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

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

開元三年春,溫侯呂布、鎮北將軍魏延敗淮南軍於襄邑,斬副將陳蘭以下,共一萬五千級,餘者或俘或潰,劉勳、劉曄僅以身免,青州聯軍的損失卻是微乎其微。

這是一場令人振奮的勝利。繼夏侯淵大敗於任城之後,兗州的曹操軍連遭重創,已經喪失了正面作戰的能力,只能藉助高牆厚壘頑抗到底。

此戰的意義還不僅如此,沉寂已久的隱霧軍,再次將自己的名字煊赫於世人眼前,在襄邑突襲戰中,魏延採取的匪夷所思的戰法,甚至比任城之戰中出現的重型投石器還令人震驚。

有了牀弩在先,投石車之類的武器並不足以讓人太過驚訝,畢竟這些新武器只是在數量和規模上升了級,其根本原理沒有多大改變。

而隱霧軍在襄邑之戰中,採取的滲透戰術,卻引起了絕大多數用兵家的高度警惕。

包括青州自身在內,各路諸侯軍中,新兵的成分都很高,雖然劉勳的失敗源自其治軍過於鬆散,可新面孔多了,誰能保證自己一點漏洞都沒有呢?

對付淮南軍這種近乎烏合之衆的兵馬,隱霧軍能引起大規模內訌,在其他軍隊中,藉助刺殺等手段,在臨陣之時製造點混亂不也是大有可能的嗎?

相對於青州聯盟方面的振奮,反青州聯盟的士氣大爲受挫,驚聞慘敗的消息後,曹操差一點就要做出放棄兗州,全面收縮兵力的決定了。

“此時不退。更待何時?”

程昱侃侃而談道:“現在撤,還能保全一部分實力。至少可以將妙才、伯仁兩位將軍的兵馬退到潁川,以圖後事。若不然,就只有被各個擊破的下場!呂布的兵馬本來就擅長奔襲,一支陷陣營就已經很棘手了,現在又加上了個更難纏的魏延,打仗完全是不依常理,若是當斷不斷,可能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了!”

“仲德言之有理。”

滿寵緊隨程昱之後。向曹操勸諫道:“若沒有那青州霹靂炮,我軍還可依靠城壘堅持,可那霹靂炮不但射程遠,攻擊力更是驚人之極,火焚任城的消息傳開後,各地已是人心惶惶,等那雷霆軍開到。很多城池都有不戰自潰,望風而降的危險……”

他的語氣越來越沉重:“兗州戰局已經難以逆轉了,如今當以保全實力爲上,以圖他日捲土重來吶!”

程昱、滿寵都不是容易放棄的人,但青州方面連下重手,打得兗州曹操軍損失慘重。已是潰不成軍。現在要救兗州,只能從虎牢關戰場分兵,但虎牢關這邊的壓力又何嘗小了?若是主力在故市城耽誤得太久,搞不好會被王羽和呂布夾擊都說不定。

放開手腳,全力進攻的呂布軍太可怕了。奔襲千里,只若等閒。再加上隱霧軍的助陣,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啊!繼續糾纏於兗州戰場不會有好處的。

“現在放棄,我軍與江東軍的聯繫就徹底被切斷了。”荀攸提出了異議,“雖說兩軍之前也是各自爲戰,但孫將軍現已督軍北上,不日就會抵達陳留,若我軍此時放棄,孫將軍豈不有孤軍深入,被青州幾路兵馬合圍之虞?不妥,此議頗爲不妥。”

“此一時彼一時,若是淮南兵馬尚在,或是妙才將軍未受損傷,與江東軍合兵一處,當大有可爲。可如今淮南兵馬盡潰,伯仁、宣高二位將軍也放棄了浚儀,退保陳留城……孫將軍雖勇,但畢竟只是分屬盟軍,安知他不會知難而退?”

鍾繇連連搖頭,竟是也和程、滿二人持有相同的意見:“正如伯寧所言,如今當以保全實力爲上,退保潁川、洛陽,催促荊、益二州之兵從速北上助戰方爲上策。”

“元常此言差矣……”

司馬朗、杜畿、華歆、樑習等謀臣紛紛出言,各執一詞,各不相讓,總體而言,主張放棄兗州的人是佔了上風的。

理由差不多被鍾繇等人說盡了,即便放棄兗州,曹軍也不是沒有後勁的。荊州如今已經屬於曹操麾下,雖然也需要部分兵馬留守,防備江陵的劉表,但大部分兵馬還是可以抽調北上的。

除此之外,司馬家的後起之秀司馬懿正在益州遊說劉焉,以此人的口才和見識,想必很快就能說服劉焉,使益州兵馬出川助戰。

再加上李典護着馬鈞和墨、工二門的弟子到了潁川,仿製青州的霹靂炮也非無望。看起來,放棄在兗州一爭長短,以圖後舉確實是王道。

但以荀攸爲首的反對派也不是沒有道理,孫策若是聞訊後依然堅持北上爭鋒,曹軍的收縮就變成坑人了。

如今在兗州境內,青州成規模的主力軍團就有三個,東線的張遼、黃忠,陳留的于禁,在加上機動作戰的呂布,兵馬足有四萬多,都是精銳。一旦陷入包圍,孫策縱然有三頭六臂,也肯定討不了好去。

孫策如有不測,江東軍就算不土崩瓦解,也不可能保持進攻的勢頭了。若落敗退出兗州,以這人恩怨分明的性子,也不太可能繼續配合曹軍作戰了。

至於說傳信孫策配合曹軍的撤軍行動,肯定也是行不通的。兩邊是盟軍,沒有從屬關係,孫策肯臨危不懼的北上救援,已經是很顧全大局的舉動了。讓他召之即來,揮之則去,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曹軍方面連孫策的兵馬到底到了什麼地方,都不是很確定。

就在襄邑之戰發生的同一天,周瑜在壽春突襲袁術的皇宮,在投靠袁術不久的劉備的配合下,一舉攻取袁術,當場殺之,顛覆了其建立的僞政權。大成王朝前後存在了不到一個月,頗有創立最短命的王朝記錄的潛質。

袁術來去匆匆。淮南一帶隨之大亂。周瑜雖然實現就制定好了彈壓、穩定的計劃,但他沒想到孫策直接就北上了。還一口氣帶走了三萬精銳!

