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馬邑三患

經過一番解釋之後,衛濤也終於是明白,原來張遼先祖乃是聶壹,是爲馬邑豪族。

不過當時這聶壹當時設計匈奴,結果被匈奴識破。

雖然後來匈奴也是被大漢連連打壓,但聶壹一族之人卻是不可能再是留在馬邑,不僅是匈奴對其頗是憤恨,就是當地百姓也不待見其族。

爲了避禍,聶壹一族的後人就此改爲張姓。

雖然已經離開了馬邑多年,但張家依舊是希望能夠有一日重回故土,更是希望能夠有一日能夠洗刷先祖恥辱。

所以張家子弟多是加入幷州軍。

雖然張遼年歲不大,但其勇力在張家之內已經是首屈一指,加上得知此事是由着陳留衛家的衛濤主持,雖然也是疑惑衛濤年紀,但張家也是派來了二十位幫手。

“大人,此事如今我們已經是有不少士卒,雖然未曾滿百,但皆是精銳之人,只要稍加訓練即可成兵。若是再招募尋常百姓,還需要時間訓練,反倒是未能夠提升實力成爲拖累。”

張遼果然不愧是有名將之資,在衛濤將各個軍卒召集起來之時就是向着衛濤言道。

“馬邑乃張家祖地,對於馬邑,我也是有所瞭解,以大人的軍力已經是可以勉強立足。”

“文遠知道馬邑之情?還請速速道來。”

衛濤心中一喜,自己果然沒有找錯人,自己只是知道那馬邑早已無有大漢官員駐紮,卻是不知道其具體如何。

只是顯然如今的張遼反倒是不如之前那般與自己親近,倒是讓衛濤心中有幾分疙瘩。

“是,馬邑如今卻是有三患,若是大人想要立足,那麼就是要頂住三患的壓力。”

“三患?哪三患?”

衛濤皺皺眉頭,他能夠想見馬邑必然是深受匈奴之苦,卻是不知道另外兩患卻是如何。

“馬邑三患,一患匈奴,自從匈奴與大漢交惡一來,馬邑便深受其苦,這也是馬邑百姓深恨我聶家之故,不過如今恐怕卻是無人知曉我張氏乃聶壹之後,倒也不憂連累大人。”

衛濤點點頭,這的確是心腹之患。

“卻不知還有何患?”

“二患是爲馬匪,這些馬匪縱橫往來劫掠無道,尤其是其中最大的一股馬匪,據說是有數千人,名曰‘一陣風’,來去無蹤,不僅是馬邑百姓深爲其苦,就算是匈奴都受其侵擾,可謂是馬邑的無冕之王。”

說到這裡,張遼的面色更見嚴肅。

“以往大漢也不是沒有官員西出雁門,可往往過不到半月就是被這馬匪取了性命,久而久之,大漢只以雁門關作爲抵禦匈奴,更不管馬邑之事。”

“建陽公懼我若此邪?”

衛濤也是不由得苦笑,不過也是,哪裡是有世家子弟願意邊關從軍,還是從一小卒做起。

丁原使這知難而退之法,也正是其應當。

“文遠,此二患皆是不可小覷,也非是我們現今能夠應對,卻不知這第三患是爲如何?”

“第三患是爲刁民,前兩者一時之間未必會是理會我等,但若這第三患弄不好,恐怕不過三日我們就是要退回雁門之內。”

“刁民?雖然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但不說我等爲大漢軍士,百姓豈會讓我等如此之懼?莫不是敢要造反不成?”

衛濤的臉色也是變得有些陰沉,雖然算不得對劉氏大漢有多少忠心,但如今馬邑已經算是具體歸屬於自己掌管。

“造反倒也不至於。不過因爲地處邊陲,大漢統管之事甚少,反倒是不時受到匈奴和馬匪欺壓,所以其中百姓對於大漢卻是沒有多少好感。”

張遼也是輕嘆了一口氣,想他先祖聶壹身爲馬邑豪族,也是想要爲着大漢,卻是不想結果如此,連後人都不得不改易姓名,那些百姓如此,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了。

“大人當是知道,邊關種種之物甚是缺乏,當地百姓又受到匈奴和馬匪欺壓,各種食物之類的本就不足,哪裡還願意是供應軍中?若是運糧,雁門關如何可是運出?就算大人要以自家銀錢採買,那又是找誰採買?”

