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武關之戰

夜色越來越濃,鳴金之聲響徹天際,文聘指揮着大軍緩緩撤退。

城牆上面,張繡手中長槍不斷抖動着,將一個又一個荊州兵屍體挑了下去。

“砰!”

擡起右腳將一具屍體踢下了城牆,張繡抹了一把臉上細密的汗珠,長長舒了一口氣。

“今日傷亡如何?”

張繡不顧形象坐在城牆上面,向身旁一個副官問道。

副官臉色有些難看,沙啞着嗓子說道:“今日荊州軍攻城十分猛烈,城中傷亡兩百餘人。”

“兩百人麼?”

聽見這個傷亡數字,張繡亦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兩百人看起來很少,可是如果每天都有這麼多士卒傷亡,武關連半個月都沒有辦法支撐下去。

然而時至今日,張繡卻已經守住武關將近兩月。

武關無比險峻,只有一道城門扼守天險,荊州軍每次攻城所付出的代價,都是關中軍的數倍。

饒是如此,在兩個月的攻防戰之中,張繡都感覺有些支撐不下去了。

副官看着鐵青着臉的張繡,說道:“今日賊軍上將關羽、張飛,親冒矢石登城作戰,由於這兩人實在太勇猛了,城中士卒這才傷亡慘重。”

“若非仗着城牆優勢,恐怕根本沒有辦法攔得住荊州軍的進攻啊。”

“可惡,主公對於劉備三人如此厚待,卻不想他們居然會這樣薄情寡義!若有朝一日抓住此三人,定要將他們千刀萬剮!”

張繡臉色有些扭曲,右手狠狠砸在了城牆上面。

這段時間,關羽、張飛雖然不是每戰必先,然而兩人每次登城作戰,都會讓關中軍付出極大代價。

故此,張繡現在對於劉備三兄弟,可謂是深惡痛絕。

副官說道:“好在今日將軍射中了關羽那廝右臂,想必短期之內,他們兩人必定不會自己領軍攻城了。”

張繡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焦躁之情,而後問道:“城中還有多少能戰之兵?”

副官臉色有些難看的說道:“只剩下不足五百人,其中還有許多人乃是新徵召的青壯。”

兩個月艱難的攻防戰中,武關守軍雖然佔據城牆優勢,仍舊傷亡慘重,若不是張繡在城中徵發青壯之士前來守城,恐怕武關早就被攻克了。

張繡有些失神的喃喃自語:“還有不足五百人麼,若是賊軍再猛攻幾日,恐怕武關真會被攻克啊。”

副官嚥了一口口水,問道:“蒲阪仍舊沒有調來援軍麼?”

張繡苦笑着說道:“如今關中危機四伏,戰火四起,再加上主公率領大軍遠征益州,哪裡會有援軍?”

副官驚恐的說道:“若如此,武關必定守不住啊!”

哪怕關卡再如何險峻,也有被攻克的時候,張繡能夠憑藉三千兵馬,死死守住武關城兩月,也算得上是個不小的奇蹟了。

畢竟,荊州軍不但兵馬衆多,而且武器、甲冑精良,攻城器械亦是非常齊備,不是烏合之衆。

再加上文聘、劉備、關羽、張飛都不是易與之輩,絕對不要以爲張繡守城很輕鬆。

張繡臉色變幻了一陣,而後猛然咬牙說道:“守不住也要守,你這就到城中繼續徵發百姓,若是精壯之士不夠,老弱婦孺也可以徵調到城牆上面!”

副官聞言極度驚愕,說道:“徵發老弱婦孺前來守城,關中並無先例啊。”

張繡道:“事急從權,現在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無論如何,武關絕對不能丟失!”

武關乃是關中南部門戶,假如武關失守,整個關中都將會暴露在荊州軍的兵鋒之下,再也無險可守。

這種後果,完全不是張繡能夠想象的。

陳旭將武關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由張繡前來防守,縱然戰死沙場,他也要守住這個關中的南部門戶。

卻說文聘領軍撤回營寨之中以後,他巡視四方,發現士卒們全都士氣低迷,臉色不由陰沉的有些可怕。

“玄德公,我等攻打武關兩月有餘,折損兵馬將近一萬餘人,卻未能攻破城池。如今士卒久戰疲憊,士氣全無,卻該如何是好?”

劉備說道:“我軍雖然損兵折將,然而城中守軍必定已經所剩無幾,將軍只需再猛攻武關幾日,必可破關而入!”

