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董允,排到鄧芝了。
鄧芝,別看用的是這個“芝”,但是個男的,活到80歲,成爲耄耋老男人才去世。
鄧芝性格好強驕傲,連大將軍費禕都對他禮讓三分,只有宗預不肯屈服於他。從江州回朝時,見到宗預,鄧芝對他說,“禮法上六十歲的人就不能參軍,而你現在爲什麼能統領軍隊。”
宗預不弔他,悠然答道:“你都七十了還握着兵權不放,我六十爲什麼就不可以統領軍隊呢?”
鄧芝是東漢名將鄧禹之後,在東漢末年入蜀定居,但無人瞭解起用他。
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於相面,鄧芝請他給自己相面,張裕對鄧芝說,“你年過七十,會位至大將,並封侯。”
果然,鄧芝於243年被封爲職位相當於大將軍的車騎將軍。
那麼,如果張裕猜得準確的話,鄧芝大約171年前後出生,《三國志》中曾記載,鄧芝曾被宗預玩笑指責鄧芝七十歲了還不放棄兵權,所以綜合來看鄧芝生年在168-177年範圍內,死的時候大約是80歲。
…… ……
鄧芝,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蜀漢重臣。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入主益州,鄧芝任郫(Pí)城府邸閣督。一日,劉備經過郫城,和鄧芝交談後,感到十分驚奇,擢升他爲郫令,後升遷爲廣漢太守。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於是入朝爲尚書。
劉備於永安病逝前,孫權爲修補夷陵之戰給兩國造成的裂縫,曾遣使請和,劉備亦派宋瑋、費禕等到吳迴應。
但如今劉備逝世,丞相諸葛亮憂慮孫權知道這消息後,態度會有所改變,不知如何處理。此時鄧芝面見諸葛亮說,“現今主上(劉禪)年幼,在位不久,應該派遣使臣重新與東吳結好。”
諸葛亮回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誰,現在我找到了。”
鄧芝問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使君您了!”
於是,派鄧芝出使吳國。
鄧芝到來後,孫權果然感到疑惑,不立即接見鄧芝,鄧芝便自己上表求見孫權道,“我這次來不只是爲了蜀漢,也是爲了吳國。”
孫權於是接見他,對鄧芝說,“我原本誠心想與蜀漢和親,但恐怕漢主年幼,國小而大勢困頓,如果曹魏乘虛進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猶疑了。”
鄧芝答道:
“吳、蜀兩國結合擁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於世的英傑,諸葛亮亦是當代特別傑出的人才。蜀有重險可固守,吳有三江可阻隔,結合這兩個長處,成爲脣齒之邦,進可併力奪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這是自然的常理。
“大王現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爲質子(人質),若不遵從命令,就有理由討伐,我國必定見此機會而順流進發,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孫權沉思甚久才說,“你所言甚是啊!”
便與魏斷絕關係,與漢連和,派大臣張溫前往訪問。
張溫出使即將返回時,蜀漢再次派鄧芝到吳國,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的時候,兩個君主分別統治,不是很快樂嗎?”
鄧芝卻對他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果魏國滅亡之後,大王還未深識天命。那爲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爲臣之人各自竭盡自己的忠誠,而爲將之人則握棰擂鼓,爭戰纔剛剛開始。”
孫權大笑說,“您確實很真誠。”
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丁厷言辭鋪張浮豔,陰化不能完盡;能和合兩國的人,只有鄧芝。”
我們看,鄧芝前後出使吳國,說的有理有據有節,他從容不迫,有仙風道骨,這又是爲什麼?
原來,這是因由他的母親鄭天生——你記住,三國裡有名有姓的的女人,都不是一般的凡人。
鄧芝的母親叫鄭天生,《真誥》、《柳如是別傳》等書都對其有記載。
查到《真誥》,書中記曰:“鄭天生,鄧芝母也。得道,在易遷綰東廂中。”
看來,鄧芝小的時候,他母親就修道。母親的的修道,深深地影響到鄧芝,你聽他說話,就有道之不爭的味道。
…… ……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進駐漢中,任鄧芝爲中監軍、揚武將軍,與大將趙雲佯攻郿城,作爲疑兵吸引曹真率領的魏國主力,與之相持。
後因馬謖在街亭之戰中被張郃擊敗,箕谷疑兵也因此暴露,遭到曹真主力的攻擊,幸虧趙雲親自斷後,斂衆固守,纔不致大傷,安然撤退。
…… ……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鄧芝升任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再督領江州。孫權多次與鄧芝互致問候,饋贈豐厚。
延熙六年(243年),就地遷任車騎將軍,後被授予假節。
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國人殺死都尉反叛,鄧芝率軍前往征討,將其渠帥梟首,使百姓安居。
延熙十四年(251年),鄧芝逝世。
…… ……
鄧芝爲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展現道家愛民的特色。身上的衣食從官府資取,不治私有財產,妻、子甚至有飢寒的日子。
鄧芝死的時候,家中也沒有多餘財物。他的性格剛強、質樸,不會修飾情緒,因而沒有士人和他結交;而且對當時的人也不大敬重,只曾器重姜維。
——這絕不是簡樸、清廉這類的詞所能涵蓋的,和他母親的修道密不可分。
…… ……
據《華陽國志》記載,鄧芝在出徵涪陵時,見到緣山有許多黑猿,鄧芝又好弓弩,便親手射猿,一箭便中。猿拔出箭矢,卷樹皮、樹葉塞住創傷。鄧芝說,“唉,我違揹物種的天性,我將要死了!”
又有一說,鄧芝見到一隻猿抱着子猿在樹上,用弩射他,射中母猿,子猿爲母猿拔箭,卷樹皮、樹葉塞住創傷。
鄧芝感到愧悔,將弩投入水中,自知將會死去。
莫不是鄧芝也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