇帝陛下,而不是某個將領的兵。
“縱然是天涯海角,只要還在爲大漢征戰,那麼便知道兄弟你就在身邊!”戚昕哈哈大笑,“一路順風!”
兩人在南方的作戰中雖然一開始也是矛盾重重,但是最後並肩作戰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今日送別,自然是依依不捨,不過男子漢大丈夫,自然不能做那種哭哭啼啼的事情。
大笑一場,算是對好友的祝福。
“一路順風!”羅毅同樣大笑,“你們南洋艦隊,可要好好地把咱們沒有走過的路,都走一遍,把大漢的旗幟,插到所有能看到的土地上啊!”
“承你吉言!”戚昕擺了擺手。
南征之戰前後,海軍的規模急劇擴張,不但青龍戰船和飛剪快船連續下水,新打造的裝備火炮的戰艦在得到了李藎忱的全力支援之後也馬上就要下水了,再加上大漢海軍在之後會同時在南方和北方展開軍事行動,所以海軍自然就不可能依舊作爲一個整體運轉。
南征之戰後,根據李藎忱的授意,規模相比於陸軍小一些的海軍率先開始新一輪軍制改革,大漢的上一次軍制改革主要是確立軍中司馬、主簿和長史共同掌控軍隊的制度——實際上更多的是恢復漢代的軍隊舊制,同時又確定軍中重號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仗主——幢將的制度,這樣做主要還是爲了改變當初南朝和北朝在軍隊官銜制度上的混亂和不統一。
當初的南朝,雜號將軍一大把,北朝則是大將軍一大把,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利於軍隊的發展。
而這一次改革,自然主要就是確定軍中的名號制度。
在上一次改革中,固然漢軍已經確定了每個將領麾下統籌的兵馬數量,比如一個偏將是千人,一個仗主是五百人等等,但是在重號將軍一層上,這樣的編制還是有些混亂的,所以李藎忱打算仿照唐宋時期的制度,爲每支軍隊賦予名稱,換句話說就是類似於集團軍的編號。
海軍人少,自然就作爲優先改編的對象,以此爲試點。
根據地域,海軍已經被劃分爲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和內河艦隊,顧名思義,每支艦隊負責的區域也不一樣,南北洋艦隊以大江入海口爲界,向南和向北劃定區域,南洋艦隊由戚昕統帶,北洋艦隊則由邱志統帶,至於大江入海口以內,包括大江、淮水、雲夢、鄱陽等地內河內湖上的水師隊伍,則由姜先統帶。
而陸軍在未來幾個月內也會完成這樣的重新編制,根據每個將領麾下的兵馬數量,李藎忱會親自賜予名稱。
目前已經確定的,剛剛立下功勳的南疆軍隊,名爲鎮林軍——這也有個小插曲,本來陸軍是想要將其稱之爲“鎮海軍”,覺着這樣比較霸氣,結果海軍立即反對方纔作罷,鎮林軍的名字顧名思義自然是表彰這支軍隊鎮守南方、蕩平林邑的功勞。
而淮南的漢軍,整編爲揚武軍,淮西的漢軍整編爲鎮嶽軍,表示這兩路兵馬一支進攻、一支防守,是大漢在兩淮上的基石。
南陽的漢軍整編爲鷹揚軍,長安的漢軍整編爲虎翼軍,河套的漢軍整編爲奮武軍,這三支軍隊將是大漢從西和北兩個方向進攻北周的主力軍。
而西北的漢軍整編爲蕩寇軍,南中的漢軍整編爲平蠻軍,說明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分別向西和向南蕩平賊寇、爲大漢開疆拓土。
當然了,雖然大漢的侍衛親軍,也是大漢戰力公認最強的軍隊——這個大家不服氣也沒辦法,雖然還是以禁衛軍對外稱呼之,但是在太尉府的內部檔案上,採用“龍翔”之代號,代表這是真龍天子賴以翱翔九天的利器。
而軍號定下來,每支軍隊中的兵馬數量等等都要進行調整,按照太尉府的計劃,將會在年內完成這些任務。
大漢既然開始新一輪的軍制改革,並且規定了時間,那不用說也知道,在軍制這一次改革完成之後,新的戰爭,就要開始。
南方的戰事告一段落,接下來,該北方了!
戚昕深深吸了一口氣,目送羅毅帶着抽調北上的火槍手們快步走上戰船。
鎮林軍還在改編,短期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動作,畢竟就算是想要進攻扶南和真臘,也得有個藉口,朝廷的使者現在可還在路上。
但是不代表海軍這邊也只能眼睜睜看着。
是該鬧鬧動靜了。
————————————-
大漢新元三年八月初八。
建康府以北的船塢外,人山人海。
一艘巨大的戰船從船塢中被推出來,一點一點的滑入大江之中。
江水被龐大的船體分開,寬闊的大江在這艘戰船面前也顯得有些狹窄了,而船上高高揚起的桅杆在分明告訴船塢內外的工匠以及看熱鬧的百姓們,這不是一艘只能在內河之中航行的戰船,而是一艘屬於大海、屬於遠方的鉅艦。
船身上的炮門依次開啓,一門門火炮在初秋的陽光下熠熠發光。
“鳴炮!”王昌站在戰船的船頭上——也得虧一衆文官堅決攔着,否則此時站在船頭的應該是陛下,輪不到他來。
船舷上的火炮依次鳴響,這一次放的當然是沒有什麼殺傷力的禮炮,炮彈是短引信的開花炮彈,打出去不多遠就會自己炸開,不會傷害到遠處岸上的人羣。
“轟轟轟!”江面上炮聲轟鳴,水花和煙塵繚繞。
百姓們和工匠們都屏住呼吸,聽着這恍若雷聲的炮響。
而李藎忱站在觀禮臺的最上方,同樣屏住了呼吸。
炮聲消散,鉅艦落帆,劈破斬浪向前航行。
歡呼聲隨即將大江兩岸都淹沒。
李藎忱呼了一口氣。
聆聽一千五百年前的炮聲,何其榮幸。
江邊的岸上,落葉紛紛。
秋,也來得好快。
——————第十六卷南天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