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久思之下我自認爲想通了諸葛亮的計算—三十六計之擒賊擒王。我突然意識到我害死低估了諸葛亮的智慧:在咸陽的時候本可以斷魏國一臂殺了司馬昭及其率領的大軍,進而用降將赫昭詐開長安的城門,一舉突破長安城。那麼整個西北將落入蜀國掌控,但是那樣蜀魏便在潼關形成新的拉鋸戰,離天下一統仍是遙遙無期,潼關一帶乃曹魏之腹地,民心歸附而且有重兵把守攻下如此雄關難上加難。但是先是一招引蛇出洞將曹睿的大軍引致長安在派人率軍趁潼關的魏軍被曹睿抽調守備薄弱拿下潼關,藉此斷了曹睿的退路。那麼在長安的四十萬魏軍也成了困獸,圍而不打只需將其團團圍困待糧草撣盡,一文吏便可招降成功。

諸葛亮這個計謀不錯至少曹睿還是乖乖的按照他的設想進入了長安城,但是魏國就沒人能看得出來嗎?公孫淵真的能拖住司馬懿嗎?好像不能,記得在原來的歷史中公孫淵不到百日就被司馬懿打敗了,雖然現在歷史已經被改變了但是我認爲公孫淵仍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會出現在哪了,我不住苦思到。智者千慮,但願諸葛亮已經猜到了吧,不過我還要上道保險派人率領一支騎兵悄悄的潛伏到長安附近以防萬一若是諸葛亮擒賊擒王成功了就全當派去打掃戰場的了。

正當我爲諸葛亮一紙戰報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想了一夜纔想通之後的第二天,陳到、鄧艾帶着兩位身着甲冑捧着寶刀與盔甲的青年進來。鄧艾對我說:“啓稟陛下,昨夜陳老將軍與小臣於司馬家的夜宴上平定司馬世家與龐家的陰謀叛亂,現已將兩族之人盡數抄家滅族,抄家所得銀兩三百八十六萬兩,田契十五萬畝,以及地契、房契數百張,經營包括礦場、武器鋪、酒樓、絲綢、馬匹等產業。”

“看來司馬世家與龐家就是這涼州的土皇帝了,真是富可敵國。幸好是在宴會上動手要是給他們跑到西郡招兵買馬我們想解決他們就不太輕鬆了。”我接着說到:“銀兩拿出八十六萬賞給此次出兵的將士,三百萬收歸國庫。房契賞給有功的將士,地契送交內務府交由黃皓管理。至於田契收入國庫。”

對於我這樣處置兩世家的財產鄧艾等人沒有異議。等我說完後,鄧艾引兩位身着甲冑的青年上前對我說陛下:“這是武威的俊傑董鐵與韓世中,董鐵是董卓的後人雖有才幹但因董卓之名而被棄用;韓世中是韓遂的之後熟讀兵書,韜略非凡因得罪司馬懿一直被壓制無施展空間。”鄧艾介紹完二人之後,董鐵與韓世中將手中的寶刀與盔甲獻上。我示意黃皓將東西接過然後對他們說:“昔日曹操獻七星寶刀給董卓是爲了刺殺他,今日你等獻上此兩物爲何意啊,難不成也想?”

聽我這麼一說董鐵與韓世中並沒有被嚇住,董鐵說:“曹操刺殺當朝的太師乃亂臣賊子,草民恨不得將其挖出鞭屍,怎會學他那無恥行徑了。我家世代爲將,曾有古訓打敗敵人要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幹,靠耍小聰明勝之不武。”

“這刀不是寶刀,這盔甲也不是寶甲,只是司馬家與龐傢俬鑄之物。”韓世中解釋黃皓手中拿的東西。“什麼,一堆破銅爛鐵也敢拿來獻給皇上,這是蔑君,來人將他拖下去砍了。”一聽不是寶刀寶甲黃皓立即把手中的東西扔到地上朝二人生氣的說道。韓世中撿起地上的刀捧手裡對我說:“皇上,恕草民孟浪,沒有說明這刀的非凡之處。請允許草民做一個實驗,請皇上賜我一把軍中士兵們用的普通刀和一件普通盔甲,還有一把將軍用的武器與一件盔甲。”

