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

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

兩位都見過了,王羽乾脆又在糜府等了一陣,待天光放亮後,連着那位鳳雛也一起見過。

和孔明見面時,兩人差不多算是在針鋒相對;黃月英則是女孩一直在說,王羽從頭到尾也沒能插幾句話;而到了龐統這邊,情況則是截然相反,王羽一直在說,卻沒能得到幾句正經八百的回答。

倒不是龐統太過桀驁,又或心存牴觸什麼的,實際上,從見到王羽開始,他的眼中就毫無保留的流露出了驚喜和激動的情緒。隨後,肅身延客,躬身施禮,禮數上也是盡善盡美,全無半點怠慢之意。

再後來,王羽拉着他談起天下大事,青州軍政,他也聽得很認真,就差沒拿紙筆做筆記了。這時代不流行這個,就算要記,也不能當面記,須得當面認真聆聽,記憶周全後,等客人離開,這才默寫出來。

看龐統當時的舉止神情,王羽猜想,少年事後八成是要這麼做的。

事後總結,王羽斷定,龐統和諸葛亮的心態全然不同,對來青州的這個機會,他非常珍惜,對自己也很傾慕,將來出仕什麼的,一點阻礙都不會有。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自閉傾向很重,或許是信心不足的原因,他特別不愛說話,說是惜字如金,都不足以形容。

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王羽所知的那位鳳雛,應該沒有這個問題纔對,否則他哪有本事去曹營搞連環計呢?不過轉念想想,事情也未必那麼絕對。畢竟赤壁之戰是十幾年後才發生的,這麼長的時間裡。發生什麼事都不奇怪,自閉症恢復又有什麼好驚訝的?

而且。龐統的性格有缺陷,這一點在書裡本來就有提及。

龐統一開始在劉備麾下,是以試任耒陽縣令的身份開始的。耒陽是個很小的地方,就算在後世,耒陽市的人口都沒超過五十萬,在這個時代,頂多也就是千把人的小縣城罷了,劉備顯然沒將他放在眼裡。

面對這種處境,長袖善舞的人可能會去拉關係。畢竟好友兼同學的諸葛亮,在劉備軍已經混得風生水起了,舉薦什麼的就是一句話的事兒;踏踏實實的人可能會努力工作,用政績來展示自己的能力。

而龐統的選擇則是罷工,以此來吸引劉備的注意力。

歷史上,他這招險棋是成功了的。不過,若是結合生活中的經歷,王羽覺得使出這招的龐統一點都不理智。

想想看,若是放在後世。一個職員認爲領導的任命有問題,自己屈才了,然後就用消極工作,甚或罷工的手段抗議。結果會是怎樣?

不管這人到底多有能力,觸怒領導,公然質疑領導決策的結果。一千個人裡,只怕要被炒掉九百九十九個。剩下的那個八成是和更大的領導有親戚關係。

想想這些,王羽也就釋然了。不過,他可不想等上十年八載的讓龐統逐漸成熟,王羽想要在下次大戰開始前,對方就能爲自己分憂,分擔走賈詡身上的一部分擔子。

因此,他決定將龐統的問題交給賈詡處理,心理問題麼,當然要找專家。

連夜見過三人,王羽的心事也解決了大半,當下回府,美美的睡了一覺。

待到日過正午,起牀洗漱,用過午飯,被熱熏熏的日頭一蒸,以王羽的心性修養,一時也有些恍惚,恍若隔世一般。臥龍鳳雛也來了,自己這場時空之夢,應該是切切實實的了吧?

無暇多做感慨,府中親衛已來稟報,賈詡、田豐到了,同時,國淵、糜竺、審配、王修等人也在外間候命。王羽暗歎一聲,悲催的主公生活又要開始了,當下吩咐,請衆臣來見。

衆臣來見,都面帶喜色。

作爲文臣之首,賈詡先來了句:恭喜主公喜得英才。還沒等王羽高興高興,衆人就一擁而上,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

內容麼,無非就是政務上的那點事兒,跟高唐會盟後的那次差不多,基本是一個套路的。

國淵說:屯田是善政,分配需謹慎。

青州原來的屯田制度,和漢朝剛開國時的墾荒令差不多,基本精神就是一個人能開墾並種植多少畝田地,就可以擁有相應的田地。

這項政令,在當時的情況下是行得通的,久經戰亂的青州,和大漢剛開國時的凋敝模樣也差不多,缺的不是田地,而是勞動力。

不過,到了打下大半個冀州之後的現在,這項政令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顯露出來的弊端就是,田地快不夠了,哪怕是荒田也一樣。

冀州不是青州,雖然也經歷了不少戰亂,但畢竟地方大,可開墾的田地也多,再加上豪強們都有自保之力,故而冀州的人口比青州多得多。

王羽擊敗袁紹,雖然很剋制的只取了南部五郡,有從南逃和戰後清算的豪強手中奪取的土地,執行原來的政策或許不難。可問題是,會盟後不長時間,就有大批百姓從北方逃難而來。

原因主要是公孫瓚不擅長搞內政,施行的還是原來那套政策,奪取的土地大多都賞給功臣了,百姓的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有加重的趨勢。

更要命的是,公孫瓚在易京築城,幽州的形勢一下子又變得緊張起來,百姓當然害怕被捲入戰亂,又風聞青州新政的種種好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就很正常了。

