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管亥

夏侯淵在亂軍之中早就發現了管亥的身影,不過他是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兩軍相鬥他信奉的是實力,一個人即使實力再強又怎麼能敵的上千軍萬馬?

管亥的目的卻是很明確,一彪人馬直奔夏侯淵而去。雖然夏侯淵不想與管亥硬拼,卻不是怕了他,見管亥衝來也不躲閃,兩馬相交,戰鬥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兩人雖然當日曾經在徐州陣上對敵,卻並非與對方交手,不過因爲各自的對手都是自己比較熟悉的人,也能猜出對方的深淺來。果然,兩個人的武藝一般無貳,矛來刀往,招招兇險。

打了一陣,夏侯淵有些不耐煩了,與其這樣死拼,還不如將對方引入自己的隊伍中,用軍兵贏他。

想到這裡,夏侯淵虛晃一刀,縱馬掩入自己陣中。兩軍本在混戰,如果不是刻意的去分辨,誰又能看出自己到底有沒有追過頭,管亥就是如此,被夏侯淵引進敵陣。

夏侯淵見敵將中計,大刀一揮,手下的軍馬立刻按照平時訓練的擒將之法圍了上來,路昭朱靈,一左一右,各領兵馬圍了上來。

程玉在後面看的膽戰心驚,自己告戒過管亥要小心,他怎麼還會這麼衝動,他卻聽不到管亥現在的怒吼聲,這一聲正如同虎哮平原,憑空爲管亥增添了數分威勢。

雖然嘴上忙着,手上也閒不了,他竟然不躲不閃,迎面向路昭衝了過去。路昭哪裡想得到竟然有人會逆流而上,慌忙指揮兵馬圍上去,不覺中,心膽已經弱了半截。

管亥手中長矛擺開,如同蛟龍出海,又如怪蟒翻身,靠近的曹軍被他連挑帶砸,紛紛避讓,竟被他生生的撞出一條路殺到路昭面前。

這下路昭更是慌了神,匆忙舉起兵器阻擋管亥,不過是三招兩式,就徑直被管亥挑於馬下,生死不知。

此時另一側的朱靈趕來救援,他與路昭的交情一直不錯,見路昭落馬,舉起手中槍奔管亥後心就是一下。管亥突然感覺背後惡風不善,也來不及回頭,在馬上一扭身,堪堪將槍頭躲過,然後手臂一夾,猛一叫力,竟將槍桿拗折,跨下馬藉着這個力量,也轉了過來。

朱靈手中沒有了兵器,被嚇的魂飛魄散,連躲都來不及,管亥輪起長矛,攔腰就掃,如果被這一下掃實了,不死也是偏癱。朱靈總算在最後時刻反應過來,將身子一扭,準備借勁也乾脆跳下馬去,就算受傷也比骨斷筋折強。

只聽“啪”的一聲,果然被這一矛抽在背上,不過朱靈卻只是在灰土裡打了幾個滾,卻沒有受到很重的傷,原來管亥的臂上,突然多了一支狼牙箭。

原來是夏侯淵見自己手下兩將都要危險,情急之下,暗施冷箭,才救了朱靈一命。

管亥突然中箭,痛入骨髓,冷哼了一聲,右臂卻在也使不上力,一咬牙一狠心,伸左手探到背後,一叫力,竟將箭拔了出來。雖然如此不在有東西在肉中影響動作,卻將一大塊肉帶了下來,鮮血如泉水般涌了出來。

身邊的曹兵見管亥受了如此重的傷,以爲他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就圍上去準備活捉管亥。哪知管亥將箭拔除來以後,竟如瘋虎般更加兇悍,一下子就將周圍曹軍的士氣全打沒了。跟在管亥身後的騎兵此時也跟隨主將殺到曹軍陣中,見管亥如此兇悍,士氣更是爲之一振,此長彼消之下,曹軍竟然有些抵擋不住。