“如你所願。”我命一個內侍去拿韓世中提到的東西。一會內侍就領着四個士兵進來兩個人手裡捧着刀、兩個人手中捧着盔甲。我示意韓世中可以開始了。韓世中說:“皇上爲顯示這刀非比尋常,草民想請黃大人來做個實驗,由黃大人拿着草民手中的刀去砍軍中普通士兵穿的盔甲。”然後將刀抽出捧在手中刀把朝向黃皓,黃皓遲疑了一會,朝我望了一眼後接過刀,然後朝那麼拿着普通盔甲的士兵走去,拿着普通盔甲的士兵識趣的將盔甲舉起,黃皓朝他投去一個你小子識趣的眼神,然後用刀輕輕的朝普通盔甲上劃去,黃皓輕輕的一刀就將普通盔甲劃開了。接着韓世中又請黃皓朝將軍用的盔甲上砍上一刀,黃皓提着刀朝拿將軍盔甲的小兵走去,然後將刀舉過頭頂大家唰唰的把目光盯向看看這回能不能吧將軍用的盔甲也砍破了。黃皓見這麼多人都關注他,自信心極度膨脹用全身的力氣朝盔甲砍去。鏘的一聲,刀砍進了盔甲但是沒有像上一件被劃成兩半,但是如果穿這盔甲的人被這把刀砍中不死也殘廢了。陳到投向韓世中的眼光開始變得熾熱,接着韓世中脫掉自己身上的甲冑將準備獻給我的盔甲穿在身上。然後對在場的人說:“爲了驗證此盔甲的堅固,我想請一位將軍來幫我試試,試完之後我送他寶刀一把。”

“不嫌老夫年紀大沒力氣,那就讓我試試吧。”陳到豪氣的說。然後從從小兵手中拿過一把普通的朴刀朝韓世中身上砍去,叮清脆的一聲響後陳到手中的朴刀斷成兩截,陳到撫摸鬍鬚笑着說:“不錯,就盔甲還行,不知道能不能擋住將軍用的武器了?”接着陳到拿着一把普通將領用的制式武器不僅沒砍破盔甲還讓刀缺了個口。陳到抽出掛在自己腰間的寶劍說道:“此劍乃先帝的所賜的寶劍,不知能用他試試。”韓世中說:“可以,但是要脫下來試。”等韓世中將盔甲脫下,陳到用盡全力朝盔甲劈去,結果也只是在上面劈了一劍並不致命的劍痕,假如在戰場上殺紅了眼,這點傷根本就不能致命。陳到扔下劍捧過盔甲像撫摸情人一樣撫摸他說道:“若是有八千套這樣的盔甲我白毦軍便可天下無敵了。”接着他扔下盔甲一把抓住韓世中的衣領問道:“這種盔甲誰造了,可以量產嗎?”

我對陳到說:“還不放開,看你這樣子成何體統。”陳到老臉通紅立馬鬆開韓世中的衣領。韓世中扭了扭脖子順順氣說道:“這是龐家鑄造的,在涼州私軍中有一句司馬家的刀,龐家的甲,二者得一便可橫行邊塞。這就是爲什麼兩家縱橫涼州的原因。”我對黃皓說:“你立刻派人接管司馬家與龐家的產業不可讓他人撿了便宜,若是這兩項落入魏國之手我砍了你。”黃皓見我如此重視馬上領命行動,陳到拉過黃皓說:“我派白毦軍跟你一起去。”接着陳到將兵符遞給黃皓。黃皓道了一聲謝便急忙去接受兩家的產業去了。