渡江北上的江東軍主力一共才五萬,雖然在睢安擺了一場鴻門宴,結果了雷薄,收降了張勳、陳紀,將那三萬淮南軍納入麾下,但新降之軍,戰鬥力根本不足以依靠,想守住睢安都難。哪裡分得出力量來彈壓袁術舊領?

徐州的張頜、龐統都是很敏銳的人,在孫策率軍離開睢安的第一時間,就舉兵西進,向留守的孫權、黃蓋發動了強有力的進攻。周瑜拿下壽春後,整合部分力量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增援孫權,其他地方一時間都是顧不得的了。

所以,現在的袁術舊領相當混亂。情報根本出不來,除非孫策主動通報,否則曹操根本搞不清楚孫策軍所在的位置和狀況。

這就是盟軍聯合作戰的弊端之一,號令不統一,相互之間的溝通也不充分,很難形成合力。

不過。兩邊的理由雖然都很充分,但在曹營之中,這種衆說紛紜的場面依然不多見。因爲曹操本身是個很有決斷力的人,就算是很難判斷的議題,往往在衆人各抒己見之後。曹操很快就會做出決斷。此外,在衆幕僚之上。還有個郭嘉。

郭嘉在曹軍的地位,差不多相當於劉邦時代的張良,在戰略問題上,從來都是很有主見的,只要他發表意見,曹操肯定會慎重考慮,往往最後也是會接受個八九不離十。

但今天,曹操面沉似水,眉宇深鎖,竟是遲遲無法決斷。而郭嘉更離譜,他壓根就沒參加軍議!這情況看起來多少有些詭異,但衆謀臣也顧不得許多,只是爭論不休。

毫不誇張的說,曹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抉擇少有錯失,滅頂之災就不遠了。以衆謀臣眼下的身份,除了力挺到底,也沒什麼別的出路,故而大家也只能是盡力說服曹操,採取自己認爲最正確的策略。

正膠着間,帳門忽地一動,曹操像是有心電感應似的,不差分毫的擡眼望去,正見郭嘉閃身而入,一臉凝重。

“奉孝,你終於回來了!”曹操從帥位上起身,快步走向郭嘉,遠遠的問道:“情形如何?”

郭嘉緩緩搖頭,卻不答話。衆謀臣雖然不太清楚前因後果,但心下卻也都是一沉,顯然,又有壞消息了。

“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士氣還能怎麼低迷呢?”曹操的神情也是一黯,擡起的手又放下了,默然走回帥案,頹然坐下。

待曹操坐下,郭嘉這才向衆人說明道:“諸位,主公命嘉聯絡幷州的馬、韓二位將軍,督促其早日與青州軍交戰。若青州軍死守不出,難以攻克,不妨分兵南下,先攻河內,進而攻打魏郡,或是加入兗州戰場……”

衆人都是微微頷首,瞭然於胸。

幷州東部,就是後世被稱爲表裡山河的山西,是個易守難攻的所在。徐庶的五萬大軍只要憑藉地利死守,西涼雖有三十萬大軍,也是無可奈何。兵力都展不開,還談什麼優勢呢?與其在幷州乾耗着,還不如分兵增援中原戰場,把兵力充分發揮出來。

之前西涼軍沒有加入中原戰場的意圖,並非馬騰、韓遂不願意,而是曹操不願意。西涼軍來了,就要分潤好處,曹操這個地主不但要提供糧草裝備,還要在戰後的地盤中分潤給西涼軍。

但現在沒辦法了,形勢逼人,就算飲鴆止渴,曹操也只能先這麼着,扛過眼下的難關再說。這種事當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故而是郭嘉全權負責,秘密操作。

然而,從郭嘉的舉止來看,這件事居然仍然不夠順利。

“臣遣使與西涼軍接洽時方知,如今幷州戰場並未交戰,或者應該說,交戰已經告一段落,因爲久攻不下,馬、韓二位將軍竟是又起齷齪,正在彼此僵持之中……如臣所料不差,二位將軍十有八九是中了那徐庶的離間之計了!”

“什麼?”包括曹操在內,衆人無不駭然色變。

現在中原戰場已是節節敗退,形勢極爲不利,最大的指望就是西涼軍了。而西涼軍最大的弱點竟然暴露了出來,這可真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啊!

任西涼軍再怎麼強悍,內部先起紛爭,不被徐庶趁機打垮就是萬幸了,還談什麼增援中原呢?

這天命,莫非真是落在那王鵬舉身上了?

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第65章 要戰便戰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第90章 驅狼搏虎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第69章 豁然開朗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一零六章 救國救民九六零章 全面崩潰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第42章 世事皆洞明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第66章 激戰大河畔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七七二章 亂麻須快刀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七百章 鐵騎碾壓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15章 權柄終在握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第48章 陷陣亦無悔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一四一章 驃騎遺陣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
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第65章 要戰便戰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第90章 驅狼搏虎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第69章 豁然開朗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一零六章 救國救民九六零章 全面崩潰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第42章 世事皆洞明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第66章 激戰大河畔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七七二章 亂麻須快刀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七百章 鐵騎碾壓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15章 權柄終在握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第48章 陷陣亦無悔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一四一章 驃騎遺陣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