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

將書信收入懷中,劉備對着龐統說道:“士元覺得,諸葛先生信中計策如何?”

龐統沉吟半晌,嘆道:“依照孔明分析,此計很有可能會成功。”

劉備聞言臉上喜意更濃,對於諸葛亮的才能越發敬佩,恨不能早點與此人一見。

“諸葛先生雖然認爲大勢難改,卻仍舊爲我獻上一條計策,可以看出諸葛先生對我還頗有好感。”

“如果持之以恆,未嘗不能請動諸葛先生出山助我。”

心中如此思量,劉備臉上笑意越發濃烈了,擡頭看了看天色,劉備忽然感覺有些餓了。

他望了望桌子上面的飯菜,說道:“現在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辰,大家可能都餓了,這些飯菜放在這裡也浪費了,我們就將其吃掉吧。”

桌子上的飯菜,並不能讓幾人填飽肚子,可是屋內還有一些糧食,陳到當即派人又煮了一些飯食。

衆人吃完飯以後,還沒有看到張飛身影,劉備不由擔憂的說道:“益德出去這麼長時間,居然還沒有回來,莫不是迷路了?”

龐統捋了捋鬍鬚,笑着說道:“若吾所料不差,益德定是前去追趕孔明瞭。”

“什麼!”

劉備聞言大驚失色,急忙站起身來,臉上露出了驚駭的神色。

此時的他,對於請諸葛亮出山還抱了一些希望,假如張飛果真追上了諸葛亮,依照他那火爆的脾氣,定然會衝撞此人。

雖說諸葛亮可能還對自己有些好感,可是被張飛這麼一弄,難保不會讓諸葛亮心生芥蒂。

念及於此,劉備急忙說道:“不能讓益德衝撞了諸葛先生,我們還是快去將益德找回來吧。”

龐統卻是大聲笑道:“三將軍離開這麼久,若果真的追上了孔明,主公縱然現在過去,也有些晚了。”

劉備當即面如土色,道:“益德脾氣暴躁,真要衝撞了先生,卻該如何是好?”

龐統聞言,不由笑着說道:“孔明如果那麼容易被追上,也就不是孔明瞭,見識過外面的陣法,主公難道還不知道孔明手段麼?”

劉備聞言這才心中稍安,卻也微微有些失望。

忽然之間,劉備好似想到了什麼,急忙說道:“益德現在還沒有回來,莫非是被諸葛先生困住了?”

龐統微微頷首,道:“若吾所料不差,定是如此。”

劉備急切的說道:“益德乃是我三弟,絕對不容有失,我們現在就去尋找益德。”

龐統說道:“主公無需擔憂,孔明並非嗜殺之人,縱然困住了三將軍,三將軍也不會有所危險,最多隻是吃些苦頭罷了。”

劉備聞言這才稍鬆了一口氣,卻也沒有辦法繼續待在這裡,當即帶着陳到等人,前去尋找張飛。

衆人走了許久,隱約聽見前面有咆哮聲傳來,只不過這咆哮聲,卻有些中氣不足。

“益德,這是益德的聲音。”

劉備聞言大喜,急忙加快了腳步,迅速往前面奔去。

衆人轉過了一道山路,看到前面被懸掛在空中張飛,不由目瞪口呆。

張飛此時早就有氣無力,看到劉備等人以後,不由眼睛一亮,急忙大聲喊道:“兄長救我,兄長救我!”

大熱天被人倒掛在樹上,絕對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張飛能夠堅持這麼長時間,也足以看出他體魄異於常人了。

“快,快,快救人!”

看到張飛的樣子,劉備大驚失色,急忙指揮着衆人去救張飛。

龐統看着四周的景象,卻是微微一笑,暗暗想到:“把三將軍倒掛在此地,他既不能逃生,又不會有危險,孔明倒也是好手段啊。”

陳到等人手忙腳亂,很快就把張飛救了下來。

由於被懸掛的太久,張飛被救下來以後,居然感覺有些頭暈目眩,差點站立不穩。

好在他身體健壯,沒過多久便已經恢復過來,繼而憤憤說道:“那廝太過可恨,居然敢設下陷阱害我。”

“諸葛亮如果落在我的手中,定要讓其好看!”

張飛想起了方=才的事情,當即咬牙切齒,賭咒發誓一定要好好教訓諸葛亮。

看着張飛的樣子,劉備有些心痛,終究還是斥責道:“若非你要對先生不利,又怎會落到此等下場。”

“而且先生並沒有害你之心,不過是想讓你吃點苦頭罷了。”

張飛轉念一想,覺得劉備之言倒也有理,如果諸葛亮真要對他不利,張飛這個赫赫有名的猛將,可能就要在此隕落了。

“兄長說得倒也不錯,我方纔也見過諸葛亮那廝,此人倒是生得無比俊美,只不過有點像小白臉。”

“不過那廝倒也厲害,這天下間能困住我的人還沒有幾個,他諸葛亮就是其一。”

