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太學改革

關羽回到家中的第二日,便辭別了胡氏,騎着陳旭借給他的那匹戰馬,往蒲阪趕去。解縣距離蒲阪並不太遠,關羽騎馬一日便趕到了城中。

而此時,文昭正在與田豐等人,商議關於外地學子,前往太學求學之事。

只見文昭侃侃而談:“吾此次東臨陽武,遇到一位獵戶,才瞭解到了外地學子想要前來蒲阪進入太學,卻是有着不小的困難。”

這個時代交通不便,再加上太學生的名額畢竟有限。故此蒲阪招收的太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京城附近的百姓。

其餘地方的百姓,要麼沒有前來蒲阪的路費,要麼害怕長途跋涉後會落選。故此外地前來考試的太學生,卻是極其少見。

“吾置辦這個太學,不止是爲了蒲阪附近百姓,更不是爲了達官貴人準備的學院。我的目的乃是讓天下有志青年,都能夠有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

“故此,關於日後的太學招生,要進行三方面的改革。”

如今的太學,面臨着僧多粥少的局面,文昭境內想要進入太學的百姓不計其數,太學卻不能將他們全部招收進去。

這個問題雖然無法解決,卻可以擴大太學的規模,使得太學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如此一來,有機會進入太學學習的名額,自然也會增加。

考慮到後世各個學校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因此文昭還建議,在蒲阪設置四個太學分院,有不同的人擔任校長。

如此一來,可以通過從每個太學分院,走出學生們所立的成就,來判斷哪個學院的教育更好。

這樣不僅能夠擴大太學的規模,也可以使得是個學員之間相互競爭,調動學院學生以及導師們的積極性。

故此,擴張太學就是文昭的第一項改革。

太學縱然再度擴張,能夠容納的學生終究還是極其有限。因此,爲了能夠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生,日後進入太學的門檻,自然會再度提高許多。

也就是說,以後想要進入太學,將會變得更加困難。當然,太學建立的初衷乃是培養寒門學子,哪怕提高困難也會優先錄取寒門子弟。

關中現在還沒有達到普及教育的條件,也只能通過建立太學,提高入學門檻這種方式,培養出一大批寒門。

好使得日後文昭打下來的江山,不至於過度依賴世家大族。

故此,提高入學門檻,走精英路線,乃是太學改革的第二條方針。

至於第三條改革,卻是牽涉較多。這條改革,也主要是爲了能夠更好地選拔人才,並且使得外地之人也有機會進入太學。

參考了後世的科舉制度,文昭想到了一個選拔外地人才的方法,那就是將太學生的選拔,變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乃是縣試,官府會在每個縣城設置考試的地點,好選拔當地有天賦的青年。

縣試不同於以往的察舉制度,只能有德高望重的官吏才能推舉人才。縣試之中,所有人都能夠參加,只要可以通過考覈,就會被集中在一起,送往郡中。

當一個郡中通過縣試青年,全部集中在一起之後,就會舉行郡試,郡試會再次篩選下一大批人。

通過郡試的青年們,會被集中起來被送往蒲阪,前來參加太學面試。

當然,這些前往太學的青年,不一定就會進入太學。然而無論他們會不會落選,這些人來回的路費,都會有官府報銷。

當所有人集中到蒲阪以後,四個太學分院將會挑選、考覈這些青年。由於名額有限,故此太學分院都會挑選那些真正有潛質的人才。

就這樣,太學的第三步改革出現了縣試、郡試,以及最後的入學測試。

“縣試的路費,將由那些參加測試之人自己承擔。畢竟在一個縣城之中,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縣試會篩選下一大批人,之後參加郡試的學子,就將會少上許多。”

“如此一來,再有當地官府承擔這些人的來回費用,花費也就不至於太過浩大。”

“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縣試,然而因爲每個郡城、縣城的人口基數不同,故此最終能夠參加郡試、太學入學考試的名額,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人口大縣,他們得到前往參加郡試的名額就多一些,能夠選拔出來的人才也多一些。

相同的道理,人口多的郡城,他們得到前往蒲阪,參加太學入學考試的名額也就越多。

如此一來,既能節約百姓們涌往蒲阪,參加太學考試的成本;又能夠優中選優,在各個郡縣挑選有潛質的青年。

文昭揮舞了一下手臂,繼續說道:“爲了保證縣試、郡試的公平性,我們最後還要統計每個郡縣,最終進入太學的人數。”

“像那些人口大的郡縣,挑選進入太學面試的學子,若是很多人沒能考上太學。官府就要對負責這些學子郡試、縣試的官吏,進行徹查。”

作弊的事情自古都有,想要完全杜絕根本沒有可能。然而,文昭卻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儘量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

陳旭這條政策的頒佈,就基本可以保證,那些負責負責縣試、郡試的考官,不會過分徇私舞弊。

就好比如,兩個人口基礎相同的郡城,都挑選了兩百個青年前往蒲阪進行面試。結果一個郡城有一百五十人入選,另外一個卻只有五十人入選。

如此一來,那個只有五十人入選的郡城,裡面負責郡試的考官,就會受到官府的調查。

假如這個郡試的考官有問題,官府自然會對他進行大力懲戒。若是他沒有問題,官府就會前往調查,這個郡中負責縣試的考官。

無論如何,出現這種情況,自然要有人承擔責任。

文昭相信,這條政策的出現,縱然不能完全杜絕徇私舞弊,那些負責縣試、郡試的官吏,也不敢做得非常過分。

“此次大張旗鼓的進行改革,就要保證太學的確能夠培養人才,要保證每一個進入太學的學生學業有成以後,都能夠有一番作爲。”

“只有這樣,纔不會浪費國家的人力物力。”

第7章 獵虎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759章 先登營第633章 郭淮第412章 獻策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21章 諸葛亮第279章 水師第446章 考覈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578章 獻第91章 包辦婚姻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461章 議事第175章 推測第497章 衝突第682章 不安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525章 名利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89章 糾結第957章 鬥陣(下)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44章 一病不起第461章 議事第193章 心思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251章 祭奠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424章 橋蕤第245章 大捷第210章 獻城第491章 心憂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289章 疑惑第68章 欲投黃巾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281章 往事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395章 困境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627章 葫蘆谷第73章 暴走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355章 鍾繇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34章 褚燕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161章 斬赤龍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856章 傷勢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322章 饑荒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866章 孫權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05章 罷兵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83章 流言四起第249章 匯合第981章 殞命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570章 離別第453章 張遼至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96章 輓歌第84章 水淹第84章 水淹第1007章 託孤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76章 曲有誤第91章 包辦婚姻第762章 迷路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286章 劍道
第7章 獵虎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759章 先登營第633章 郭淮第412章 獻策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21章 諸葛亮第279章 水師第446章 考覈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578章 獻第91章 包辦婚姻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461章 議事第175章 推測第497章 衝突第682章 不安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525章 名利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89章 糾結第957章 鬥陣(下)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44章 一病不起第461章 議事第193章 心思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251章 祭奠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424章 橋蕤第245章 大捷第210章 獻城第491章 心憂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289章 疑惑第68章 欲投黃巾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281章 往事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395章 困境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627章 葫蘆谷第73章 暴走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355章 鍾繇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34章 褚燕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161章 斬赤龍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856章 傷勢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322章 饑荒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866章 孫權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05章 罷兵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83章 流言四起第249章 匯合第981章 殞命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570章 離別第453章 張遼至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96章 輓歌第84章 水淹第84章 水淹第1007章 託孤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76章 曲有誤第91章 包辦婚姻第762章 迷路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286章 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