衛濤心中頓時又是一驚,這後勤之事自己倒是未曾考慮到。

在軍營當中這等後勤之事自然是有專職官吏負責,當然更重要的是,衛濤之前一直是爲兵士,這等事務還輪不到他來操心。

“如此當是如何是好?”

現實可不是玩遊戲,隨意的點幾點就是完成了運輸,後勤輜重等等運送,更是要考慮運送途中的物資消耗。

更何況雁門關本就是邊陲重地,所得物資當是要優先供應,想要從雁門關得到補給,那更是難如登天之事。

畢竟衛濤如今也不過就是一個小小屯將,陳留衛家有着聲名也只在陳留一地,如何能夠顧及到此。

“文遠可是有什麼好提議嗎?”

可惜,雖然張遼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對此卻是隻能夠搖搖頭。

“那不知道如今雁門關卻是誰在主持?”

衛濤見此也是無法,張遼再是名將也是將,而不是謀士,更何況如今張遼只是一個未來的名將。

誰都不知道有着衛濤的干擾,張遼還能不能夠成爲未來那個‘威震逍遙津’的絕世名將。

“少爺,如今雁門關的主將叫做彥法,不過已經是有消息傳來,據說刺史丁原丁大人已經是下令高順領着陷陣營前往駐紮雁門關,防止匈奴南下。”

因爲有張遼在旁邊,所以王賀的言語卻謹慎了許多。

“原來是高將軍,若是高將軍駐守雁門,那麼總不會是置我們於不顧。”

衛濤雖然不知道那丁原到底是重用高順,還是同樣將高順打發走,但若真是高順駐守雁門關,那麼對自己而言卻是一大好事。

“大人,雖然如此,但想要在馬邑立足還是要想辦法。”

張遼畢竟年幼,爲人做事還不夠圓滑,當下又是說道。

“馬邑之人已經甚是不歡迎大漢官員,而且就算是有充足的後勤補給,以馬邑的窮困,就算是有着百姓劫糧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我們想要立足還要有許多不便。”

遇到任何一個人還未到任就是如此連連被潑冷水,心中也會是有想法。

不過衛濤終究是有些不同,而且也是知曉着張遼的本事,所以反倒是認真地點了點頭說道。

“文遠所言甚是,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相信會是有辦法的。如今我們卻是要先行動身,再是拖延下去,恐怕就免不得責罰,行軍之事還多勞文遠費心了。”

“諾!”

張遼當即齊聲拱手應下。

不得不說衛濤的信任,還是讓張遼心中涌起一陣知己之感。

若不是衛濤年紀也是一般不大,恐怕張遼這個時候已然願意拜服。

因爲張遼在,所以王賀有一些話自然不能明言,在他離開之後,王賀纔是說道。

“少爺,這張文遠雖然也是年幼,但資質的確是不遜色於少爺。少爺如此看重也是正當。不過若是爲此而冒着風險前往馬邑未免也是太……若是少爺想要爲官,過得幾年,請老爺爲少爺走動一二,不說到得如何大城,但求一縣尉之職還是不難,少爺又是何必如此冒險?”

卻是王賀再是勸說起了衛濤。

“王叔所言的確是老成之法。”

衛濤倒是明白這位老人對自己的關愛,若不是如此,他也不會不顧已經年過半百還是到此來相助自己。

“不過我如今所爲也是爲了我衛家。想我衛家祖上衛青,馳騁萬里,打得匈奴不敢南顧,我等後輩子孫如今只是安於中原,卻是墜了祖先之名。”

說到這裡衛濤微微一頓,面容更見嚴肅。

“更何況那丁建陽若是好言相問,那麼我自行離去也就是了,可丁建陽如此,若是我就此離去,那麼置我陳留衛氏於何地?”

世家大族也是有顏面之爭。

這等顏面之爭可不單單只是顏面,其中也有不少利益糾葛其中,若是衛濤就此退卻,那麼衛家必定爲人恥笑,更不被其他世家看在眼中。

“少爺所言極是,卻是小人疏忽了。”

王賀知道衛濤決心已定,自然不再多做言語。

“王叔是爲我好,我自然是明白,只不過這等事情有時候卻是由不得我們。如今我既然選擇此路,自然是當要將這事做好,區區馬邑之地,難道還難得住我?”

