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

打到獵物最多者乃是陳沫,至於陳艾,三通鼓完畢尚未返回,自動取消比賽資格。

呂布見此時還沒有看到陳艾身影,不由擔憂的說道:“文昭,阿艾麾下都是百戰精兵,又怎會三通鼓完畢尚未返回?”

“阿艾會不會在山中,遇到了什麼危險?”

陳旭卻是笑道:“外舅既然知道阿艾率領的士卒,都是關中百戰精兵,又何須爲他的安危擔憂?”

呂布年齡大了,將所有心血都傾注在自己這個外孫身上,自然有些關心則亂的味道。

他聽見了陳旭之言,略微思索一下,也覺得是自己太過擔心了。

“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就在此時,一陣嘈雜的聲音由遠及近。

衆人舉目望去,才發現正是陳艾帶着一百士卒,急匆匆往這邊趕來。

呂布看到陳艾迴來,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繼而就有些惱怒。

他大步走上前去,直接揪着陳艾的耳朵,喝道:“你不知道軍令如山倒麼,爲何三通鼓敲完才返回?”

陳艾耳朵被揪住,痛得哇哇大叫,喊道:“外祖父快快鬆手,我不就是隻晚回來了一陣嘛。”

“你快看看我的獵物,絕對不少呢。”

陳旭此時臉色卻是陰沉了下來,雙目死死盯着陳艾,就要發作。

可是呂布比他更早發作,怒吼道:“你日後要統兵打仗,若不能做到軍令如山,又如何能在軍中樹立威嚴?”

“你難道以爲,三通鼓完畢以後沒有返回,是一件小事嗎?”

由不得呂布不生氣,在軍隊之中,對於軍紀要求十分嚴格,一般敲響了聚將鼓,三通鼓不到者就會被軍法處置。

當然,陳艾雖然回來晚了,陳旭本來也不會太過責罰他,畢竟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行動。

可陳艾滿不在乎的態度,卻是讓陳旭覺得不妙。

如果陳艾一直抱着這種無所謂的心思,日後成就絕對有限,縱然讓其領兵打仗,早晚也會被他人所擒,故此陳旭臉色纔會如此陰沉。

至於呂布,將所有心血都傾注在陳艾身上,自然希望陳艾日後,成就能夠超越自己。

故此,當他看到陳艾這種態度以後,纔會勃然大怒。

呂布脾氣本來就不太好,再加上陳艾是他外孫,呂布也不管其他,就把陳艾嚴厲的教訓了一頓。

陳艾滿臉委屈,也有人認爲他年齡太小,不用太過苛刻。只是看到陳旭的臉色,卻也沒有人敢爲陳艾求情。

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對於自己幾個孩子,陳旭都是抱了很大希望,他絕對不希望,陳艾養成不好的習慣。

故此,見呂布如此嚴厲教導陳艾,陳旭非但沒有覺得絲毫不妥,反而暗暗點頭。

陳旭更是在心中下定了決心,待回到家中以後,還要爲此事好好教導陳艾一番。

這場會獵持續了五天,正在營寨之內的陳旭,得到董昭回來的消息以後,便急忙率衆往長安趕去。

長安城,秦王府邸。

“公仁,你出使江東,可是說服了那孫仲謀與關中結盟?”

陳旭回到長安以後,還來不及洗漱,就風塵僕僕來到了秦王府的議事廳中。

而此時,大廳之中已經聚集了許多人。

看到陳旭一臉急切之色,董昭不由面含微笑,微微欠身說道:“幸不辱命!”

短短的四個字,卻宛若驚雷一般,在陳旭耳中炸響,陳旭此時心中的喜悅,卻是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

別看陳旭現在實力強大,可是假如諸侯聯合在一起,就連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關中如今雖然自保有餘,想要再有所進取卻是難如登天,假如能夠將孫權拉攏過來,必定能夠將荊州牽制住。

如此一來,陳旭只需要集中力量對付曹操、袁紹就行了。

“哈哈,好,好,實在太好!”

陳旭撫掌大笑,而後大步走到董昭身旁,撫其背曰:“能夠說服孫仲謀與孤結盟,全賴卿之功也。”

董昭卻是搖頭笑道:“若非文優事先派人在襄陽城內散播流言,昭此行想要有所建樹,也不會如此容易。”

陳旭心情大好,道:“哈哈,你們都有大功,都有大功!”

興奮過後,陳旭看着齊聚一堂的衆人,不由說道:“如今劉玄德虎踞荊州,麾下兵多將廣,百姓歸心。”

“假如讓其一直髮展下去,定會成爲關中心腹大患。”

“今孫仲謀與關中結盟,我意派遣上將防守袁本初、曹孟德,而後與江東相約伐荊州,不知諸位以爲如何?”