我對董鐵、韓世中說:“二位獻上如此寶物,對我蜀漢可以說是大功一件,爲表彰二位朕決定封董鐵爲復土將軍、韓世中忠義將軍,統領各世家解散的私軍,自成一軍名爲武奮軍,不知兩位將軍要多久才能整軍完畢啊。”董鐵、韓世中相視一眼自信地回答說:“皇上,一天即可。”“那好,朕給你們一天的時間,一日之後朕安排你們出征。”接着我命陳到帶他們去報備和領取任命書。鄧艾對我說:“陛下準備進攻哪裡了這麼急。才穩定武威就出兵可能不太好吧。”我苦笑的說:“形勢比人強沒辦法的事情,你先回去吧。”

第二天我召集西征軍的衆位文臣武將商議出兵一事,我舉着諸葛亮傳來的戰報對衆人說:“諸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丞相已經拿下咸陽包圍長安,還派人進攻潼關斷曹睿的後路,曹睿已經是甕中之鱉,爲防止曹睿向草原方向突圍。朕決定分兵派人進攻安定。”“恭喜陛下,這果然是大快人心的消息,陛下打算派誰去呢,微臣也想隨軍出征?”蔣琬聽我說完後請命道。“朕還沒決定好,那位卿家願意替朕出征了”我向衆人發出詢問道。

“末將歸順陛下寸功未立,請陛下給末將與韓將軍一個機會讓我們武奮軍爲陛下解憂,拿下安定向陛下與朝廷證明我等的忠心。”董鐵向我請令道。

王平說:“我乃丞相部屬,隨丞相多次伐魏,因丞相之命脫離北伐行列,此間事了末將懇請歸隊順便攻打安定爲丞相解後顧之憂。”王平與董鐵一個從忠心的角度要求出徵不允就是不相信他的忠心;一個從職責出發,王平市丞相府的屬下要他歸隊也合情合理,一時間也難以決斷。鄧艾見我一時無從選擇便建議道:“陛下竟然董鐵將軍與王平將軍願意爲陛下分憂何不讓他們一起去了。”“嗯?參軍之意何解?”我問道。鄧艾繼續說道:“董鐵、韓世中兩位將軍率武奮軍進攻安定,然安定城池堅固不下於武威因此僅僅靠一萬武奮軍是不夠了。寧朔將軍王平率兩萬大軍一同前去拿下安定后王將軍可率軍繼續南下增援丞相。兩軍互不統屬爲協同作戰我推薦行都護蔣琬做兩軍的統帥指揮攻打安定。”鄧艾和稀泥的本事不錯,就這樣解決了我心煩的難題。“參軍的注意怎麼樣。”我問他們幾個當事人,見他們再無二話就說道:“蔣琬統帥征伐安定的大軍,董鐵、韓世中爲左右先鋒,武奮軍爲先鋒軍,王平率兩萬軍隊於蔣琬帳下聽令,拿下安定后王平率軍一萬增援丞相。大軍明日出徵不必向朕辭行了徑自出兵吧。”四人接到我的軍令後二話沒說就回去準備出兵了。

看着他們離開後我對餘下的衆人說:“李嚴的進度太慢了,現在居然還沒收服羌、氏,鄧艾給朕寫一封措辭嚴厲點的公文去催催。”魏延替李嚴辯解道:“夷漢不同俗,勸說比較難吧,不過末將相信驃騎將軍能辦好此事。”我說:“但願吧,目前朕手中的兵力不夠,需要人手啊。”“陛下,末將認爲以我軍目前的人馬十萬人馬拿下涼州綽綽有餘啊。”陳到對我說兵力不夠表示不解。“朕要的不只是涼州,涼州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但是留兵防守涼州後我們還有多少兵力向西擴張了。”我回答道。“陛下,涼州民風彪悍,何不誘之以利。”鄧艾建議到。“在說到,先等拿下涼州再說。”我說道:“先把碗裡的吃完再惦記鍋裡的吧。回去想想要怎麼兵不血刃涼州吧,畢竟打起戰來死的可全是我蜀國的子民啊。”魏延、陳到、鄧艾等人聽完我的話便離開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十四章 伐魏—2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十章 算計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前言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十六章 伐魏—4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十四章 伐魏—2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十章 算計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前言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十六章 伐魏—4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