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

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

趙雲重返戰場的時候,距離他開始追擊,已經過了接近兩個時辰。

與文丑的單挑用的時間倒不很長,趕去和公孫瓚匯合,確認戰果卻用了很長時間,這種天氣,實在不怎麼適合趕路。

不過,他回來的倒也不晚,因爲,戰鬥,或者說屠殺,也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

殺人盈野,在激戰中,趙雲無暇,也沒心情去感慨,但去而復返後,入目所見,卻讓這個虎膽少年也不由心神震顫。

遠近之間,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靜謐,然而,在戰場周邊,卻只有一片片的紅。斑駁着,在冰天雪地中,顯得尤爲乍眼,彷彿大地身上多了一處巨大的傷疤。

特別是在河畔附近,那景象簡直如同九幽地獄一般。

人馬屍體層層疊疊的堆滿了河畔,從屍體空洞的眼神和極度痛苦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絕望。

不光是河畔,河裡也有不少屍體。面對令人絕望的強大對手,還是從不可逾越的天塹中尋找一線生機,總有人會心存僥倖。

只可惜,儘管匈奴人的牧場也在黃河之畔,但他們並不知道,黃河的下游雖然不會封凍,但河水同樣比冰還冷,跳河逃生,同樣是萬無幸理。

對這些強盜,趙雲當然不會予以同情,但這般慘烈的景象,不管是身經百戰的勇將,還是運籌帷幄,生殺予奪的謀臣,只要是個人,看了總會有些感慨,有點動搖。

整個戰場上,真正能做到目視戰場。卻毫不動容的,也只有寥寥數人罷了。

其中之一,卻是個柔弱的女子。

作爲昔日的小天師,如今的青州太醫令,張寧是戰場上最忙碌的人。與趙雲衆將的職責截然相反,她在救人。

青州不禁天師道傳播,不過教義卻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教義的宗旨,由原來的天道不公。以力抗之,改成了天道不仁,人當自救。

某種意義上,張寧的信徒和後世幾經改良,已兼具精神寄託、仁愛互助、宣揚傳統美德的基督教。已經有了幾分神似。

由於王羽入主後的青州,社會階層相對單一,民間也以生產恢復爲主,張寧的宗教改革完成得很順利,沒遇到多大阻礙。

以王羽的角度來看,他欣慰的看到,青州天師道的信衆正在向後世的慈善組織靠攏。當然,不是天朝黑十字會那種,而是比較正規的組織。

無論是漢末,還是後世。華夏的百姓都是很淳樸的,經歷了諸多苦難的青州百姓更是知道珍惜。自己有了餘力之後,對他人也不吝伸出援手。

天師道本身在青州也有很強的羣衆基礎,王羽沒有封禁。而是採用疏導的方式,在這一刻。也收到了很好的回報。

天師道的核心組織,如今就是青州的最高醫療機構,人數已經遠遠不止於開始的那小貓三兩隻,而是一直由數十行醫多年的老醫生組成。這些人每個人又帶了多則十數人,少則三五人的學徒,整個醫療機構的規模一下就擴大到了四百多人,相當於一部兵馬了。

那些老醫匠從前都是傳教,蠱惑人造反的,現在轉爲專職的醫生卻也得心應手。學徒多半都是年輕人,對王羽感恩戴德,同時也篤信改良後的天師道,工作積極性也很高。

儘管這麼一點人,相對於這樣的一場大戰,只是杯水車薪罷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多原本必死的傷兵,就此保住了性命。

老兵,是極大的財富,哪怕此後不在軍中,他們也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這是王羽一直強調的一句話,在青州軍中也是廣爲流傳。

另一個沒動容的,自然是王羽本人。黑鐵盔下的那張臉,並沒有多少滄桑之色,可任是誰人看到了,都不會因年紀對其產生輕視之心。

在萬千將士眼中,這個少年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人,而是代表上天意志的戰神,只要追隨其後,就有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等着自己去收割;對敵人來說,則是相反,這是個黑色的惡魔,給他們帶去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噩夢與恐怖。

“主公,趙雲覆命。”趙雲離得老遠就下了馬,望着那個身影,他心中涌起的是不盡的景仰與震撼,謹慎的性格,幫助他順利的將這些激烈的情緒壓下,化成了帶些拘謹的恭敬。

“子龍回來了。”趙雲到時,王羽正一邊凝神向戰場觀望,一邊聽幕僚們彙報各種剛剛統計出來的數據。見趙雲到了,他展顏一笑,這一仗大獲全勝,他的運籌自然起了奠定勝局的作用,但若沒有衆將精彩的發揮,過程也未必有這麼順利。

此戰,諸上將之中,只有徐晃受了不輕的傷,他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就算是鐵人,也不可能一點事都沒有。

除了徐晃之外,就屬趙雲和張頜的處境最兇險,不過後者的主要作用是牽制,正面搏殺相對較少,倒是趙雲一直在生死線上躍動,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見到愛將無恙歸來,王羽很高興,先是勉勵了一番,然後向趙雲身後看看,問道:“子龍,你見到伯珪兄了吧?”