劉備乃成大事之人,雖然感念陳旭恩義,可是一旦決定攻入關中,也就會將那種感激埋藏在心底。

他雖然並不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也是個沙場宿將,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早已使得劉備看穿了武關極度空虛的事實。

文聘無奈搖了搖頭,說道:“話雖如此,然而兵馬折損太多,士卒心中畏戰,假如武關再來援軍,攻破關絕無可能。”

荊州軍已經攻打武關這麼長時間了,按說關中援軍早就應該抵達了纔對,可事實上一直到現在,武關都未曾有一個援軍到來。

城中三千守軍固然十分難纏,可是荊州軍並不缺乏糧草,只要給文聘足夠時間,早晚都能攻克武關。

怕只怕,在還沒有攻克武關以前,關中援軍就已經到來了。

若是那樣,荊州軍以前的犧牲,完全就成爲了無用功。

劉備也擔心這點,可是他思索了一陣,說道:“聽說袁本初領兵攻幷州,曹孟德率衆攻關中。”

“此二人全都不是易與之輩,想必關中並無多餘兵馬,這才一直沒有援軍到來吧。”

文聘擡頭看了看武關的方向,自言自語道:“但願如此吧!”

夜深人靜,劉備來到關羽營帳之內探望他,關切的問道:“雲長,你右臂上面傷勢可有大礙?”

關羽見自家兄長到來,急忙起身說道:“區區小傷何足掛齒,兄長休要爲我擔憂!”

兩人坐在牀榻上閒聊了一陣,關羽忽然說道:“關中人口衆多,百姓對於大將軍十分擁戴,縱然面臨袁本初、曹孟德聯合進攻,也不見得會兵力極度匱乏纔對啊。”

“畢竟,只要官府出榜徵兵,想必關中百姓都會踊躍報名。卻不知爲何直到今日,武關都未曾有一個援兵。”

劉備亦是眉頭緊皺,說道:“對於此事,爲兄亦是覺得十分蹊蹺啊。”

卻說張繡因爲武關兵力匱乏之事,哪怕睡在牀上也一直輾轉反側,久久難以入眠。

“武關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刻,看來是時候打開另外一個錦囊了。”

張繡猛然從牀上坐了起來,將衣服披在背上,慎重拿出了一個錦盒。

他緩緩將錦盒打開,拿出了一個錦囊,只見上面寫到:武關危急存亡之際,方可打開!

早在文昭領兵攻打益州之前,就派人給張繡送了兩個錦囊,其中一個在荊州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張繡就已經打開了。

張繡完全按照錦囊上面之言,死守武關無論如何都不出城。

這兩個月中文聘、劉備設下種種計策,想要誘張繡出城,有好幾次張繡都十分心動,準備出城迎戰。

可是每當想起錦囊裡面的話,他就強忍住了這種衝動,沒有出城。

也正是因爲這樣,文聘、劉備多次謀劃都落了空,武關才得以支撐到現在。

張繡雖然勇武過人,領兵打仗也頗有章法,可是畢竟主觀判斷才能並不出衆,然而他卻有其他將領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無與倫比的執行能力。

可以說,只要給張繡配上一個頂級謀士,兩人之間親密配合的話,完全能夠獨當一面。

正如歷史上那樣,擁有賈詡輔佐的張繡,可以數次擊退曹操進攻,甚至差點殺死曹操,名震天下。

若是換成其他將領,不見得能夠對賈詡言聽計從,就算聽從了賈詡計策,也不見得有張繡那種執行能力。

所以說,只要提前爲張繡謀劃好,讓他依計行事,張繡完全可以絕對可以做得很好。

事實也證明,他利用三千守軍擊殺數倍於己的荊州軍,將武關死死守住了兩個月。

輕輕撫摸着手中錦囊,張繡自言自語道:“希望錦囊之中有破敵之策。”

綁着錦囊的細繩被解開,張繡拿出了裡面字條,看完過後當即大喜過望,道:“不曾想,主公早在武關附近藏了一彪人馬。”

次日凌晨,文聘整頓三軍完畢,就準備繼續前去攻打武關。

忽然有信使急衝衝的跑到了營寨之內,大聲喊道:“荊州急報,荊州急報!”

文聘聞言心中一驚,急忙引着信使往營帳之內走去。

劉備卻是眼神微微閃動,暗暗想道:“終於如同元直預料的那樣,要來了麼?”

卻說文聘帶着信使進入營帳以後,急忙問道:“可是荊州發生了什麼事情?”

信使答道:“江東孫策起兵攻入江夏,江夏太守黃祖戰死,荊州震動。”

“如今孫策兵鋒直指襄陽,荊州文武惶恐不安,主公責令將軍速速領兵回援!”

“什麼?”

文聘大驚失色,他沒有想到短短兩個月時間,江夏居然就已經被孫策攻克。而自己卻帶領大軍,連小小的武關都未能攻下。

劉備眼神微微閃動,忽然上前問道:“不知孫策此次攻打荊州,帶了多少兵馬?”

信使聞言急忙說道:“孫策領兵五萬攻入江夏,斬殺張碩、黃祖以後收得兩萬降卒,聲勢浩大。”

劉備心中一驚,問道:“剛剛投降的士卒,孫伯符都敢用麼?”

