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國輔

前世,陳旭是南方人,那裡的樹木四季常青,看得久了,就會感到厭倦。

在北方,白楊樹十分常見,它們春天發芽,秋天葉落,每到冬季,就會有一層厚厚的樹葉撒落在大地之上,踩在上面非常柔軟,沙沙的響聲,更增添了一番風味。

一年就是一個輪迴,它們不斷地演繹着生命的綻放,有生,有死;有喜,亦有悲。

看着樹葉青黃交替,不知不覺間,就會感覺時光的流逝,讓人忍不住珍惜現今的歲月。

“大郎,這裡就是郾縣前往睢(sui)陽的必經之地吧?”

典韋停在一片白楊林之前,打斷了陳旭的思路。

陳旭觀察了四周一會兒,點頭說道:“沒錯,這應該就是橋君說的那片白楊林了。”

兩人趕了半日路程,雖是冬天,身上也出了一些汗,寒風吹過,陳旭感到一絲冷意。

將雙手搓了一搓,哈了一口氣,陳旭說道:“兄長,橋君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到達此地,如今天寒地凍,我們在此燃起篝火取暖可好?”

典韋摸了摸肚子,道:“大郎所言甚是,趕了半日路程,肚中甚是飢餓。你在此地生火,我去打些獵物回來。”

橋宇和他家的家奴,帶着盜賊的屍體前去郾縣領賞。

陳旭、典韋身爲逃犯,若是跟他們一起前去,難免有所不便,爲了安全起見,兩人先行離開隊伍,來到這片白楊林等待橋宇。

典韋拿着那杆四米多長的大戟,就去尋找獵物,陳旭收攏了一些白楊的落葉,生起一堆火。

空曠的野地上,一縷白煙升起,又隨風而散,偶爾還會有落葉被風捲起,在空中飄蕩着。

典韋打了兩隻野兔,兩人將其分食,沒有酒,卻也吃得香甜。

吃過兔肉之後,實在太過無聊,典韋就向陳旭問道:“大郎,你可知道‘不允盜請’的法令從何而來?”

陳旭聞言,精神一震,答道:“不知,兄長知否?”

典韋比陳旭年長許多,交友也很廣泛,曾聽其他人說過橋玄之事,其中就講到‘不允盜請’的由來。

他知此事後,極爲敬佩橋玄。

原來,橋玄幼子十歲之時,外出遊玩,卻不想被三個賊人劫持,劫匪來到橋府閣樓之上,要求橋家拿鉅額錢財贖回其幼子。

司隸校尉陽球聞知此事後,率領河南尹、洛陽縣令包圍橋府,賊人見狀,挾持着橋玄幼子逃逸,陽球唯恐劫匪傷害人質,不敢派人追擊。

就在此時,橋玄得知消息回到家中,見陽球不敢追擊,大怒,高聲說道:“賊人毫無人性,吾豈能因爲一子,而讓國家罪犯逍遙法外?”

而後橋玄命令陽球追擊劫匪,後來雖然殺掉了三個賊人,但是橋玄的兒子也被賊人殺死。

當時,洛陽有很多人專門綁架官宦子弟,然後索要錢財。

橋玄之後面見靈帝,請求靈帝向天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質者,一律格殺,不得拿財寶贖回人質,免得讓罪犯覺得有利可圖。

靈帝採納橋玄建議,頒佈詔書,從此就沒有這種事再發生。

“橋公一生剛正不阿,既是酷吏,又是能吏,出鎮邊疆之時,主動討伐屢犯邊境的鮮卑、南匈奴以及高句麗的繼承人伯固,將其一舉擊潰。在任三年,胡人莫敢侵犯。”

陳旭後世的記憶,只知道橋玄曾經評價曹操——亂世將至,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後世還有人說,橋玄是江東二橋的父親,如今看來,不過是以訛傳訛。

“橋公所爲,常人莫及也!”典韋講完了橋玄的事蹟,陳旭不由出聲嘆道。

二人又談論了許久,眼見太陽即將下山,橋宇等人還未過來,不由有些着急。

他們都是輕裝上路,也沒有帳篷、棉被,若是寒冷的冬天在野外露宿一宿,可不是件愉快之事。

典韋耳朵動了一動,對陳旭說道:“嗯?有人過來了。”

“阿韋、大郎,你們在不?”

陳旭剛一起身,準備看看來者何人之時,就聽到橋宇的聲音。

陳旭聞言大喜,連忙迴應:“我等在此等候久矣。”

“哈哈,在郾縣耽擱了很長時間,讓你二人久等了。”

橋宇丟下其餘家奴,一馬當先的跑了過來。

橋宇也不下馬,對着陳旭兩人說道:“前面就是睢陽境內,我家在不遠處有一個莊園,急行兩個時辰,亥時即可到達。”