衆人聞言都是議論紛紛,武將更是個個摩拳擦掌。

田豐捋着鬍鬚,笑道:“這些年來主公修生養息,境內士卒衆多,糧草充足。”

“若吳王果真願意與主公相約攻伐荊州,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此事,其餘衆人也沒有出言反對。

畢竟,依照關中如今的實力,在留守足夠兵力防守袁紹、曹操之後,至少還能調遣十五萬軍隊攻打荊州。

如果東吳攻打荊州東部,益州軍隊攻打荊州西部,關中軍隊攻打荊州北部,未嘗不能一戰消滅劉備。

劉備若滅,其餘諸侯再也不足爲慮。

就在此時,董昭卻是出言說道:“明公還請聽我一言。”

正興致高昂的諸將,聽見董昭的話,都不由將目光放在了他身上,就連陳旭也不例外。

“公仁有話但說無妨。”

董昭上前一步,道:“此次出使江東,孫仲謀已經答應結盟,對於和主公合力伐荊州之事,也有些心動。”

“然而江東上下卻十分擔憂,主公協助東吳打下荊州以後,不會如約將領地讓給東吳,這纔有些猶豫不決。”

“故此,那孫仲謀就以初掌江東,內部不穩爲由,暫且沒有答應下來。”

陳旭聞言,不由臉色微變。

如果沒有江東策應,陳旭想要在防備曹操、袁紹的情況下,獨自攻下荊州,卻是有些不太可能。

說到底,孫權以及江東文武,還是信不過陳旭。

就在陳旭愁眉緊鎖之時,程昱卻是笑着說道:“此有何難?”

“主公只需向天子討要一封詔書,冊封吳王爲徵南將軍,令其統領益州、荊州兩地即可。”

“吳王得到詔書以後,就會心中大定,再商議共伐荊州之事,可保無虞。”

陳旭聞言大喜,當即對着董昭說道:“公仁,此事還要麻煩你,再往東吳走上一遭。”

董昭躬身行禮道:“願爲明公效勞!”

……

荊州境內,劉備看着手中的情報,卻是眉頭緊鎖,心中更是感到無比煩躁。

“孫仲謀背棄盟約,與關中重新結盟,很有可能會合力攻打荊州。若此二人率衆來攻,則荊州危矣。”

龐統看着劉備的樣子,也不由眉頭緊皺,面對咄咄逼人的關中,哪怕他智謀出衆,也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如果說是戰場獻策,以龐統的才智,天下很少有人能與其相提並論。

然而術業有專攻,對於縱橫之道,對於玩弄政治,龐統有時候卻會感覺力不從心。

不僅是龐統,就連徐庶亦是如此。

此時,龐統腦海之中,不由浮現出了那個溫文爾雅的身影。

想了一陣,龐統不由在心中苦笑道:“還是孔明逍遙自在啊,早知天下局勢如此難以逆轉,我當初也不會出仕了。”

“對於縱橫一道,我並不算十分精通,若是換成孔明輔佐主公,遇到這種事情將會如何行事?”

由於思索諸葛亮之事,龐統居然有些失神,劉備輕輕喚了幾次龐統的名字,他都沒有回覆。

龐統不是沒有想過,再次出使江東,遊說孫權不要與陳旭結盟,可是想了一下如今的局勢,也不由暗暗搖頭。

“士元,士元,你怎麼了?”

劉備見龐統呆愣當場,不由心中一驚,急忙上前搖晃龐統手臂。

龐統猛然驚醒,看着劉備臉上的擔憂之色,不由心中暗暗感動。

他沉聲說道:“縱橫之道本來就不是我所擅長的領域,方纔之所以失神,不過是因爲想到孔明罷了。”

劉備說道:“難道諸葛先生擅長縱橫之道?”

龐統聞言不由苦笑兩聲,道:“孔明所學甚雜,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領兵打仗、合縱之道,幾乎都有很高的成就。”

“雖然我與孔明齊名,可是論起才學,孔明卻勝吾十倍。”

劉備聽見龐統如此讚譽諸葛亮,心中更想得到此人,可是想起諸葛亮神龍見首不見尾,卻又有些垂頭喪氣。

“踏踏踏!”

就在此時,一襲青衫的徐庶忽然闖了進來,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喜色。

“主公,主公,我終於找到了孔明。”

劉備、龐統聞言都是精神一振,齊聲問道:“孔明所在何處?”