聽到這裡,信使有些生氣的說道:“黃祖這些年在江夏弄得天怒人怨,士卒、百姓離心離德,孫策攻入江夏斬殺黃祖以後,士卒們望風而降,百姓夾道歡迎。”

“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江夏纔會這麼快就被孫策軍佔領。”

劉備將目光放在了文聘身上,說道:“縱然加上投降的兩萬士卒,孫伯符還要留守兵力防守江夏,最多隻能帶領六萬兵馬攻打其餘地方。”

“文將軍雖然帶領五萬人馬攻打武關,然而荊州境內留守兵力仍舊不下五萬,再輔以城郭、險關,孫策不見得能夠攻入襄陽。”

“如今武關之內守軍越來越少,不消幾****等便可攻破城池,佔據這座險關。”

“武關若克,荊州軍進可北上攻打關中,退可憑藉武關天險抵擋關中大軍,對於荊州而言絕對有益無害。”

“那個時候,將軍再領兵回援荊州,爲時未晚也。”

信使聞言卻是大急,說道:“臨走之前主公再三交代,兩位將軍定要迅速領兵回援,萬萬不可在此耽擱啊。”

文聘雖然覺得劉備之言有理,然而他聽見信使的話以後,猶豫的說道:“使君之言不錯,現在正是攻克武關的大好時機。”

“然而主公有令,我豈能抗命而行?”

劉備說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還請將軍三思而後行啊。”

“攻克武關不過是幾日事情,縱然想要回援襄陽,也不急於這幾天時間吧。”

“若是今日放棄唾手可得的武關,日後再想圖謀必將難如登天。”

文聘臉色掙扎了一下,覺得就這樣放棄武關太過可惜,心中已經有些動搖。劉備見信使還要說話,就讓張飛先將其請了下去。

“還請將軍考慮明白,若是想要奪取武關,可以不分日夜猛攻城池,這樣就能早日破城。”

深吸一口氣,文聘說道:“荊州帶甲之衆尚有數萬,才能之士輩出,料想孫策急切之間休想攻入襄陽。”

“玄德公所言大善,如今武關已經到了城破邊緣,若現在就領兵退卻,日後悔之不及。吾意領軍日夜不停猛攻武關,爭取早日攻破城池!”

劉備聞言大喜,就與文聘一起點齊三軍,前往攻打武關。

卻說張繡打開了錦囊以後,知道很早以前陳旭就在武關附近,秘密隱藏了一支兩千人的軍隊,就急忙讓人前去將這支軍隊徵調回來。

援軍尚未到來,就聽見城外沉悶的戰鼓之聲響徹天地,卻見文聘親率大軍殺奔而來。

抵達城下以後,文聘厲聲高呼:“城中守軍如今不過數百人,不足爲懼,諸軍當奮死作戰,破城就在今日!”

“只要攻克了武關,我等就領兵回返!”

“殺啊!”

城牆上面,張繡看着鋪天蓋地的荊州軍,心中不由一沉,暗暗想到:“希望援軍能夠早點趕過來。”

第478章 韓遂死第981章 殞命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364章 赦令第87章 擇婿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54章 詐死第38章 虛張聲勢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899章 解惑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269章 止戈第984章 楊樹下第791章 入敵營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63章 不負將軍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86章 遭遇戰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989章 刺客第737章 餘波第79章 再次掌兵第677章 拒絕第89章 必敗論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494章 關平第373章 王承第19章 名揚州郡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932章 隕將日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53章 王延中箭第472章 劫營第243章 陷陣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258章 吃嫩草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42章 卜己之死第549章 水淹第591章 張郃第268章 棺木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984章 楊樹下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47章 黃巾再起第475章 逃脫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57章 驚變第262章 中計第957章 鬥陣(下)第630章 縱第72章 華雄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40章 出戰第170章 比武第491章 心憂第542章 子午谷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86章 甦醒第360章 鬥將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請罪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35章 燒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62章 孤膽英雄
第478章 韓遂死第981章 殞命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364章 赦令第87章 擇婿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54章 詐死第38章 虛張聲勢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899章 解惑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269章 止戈第984章 楊樹下第791章 入敵營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63章 不負將軍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86章 遭遇戰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989章 刺客第737章 餘波第79章 再次掌兵第677章 拒絕第89章 必敗論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494章 關平第373章 王承第19章 名揚州郡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932章 隕將日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53章 王延中箭第472章 劫營第243章 陷陣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258章 吃嫩草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42章 卜己之死第549章 水淹第591章 張郃第268章 棺木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984章 楊樹下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47章 黃巾再起第475章 逃脫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57章 驚變第262章 中計第957章 鬥陣(下)第630章 縱第72章 華雄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40章 出戰第170章 比武第491章 心憂第542章 子午谷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86章 甦醒第360章 鬥將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請罪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35章 燒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62章 孤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