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背水一戰

秋季緩緩過去,寒冬如期而來。

哪怕只是初冬時分,溫度也明顯比以往下降許多,好在巴蜀之地位置比較偏南,溫度倒也不顯得十分寒冷。

成都被關中軍攻克,守將王甫拔劍自刎,馬漢被梟首示衆,可是關中軍也在此地耽誤了將近二十日。

哪怕冬季已經降臨,並不怎麼適合大軍作戰,陳旭仍舊率領諸將往江原殺去。

江原守將聽聞關中軍殺來,急忙令人批量製造攻城器械,並且徵召民夫幫助守城。

數日以後,關中大軍兵臨城下,江原守將不願投降,死守城池。

陳旭親自率兵猛攻城池,卻讓人暗自挖了一條通往城內的密道,僅僅五日便攻下了江原。

江原守將慌不擇路,率領千餘益州軍倉皇逃出城外,徐晃領軍一千往前追擊。

江原守將被長江攔住去路,根本不見一艘船隻,士卒們全都惶恐不安。

“嘩啦啦!”

浪花拍打着河岸,發出了‘嘩啦啦’的聲響,波濤洶涌的大河,宛若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

“踏踏踏!”

一陣略顯凌亂的腳步聲響起,卻是徐晃帶領千餘關中兵追了過來。

徐晃揮舞着大斧,遙指江原守將厲聲喝道:“兀那敵將,爾等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江原守將卻是苦笑兩聲,若是能夠投降,他又何苦等到現在?

沒能守住江原十日,他家人就已經陷入險境,假如再投降關中軍,家眷再無活命之理。

如果戰死此地,說不定劉璋還會放過自己家眷,並且待其甚厚。畢竟自己寡不敵衆,哪怕戰死也沒有投降。

念及於此,江原守將心中就已經有了計較。

眼看前有大河阻路,後有關中追兵,江原守將不由想起了淮陰侯背水一戰破敵之事,心中不由一動。

“若是能夠擊敗這支追兵,我未嘗不能率衆突圍而去。”

眼神微凝,江原守將厲聲高呼:“我等已無退路,追兵與我相差無幾,諸軍何不返身奮死一戰?”

“若是擊潰追軍,尚且能夠活命,如若不然,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聽見江原守將之言,雙方士卒都是愣了一下,徐晃臉色更是變得極其古怪。

自古以來兩軍交戰,被逼入絕境中的戰例不知凡幾,可是又有誰能夠像韓信那樣,通過背水一戰反敗爲勝?

更何況,許多人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真以爲背水一戰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殊不知這種想法十分可笑。

益州潰軍聽見主帥之言,眼中居然真的爆發出了求生的意念,手中武器也被他們緊了緊。

可是看到裝備精良,如狼似虎的關中軍以後,衆人眼神卻是暗淡了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反敗爲勝,很多人根本沒有絲毫信心。

然而終究有一些人,眼睛微微亮了起來。

徐晃卻是不慌不忙,沉聲喝道:“吾主仁義之名傳遍天下,如今劉璋兵敗已成定局,爾等何苦爲其死戰?”

“此時放下武器投降者,過錯全都可以既往不咎。”

徐晃輕飄飄的一句話,就使得些許心思稍微被振奮起來的益州軍,再次變得猶豫了起來。

江原守將見狀心中暗驚,大聲喝道:“兄弟們,莫要聽敵將妖言惑衆,隨我衝殺!”

徐晃冷笑兩聲,喝道:“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諸軍隨我衝鋒,對於那些放下武器者休要理會,敢有頑抗之人殺無赦!”

話畢,徐晃一馬當先往前衝鋒而去,他身後的關中士卒亦是大聲喝道:“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殺,頑抗者殺無赦!”

益州軍正糾結間,看到關中軍居然率先發起了衝鋒,都是心中一驚。

兩軍越來越近,眼看關中軍已經殺了過來,站在最前面的益州軍,下意識拿起武器進行反抗。

“殺!”

徐晃卻是知道,現在正是一鼓作氣,擊潰敵軍心理防線的時候,假如讓益州軍穩住了陣勢,說不定還真能給關中軍造成一點麻煩。

徐晃人馬合一,一柄大斧無人可擋,那些站在最前面抵抗的益州軍,完全沒能擋住關中軍。

血雨腥風中,關中軍迅速衝散了益州軍陣形。

此時的益州軍,哪裡還有所謂背水一戰的氣勢?任憑江原守將再如何大聲呼和,都沒有人聽從他的指揮。

許多逃跑不及的益州軍,看着關中軍臉色猙獰的向他自己撲過來,驚慌之下居然將武器扔掉,跪地投降。

關中軍果真如同先前說的那般,只要扔掉武器投降之人,都不會有性命之憂。

如此一來,投降的益州軍越來越多,頃刻之間戰局幾乎已經結束,徐晃率領衆人摧枯拉朽般擊潰了這支敵軍。

“鐺!”

