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毒計

雖然天氣依舊寒冷,鄴城街巷間積雪被掃除,店鋪小販也恢復了買賣。經過多年戰亂,鄴城已經是大漢最繁華的城市之

城南一家布帛店裡擠滿了人,但這些人並不是買布的,而是圍觀瞧熱鬧的。只見滿店的雜物都被移開,店鋪中央兩張木板上,各自躺着個口吐白沫的中年男女。

“唉呀,這已經是第八個了,作孽啊!”一個圍觀的閒漢嘆道。

“可不是麼,這究竟是啥病啊。”另一個少年人突然顫聲道:“莫不是疫疾!”

“啊!”圍觀的百姓紛紛後退。

“吵什麼,都靜下來!”站在一旁的老者喝道,“聽郎中先生怎麼說。”

蹲在地上診治的郎中滿臉冒汗,這怪病他從來沒有遇到過,根本診斷不出病理。而且這已經是第七第八個病人了,前面六個病人都已經病發身亡。

雖然是大冷天,郎中還是用衣袖擦了擦汗,“黃保長,在下實在診斷不出病機病理,這無從下藥啊!我看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姓黃的耆老一臉凝重:“你已經是鄴城有名的郎中了,這叫我們還去請誰?”

“容在下回去查看典籍,再跟諸位同行商議商議。”郎中站起身搖頭離去。

就在衆人手足無措時,一個老婦人帶來個袍服中年。那個中年來到後舞動手腳比劃一番,他口中唸唸有詞地吟唱。

過了會。袍服中年說道:“這是邪鬼侵襲啊。這一帶窩藏有厲鬼。如果不今早處置怕有更多人中邪。”

黃姓耆老皺了皺眉。“那要如何辦?”

袍服中年沉吟一陣。沉聲道:“這隻邪鬼十分厲害。怕是很難除去。爲今之計只有請走了。那樣需要用三牲祭祀。”

“也只有如此了。大夥回去湊錢準備。”耆老吩咐道。

“黃叔公。不如稟報官家。讓官家派醫官來處置吧。”有人說道。 WWW •тtkan •co

“唉呀。那些老爺怎麼會顧咱們這些平民地死活。你啊別費力啦!”

“你這啥話,袁少將軍執政後不是下令給咱們很多好處嗎。他可是體恤百姓的俊傑啊!若是他知道此事定會派人來處置的。”那人反駁道。

“這裡是否有病人,在下略通醫術,不妨來診治。”一把清朗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衆人看去,只見兩個揹着竹箱的中年男子站在門口。

“不知兩位高姓大名?”耆老客氣地。

“沛國人華佗。”先前問話的那個中年說道。

另一個留着長鬚的中年也一拱手,“南陽人張機。“啊!兩位是郎中?”耆老問道。

“我們都是受袁少將軍之邀,前來河北幫人治病的。”身形高大的華佗答道。

衆人本來還不太相信他們能治好病人,但聽到袁少將軍時,頓時敬畏起來,畢竟鄉民百姓都是畏懼官家地。

“仲景兄。你先請?”華佗擡手謙讓道。

張機笑了笑,“圓化兄,還是一人診治一個吧。”

兩人相視一笑。各自查看起病人來,過了會後又交替過來診斷。

“兩位先生,這可有得救?”耆老問道。

“哼哼!是邪鬼侵襲,非送鬼不能救。”袍服神棍冷聲道。

“非也,並非由什麼邪鬼,只不過是一種十分厲害的毒蟲如體而已。”華佗朗聲道。

“發病的就只有這條街麼?”張機問道。

耆老半信半疑,將詳細情況告訴兩人,華佗張機兩人又走到後院四周查看一番。

wWW☢ тт kan☢ ℃O

最後華佗走出來,說道:“怕是水井出了問題。這發病的幾戶人共用一口井,而這冬天裡井水較爲溫性,被毒蟲侵襲也不奇怪。”

“圓化兄,你瞧我倆誰開藥方?”張機問道。

華佗取出了紙筆,“各自開一方治一人吧。”