劉備聞言,不由感覺哭笑不得。只不過,劉備也在心中悄悄鬆了一口氣。

他一心想要得到諸葛亮,但張飛又是他的左膀右臂,假如兩人心生間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張飛雖然脾氣暴躁,可對於有本事的人也十分敬重。最起碼,諸葛亮能夠設計困住張飛,也得到了張飛的認可。

看了看天色,劉備說道:“天色不早了,大軍還駐紮在山下,若不迅速下山,恐怕今晚就要在山中過夜了。”

龐統等人聞言,當即不再耽擱,就往山下趕去。

這次雖然沒能請動諸葛亮出山,甚至都未能見上一面,卻得到了諸葛亮的一條計策,至少不是毫無收穫。

一條幽深的小徑之內,諸葛亮與黃月英相互攙扶着,兩人都有些風塵僕僕。

“月英,讓你受苦了。”

看着黃月英發髻都有些散亂,諸葛亮忽然感覺有些愧疚。

黃月英卻是甜甜一笑,說道:“阿亮說什麼呢,能夠和你在一起,我已經感覺很開心了。”

說到這裡,黃月英卻是臉色一肅,問道:“阿亮既然肯爲楚王獻策,必定有投效此人之心,爲何一而再對他避之不見?”

諸葛亮深吸了一口氣,看着懸掛天際的夕陽,嘆道:“陳文昭實力太強,縱然我出山恐怕難以有所成就。”

“若楚王能夠依計行事,一舉拿下益州,天下局勢還有可能改變。如若不然,我寧願孤老山林。”

看着諸葛亮那英俊的臉龐,黃月英不知爲何心中一痛。

諸葛亮是個非常驕傲之人,以前一直都是信心滿滿,可自從書童被陳旭抓走,從關中帶來了一些消息之後,諸葛亮就改變了。

他雖然洗盡鉛華,鋒芒內斂,卻也沒有了往日智珠在握,笑談天下的豪邁。

哪怕隱居在山中苦苦讀書,諸葛亮對於強大的關中,仍舊感到有所忌憚。

以諸葛亮的驕傲,要麼蟄伏不出,要麼一鳴驚人,這種人絕對不會在出仕以後,仍舊碌碌無爲。

若要出仕,他就要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反握住了諸葛亮的手,黃月英輕聲說道:“其實你沒必要對自己這麼苛刻,秦王實力強大,有橫掃天下之勢。”

“若阿亮前往關中,未嘗不能得到重用。而且以阿亮的年齡,哪怕日後成爲關中文官之首,也未嘗不可。”

“我想,有了你的相助,秦王平定天下肯定也會容易許多,早日結束這個亂世難道不好麼?”

諸葛亮沉默不語,可他心中卻開始掙扎了起來。

諸葛亮也有着強烈的私心,他想要憑藉自身才能,成爲這個大時代最閃耀的將星。

如果要實現他的抱負,就必須投奔一個實力弱小的諸侯,而後輔佐此人成就霸業。

陳旭雖然看重他,關中畢竟大勢已成。

諸葛亮前去投奔陳旭,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日後有人提起這個時代,也會先提起田豐等人,而不是他諸葛亮。

正是因爲如此,諸葛亮纔沒有想過前去投奔陳旭。

只不過黃月英的一番話,卻讓諸葛亮心中有些觸動,相比起天下黎民百姓,自身的報復真的那麼重要麼?

“說到底,還是我自己太過自私。”

諸葛亮英俊的臉上,浮現出了極度苦澀的神色。

黃月英見狀,急忙說道:“我方纔只不過是胡言亂語罷了,阿亮莫要放在心上,無論你如何選擇,我都會支持你。”

看着妻子臉上擔憂的神色,諸葛亮臉色越加複雜了。

他的內心,第一次開始掙扎了起來。

長安城內,自從董昭再次出使江東以後,陳旭就再也沒有離開此地。他每時每刻,都在等待着董昭的消息。

如果確定東吳出兵,陳旭會毫不猶豫,發動覆滅荊州的戰役。

“這個亂世,已經持續太久了。”

陳旭來到了秦王府門口,仰望着天空中的藍天白雲,在心中暗暗感嘆。

“踏踏踏!”

就在此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陳旭舉目望去,才發現李儒、陳沫連聯袂而來。

“主公。”

兩人看到陳旭,急忙上前見禮。

陳旭問道:“你二人此行前來,所爲何事?”

李儒道:“還是進入府內再商議吧。”

陳旭恍然大悟,急忙將兩人引入屋內。

三人坐定以後,李儒當即示意陳沫開口說話,隨着自己年齡慢慢變大,李儒也開始培養陳沫,將許多事情都交給陳沫處理。

畢竟,關中的未來,還是要靠這些年輕人。

陳沫深吸了一口氣,說道:“伯父,根據探子傳來的情報,袁本初這些年身體越來越差,可能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

“什麼?”

