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中平三年

數萬黃巾軍,在陳旭的命令下,呼嘯着殺向官兵。

官兵看到自家主將敗退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退意。所以黃巾軍還沒有全部殺過來,官兵已經開始潰敗。

面對趙雲、典韋的聯手進攻,呂布再也沒有了以往的意氣風發。他顧不上收攏士卒,只能騎着戰馬拼命逃竄。

黃巾軍追殺二十餘里,斬殺官兵一千餘人,呂布只帶領了幾百士卒悽悽慘慘的逃跑。

戰事過後,程昱來到陳旭面前,搖頭說道:“卻不想幷州有這樣一員虎將,可惜未能將其抓住,讓他留在主公帳下效力。”

陳旭笑了一下,說道:“自古以來,臣擇君,君亦擇臣。呂布雖然勇猛,卻沒有與其才能相匹配的品德。如此人物,要之何用?”

衆人聽到陳旭所言,全都驚愕不已。

這個時候的呂布還未出名,並沒有什麼惡名。衆人想不明白,自家主公爲何好似對此人有些偏見。

由於歷史的影響,陳旭對於呂布沒有什麼好感。

呂布被丁原提拔於微末之間,丁原待其甚厚。後來呂布爲了一匹寶馬,以及高官厚祿,居然殺掉丁原,投奔董卓。

若他只是撇棄丁原,隻身投奔董卓的話,衆人雖然會說他不講情義,卻也不會厭惡他。

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當時跟着董卓,要遠比跟着丁原有前途。

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呂布不該殺掉一直待他很好的丁原。

不僅如此,他投奔董卓以後,董卓待他亦是甚厚,甚至與他結爲父子,用來籠絡呂布。

但是呂布與董卓婢女私通在前,殺死自己義父在後。如此行事,又與禽獸何異?

所謂的王允使用美人計,以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之事,正史之中根本沒有提到。就連貂蟬此人,亦是虛構的人物。

僅僅爲了自己的私慾,屢屢殺死待他甚厚的上官,呂布品德之差,可見一斑。

陳旭雖然喜歡收攏天下名將,但他只是欣賞那些才華出衆,並且品德高尚之人。

對於呂布,陳旭雖然敬佩他的勇武,卻也知道,此人絕非久居人下之輩、

若是妄想能夠將他收服,弄不好就會引火燒身。

沒有理會驚愕的衆人,陳旭帶着衆人開始往山寨之中趕去。

卻說呂布帶着幾百官兵丟盔棄甲,拼命往晉陽逃去,忽然聽到前方人喊馬嘶,旌旗蔽日,衆人皆是大驚失色。

有些官兵將官大聲喊道:“莫非此處有黃巾軍的伏兵?”

呂布的束髮金冠早就被典韋打掉,他雖然披頭散髮,衣甲破爛,身上亦是充滿了英雄氣概。

他凝神靜氣,突然看到遠處的旗幟上寫着‘丁’字,心中有些複雜。

卻說晉陽城中,呂布帶兵走了以後,丁原始終覺得有些不放心,而後就催促附近郡縣的兵卒,迅速趕來集合。

他帶領將近一萬人馬,看着狼狽不堪的呂布,心中五味陳雜。

待了解到了詳細戰況以後,丁原心中亦是震驚不已。

呂布的勇猛他何嘗不知?他沒有想到,黃巾軍中居然有兩員猛將,能夠與呂布不分勝負。

“賊人勢成矣!”