程玉遠遠看見管亥手上,心痛如絞,又見敵軍漏出破綻,手中長槍一揮,率先衝了上去。

後面壓陣的徐州軍也是一聲吶喊,都跟隨主公殺向敵軍,曹軍以被管亥的瘋狂震驚,哪裡還有心思作戰,被徐州軍一衝,陣腳終於立不住,開始向冀州城的方向潰敗。

夏侯淵連趕過去殺管亥的時間都沒有,他雖然奮力阻止,又連殺了幾個逃兵,但兵敗如山倒,他卻也無力迴天,何況如今的情況主要是由他剛纔那一箭造成的。

最後逃跑的敗兵竟將夏侯淵也裹挾了下去,夏侯淵無奈,只得也敗回城中,再整頓兵馬。

如此一戰,讓管亥威風盡顯,赫然是靠一己之力戰敗了夏侯淵的兵馬。

話雖如此說,程玉的心中卻心疼的要命,也顧不得追殺敵軍,忙將管亥帶回營中治療。

軍中的醫生一見管亥手臂上的傷口也都各自倒吸冷氣,多虧這一箭的位置略微偏了一點,不然照管亥這麼一下子,恐怕這條手臂都要廢了,縱然現在能治好,但在很長時間內,管亥是無法上陣了。

這仗雖然大獲全勝,程玉的心中更是焦慮,打敗敵軍卻暫時失去了管亥這樣的臂助,下面的戰鬥又如何打呢?還沒有等他頭疼完,南面的太史慈又有消息傳來,他已經遇到了曹軍,正在鉅鹿郡的廣宗對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5節 處罰第5節 困敵第10節 比武第三節第1節 勝利第9節 刺客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十八節第1節 受挫第7節 撤退第10節 漁人第9節 諾言第7節 清野第5節 瘋狂第5節 訪賢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4節 兩雄交兵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4節 請求第1節 議和第6節 區別第3節 劫營(2)第7節 反目第10節 謹慎第7節 劫營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6節 交涉第10節 定策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2節 規劃第4節 轉變第7節 反目第4節 試探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4節 冒進第7節 凱旋第3節 擇第6節 反擊第8節 希望第9節 三策第7節 反目第9節 折肱第4節 決鬥契子第9節 避禍第9節 避禍第4節 大捷第1節 敵營第3節 二馬第10節 先兆第5節 陡遇強敵第7節 撤退第5節 虎將第2節 得逞第6節 俘虜第7節 溫侯第3節 誓約第10節 治療第7節 清野第6節 兵變第2節 爭論第4節 死地第1節 議和第2節 巨星隕落第10節 衝擊第3節 借兵第1節 霸王定計第1節 使者第10節 內訌第10節 虎癡第6節 玉璽第2節 外篇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9節 子龍第4節 北顧第1節 誘敵第3節 破陣第9節 子龍第1節 許攸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5節 破城第1節 使者第4節 雙雄第3節 急功近利第1節 弱點第10節 漁人第10節 叛亂第10節 內應第3節 擇第6節 反撲第7節 歸順第10節 黃忠第10節 衝擊第2節 擺陣第4節 徐州第2節 談和第3節 急功近利第1節 驚變第8節 嚮導
第5節 處罰第5節 困敵第10節 比武第三節第1節 勝利第9節 刺客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十八節第1節 受挫第7節 撤退第10節 漁人第9節 諾言第7節 清野第5節 瘋狂第5節 訪賢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4節 兩雄交兵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4節 請求第1節 議和第6節 區別第3節 劫營(2)第7節 反目第10節 謹慎第7節 劫營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6節 交涉第10節 定策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2節 規劃第4節 轉變第7節 反目第4節 試探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4節 冒進第7節 凱旋第3節 擇第6節 反擊第8節 希望第9節 三策第7節 反目第9節 折肱第4節 決鬥契子第9節 避禍第9節 避禍第4節 大捷第1節 敵營第3節 二馬第10節 先兆第5節 陡遇強敵第7節 撤退第5節 虎將第2節 得逞第6節 俘虜第7節 溫侯第3節 誓約第10節 治療第7節 清野第6節 兵變第2節 爭論第4節 死地第1節 議和第2節 巨星隕落第10節 衝擊第3節 借兵第1節 霸王定計第1節 使者第10節 內訌第10節 虎癡第6節 玉璽第2節 外篇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9節 子龍第4節 北顧第1節 誘敵第3節 破陣第9節 子龍第1節 許攸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5節 破城第1節 使者第4節 雙雄第3節 急功近利第1節 弱點第10節 漁人第10節 叛亂第10節 內應第3節 擇第6節 反撲第7節 歸順第10節 黃忠第10節 衝擊第2節 擺陣第4節 徐州第2節 談和第3節 急功近利第1節 驚變第8節 嚮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