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基情四溢

文昭見到衆人施禮,急忙擺了擺手,示意帳下文武無須多禮。

而後他親自上前挽住魯肅手臂,熱切地說道:“吾聽聞子敬之名久矣,只恨山高路遠,不能一見。今日有幸能睹先生容顏,實乃生平大幸是也。”

魯肅雖然在本地多有名望,可是他也沒有自戀的以爲,自己真的名揚天下。故此對於文昭的熱切稱讚,卻是感到有些受寵若驚。

魯肅愕然問道:“將軍亦知天下有肅耶?”

文昭臉色肅然,道:“先生急公好義,慷人之慨,鄉鄰稱頌,吾早已如雷貫耳!”

一開始,魯肅還以爲文昭說的只是客套話,只是現在他的一些事蹟都被提了出來,魯肅這才相信,陳旭真聽過他的名聲,當即心中感動異常。

魯肅蔚然嘆道:“區區薄名,能入將軍之耳,肅甚感慚愧。”

文昭卻仍舊緊緊抓住魯肅之手,說道:“先生之才他人不知,吾卻是心中明曉。子敬若是肯來關中屈就,吾定會上表天子,高官厚祿,任憑子敬挑選。”

魯肅聞言一愣,他沒有想到,陳旭居然會這麼明目張膽的招攬自己。

魯肅當即微微搖頭,說道:“吾主待我甚厚,吾又豈能貪戀將軍之高官厚祿?此事還請將軍休要再提!”

文昭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環視衆人,擊掌嘆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子敬真乃忠臣是也。”

寒暄已畢,文昭自然令人大擺筵席,好好款待魯肅。席間,他卻沒有主動問起魯肅的來意,只是對他殷勤勸酒。

直到夜深時分,宴席方纔散去,文昭卻是偷偷讓人,將魯肅叫到臥室之內。

見到了魯肅,文昭當即歉然說道:“宴席之中人多眼雜,並非商議大事之所。先生若是不棄,今夜可與我抵足而眠,商議大事。”

魯肅拜謝,心中無比感激,暗暗想到:“往常只聽聞大將軍胸懷寬廣,求賢若渴,吾心中尚有疑議。今日觀之,方知傳言不虛。”

“大將軍能夠以微末之身,而打下如此家業,定然有其可取之處。只是可惜,吾逢大將軍太晚矣!”

文昭自然不知道魯肅的心思,兩人在牀榻之上坐定以後,他忍不住說道:“吾聽聞先生此次前來,是爲了商議與雙方結盟之事,然否?”

魯肅輕輕頷首,說道:“然也。”

“如今漢室遭劫,天下征戰不休,百姓流離失所,諸侯割地自立,常有不臣之心。大將軍奉天子以徵四方,佔據大義,天兵所至,所向披靡。”

“然而時至今日,弱小諸侯幾乎已經被消滅一空,似袁本初、曹孟德、劉景升、劉季玉等人,都是虎狼之輩,大將軍不可不防也。”

“諸侯之中,唯有吾主與大將軍相隔甚遠,並且心裡尊崇漢室,願意唯大將軍馬首是瞻。若陳孫結盟,縱然大將軍與天下諸侯共同交惡,大將軍又何懼之有?”

文昭亦是說道:“孫討逆忠於漢室之心,天地可鑑,吾亦時常懷有與吳侯結盟之心。今日既然子敬親自前來,此事吾又豈會拒絕?”

說到這裡,陳旭話鋒一轉:“吾雖然奉天子以討不臣,然而諸侯勢大,極難圖也,不知先生能否教我,日後當如何行事?”

魯肅聞言,卻是低頭不語。

陳旭待他極其熱情,本來向他問策魯肅不能不答;只不過他現在乃是孫策屬下,若是爲陳旭出謀劃策,卻有些不妥。

故此,魯肅心中十分糾結。

文昭偷偷觀看魯肅臉色,知道他的心思,當即說道:“吾若與吳侯結盟,自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先生不妨說說,陳孫聯盟日後當何去何從。”

這一次文昭換了一個說法,卻是相同的意思,也是給魯肅一個臺階。

魯肅心中一動,而後緩緩道來:“如今天下諸侯之中,除卻吾主與大將軍,至強者無外乎袁本初與曹孟德。”

“此二人乃世之梟雄,手下兵多將廣,人才輩出,短時間內極難圖之。”

“除此二人,尚有益州劉季玉,荊州劉景升。這兩人雖然佔據天府之國,卻無進取之心,又豈能在亂世之中立足?”