丁原嘆息一聲,並沒有責備呂布,也沒有提起軍令狀之事。他只是安慰呂布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日後領兵,奉先當以此爲戒。”

而後,他就派遣斥候偵查黃巾軍動向。待陳旭等人全部進入山中,他才帶兵慢慢來到雁門郡。

中平二年,西羌戰事仍舊持續着。

進入泰山郡的褚燕與張牛角招攏流民,聲勢越發浩大。兩人率兵攻打泰山郡首府奉高的時候,張牛角中箭身亡。

在張牛角臨死之前,褚燕認張牛角爲義父,並且改名爲張燕。待張牛角死了以後,張燕就順理成章的成爲整個泰山賊的首領。

張燕嘯聚幾十萬之衆,攻破了奉告,斬殺泰山郡的太守爲張牛角報仇。一時間,整個大漢震動不已。

朝廷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西羌戰事之上,完全沒有餘力平定泰山之亂。

最後有人向漢靈帝建議,對泰山賊進行招安,漢靈帝允之。

當天使到達泰山的大寨之後,宣讀了朝廷的旨意,並拜張燕爲平難中郎將。

張燕雖然在名義上投降漢室,卻怕被朝廷秋後算賬,不願意解散泰山軍,仍舊盤踞在泰山一帶。

漢室無奈,只得任命張燕統領兗州諸山谷事務,負責征討其他山頭的山賊流寇。

這個兒戲一般的招安,再次於整個帝國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之後朝廷不斷派出天使,招安各個山頭的山賊流寇。一時間,整個大漢的賊寇全都搖身一變,成爲朝廷的官員。

當陳旭得知這個消息以後,驚愕不已。他沒有想到,歷史的慣性居然會如此之大。

在他看來,黃巾軍佔據泰山以後,歷史上的黑山軍統領褚燕,就不再會攻打廮陶,張牛角也不會再戰死,褚燕也不會改名爲張燕。

但是歷史居然如此相似,哪怕是在這個時空,褚燕仍舊改名張燕,仍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歷史,真的就這麼難以改變麼?”

陳旭默默想到,心中居然有了一絲惶恐。若是歷史不容改變,他所努力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不,至少我斬殺了皇甫嵩,把程昱、田豐、趙雲、典韋收歸帳下。這個時代的歷史,已經被我改變了!”