陳旭聞言急忙站起身來,臉上滿是驚愕之色。

陳沫再次說道:“袁本初年齡大了,身體本就不好,當初被溫侯一箭射中肩膀,身體更是每況日下。”

“自從去歲開始,袁本初幾乎每日都是躺在牀上,若吾所料不差,他可能已經熬不過今年了。”

聽到這裡,陳旭非但沒有任何欣喜的神色,反而有些落寞。

無論是何等豪傑,都沒有辦法抵擋歲月的侵蝕,哪怕是天下楷模袁本初,生命也終於要走到的終結。

陳旭雖然與袁紹處於敵對方,可兩人之間卻有些惺惺相惜,故此聽見袁紹狀態不好之後,難免感覺有些沉重。

只不過,相比起陳旭的沉重,陳沫臉上卻是帶着掩飾不住的喜色。

他興奮的說道:“伯父,對於關中而言,這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啊。”

“袁本初若死,冀州必定大亂,只要伯父傾盡全力出兵冀州,冀州郡縣必定望風而降。”

“若能吞併冀州,天下之間又有何人能與伯父抗衡?那個時候,清平四海,統一天下將指日可待!”

聽聞陳沫之言,陳旭也收斂了自己的感慨,眼神也是微微閃動。

依照陳旭的記憶,袁紹去世以後,幾個兒子之間相互爭鬥,導致冀州分崩離析,讓曹操輕易統一北方。

袁紹在世一日,陳旭想要攻下冀州都將會十分困難。

可袁紹若死,依照袁紹幾個兒子的本領,冀州將再也不足爲懼。

如果能夠接收袁紹之下的三州之地,陳旭勢力將會極度膨脹起來,哪怕孫權背棄盟約,再度與曹操等人聯盟,陳旭也絲毫不懼。

陳旭揹着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着,說道:“密切關注冀州動向,袁本初如果去世,要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傳回關中!”

陳沫轟然應喏,可李儒卻有些欲言又止。

陳旭看到了李儒的神情,問道:“文優可是有話要說?”

李儒沉默半晌,這才說道:“從荊州傳來了一個消息,劉玄德兩次前去請諸葛亮出山,都未能見到此人。”

陳旭聞言,當即臉色大變。

他可是知道歷史上三顧茅廬的事情,雖然他改變了歷史,卻也知道歷史有着很大的慣性。

如今陳旭正與孫權密謀滅掉荊州,假如諸葛亮出山,陳旭雖然不懼,卻也會爲這場戰事帶來很大變數。

陳沫卻是有些摸不着頭腦,他根本不知道諸葛亮是何人。

陰沉着臉在屋內來回走動了幾圈,陳旭忽然對着李儒說道:“派遣死士進入荊州,不惜一切代價,殺死諸葛亮!”

感受到陳旭心中的堅決,李儒亦是心中一凜。

雖說諸葛亮如今名聲不顯,可自從那次捉拿諸葛亮失敗以後,李儒一直在關注此人。

整個關中,也只有他與陳旭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

深吸了一口氣,李儒說道:“此次絕對不會失手!”

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623章 逃命第299章 大婚第333章 投效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295章 衝突第39章 王延之謀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525章 名利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30章 缺糧第899章 解惑第769章 詭異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23章 擊賊第853章 陳駿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528章 安置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91章 入敵營第216章 內亂第54章 約戰第58章 遊街第309章 劉備第740章 戰畢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87章 擇婿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78章 折服第965章 一封信第769章 詭異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933章 狙擊戰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180章 劫營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766章 陰招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932章 隕將日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320章 破公孫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296章 生死戰第925章 改名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8章 黃巾不死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491章 心憂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100章 議事第274章 安心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156章 伏兵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16章 天子崩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13章 渡河第29章 薦文昭第289章 疑惑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723章 小霸王第628章 有鬼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12章 張揚第88章 矛盾論第175章 推測第606章 鴻門亭第113章 渡河第339章 船毀第64章 野心第732章 第三天第558章 張鬆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226章 百態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17章 殺人第220章 徐晃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92章 比試第220章 徐晃
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623章 逃命第299章 大婚第333章 投效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295章 衝突第39章 王延之謀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525章 名利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30章 缺糧第899章 解惑第769章 詭異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23章 擊賊第853章 陳駿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528章 安置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91章 入敵營第216章 內亂第54章 約戰第58章 遊街第309章 劉備第740章 戰畢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87章 擇婿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78章 折服第965章 一封信第769章 詭異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933章 狙擊戰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180章 劫營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766章 陰招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932章 隕將日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320章 破公孫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296章 生死戰第925章 改名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8章 黃巾不死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491章 心憂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100章 議事第274章 安心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156章 伏兵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16章 天子崩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13章 渡河第29章 薦文昭第289章 疑惑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723章 小霸王第628章 有鬼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12章 張揚第88章 矛盾論第175章 推測第606章 鴻門亭第113章 渡河第339章 船毀第64章 野心第732章 第三天第558章 張鬆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226章 百態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17章 殺人第220章 徐晃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92章 比試第220章 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