徐晃手中大斧橫掃而過,直接把江原守將打得倒飛而去,口中吐血。

此人眼中滿是疑惑不解,喃喃自語:“淮陰侯能夠背水一戰反敗爲勝,爲何我背水一戰,反而會被摧枯拉朽般擊潰?”

說到這裡,江原守將噴出一口鮮血,大聲吼道:“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話畢,此人帶着滿腹心酸與疑惑,自刎而死。

徐晃本來還想把江原守將俘虜,可是聽見此人奇葩的言論,卻是差點忍不住笑了出來。

就是因爲那麼一瞬間的失神,卻不想江原守將已經自刎而死。

來到江原守將身旁,徐晃下馬說道:“此人雖然對於兵法似懂非懂,卻也是個忠義之人,起碼能夠坦然面對生死。”

哪怕江原守將才能稀缺,可是擁有此等氣節,卻也令人感到敬佩。

徐晃讓士卒們打掃戰場,並且下令好好保管江原守將屍體,想要給他找一個好點的墓穴。

陳旭站在江原縣衙之內,對於出去追殺敵將的徐晃,根本沒有絲毫擔心。

“哦哦哦!”

忽然之間,一陣歡呼聲傳來進來,卻是徐晃率領麾下士卒凱旋而歸,還押解了六百多名俘虜。

江原縣城相比起成都,需要處理的事情就少了許多,陳旭也不想在此地耽誤太長時間。

雖然通過挖地道,僅僅五日就攻了江原。

然而一路之上,還不知道有多少個這樣的縣城,假如每座城池都要強攻,關中軍往前推進的速度必會被大大拖累。

陳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傾盡全力利用好每一天。

將諸將召集在一起,陳旭想要讓衆人總結一下此戰得失,以及有哪些地方可以變得更好。

諸將討論了一陣,陳旭卻是忽然向徐晃問道:“公明,江原守將沒有投降麼?”

聽見此言,徐晃卻是唏噓不已,將長江河畔發生的事情詳細告知陳旭。

知道江原守將戰敗以後拔劍自刎,陳旭也只是感嘆了一陣,繼而對於那人所作所爲,不由感到有些好笑。

他環視屋內衆人,見很多人臉上都帶着疑惑的神色,覺得自己有必要爲衆人科普一下,到底什麼才叫做背水一戰。

清了清嗓子,陳旭說道:“諸位可是疑惑,爲何淮陰侯韓信能夠背水一戰,而後反敗爲勝大破敵軍。”

“這員益州將領,卻會失敗的如此徹底?”

幾員通曉兵法的關中大將,自然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色,可是更多將領卻是一片茫然。

就連呂布,亦是如此。

呂布雖然作戰勇猛,衝鋒陷陣勢不可擋,可是對於兵法研究並不透徹,很多東西更是一知半解。

他在戰場上所仰仗的,就是自己無人可敵的勇武,以及長年累月征戰四方,所積累的實戰經驗。

將衆人臉色盡收眼底,陳旭說道:“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韓信的確利用這個戰法,以少勝多大破趙軍。”

“然而有很多人都知道,韓信戰後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卻沒有注意到戰事之中淮陰侯的運籌帷幄。”

諸將都把耳朵豎了起來,靜靜聆聽着,沒有一人插話,哪怕幾個知道此戰詳細事宜的將領,亦是洗耳恭聽。

陳旭繼續侃侃而談:“兵法雖然講過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然而想要做到這點卻並不容易。”

“稍有不慎,置之死地不僅不能後生,反而會徹底死去。”

“哪怕淮陰侯當時的背水一戰,也並沒有奢望,能夠依靠那些背水而戰的漢軍,一鼓作氣擊潰敵人。”

隨後,陳旭就開始詳細講解起了背水一戰。

漢軍與趙軍對陣之時,韓信率領麾下沒有經歷過多少訓練的一萬士卒,以詐敗的方式將趙軍引到了大河旁邊。

韓信麾下士卒本來沒有上過戰場,對於戰事一竅不通,韓信然後再利用他們這個弱點,鼓吹只要將士奮勇作戰,就可以死裡逃生。

假如這些人都是上過戰場的士卒,自然知道眼下局勢根本不可能逆轉,絕對不會被韓信蠱惑。

然而,有時候無知也有無知的好處。

漢軍因爲無知纔會無畏,反而在求生慾望的支撐下,一時間居然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擋住了趙軍的猛烈進攻。