陳旭握緊拳頭,在心中吶喊。

這場招安的風波,卻並沒有席捲到戌夫山上。黃巾軍與其它賊寇的區別,這個時候也體現了出來。

黃巾軍是打着推翻漢室的旗號起事,而那些被招安的山賊流寇,卻是普通打家劫舍之輩。

哪怕山賊流寇犯下再大的惡行,朝廷都可以赦免。唯獨像黃巾軍這樣舉起造反之人,現在的朝廷卻不會主動招安。

不僅是陳旭,就連其他一些被官兵擊潰,流竄在各地的黃巾軍,也沒有得到朝廷的招安。

即使外界再如何風起雲涌,黃巾軍的大寨之中仍是非常的祥和、安定。

但是外界,仍舊是貪官污吏橫行,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民不聊生。

現在已經是中平三年,一年以來,陳旭不停招收流民,擴建山寨。

不僅如此,很多戌夫山附近縣城過不下去的百姓,也紛紛拖家帶口前來投奔黃巾軍。

特別是雁門郡,那幾個曾經被黃巾軍攻破的城池,更是有大羣的百姓前來投奔。

直到現在,黃巾軍的大寨已經擴展到了十個,治下百姓也已經超過三十萬。

雁門郡內的五臺山,常山國中的牛飲山,以及北方的衡山,都已經被黃巾軍佔領。

十個大寨每寨派遣一位渠帥的話,也需要十人。這個時候,陳旭才感覺手下人才奇缺。

陳靜、陳青、王延、李郭、楊鳳、白饒、劉闢、龔都,都已經被陳旭派了出去,執掌一寨事務。

由於生活安定了下來,陳靜、陳青也已經成親。當初被陳靜秘密安排到武陽,藏在東武陽陳氏那裡的陳家村族人,也都被接了過來。

不僅是這些黃巾軍的將領,有很多尚未成婚的黃巾軍士卒,陳旭也都安排着他們早日成親。

士卒們對於自家主公如此細微的關懷,更是感恩戴德。他們中間有很多人都出身貧寒,能不能娶上媳婦還是個問題。

但是現在黃巾軍的大寨,只要是立下功勞的黃巾士卒,陳旭都會竭盡全力讓他們成家。

現在並不需要如同後世那樣,要進行計劃生育。熟知歷史的陳旭,深知經過近百年戰亂的華夏,人口會下降到怎樣的一個地步。

也許現在的黃巾士卒多製造一個小孩,就會爲這個民族多保留一絲元氣。

展開手中的書信,看着陳宮給他的問候,陳旭心中閃過一絲喜意。

陳宮是他的族叔,若是陳旭日後果真有所成就,很容易就能將他招募過來。

歷史上的陳宮由於曹操殺邊讓的事情,引呂布進兗州。之後一心一意輔佐呂布,卻不得重用,落得個身死白門樓的下場。

後來有人如此評價陳宮:“陳宮之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

就是這樣一個頂級謀士,卻不得其主,滿腹才華毫無施展之處。

這一世,陳旭既然是陳宮的遠房侄子,他絕不願意看着陳宮,再像歷史上那樣活着。所以陳旭一直跟陳宮保留着書信往來。

“可惜叔父從來不肯給我黃巾軍一點建議,每次通信只是跟我聊一些瑣事。”

“不過好在他還肯回信,卻不像橋公那樣,直到現在都不肯回一封書信。”

想到這裡,陳旭心中感到一絲黯然。

一年以來,他曾經給橋瑁、橋宇寫過幾封書信。但是這些書信一直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一絲迴應。

當年若非橋宇收留,若非橋玄悉心教導,也就沒有今日的陳旭。對於橋氏的恩情,陳旭從來未曾忘記。

但他現在畢竟有着反賊的身份,橋瑁父子不給他回信,倒也說得過去。

直到現在,陳旭仍然無法忘記橋宇的寬厚待人,無法忘記面對山賊,這個翩翩少年既然敢拿起弓箭,接連射殺幾人。

“往日傾心相交,今時卻已經形同陌路啊。”

收起陳宮的書信,陳旭心中暗暗感嘆着。

第317章 謀關中第245章 大捷第738章 再戰第567章 玉門關第74章 滿腚傷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109章 報仇第23章 擊賊第180章 劫營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224章 襲城第740章 戰畢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74章 滿腚傷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44章 糾結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611章 三問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516章 再審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223章 安頓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524章 簡雍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491章 心憂第633章 郭淮第799章 陳沫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264章 水淹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172章 放風箏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786章 噩耗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58章 張鬆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606章 鴻門亭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94章 決戰日第460章 大捷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205章 罷兵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73章 暴走第535章 仲達第412章 獻策第591章 王延第377章 驚變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856章 傷勢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7章 奇襲丘縣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331章 賭約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33章 郭淮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281章 往事第274章 安心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212章 張揚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302章 戲志才第71章 勸說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110章 議事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360章 鬥將第558章 法正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21章 相邀第295章 衝突第937章 一退再退
第317章 謀關中第245章 大捷第738章 再戰第567章 玉門關第74章 滿腚傷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109章 報仇第23章 擊賊第180章 劫營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224章 襲城第740章 戰畢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74章 滿腚傷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44章 糾結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611章 三問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516章 再審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223章 安頓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524章 簡雍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491章 心憂第633章 郭淮第799章 陳沫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264章 水淹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172章 放風箏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786章 噩耗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58章 張鬆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606章 鴻門亭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94章 決戰日第460章 大捷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205章 罷兵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73章 暴走第535章 仲達第412章 獻策第591章 王延第377章 驚變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856章 傷勢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7章 奇襲丘縣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331章 賭約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33章 郭淮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281章 往事第274章 安心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212章 張揚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302章 戲志才第71章 勸說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110章 議事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360章 鬥將第558章 法正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21章 相邀第295章 衝突第937章 一退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