“正合我意!”張機也取出紙筆,他想跟華佗切磋交流一番。

不一會兩人各自開出藥方,耆老馬上讓人去抓藥。又忙活了半個時辰,將兩個病人送進房裡服藥。

張機華佗兩人就坐在店鋪裡交流起來,街巷的鄰里也都不肯散去。期盼着結果出來。

又過去半刻鐘,一個青年跑出來,驚喜道:“他們服了藥又吐又泄,不過都轉醒了,也能說話了。”

耆老走上前,感激道:“兩位先生果真是神醫吶,滿城郎中束手無策,就給你們這麼一劑藥,就將人救醒了。”

華佗張機兩人連連答謝。又開出了溫補的藥方給病人。

張機感嘆一聲。“現在仲景是歎服圓化兄了,我開地方子需要藤黃這樣的烈藥。但你開的藥方是再尋常不過的蒜醋等物,可見醫術比我高明許多啊!”

華佗搖頭道:“這也是從鄉里學到的土方,有些病理還是仲景兄在行,我倆是各有所長罷了。”

“我看兩位先生都是當世的神醫,可比古之扁鵲。”一個清雅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華佗兩人看去,不知何時門外站着一羣衣着光鮮的人。其中說話那個青年二十出頭,樣貌俊美清雅卻又不失英氣,一看就知是個非凡人物,正是袁尚。“兩位先生,這就是我家少將軍。”劉曄從背後走出來說道。

“啊!”兩人反應過來,趕緊施禮。旁邊的百姓聽到這,也不禁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

袁尚笑了笑:“此處不是說話地地方,不如到兩位下榻的驛館一敘。”

說着袁尚等人帶着華佗張機兩人回到城南的驛館,劉曄也吩咐驛館小吏置辦來酒席。甘寧等人也是暫時住在驛館,袁尚讓衆人一同入席宴飲,他對華佗張機極爲客氣。

酒宴過後,華佗問道:“問袁少將軍請我跟仲景兄來治病,可是我見少將軍身朗氣清。不像患病之人啊。”

“在下內兄甄豫染疾已久,想請兩位先生診治。”袁尚說着指向郭嘉,“我地從事郭奉孝也是時常犯病,請兩位先生瞧瞧。”

華佗上前跟郭嘉號脈,過了一會問道:“郭從事先前是否服食過道家金丹?”

“幼時體弱多病,家中求來丹藥服食。”郭嘉答道。

華佗直搖頭。“病入肌膚,若是不加以調理,恐怕難過四十啊。”

郭嘉直皺眉,“華先生太過危言聳聽了吧,這兩年來郭某的身體已經好了許多。”

“圓化兄說病入肌膚,這一時是不發作,但將來一發作就會致命。”張機解釋道。

“有那麼嚴重嗎?”郭嘉將信將疑。

“豈不聞蔡桓公諱疾忌醫之事,奉孝你聽兩位先生說的。”袁尚說道。

“那要如何治療?”郭嘉無奈地問道。

“在下有一套導引術名叫五禽戲可教與郭從事,只要每日勤加練習。再服食湯藥,節制酒色,相信必會根治疾病。”華佗說道。

郭嘉感激了一番。然後袁尚就跟兩人說起,軍中往往流行傷寒病和瘟疫。

張機對傷寒病有獨到的研究,於是跟袁尚解釋起大戰後產生疫疾的原因,還有應對地方法。袁尚也讓在座的文武用心記下,防止今後軍中流行傷寒疫疾。隨後,袁尚又讓華佗講了養生防病的要訣。

“哈哈,聽兩位先生這麼一說,才知道治病防病也有這麼大的學問。我河北正是缺乏兩位先生這樣醫術高明地神醫,在下懇請兩位出任冀州的醫官。不知兩位意下如何。”袁尚直接說道。

華佗張機對望一眼,各自搖搖頭。

“在下地意願是行走鄉里,多爲百姓之治病,至於爲官之事少將軍還是尋找他人吧。”華佗推辭道。

“仲景也是閒散慣的人,若是固留一地不能接觸更多的病人,那醫術怎麼會有上進?”張機也推辭道。

“可是兩位先生行走中原等地,河北的百姓不也正需要兩位先生麼,就如今日那些病人。”郭嘉幫襯道。

兩人沉默好一陣,華佗搖頭道:“爲醫者盡力而已。我救不來天下所有人,只能救治見到的病人。”

