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不安

梓潼城內,張任與劉璝、冷苞、鄧賢三人聚在一起,商議攻打巴郡之策。

劉璝說道:“吾聽聞關中軍主帥徐晃已經病倒,昏迷不醒,只有劉闢一人總攬全軍。”

“想那劉闢不過是一介黃巾將領,能有何等才能?再加上主將昏迷,關中兵必定人心惶惶,若是我等現在出兵攻打閬中,必可一戰而破賊軍。”

張任出身微寒,卻憑藉自身才能最終官拜益州從事,現在正值壯年,膽大勇猛,擁有大志氣。

張任不僅深得劉璋器重,益州其餘諸將,對他也都十分信服。

聽完劉璝的話以後,張任捋了捋自己的鬍鬚,說道:“劉將軍不可輕視黃巾將領,陳文昭出身黃巾卻能打下如此大的基業,絕非僥倖。”

“其麾下大將典韋、趙雲、徐晃,曾經也都是黃巾將領,卻早已聲威赫赫。”

“這劉闢自黃巾叛亂起,就已經開始領兵作戰,這麼多年以來,必然已經累積到十分豐富的經驗,絕對不容小覷。”

由於文昭的出現,歷史早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典韋、趙雲因爲一直在文昭麾下效命,也就相當於投奔了黃巾。

至於徐晃,由於乃是出身白波軍,身上也算是打上了黃巾軍的烙印。其餘似王延、陳虎、陳靜、高順等人,也算得上半路加入黃巾。

這幾個大將之才,現在都已經戰功赫赫,所以世人對於黃巾將領,倒也不敢太過輕視。

冷苞、鄧賢也都是巴蜀名將,聞言全都暗暗點頭,獅子搏兔亦當全力以赴,一個真正的名將面臨敵人之時,越加不會麻痹大意。

更何況,他們對手還是聲威赫赫的關中精銳!

劉璝能與張任幾人並列,自然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沉思半晌,這才說道:“將軍所言雖然不錯,可若不趁着徐晃昏迷之際,一舉攻克閬中。”

“待徐晃清醒以後親自鎮守閬中,或者陳文昭帶領大軍進入巴郡,想要再奪回失地必將困難十倍。”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吾建議盡起梓潼大軍,星夜兼程攻入閬中,不計代價將此城攻破。”

“閬中若破,巴郡南部傳檄可定,我等也據守此地,抵禦關中大軍。”

幾員巴蜀名將商量了許久,最終張任幾人覺得,劉璝之言非常有道理,也都決定盡起大軍殺奔閬中。

與此同時,劉闢離開了江州,披星戴月趕往閬中,防備益州軍的到來。

至於昏迷的徐晃,卻被留在了江州。

除此之外,還有閻圃帶領的兩萬關中軍,在江州安置俘虜,守護徐晃。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雖然梓潼與閬中之間直線距離並不算遠,可是張任等人想要帶領大軍抵達閬中,卻必須先往東北行軍抵達劍閣。

劍閣乃是一道險關,位於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是自然形成的天下第一險關。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是故秦地以及巴郡進入蜀中的必經之道,其地理位置非常之重要。

張任率領益州軍,在狹窄的道路上面行駛着。

他望着四處巍峨的高山,不由嘆道:“峰連玉壘,地接錦城,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誠天設之雄也。”

“蜀地有此雄關,若以大將鎮守此地,縱有十萬大軍來犯,亦何懼之有?”

劉璝、冷苞、鄧賢三人聞言,也都暗暗點頭。

眼看就要離開了劍閣的位置,張任忽然說道:“劍閣乃是入蜀之門戶,不可沒有大將駐守,不知何人願意鎮守此地?”

劉璝等人一愣,有些疑惑不解的說道:“賊軍若想攻打劍閣,勢必要先攻破葭萌關才行,將軍現在讓人分兵駐守此地,豈不是太小題大做了?”

