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他知道,以傳統的標準來看,那位車騎將軍是忠,自己是奸。

荀彧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批准使用這麼一種卑劣下作的伎倆,來打擊政敵。他一直試圖迴避的忠奸之辯,隨着董承的離去,逐漸付出沉默的水面。荀彧從那時開始,便處於一種惶惑不安的狀態。當劉協不經意地說出那句自嘲時,他再也無法承受重壓,不得不伏在地上,向天子問出了一個可能導致自己身敗名裂的問題。

“臣,是否跋扈?”荀彧第三次發問。他是在藉着向天子發問的機會,拷問自己。

劉協愕然地看着這位尚書令,突然意識到,荀彧的痛苦,與自己是何等相似。他們都身處在一個不情願的環境之下,扮演着與本心相違的角色。

略作思忖,劉協露出一絲瞭然的笑意,右手有節奏地拍打着玉璽,用舒緩而奇妙的聲調詠道:“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

荀彧昂起頭來,對天子的這個回答有些意外。這是《離騷經》裡的句子,說的是屈原因佩帶蕙草、白芷等高潔之物,而成爲奸人攻訐的口實,隱喻三閭大夫守正不移,爲朝中所不容。

漢代治經學章句者,對此無不熟極而流。可天子爲何忽然吟出這樣的句子?尚書令何等聰慧,只困惑了數息,便洞悉了其中暗示。天子挑選此句吟誦,意義含蓄而清晰——朕知道你本心清白,只是爲奸人所迫,不得已而爲之。

當下環境,無論荀彧還是天子,都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傳出去將是一場政治大災難。天子能體察到這一苦衷,便以這種方式隱晦地予以安撫,讓荀彧一時感動莫名。

但埋藏在其中的深意,卻不止這些。“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的下一句,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荀彧聞絃樂而知雅歌,知道天子的本意,其實是落在這未曾詠出來的一句上。

心之所善,豈不就是王佐之道?九死未悔,豈不就是效忠漢室?這個勸誡太敏感了,不得不把它深深埋藏在辭賦之中,讓人去細細品味。

這種溫和而含蓄的手法,天子在從前可從未表露過。

“是臣一時失態了。”荀彧緩緩起身,深吸一口氣,把適才流露出的情緒全數斂回,又變回那位清雅淡然的尚書令。至於心結是否解開,又該如何抉擇,則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您可變了不少。”荀彧感慨地說。

之前的天子是一個陰冷、隱忍的年輕人,從來不苟言笑,喜歡用一種平靜而危險的眼神觀察他們這些曹氏心腹,像是一個孱弱的復仇者;而現在天子變得溫和多了,言談舉止更加圓柔。

荀彧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從何而來,但他確實從心底期望天子是這樣一個人。這種潛藏着的期望,從某種程度上衝淡了他的疑慮。

兩個人默契地把剛纔的話題跳過,隨便閒聊了些別的。劉協忽然不經意地問道:“曹司空與袁太尉行將交鋒,何者佔優?”荀彧答道:“郭祭酒曾進言曹公,說我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劉協道:“‘十勝十敗論’朕已經看過了,寫得很好,不過有些避實就虛,未免空泛。若以實數比較,是否曹公處於劣勢?”

荀彧一時無言。天子所言確爲實情,河北地廣人稠,十分富庶。此次袁紹傾巢而來,無論兵力還是所攜糧草輜重,皆遠勝曹軍。若非如此,荀彧也就不必在許都拼了命往前線調集兵員物資了。

只是天子忽然問起這個,不知有何用意。以他的智慧,該知道無論曹袁誰獲得勝利,漢室的情形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甚至可能會更糟糕——袁紹對漢室的輕蔑程度,還在曹公之上。

荀彧斟酌再三回答:“我軍有大義在手,袁軍不及。”言外之意,除了大義,其他方面曹操都是不如袁紹的。荀彧說了實話,也是對天子剛纔的回報。

劉協把玉璽重新放入錦盒:“荀令君,朕忽然有個想法,你可否問問曹公,看是否可行?”