陳旭看了看天色,知道急行兩個時辰,也就是說晚上九點多就能到達。

夜色越來越暗,衆人的速度也越來越慢,這個時代由於有很多人營養不良,絕大多數人都有夜盲症,是以晚上行軍極爲困難。

原來計劃亥時到達,結果一直拖到子時。衆人都是疲憊不堪,草草吃過晚飯就去休息。

這次帶了二十幾個家奴,橋家準備在這邊多購置一些田產,順便讓橋宇在侍奉橋玄的同時,打理一下這邊的產業。

次日凌晨,橋宇派遣了兩位心腹,讓他們拿着自己的親筆書信帶會濮陽,好從那邊支取錢財給陳家村與典韋家眷送去。

這邊雖說拿到了殺賊的獎勵,奈何相隔太遠,路上又不太平,爲了保險起見,還是從那邊取錢較好。

畢竟,張其一家三口死了以後,濮陽經過一段時間的清洗,現在完全是橋家在掌控。

橋宇安排好莊中的事物,讓兩個家奴趕着兩輛帶蓬的牛車,就帶着陳旭、典韋去探望橋玄。

一路上,橋宇買了很多食物、水果、肉類,以及一些珍貴的藥材,幾乎將牛車空餘的位置全都塞滿。

橋玄爲人清廉寡慾、剛直不阿,從來不肯接受別人送的財物,那怕是作爲族子的橋瑁,送去的財物他也不會接受。

然而對於後輩們送的一些表達孝心的禮物,他也不會拒絕。

橋玄的住所,離橋宇家的莊園也不近,幾人花了半日的時間纔到達。

樑國雖然也貼了通緝陳旭與典韋的文書,但是他們的畫像只有在一些交通要道才能看到。

睢陽來往之人雖然不少,但是這時的畫像與真人相差較大,只要改變一下服飾、髮型,幾乎就很難認出。

到了橋玄家門口,開門的是一位老人,所有人都稱他爲福伯。福伯自幼跟隨橋玄,兩人雖是主僕,卻親似兄弟。

“福伯安好。”

橋宇不敢怠慢,向福伯施了一禮,陳旭、典韋以及另外兩個家奴,也跟着施禮。

“兩年不見,阿宇長大了,快快進門。”

福伯見到橋宇,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而後一把將他拉了進去。

橋玄家中雖不富裕,卻也是名門之後,整個宅子佔地頗廣,有山有水,瓊樓高閣,好生氣派,只是府中的人太少,顯得異常冷清。

橋玄身材高大,然而已過古稀之年,身子顯得非常瘦弱。

他的頭髮全部白了,並沒有挽起來,只是隨意披散在肩上。蒼老的臉龐,滿是皺紋,卻掩飾不住他眼中的睿智。

“孫兒給伯翁請安。”

曾經那個高大英武身影,如今變得如此憔悴,橋宇感覺鼻子發酸,眼睛瞬間變得通紅。

陳旭、典韋亦是跪拜行禮:“給橋公請安。”

目光在陳旭三人身上巡視着,橋玄也不說話,足足過了半盞茶的功夫,他突然用右手捂住胸膛,急促的咳嗽起來。

福伯趕快跑了過來,端起一杯水放在橋玄面前,然後用右手在他的背後輕輕拍着,過了半晌,才止住咳嗽。

“哎,我今年已經七十有四,真是光陰似水,一去不再返吶。老嘍,真的老嘍!”橋玄感嘆了一會,才說道,“你們三人都起來吧。”

三人跪了許久,心中卻並沒有任何不滿。

先不說橋玄是個值得尊敬的人,單單就他的年齡而言,三人也要畢恭畢敬。

畢竟,古人的壽命普遍較低,能活到七十歲已經是古來稀了。

“你們兩人,阿宇在信中也曾提到過,呵呵,在你們身上,我似乎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橋玄說了幾句話就停住了,臉上帶着回味的神色。

他年輕的時候也有任俠之氣,還在擔任縣裡功曹的時候,當時的豫州刺史周景帶領官屬巡察到樑國,他便前往拜見周景。

而後列數陳相羊昌的罪惡,請求周景任命自己爲陳國從事,徹查羊昌的罪行。周景認爲他意氣豪邁,同意並派他去了。

上任以後,橋玄收捕了羊昌的食客,詳細地核查他的罪行。但羊昌一直被大將軍樑冀優待,橋玄卻不懼怕大將軍的權勢,執意搜尋羊昌罪行,最後將他囚車押解進京。

橋玄帶兵打過仗,並不像其他士人那樣瞧不起武夫,他見陳旭、典韋皆是身材雄壯,勇武不凡,越看兩人心中越是喜歡。

橋玄先是興致高昂的觀察了兩人一會兒,然後突然對典韋問道:“阿韋,你到現在還沒字吧?”

“某出生貧寒,是以並未取字。”典韋如實回答。

橋玄摸了摸鬍子,出聲說道:“我給你取一個字可好?”

典韋聞言大喜。

橋玄德高望重,若是他能幫忙取字,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忙不迭的答應下來。

“我雖屢經沙場,也並未見過如同你這般勇武過人之輩,孫子有云: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我給你取字國輔,希望你以後能夠成爲國之棟樑。”

典韋聞言,自是拜謝不已。

陳旭亦是爲典韋感到高興。

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79章 水師第101章 詭異第267章 捷報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82章 李儒三策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224章 襲城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696章 輓歌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63章 斬李暹第948章 蘆葦蕩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496章 家宴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89章 屠城第246章 追擊第405章 軒轅關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503章 傳統第485章 家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235章 鮑信第885章 內亂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468章 沙盜第156章 伏兵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786章 噩耗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505章 求情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299章 大婚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337章 絕路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61章 救人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853章 陳駿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87章 擇婿第11章 訛詐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287章 厚葬之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270章 交鋒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746章 離別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349章 奪權第29章 薦文昭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449章 說客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856章 傷勢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35章 趙家村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357章 蛻變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719章 心憂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387章 圍殺第961章 張遼敗亡
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79章 水師第101章 詭異第267章 捷報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82章 李儒三策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224章 襲城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696章 輓歌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63章 斬李暹第948章 蘆葦蕩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496章 家宴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89章 屠城第246章 追擊第405章 軒轅關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503章 傳統第485章 家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235章 鮑信第885章 內亂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468章 沙盜第156章 伏兵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786章 噩耗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505章 求情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299章 大婚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337章 絕路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61章 救人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853章 陳駿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87章 擇婿第11章 訛詐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287章 厚葬之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270章 交鋒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746章 離別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349章 奪權第29章 薦文昭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449章 說客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856章 傷勢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35章 趙家村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357章 蛻變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719章 心憂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387章 圍殺第961章 張遼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