賈詡等幕僚也都轉過頭來,目視趙雲,氣氛突然變得有些凝重。

張燕此次出兵,最初是由於周倉的提議。當時王羽在與曹操、劉岱作戰,黑山軍和袁紹捉迷藏,周倉提議,黑山軍與其冒險與袁紹糾纏不休,還不如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潛行數百里,突然加入東線戰場,給曹、劉致命一擊,然後和青州軍一道對抗冀州主力。

張燕當時有些猶豫,他看出周倉想要投靠青州的心思了,但對方的提議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他猶豫了一陣子後,決定把老弱遣回黑山,自己率精銳執行這個計劃。結果。匈奴人驟然殺出,把一切都攪亂了套。

雖然亂了套,周倉卻不死心,一邊自己繼續勸說張燕,另一邊則遣了兄弟裴元紹來尋王羽,極力想促成這個計劃。

其他軍隊想要在敵佔區潛行迂迴是很難的,但黃巾軍卻很擅長這個,他們可以很自如的化整爲零,分散前進。然後在某個約定好的地方再重新集結。

王羽對這個計劃還是有些興趣的,故而纔有了太史慈的清河之行,王羽本是打算讓太史慈去接應張燕的。化整爲零不難,可重新集結卻需要時間,也需要保護。黑山援軍雖然不是確定會出現,但如果真的來了,能發揮出的作用就相當大了。

太史慈沒能成功接應到張燕,倒是成功的把張楊和曹仁都給引走了,給張燕留出了集結兵力的空當,但同時也失去了和對方接頭的機會。

雖然事後將裴元紹留在了清河,繼續等待張燕。但王羽當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希望放在張燕的一念之間。實際上,他的殺手鐗是公孫瓚的幽州鐵騎。

戰爭如棋,下棋就是把最有用的棋子,擺在最需要的地方的過程。

之前的戰局中。袁紹一直想方設法的分散王羽的力量,增強自己的力量。王羽當然沒有光看着對手發揮,自己卻無動於衷的道理。

關鍵時刻,他也在緊鑼密鼓的聯絡各方盟友。擴大己方的勝算。若非北上的使者得到了公孫瓚肯定的答覆,王羽還真就未必會在平原與匈奴人決戰。說不得要另覓他法。

這一戰公孫瓚肯定會來,之所以來晚了,八成是被大雪耽誤了行程。幽州鐵騎的主力追殺袁紹的千餘殘兵,應該也不會出什麼意外,公孫瓚沒和趙雲同歸,這裡面恐怕就有些說法了。

大勝之後,河北的勢力只剩三家,青州最強,幽州、黑山相對都要弱很多。能憑藉強弱分明之勢,讓兩方盟友順利易幟最好不過,可都是一方諸侯,誰能甘心放下手中的權柄呢?

張燕的表現,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黑山軍的態度。

除了在戰場上並肩作戰,張燕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表示,既沒有主動來拜見,也沒有派遣使者來聽候調遣。目標一致,但各打各的,這就是盟友關係,而非附庸,下屬什麼的就更是遠遠談不上了。

在青州衆幕僚的眼中,憑藉自家主公對黃巾軍的態度和以往的經歷,收服黑山軍,應該是最容易的,可現在看來,大家都把這事兒想得簡單了。

而公孫瓚,老實說,沒幾個人覺得,對方會坦然的表示臣服。那是個相當驕傲的人,讓他臣服於一個後輩,恐怕不是一年半載能調整得過來的。

不過,不肯臣服,和不主動來見,卻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主動來見,至少對方承認了青州的強勢地位,在今後的相處中,會慢慢的潛移默化。若不肯來,這其中的緣由就耐人尋味了。春秋無義戰,最糟的情況,演變成兩家反目成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是那樣,無論對青州的大業,還是對主公的名聲及心理,恐怕都是不小的傷害啊。

趙雲的靈敏感知,主要是在戰場上,對政略卻沒太多心得,雖然感受到了凝重的氣氛,卻沒理解其中的含義,不過他的解釋倒是很清楚。

“公孫將軍此刻正在鄃城外圍城,派了一名傳令兵過來,正要調田將軍去攻城呢。”

“攻城?鄃城裡還有兵?”王羽愕然,和賈詡對視一眼,卻也只看到了疑惑,他搞不清楚公孫瓚這又是鬧得哪一齣了,搶地盤?太急了吧?何況鄃縣也不是啥戰略要地啊,搶來幹嘛?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涉及面卻不少,趙雲想了一會兒,纔想出了個最簡明扼要的答案:“袁紹跑進去了……”

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第13章 莫問女兒心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第55章 禍端起蕭牆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四九一章 昨日重現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第91章 兵臨城下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九六七章 奇兵突出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一零九章 心照不宣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第86章 河東會白波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九三七章 勝亦難欣然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第19章 暗流涌動時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七八七章 壓迫式戰法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87章 一入白波谷第93章 劍指何處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第99章 河東劇變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第27章 再會呂溫侯第77章 一石千層浪
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第13章 莫問女兒心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第55章 禍端起蕭牆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四九一章 昨日重現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第91章 兵臨城下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九六七章 奇兵突出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一零九章 心照不宣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第86章 河東會白波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九三七章 勝亦難欣然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第19章 暗流涌動時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七八七章 壓迫式戰法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87章 一入白波谷第93章 劍指何處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第99章 河東劇變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第27章 再會呂溫侯第77章 一石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