在一旁的冷壽光面無表情,眼神卻是一凜。這位性格柔弱的天子,居然已經開始學着操弄人心了。剛纔君臣一番交心,讓荀彧感激無餘,此時趁機開口,讓尚書令連一個不字都不忍說出來。

“陛下請說。”荀彧果然沒有遲疑。

劉協眼神裡隱隱有些興奮。這是他當了皇帝之後第一次主動提出建議:“朕想御駕親征,赴官渡爲曹公助力。”

荀彧聽到這個要求,一下子呆住了。

【4】

同時發呆的,還有趙彥。

他此時躺在自己家的木榻上,右手枕住腦袋,左手高舉着一樣東西仔細端詳。

昨天晚上陳羣聽到許都衛那邊出了變故以後,匆匆趕了過去。趙彥在西曹掾等到天亮,一個小吏過來告訴他,可以回家了。趙彥問陳羣跑哪裡去了,小吏說他一直在尚書檯議事沒出來過,什麼事卻不肯說。

趙彥回家以後,用井水洗了把臉,關好門窗,這才把那件在皇城廢墟里找到的東西拿出來。

這是一片狹長白絹布,邊緣已經燒得焦黃。從形狀能看得出,它曾經屬於某一件中衣的衣袖部分。

朝廷的東、西織室例由少府管理,趙彥跟着孔融,也曾對帛繒之事下過一番工夫。從燒焦的絲線斷頭,他辨認出這片殘絹質地是雙絲細縑,出自民間織工,所以絲質微微泛黃,遠不及官織的蜀縑和臨淄縑細膩柔滑。

織一丈“雙絲細縑”所耗生絲,是普通織物的兩倍,而且工藝繁複,很容易抽絲泛黃,行話謂之“破黃”,賣不出好價格,所以民間很少生產。最近十來年,天下紛亂,蜀道不通,中原特定幾個地方纔開始有織戶嘗試生產這種細縑,供給當地大族。

天子從雒陽遷至長安,再遷至許都,這一路上顛沛流離。趙彥可以肯定,漢室所用帛物,要麼是從宮裡帶走的正宗蜀產細縑,要麼是曹氏進獻的普通絲帛,斷無可能使用私產的“雙絲細縑”。董妃就曾經對趙彥抱怨過,說堂堂漢室現在連匹像樣子的織物都拿不出來,只能穿曹氏送的破爛。

而他居然在寢殿的廢墟里發現了民間“雙絲細縑”質地的中衣,這說明,至少有一個外人曾經進入過寢殿。這人要麼穿着這件衣服,要麼帶着這件衣服,但他在離開時,肯定沒帶走。

直覺告訴趙彥,這件事與董妃的囑託密切相關。

趙彥高舉着絹布來回看,忽然動作一僵,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雙手扯住絹布兩頭,把它舉到窗邊。這時候已經接近巳時,日頭正高,一道光線從窗邊射進來,透過絹布照入趙彥的眼睛。

藉着光照,他能勉強看到帛布內裡經緯交錯的紋路。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四根纖細的絲線巧妙交匯,構成一個菱形織紋,不瞪大眼睛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

不同產地的織工會在布匹上留一個專屬記號,方便分貨販賣,萬一有什麼糾紛,也可以籍此追查。比較知名的官家和民間織室,都會在少府留有記錄,哪個記號對應哪地的織工一目瞭然。

趙彥記得,孔融就任少府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議重整朝廷內檔,並得到了荀彧的大力支持,從雒陽、長安等地回收了一大批殘缺不全的歷代文書案卷。這些文書都被囤積在距離皇宮不遠的庫房裡,除了孔融沒事進去翻騰一圈以外,乏人問津。想到這裡,趙彥在榻上待不住了,趕緊穿好衣袍,推門出去。

