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

對於徐庶自告奮勇的出使,王羽報以勝固欣然敗亦喜的心態。

相對於自己一方,袁紹與曹操的聯盟更加穩固,而且是背靠背的內線作戰,但從戰略佈局上,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

袁術陷入困境,指望不上;徐州內部反對聲浪頗大,泰山之戰過去了這麼久,居然連個使者都沒派過來,陶謙顯然已是焦頭爛額;公孫瓚看似兵強馬壯,但也就是看似而已,歷史上的公孫瓚,最終是被袁紹滅了的。

關於袁、公孫之戰,史家總結的原因很多,國力說、用人說、謀略所,但依照王羽的觀點,公孫瓚先天不足,這一仗還沒開始,就註定他要輸。

袁紹的戰略態勢很好,南面的威脅都被曹操擋住了;河內的張楊是他的附屬勢力,也就是黑山軍能給他找點麻煩,他可以集結冀州大部分的力量,對抗來自幽州的威脅。

反觀公孫瓚,內部他與劉虞不合,後者還是他名義上的上司,此外,他的側後同樣暴露在敵人面前。

北方的鮮卑和東邊的烏丸都和他仇深似海,就算沒有這些仇恨,這些遊牧民族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南下中原,燒殺淫掠的機會。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公孫瓚的強勢只能是表面的。與冀州的戰爭,他即便打勝了一兩仗,也沒有時間和力量擴大戰果,萬一輸了,更是兵敗如山倒。

所以,王羽許可了徐庶的請命。

若能將呂布拉進同盟,讓他從背後插曹操一刀,切斷曹操和袁紹的聯繫,對整體的態勢自然是大大有利。

讓袁術早點從荊州抽身同樣是件好事,保全了實力的袁術,能在豫州給袁、曹聯盟製造更大的壓力。

當然,以那二位的脾氣,目標很難達成。王羽也沒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他習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這種合縱連橫的借勢方式,只能是淺嘗輒止。

徐庶的最終目的地是鹿門山,一方面傳達泰山書院成立的消息,同時邀請荊襄名士們前往觀禮,順便將他的老孃接到青州來。

最後那條是王羽叮囑的,使得徐孝子感動之餘,王羽自己也鬆了口氣。徐庶在軍中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重要,他可不想重蹈劉備的錯誤,讓心腹的家人落於敵人之手,進退兩難。

對王羽的北攻西守,舍弱擊強的戰略規劃,田豐倒是有些異議。

他認爲公孫瓚實力很強,就算最終不敵,也能牽制袁紹幾年時間,青州應該趁着這個空當。席捲兗州,與袁術、陶謙一道。將實力較弱的曹操徹底擊潰纔對。

如果順利的話,說不定還能借着關中生變的機會,將天子迎到泰山來,這樣一來,大義之名就徹底掌控在手中了。

賈詡則傾向於王羽的意見,他是從人心的角度上做的考量。

袁術是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兗州戰事要是打成膠着狀態倒還罷了,若是一帆風順的趕走了曹操,這位袁將軍肯定是要抽後腿。甚至直接翻臉的。到時候,兗州戰事就真應了那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老話了。

此外,陶謙雖然是個厚道長者,但徐州的地方勢力太強,由地方勢力主導的諸侯勢力都有一個特點,即:守土強韌,擴張乏力。

這也很容易理解,地方勢力更在意的是保全現有的利益,對擴張這種風險很大的行動完全沒興趣。一旦擴張失敗,被敵人反撲,家業就難以得到保全;就算一切順利,也會有新勢力加入,或者新勢力藉着戰功崛起,一樣會分薄他們手中的權力。

因此,徐州內部的反對聲浪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未必是純粹針對王羽的,更多的應該是對陶謙加入聯盟,想將徐州捲入中原大戰的決策的抗議。有這些地方勢力拖後腿,徐州的助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說不定會起到反效果也說不定。

情報顯示,在泰山大戰前夕,琅琊的泰山賊一度離開了老巢開陽,沿着武水,直趨費國,顯然有意趁亂將泰山郡南部的幾個縣城攬入懷中。

呂布加入聯盟的可能性也相當低,聯盟之中,也只有公孫瓚是個靠得住的盟友了,如果任其孤軍作戰,不予救援,等到袁紹壓制住幽州,就輪到青州孤軍奮戰了。

與其捲入不知何時纔能有結果的中原亂戰,還不如和公孫瓚一起壓制袁紹,實打實的一步步佔據河北,最終再回頭來攻略中原。

至於奉迎天子,現在根本沒那個必要,反正王羽有徵討不臣的大義之名,有沒有天子區別沒多大區別。再說,以青州目前的政治綱領,天子和朝廷的到來,只會添亂,而不會有任何助益。

若非朝中那些士大夫因循守舊,只知爭權奪利,大漢朝又豈會落到今天這般地步?