徐庶答道:“孔明已經離開了襄陽,現在正隱居於谷城境內,距離襄陽並不算遠。”

龐統更是急切說道:“荊州現在危如累卵,元直既然找到了孔明蹤跡,此次定要請他出山才行。”

徐庶臉上帶着興奮的神色,道:“正有此意。”

“不過孔明性情高潔,又是飽學之人,除非主公親自前往,否則無人能夠請其出山。”

劉備聞言急忙說道:“只要能夠請動孔明出山,莫說叫我親自前往,就算讓我從此地走到谷城,亦在所不惜。”

龐統道:“事情緊急,此次元直坐鎮襄陽,我與主公一同前往谷城。”

……

山林之中,一個庭院傲然而立。

庭院內大樹底下,一位十分俊美的男子,側躺在涼蓆上面,左手拿着羽扇微微搖動,右手拿着一卷書籍細細品讀。

“阿亮,吃飯了!”

就在此時,一道動聽的聲音從屋內傳來,諸葛亮聞言,就將書卷收了起來。

他擡頭看了看懸掛天際的太陽,嘆息道:“天氣可真熱啊。”

黃月英走到庭院之內,摸了一把臉上的汗珠,笑着說道:“阿亮若是覺得熱,我就幫你扇風。”

言畢,黃月英就拿出來了一個小巧的東西,其形狀與後世風扇有些相似。

諸葛亮見狀卻是急忙起身,拉着黃月英的手臂,讓她坐在草蓆上面,說道:“月英你做飯更熱,還是我幫你扇風吧。”

也不徵求黃月英意見,諸葛亮就來到那個類似風扇的東西面前,開始搖動一個手柄。

隨着諸葛亮的搖動,幾片扇葉開始就開始轉動起來,空氣之中居然起了一陣風,將黃月英頭髮吹得十分凌亂。

“好涼快啊。”

風吹在身上,黃月英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可是當他看到諸葛亮自己扇不到風,秀眉不由微微皺起。

思索了一陣,黃月英忽然說道:“阿亮,如果我們將手柄加長,然後將其折到這個方向,你也就可以一面拉動手柄,一面吹風了。”

諸葛亮眼睛一亮,笑着說道:“這個想法不錯,待吃過午飯之後,我就把這東西改裝一下。”

“啾啾啾!”

“啾啾啾!”

“啾啾啾!”

就在此時,山中鳥雀忽然大聲鳴叫了起來,諸葛亮臉色不由微變。

黃月英亦是臉色凝重,道:“阿亮,好像有人闖山。”

停止搖動手柄,諸葛亮擡頭看了看天上鳥雀的動靜,說道:“這次進山之人肯定不少,絕對不是廣元他們。”

“若吾所料不差,定是元直打聽到了我的住所,而後將其透露給了楚王。”

黃月英臉色有些凝重,道:“我聽阿翁說過,東吳孫伯符身死以後,孫仲謀執掌江東,而後撕毀與荊州盟約,再次與陳文昭結盟。”

“現在荊州形勢不妙,楚王想要請阿亮出山相助,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諸葛亮卻是猛然站起身來,說道:“大勢如此,想要更改何其難也,縱然楚王前來相邀,我也絕對不會出山。”

黃月英卻是一臉凝重,道:“楚王誠心想邀,又有元直、士元這份人情在,阿亮如何能夠拒絕?”

諸葛亮卻是笑道:“只要不與他們想見,自然不會有事。”

黃月英眼睛一亮,道:“阿亮是準備用陣法將他們困住?可陣法畢竟乃是死物,也不能困他們太久啊。”

諸葛亮深吸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這一次,又要勞煩夫人隨我奔波了。”

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181章 追殺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113章 渡河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567章 玉門關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79章 下戰書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262章 中計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286章 劍道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185章 高順第733章 破寨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2章 卜己之死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633章 郭淮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737章 餘波第476章 重逢第655章 鬧事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350章 怒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476章 重逢第713章 鄧芝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70章 離別第372章 勸降第921章 入徐州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98章 獅虎鬥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797章 入涼州第955章 鬥陣(上)第309章 劉備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304章 曹嵩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779章 釋放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264章 水淹第633章 郭淮第26章 易首邀酬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61章 救人第342章 斬郭汜第1007章 託孤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285章 無名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972章 爭功第921章 入徐州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39章 杳無音訊
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181章 追殺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113章 渡河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567章 玉門關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79章 下戰書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262章 中計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286章 劍道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185章 高順第733章 破寨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2章 卜己之死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633章 郭淮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737章 餘波第476章 重逢第655章 鬧事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350章 怒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476章 重逢第713章 鄧芝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70章 離別第372章 勸降第921章 入徐州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98章 獅虎鬥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797章 入涼州第955章 鬥陣(上)第309章 劉備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304章 曹嵩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779章 釋放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264章 水淹第633章 郭淮第26章 易首邀酬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61章 救人第342章 斬郭汜第1007章 託孤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285章 無名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972章 爭功第921章 入徐州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39章 杳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