人口多了是好事,不過在人口膨脹的同時,還保留原先的墾荒令就不合適了。

“根據農業司的統計,如今將軍府轄下的十五個郡國,扣除山林沼澤之外,還剩餘的可開墾土地尚存一百二十萬畝,但隨着第一批屯田戶示範作用的凸顯。百姓開墾的熱情極高。依照目前的勢頭,剩餘的土地。最多隻能撐到後年春天……”

國淵整整瘦了一圈,上次合議之後。他本以爲自己撿到了最輕巧的差事,但很快他就發現不對了。在墾荒令的激勵下,百姓似乎有了使不完的力氣,哪怕是官方規定了休沐日,也沒人肯主動休息,往往都是被官吏在田壟間抓到,這纔不情不願的去官署前集會。

他們對政令豪不關心,只關心能搶在春播前開墾出來多少畝地。

開墾的土地增加可以增加將軍府的收入,算是好事。但凡事都有個度,一旦開墾過度,導致土地不敷使用,就會形成很多問題。

比如燒燬山林造田,現在青州的工業正在蒸蒸日上當中,所用的材料也泰半都是取自山林,王羽還特意提過要謹慎開採山林,不要過度破壞。墾荒墾紅眼的百姓可不理你這麼多,就算明知道效率很低。但他們還是會去做,不提前做好防範可不行。

另外就是驃騎軍的功勳、撫卹制度也有授田這一項,將軍府手頭沒有足夠的土地酬功可不行。雖說驃騎軍一旦大規模開戰,就可以開疆拓土。但作爲青州的農業總管,國淵考慮問題不能這麼簡單。

特別是有些例子就擺在眼前。

拯救白波的這場行動中,立功的人就很多。但疆土卻絲毫沒有擴大,反倒是多了三十萬需要安置的人口。雖然王羽強佔了河內的一部分土地。將其安置下來了,但大部分土地還是從魏郡劃撥出去的。

當然。白波死裡逃生,對王羽的擁戴達到了很瘋狂的地步,將他們安置在魏郡那個戰略要地,對鞏固防禦有着極大的幫助。

可那些事與國淵無關,他只知道,他手上的土地已經不夠用了。

“子尼,你可是青州的大司農,別光說問題啊?想想解決辦法纔是真的,你頭疼了這麼多天,難道什麼辦法都沒想?”王羽一聽政事就頭大,可沒辦法,誰讓他是主公呢?

“辦法當然有……”國淵遲疑答道:“最好的辦法就是取消墾荒令,不然就必須在明年取得新的土地,否則很快將軍府就會陷入無地可用的情況。”

田豐搖頭不迭:“明年取得新的土地?那不是又要開戰?不妥,大大不妥,今年本來都不應該興兵了,若是連年興兵,還談什麼休養生息?”

“墾荒令也不應取消。”田豐質疑了後一條,賈詡又否決了前一條。

“我軍目前只是佔據了天下一隅,戰亂持續時間不長,土地不夠是很正常的。以如今的形勢,接下來的幾年,就算我軍不動,天下勢必也大戰連場,等到若干年後,主公使天下重歸一統,各地的情況未必會比當初的青州強多少,到時候不用墾荒令休養生息能行嗎?”

施政最忌諱朝令夕改,墾荒令這種發令,通常都是臨時的,取消了百姓也能理解。可若是取消了一陣子,等地盤擴大再施行,那味道就變了,會搞得像是兒戲一樣,動搖將軍府好不容易豎立起來的威信。

國淵當然也知道行不通,不然他也不會一上來就長篇大論的抱怨了,這位青州的功勳元老可不是普通的名士,他是個很難得的實幹派。不是逼得沒辦法了,他怎麼會像個怨婦似的抱怨不休呢?

羣臣吵吵嚷嚷,王羽徹底找回了現實感,若是做夢的話,怎麼會做得這麼複雜,這麼亂七八糟呢?一個墾荒令都會牽涉這麼多複雜問題,這又不是在寫小說,編故事。

治政,確實是件很麻煩的事啊,難怪孔明那麼個精力旺盛,身體健康的小夥子,都活活被累死了呢。

想到孔明,他心裡突然一動,隨即豁然開朗了。

就是嘛,自己是主公,幹嘛要事必親躬呢?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自己幹嘛要費這個力氣呢?真是太遲鈍了。

想到就做,他輕輕嗓子,打斷了衆臣的爭論,慢悠悠的說道:“子尼是爲了屯田來的,其他人呢?有事不妨都拿出來,本將一併給你們都解決了。”

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五百章 坑王之王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第99章 河東劇變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第16章 復仇誰當先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三三二章 大舉反攻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三四二章 怒濤何洶涌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五零九章 奇蹟再現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第62章 富貴險中求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第83章 神秘符印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第74章 高調潛入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第97章 仙法之秘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第80章 意外連連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
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五百章 坑王之王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第99章 河東劇變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第16章 復仇誰當先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三三二章 大舉反攻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三四二章 怒濤何洶涌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五零九章 奇蹟再現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第62章 富貴險中求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第83章 神秘符印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三零二章 就是欺負你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第58章 亮劍誰爭鋒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第74章 高調潛入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第97章 仙法之秘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第80章 意外連連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