最終田豐被說服了,青州新政都是他的心血,他如何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新政是以強國富民爲綱領,傷害的是豪門世家的利益,朝廷的到來,只會帶來無數涌動的暗流,有弊無利。

在接下來的幾次軍議中,王羽將麾下衆將也召集了起來,並很快達成了一致。

于禁是個純粹的軍人,奉行的是主公指哪兒,他就打哪兒的信條,很少會考慮軍隊以外的事情,自然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

徐晃認爲軍隊一直處於擴張和戰鬥狀態,也應該適當的修整訓練。等到屯田和新兵制有了成效之後,再以不可阻擋的勢頭,一口氣打出去,席捲中原。而不是打打停停,把戰爭打成爛仗、拉鋸戰,最後得不償失。

黃忠則大力支持賈詡的說法,尤其是袁術不可信這一點。王羽也因此發現,這位老將看似隨和,其實是個相當記仇的人,他也是暗自提醒自己,前往不要得罪這個老傢伙。

至於太史慈,這個好戰分子根本就沒參加軍議,只丟下一句:‘主公旌旗所向,就是慈刀鋒所指’的漂亮話,就帶着剛和黃忠交接了的新部下去剿匪了。

按照王羽的理解,太史慈那句豪言的意思就是:有仗打就行,敵人越強,就越能顯示出咱的勇武。所以,太史慈的意見,不問也罷。

達成了共識之後,王羽開始整編部隊,做出戰略部署。

首先,將原來的泰山軍一分爲五,然後將各地的郡兵汰弱留強,加以擴充。

任黃忠爲泰山郡都尉,以原河內郡兵和泰山兵爲主幹,擴軍爲三千,據守奉高城,以守禦爲主。泰山境內的豪強勢力暫不理會,由得這些人維持原有實力,作爲保障地方安全的存在。

任徐晃爲濟南國都尉,以麾下直屬的重步兵和丹陽兵爲主,組建新軍,擴軍五千,濟南國最西邊的歷城爲據點,威懾周邊勢力。

歷城就在濟南國與平原郡交界的地方,距濟北國的治所盧縣不過百多裡,若是急行軍,一日夜就能兵臨盧縣城下。若沿着濟水西南而向,兩日就能進入東郡境內,對周邊的各方勢力來說,都是個重大威脅。

泰山軍的本部在年後將轉移到青州治所臨淄,經過黃巾軍的破壞之後,臨淄的人口已經不足昔日的一半,不過城牆還在,重建起來倒也不難。

王羽將主力部隊部署在這裡,以當日收降的御林軍和北軍將士爲主,恢復御林軍的名號,擴軍爲八千,以于禁爲主將,駐守臨淄,隨時可以支援泰山、濟南兩個戰場,同時也可以威懾琅琊國的泰山賊寇。

騎兵單獨成軍,由於耗費太大,所以暫時沒有擴建,只是補充了新血,恢復了戰前的編制。太史慈手下的特戰隊擴充到了三百人,這次的要求比先前放寬了不少,不僅限於箭術高超者,而是純粹以個人戰力,以及特殊本領爲選拔標準。

各郡縣的郡兵大幅裁汰,除了上述的主力部隊之外,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治安部隊。所以,雖然主力部隊擴充了近倍,但以整個青州來說,軍隊規模是大幅減少了的。

在王羽入主青州之前,單是孔融的北海,就能拉出來幾萬大軍與黃巾軍作戰,現在青州、泰山兩地的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將王羽的精兵政策體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知道這兩萬軍隊的戰鬥力,遠在原來的青州軍之上,可與王羽接壤的各路諸侯還是鬆了口氣。

據聞劉岱接到情報的當日,便擺下了酒席,邀請魯國、濟北、東平的郡守國相前往飲宴,宴席上,賓主盡歡,氣氛熱烈之極。

同時,一直處於臨戰狀態的琅琊國,也接觸了緊張的狀態。除了主將臧霸之外,泰山羣寇離開了開陽,各自返回了駐地。

北邊的平原屬於公孫瓚的勢力範圍,倒是沒有什麼影響,只有一直躲在治所平原的劉備,終於記起了自己的職責,渡過黃河,回到了他的領地高唐。

他在泰山之戰中撿了不少便宜,通過收編潰兵,將部隊擴充到了三千。雖然王羽沒有表示要追究,可劉備心裡還是有些沒底,所以一直賴在田楷身邊,讓後者煩不勝煩。

穩定了內部,王羽本待將目光投向河北戰場,結果,剛安撫了遇告辭返回幽州助戰的秦風,後院就失火了,已經將剿匪戰線推進到東萊一帶的太史慈,傳信求援!

三零四章 更有一山高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三六九章 全民戰爭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八零一章 許攸襲營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第6章 事了拂衣去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九六六章 搶灘登陸戰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第79章 追魂索命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第4章 月黑殺人夜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四零三章 曾經的戰法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第93章 劍指何處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第96章 一戰定河東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
三零四章 更有一山高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三六九章 全民戰爭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八零一章 許攸襲營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第6章 事了拂衣去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九六六章 搶灘登陸戰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第79章 追魂索命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第4章 月黑殺人夜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四零三章 曾經的戰法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六八七章 釋疑解惑第93章 劍指何處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第96章 一戰定河東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