劍閣東北方向,還有一道險關稱之爲葭萌關,也就是歷史上張飛與馬超交戰的位置。

巴蜀之地之所以險峻,並不僅僅是因爲有劍閣,以及道路險峻異常,更重要的是這裡關隘相連不斷,每道關隘都易守難攻。

若徐晃當初直接從漢中攻打廣漢郡,就要先後攻克白水關、葭萌關、劍閣這三道險關。這三道險關每一道都易守難攻,並且扼守住了入蜀的必經之路。

關中軍打下巴郡,也可以從此地繞過白水關,直接從閬中沿着西漢水往西北行軍,就能直接攻打葭萌關。

可若是葭萌關未被攻破,關中大軍絕對沒有辦法抵達劍閣。更何況,現在關中軍羣龍無首,應該小心的人是劉闢他們纔對。

故此,劉璝等人才會覺得,張任此時想要分兵鎮守劍閣,顯得有些多此一舉。

張任靜靜凝視着劍閣這道險關,心中忽然有些不安,他緊緊皺着眉頭思量許久,這才猛然大叫:“險些又中徐晃奸計矣!”

劉璝等人聞言大驚,急忙問道:“如何又中了徐晃奸計?”

……

江州城內,關於徐晃病發昏迷的消息傳得越來越兇,嚴顏想要前往郡守府探望徐晃,卻被甲士們擋在了外面。

他雖然沒有投降,可是在感念徐晃對他厚待的同時,也非常敬佩徐晃之爲人,故此纔會想要關心一下徐晃。

被甲士們毫不留情擋在外面以後,嚴顏眉頭不由緊緊皺了起來,可是他也瞭解自己的身份,並沒有多說什麼。

雖說徐晃允許嚴顏在城內自由行走,可嚴顏畢竟乃是一介俘虜,他能感覺到城中有很多甲士,都在悄悄注視着自己。

說到底,關中軍仍舊沒有徹底信任嚴顏。

特別是徐晃病重昏迷以後,嚴顏能夠感覺得到,這種被人監視的感覺變得越發強烈起來。

百般無聊的嚴顏,在爲徐晃擔憂的同時,忍不住在城中來回走動着。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來到了關中軍軍營外面,有些羨慕與忌憚的看着隊形齊整,甲冑精良的關中士卒。

“沒想到徐公明病重昏迷,關中軍居然還能夠保持如此旺盛的士氣。”

聽着軍營內震天的喊殺聲,嚴顏臉上憂色越加濃重。他目光不停巡視着軍營,看到關中軍打起來旗幟,眼神猛然一縮。

“兩萬人的旗幟,爲何兵馬會如此鬆散?”

嚴顏看到這種情形,心中越發感到不安,忽然之間他好似想到了什麼。臉色大變了起來。

(今天就一章。)

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章 救人第884章 決定第620章 追與逃第485章 家事第449章 說客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231章 遭遇第797章 入涼州第212章 張揚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302章 戲志才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86章 遭遇戰第251章 祭奠第456章 中伏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227章 來使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686章 遭遇戰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320章 破公孫第246章 追擊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507章 求助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78章 斥徐晃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25章 敗逃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206章 擒張遼第495章 父與子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771章 擒張任第376章 奇蹟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241章 殺意第530章 議事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274章 安心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53章 反攻第268章 棺木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377章 驚變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755章 虎豹騎第66章 攻破濮陽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211章 歸心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72章 華雄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76章 奇蹟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96章 末路第399章 密信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82章 李儒三策第771章 捉鄧賢第21章 相邀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867章 美人殤第630章 縱第885章 內亂第357章 蛻變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733章 破寨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557章 南面稱王
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章 救人第884章 決定第620章 追與逃第485章 家事第449章 說客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231章 遭遇第797章 入涼州第212章 張揚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302章 戲志才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86章 遭遇戰第251章 祭奠第456章 中伏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227章 來使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686章 遭遇戰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320章 破公孫第246章 追擊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507章 求助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78章 斥徐晃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25章 敗逃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206章 擒張遼第495章 父與子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771章 擒張任第376章 奇蹟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241章 殺意第530章 議事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274章 安心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53章 反攻第268章 棺木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377章 驚變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755章 虎豹騎第66章 攻破濮陽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211章 歸心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72章 華雄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76章 奇蹟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96章 末路第399章 密信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82章 李儒三策第771章 捉鄧賢第21章 相邀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867章 美人殤第630章 縱第885章 內亂第357章 蛻變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733章 破寨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557章 南面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