“大爭之世,將軍若想有所作爲,就當與吾主連橫。”

“將軍可伐益州,吾主可奪荊州;以強伐弱,而使強者恆強;弱者若不思進取,則弱者恆弱。”

“將軍取益州,則吾主當爲將軍牽制荊州劉表,徐州曹孟德;吾主若取荊州,還需將軍助吾主一臂之力。”

“屆時,將軍與吾主已經三分天下佔其二,縱然曹孟德與袁本初聯合,又能奈將軍何?此二人,亦早晚爲將軍所擒矣。”

“如此,將軍與吾主兩分天下,退可效仿齊桓公、晉文公,以成霸業;進可登臨九五,以成至尊,豈不美哉?”

陳旭緊緊盯住魯肅,卻是不語。

他沉默良久,才大笑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然而吾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絕無不臣之心,此事先生休要再提。”

話畢,文昭挪到魯肅身旁,拉住他的手說道:“子敬之才,天下少有,吾欲得先生而不能,日夜難寐。再三懇求,還望先生能夠留於關中,助我匡扶漢室。”

看着陳旭臉上,那殷切的希望之色,魯肅心中亦是躁動難安。

他反手握住陳旭之手,有些遺憾的說道:“君起家時吾未至,吾有主時方逢君;與君相見恨太晚,徒自嘆息又奈何?”

魯肅沒有明說,卻也是變相拒絕了文昭的再次招攬。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雖然魯肅與陳旭相見恨晚,奈何現在魯肅已經名花有主,卻是不能再朝三暮四,轉投陳旭。

而且天下諸侯,也不止陳旭一人乃是明主,孫策雖然比陳旭還要年幼,卻也有雄主之風。至不濟,也能在亂世之中割據封王。

士大夫最重忠義,魯肅雖然投奔孫策不久,卻也深得孫策信任。若是他只因爲陳旭的一番招攬,就捨棄孫策的話,必會遭致天下人的唾棄。

故此,魯肅才說道:與君相見恨太晚,徒自嘆息又奈何。

第99章 復奪廣宗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795章 益州定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535章 仲達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957章 鬥陣(下)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43章 黃巾退兵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630章 縱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65章 攻城第5章 臥虎嶺第1005章 回家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338章 弒帝第108章 破敵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51章 凱旋第2章 救人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96章 末路第358章 臨陣第530章 議事第732章 第三天第40章 出戰第539章 戰!第7章 獵虎第516章 再審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7章 驚變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568章 生死鬥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516章 再審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923章 對策第317章 謀關中第135章 趙家村第984章 楊樹下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333章 投效第800章 繼承第318章 魄力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295章 衝突第271章 唐姬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530章 議事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7章 清河絕唱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516章 再審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008章 去世第22章 不允盜請第503章 傳統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264章 水淹第899章 解惑第355章 鍾繇第823章 下馬威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04章 判刑第984章 楊樹下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66章 攻破濮陽第337章 絕路第262章 中計
第99章 復奪廣宗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795章 益州定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535章 仲達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957章 鬥陣(下)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43章 黃巾退兵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630章 縱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65章 攻城第5章 臥虎嶺第1005章 回家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338章 弒帝第108章 破敵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51章 凱旋第2章 救人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96章 末路第358章 臨陣第530章 議事第732章 第三天第40章 出戰第539章 戰!第7章 獵虎第516章 再審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7章 驚變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568章 生死鬥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516章 再審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923章 對策第317章 謀關中第135章 趙家村第984章 楊樹下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333章 投效第800章 繼承第318章 魄力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295章 衝突第271章 唐姬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530章 議事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7章 清河絕唱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516章 再審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008章 去世第22章 不允盜請第503章 傳統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264章 水淹第899章 解惑第355章 鍾繇第823章 下馬威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04章 判刑第984章 楊樹下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66章 攻破濮陽第337章 絕路第262章 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