他們家僕役很奇怪,主人出去一夜不說,怎麼回來才待了半天,就急急忙忙又要出去?他想詢問,卻被趙彥狠狠推開。再一定神,主人已經跑出大門,連門都沒關。

好不容易捻到一點線頭,可絕不能輕易放過。趙彥望了望天上有些刺眼的大火球,在路人的注視下狂奔起來。

他飛快地跑過一條條街道,一刻都不肯放緩。當他即將穿過兩條街道交叉的十字路口時,從左側突然衝出一輛馬車。馬車車伕見勢不妙,及時拉住了繮繩,轅馬前蹄擡起,發出不滿的嘶鳴聲。這一人一車堪堪交錯,馬車車輪上甩出一串雪泥漿,在趙彥背後劃出一道灰印。趙彥看都沒看,加速往前跑去。

“咦?那不是趙彥麼?”郭嘉從馬車裡探出頭來,手搭涼棚,若有所思地看着趙彥消失的背影。他把腦袋縮回去,摸摸下巴:“一大早就在城裡跑步健身,身體好可真叫人羨慕呀。你說對吧?楊公?”

楊彪坐在另外一側,閉目不語。他年紀太大了,又在外頭折騰了大半夜,已經疲憊不堪。郭嘉看他這一副神態,知趣地閉上了嘴。

馬車一直到了楊府大門口才停下來。郭嘉和楊彪還沒下車,楊府大門忽然打開,楊修從裡面急匆匆地迎出來。

楊彪望着自己兒子,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知是想告訴他自己已無能爲力,還是試圖告誡他不要繼續招惹郭嘉。可這個細微的暗示,讓楊修更加憤怒,他的臉上騰地升起毫不掩飾的怒火。

“父親!”

楊彪擡頭阻止楊修繼續說下去:“董承被劫,北方局勢只怕不穩。所以徐福這次會跟郭祭酒北上抗袁,算做咱們楊家臂助漢室之功。”

他一句話,就讓楊修明白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郭嘉的反擊來得又快又狠!

楊修在早上才聽到風聲,說滿寵可能不會繼續擔任許都令的職務,要外放汝南。他開始以爲是自己的手段奏效,可現在聽到父親這麼說,才意識到情況絕非那麼樂觀。

表面看,滿寵被迫去職,徐福無奈北上,雙方各輸一招,曹氏拿一個許都令換了一個布衣武夫,有些不值。

第144章第85章第146章第120章第14章第141章第75章第59章第68章第140章第14章第136章第68章第94章第131章第24章第60章第55章第88章第35章第93章第129章第152章第109章第132章第19章第85章第18章第28章第117章第72章第33章第107章第135章第55章第154章第71章第20章第154章第158章第20章第32章第31章第121章第95章第6章第97章第44章第56章第102章第115章第72章第35章第59章第14章第123章第86章第12章第124章第53章第55章第3章第69章第6章第107章第49章第149章第157章第41章第14章第87章第118章第75章第9章第135章第117章第138章第121章第91章第13章第130章第67章第45章第14章第126章第77章第4章第107章第8章第84章第86章第114章第143章第70章第76章第75章第91章第75章第24章
第144章第85章第146章第120章第14章第141章第75章第59章第68章第140章第14章第136章第68章第94章第131章第24章第60章第55章第88章第35章第93章第129章第152章第109章第132章第19章第85章第18章第28章第117章第72章第33章第107章第135章第55章第154章第71章第20章第154章第158章第20章第32章第31章第121章第95章第6章第97章第44章第56章第102章第115章第72章第35章第59章第14章第123章第86章第12章第124章第53章第55章第3章第69章第6章第107章第49章第149章第157章第41章第14章第87章第118章第75章第9章第135章第117章第138章第121章第91章第13章第130章第67章第45章第14章第126章第77章第4章第107章第8章第84章第86章第114章第143章第70章第76章第75章第91章第75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