當然,這種戰鬥力其實根本不能持續很久,只要佔據僵持下去,漢軍早晚都會落敗。

可是國士無雙的韓信,對此卻早有預料,他根本沒有想過通過背水一戰擊潰趙軍,而是另有打算。

就在趙軍沒有辦法攻破漢軍陣勢的時候,韓信提前埋伏起來的兩千輕騎,卻是直接殺奔趙軍極爲空虛的營壘。

兩千輕騎拔掉趙軍旗幟,而後將準備好的漢軍旗幟,全部插在趙軍營壘之上。

攻勢受挫的趙軍,看到己方營壘上空都是漢軍旗幟,卻都感覺身體冰寒。

趙軍以爲趙國國王和將領都被漢軍俘虜,覺得大勢已去,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

韓信趁此良機率衆掩殺大破趙軍,這纔有了背水一戰這個輝煌的戰例。

以前跟隨橋玄學習兵法的時候,橋玄也着重講過這一個戰例,並且叮囑陳旭,若非迫不得已,就應當戰以堂堂正正之師。

戰場之上以重凌寡,以強擊弱,以勢壓人方爲大勢所趨。

畢竟,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是韓信。

不考慮實際情況就妄自模仿,不過是邯鄲學步罷了,就好像江原守將那樣,會敗得一塌糊塗。

衆人聽見自家主公詳細解說背水一戰的前因後果,全都如癡如醉,感覺受益良多,哪怕關中幾員大將亦是如此。

陳旭輕咳兩聲,正色說道:“真正的背水一戰,並不單純指在面臨絕境之時,鼓舞士卒們置之死地而後生,就能夠反敗爲勝。”

“若非韓信麾下漢軍乃是新兵,對於戰事一竅不通,天真的以爲可以在那種情況下,只要奮死作戰就能求得生機。”

“若非韓信運籌帷幄,故意領兵詐敗引誘趙軍,又埋伏兩千輕騎直插趙軍營寨,更換旗幟。”

“若非趙軍統帥當時沒有沉着指揮,在己方營壘被破的情況下方寸大亂,也就不會有背水一戰,這場名留青史的戰役了。”

陳旭的言語中滿是感慨之色,對於韓信的佩服更是毫不掩飾。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將人心、地理把握的如此透徹,將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爲可能,這就是千古名將韓信的魅力。

假如當時的情況,換成漢軍之中任何一個將領,率衆背水一戰也只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背水一戰對於雙方將領、士卒、地形,以及各個方面,都有極其苛刻的要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最起碼,己方統帥要有着過人的人格魅力,對於麾下士卒能夠如臂指揮。

其次,己方士卒要傻,要容易被忽悠。

再次,敵軍將領不能很牛逼,不然這種雕蟲小技很容易被識破。

最後,提前的準備必不可少,起碼也要像韓信那樣提前設下伏兵。

寄希望於陷入絕境的己方士卒,能夠突然小宇宙爆發滅掉敵人,是一種非常天真的想法。

所以說,背水一戰以弱勝強,幾乎是場完全不能複製的輝煌戰役。

某些將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要生搬硬套,只能落得兵敗身亡,貽笑大方的下場。

第713章 鄧芝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26章 易首邀酬第108章 破敵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524章 簡雍第738章 再戰第751章 叛徒第925章 改名第302章 戲志才第468章 沙盜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497章 衝突第317章 謀關中第719章 心憂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349章 奪權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8章 典韋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89章 殺貴妃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35章 仲達第70章 報仇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779章 下戰書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272章 少年第134章 褚燕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99章 大婚第285章 無名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640章 聆聽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339章 船毀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54章 詐死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116章 很年輕第100章 議事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9章 再次掌兵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84章 水淹第866章 孫權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83章 流言四起第525章 兩封信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269章 止戈第268章 棺木第298章 獅虎鬥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1005章 回家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247章 反攻第145章 回馬槍第628章 有鬼第867章 美人殤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686章 遭遇戰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163章 洞房第534章 憂慮第563章 四面楚歌
第713章 鄧芝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26章 易首邀酬第108章 破敵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524章 簡雍第738章 再戰第751章 叛徒第925章 改名第302章 戲志才第468章 沙盜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497章 衝突第317章 謀關中第719章 心憂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349章 奪權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8章 典韋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89章 殺貴妃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35章 仲達第70章 報仇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779章 下戰書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272章 少年第134章 褚燕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99章 大婚第285章 無名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640章 聆聽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339章 船毀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54章 詐死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116章 很年輕第100章 議事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9章 再次掌兵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84章 水淹第866章 孫權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83章 流言四起第525章 兩封信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269章 止戈第268章 棺木第298章 獅虎鬥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1005章 回家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247章 反攻第145章 回馬槍第628章 有鬼第867章 美人殤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686章 遭遇戰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163章 洞房第534章 憂慮第563章 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