“既然如此,還請少爺讓我隨之,老夫年紀雖然大了一些,但一些尋常瑣碎之事還是可以料理得到。”

王賀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身子卻是十分硬朗,早年間隨着父親走南闖北,更是使得一手好刀法。

再上這一次前往馬邑,衛濤也着實是需要幫手,在思量一會兒之後就是點頭應道。

“既然如此,一切拜託王叔了。”

軍營開撥自然是有不少繁雜之事,不過衛濤所領之人並不多,加上衛濤在軍中這些年也不是白混,自然很是輕易就是將一應事務打理完畢。

如是,在衛濤帶領下,張遼等數十人隨之一路向着雁門而去。

第294章 渡過渭河第299章 西涼軍弱第128章 阻與鬥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40章 伊籍之謀第49章 斬殺黃巾將!第214章 血洗烏桓第194章 連娶三女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357章 挑釁孫權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321章 青梅煮酒論當今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殺三士’第32章 匈奴之請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39章 蔡琰妙音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250章 呂蒙來投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302章 馬超換龐德第406章 孟獲一怒第202章 沮授慾火攻第107章 檄文遍傳討董卓第340章 智鬥一陣第249章 大小喬第166章 欲謀水軍第160章 再次送人上門的糜竺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208章 戰關羽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102章 洞房花燭夜第203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上)第100章 甄氏和衛氏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20章 倒黴的張遼第45章 擒拿唐周第214章 血洗烏桓第442章 雙雄縱論(下)第335章 諸葛亮到來第42章 刺殺張讓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214章 血洗烏桓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359章 智激孫權第31章 馬邑市集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255章 孔融泣言第187章 鬱悶的張合第437章 空城謀?第368章 華佗妙手第187章 鬱悶的張合第411章 大破藤甲兵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60章 火燒長社第331章 呂蒙誠意感文聘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63章 董卓來援第56章 被困長社(上)第206章 軟禁沮授第253章 衛家有後第9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350章 出戰呂布第366章 水軍對戰第184章 鬥顏良第250章 呂蒙來投第251章 呂蒙‘奸’計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228章 幽州之應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30章 張遼歸心第141章 入下邳第299章 西涼軍弱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159章 大生意第244章 孫策到來第92章 大破烏桓先鋒第436章 草原服第140章 空營計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229章 以一敵九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302章 馬超換龐德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244章 孫策到來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1章 蔡邕第253章 衛家有後第406章 孟獲一怒
第294章 渡過渭河第299章 西涼軍弱第128章 阻與鬥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40章 伊籍之謀第49章 斬殺黃巾將!第214章 血洗烏桓第194章 連娶三女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357章 挑釁孫權第148章 糜家送上門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321章 青梅煮酒論當今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殺三士’第32章 匈奴之請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39章 蔡琰妙音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250章 呂蒙來投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302章 馬超換龐德第406章 孟獲一怒第202章 沮授慾火攻第107章 檄文遍傳討董卓第340章 智鬥一陣第249章 大小喬第166章 欲謀水軍第160章 再次送人上門的糜竺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208章 戰關羽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102章 洞房花燭夜第203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上)第100章 甄氏和衛氏第403章 引來蠻夷第20章 倒黴的張遼第45章 擒拿唐周第214章 血洗烏桓第442章 雙雄縱論(下)第335章 諸葛亮到來第42章 刺殺張讓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214章 血洗烏桓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359章 智激孫權第31章 馬邑市集第52章 黑夜下的意外勝利第255章 孔融泣言第187章 鬱悶的張合第437章 空城謀?第368章 華佗妙手第187章 鬱悶的張合第411章 大破藤甲兵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60章 火燒長社第331章 呂蒙誠意感文聘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63章 董卓來援第56章 被困長社(上)第206章 軟禁沮授第253章 衛家有後第9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350章 出戰呂布第366章 水軍對戰第184章 鬥顏良第250章 呂蒙來投第251章 呂蒙‘奸’計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228章 幽州之應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30章 張遼歸心第141章 入下邳第299章 西涼軍弱第433章 勸降無功第159章 大生意第244章 孫策到來第92章 大破烏桓先鋒第436章 草原服第140章 空營計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229章 以一敵九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302章 馬超換龐德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244章 孫策到來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1章 蔡邕第253章 衛家有後第406章 孟獲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