“那救治河北的百姓也是救治,先生何必厚此薄彼呢?”袁尚說道。

“在下願在河北駐留一段時日,爲地方百姓盡一份力。”華佗答道,他見實在推辭不掉,只好換一種方法。

“既然少將軍看重,張機也願意留下一段時日。”張機也答道。

袁尚知道他們是一時推托之詞,但只要他們留下一段時間,他就有辦法將他們永遠綁住。至於說什麼讓兩人授徒之事。袁尚發現根本不可能達到效果。因爲中醫都是師徒手把手傳授。不僅需要天份,更需要火候。就算是華佗教出的徒弟。沒有十年八年地臨牀歷練,也只是一個普通郎中罷了。

袁尚知道華佗張機兩人志不在官,像歷史上華佗被殺另一個原因就是,不應曹操的徵辟。但是用點手段將他們家小誆騙來地話,不難將他們留下。特別是將來征戰南方,兵卒水土不服等原因會滋生傷寒瘟疫,張機無疑是這是最好的傷寒大夫。

辭別華佗張機兩人,讓甘寧去軍中入籍後,袁尚帶着一衆隨從就要離開驛館。

“三公子,時別七載還認得老道否?”一把渾厚沉着的聲音傳來。

袁尚看去,見一個三十出頭地長袍男子站在院落中。長袍男子留有一把長髯,整個人看起來飄逸非凡。

“你是圓放先生?”袁尚驚訝道。

袁尚記起來,眼前這個長袍男子正是當年在洛陽認識的左慈。當年左慈不過三十多歲,自認爲修道煉丹有成,而到京中想成爲皇家煉丹師。但是那時靈帝的起居都被十常侍把持,左慈欲投無門,最後袁尚利用進宮伴讀的機會,向靈帝舉薦了這個方術士。左慈感激下贈送了他一卷融合房中術地獨門“導引術”。可是不久後左慈因爲得不到重視離開洛陽,之後就了無蹤跡。袁尚想不到今天會在鄴城地驛館見到他。

“少將軍,這位先生前些時日來拜訪。那時少將軍出征未歸,在下就將他安置在這,本想處理完甘寧張機他們事後告訴少將軍的。”劉曄解釋道。

“三公子可願移步屋裡說話,有兩位從許縣來地舊識要見少將軍。”左慈說道。

袁尚做個請的手勢,帶着隨從跟左慈進到屋裡。這時屋裡兩個武士打扮地漢子站了起來行禮。

“公子可曾記得我們,當年在洛陽見過的。”一個武士說道。

袁尚看着眼熟。而身後的典韋叫了起來:“是當年跟在王師父身邊送飯的。”

那個武士臉一紅,抱拳道:“正是在下,受老師所託要將兩份東西交給公子。”

“你們出來多久了?”袁尚問道。

“是公子討伐曹操前出發的,但是因爲戰事一起,四處道路不通,我們一直到兩月前纔到鄴城。那時這位劉先生說公子有事外出,讓他們在驛館中等待。”那個武士答道。

那個武士從貼身處取出兩根火漆封住的小竹筒,“老師吩咐要親手交給袁本初將軍和三公子,但是袁老將軍過世。這些都交給三公子了。”

袁尚取出竹筒裡面地布帛,看了之後立即收了起來。

“你們領些盤纏就回去覆命吧!”袁尚吩咐道。

兩名武士答應一聲,連連稱謝。

“圓放先生又是怎麼跟他們走到一起的?”袁尚看向了左慈。這個神棍還是當年的模樣,似乎一點都不見老。

“老道我在渡河時遇見他們,結伴來到鄴城後才知道是找三公子地。”左慈答道。

“那圓放先生是到河北遊歷的?”袁尚疑惑道。

“哈哈!”左慈笑了笑,“修道之人四海爲家,聽聞河北也有不少僻靜名山,是故就到河北來了。恰好聽聞三公子執掌冀州,於是就來拜訪你這位故人。”

不是有事怎麼會等兩個月之久,袁尚轉念一想,立即明白左慈的來意。這時的方術士雖然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但終究還是凡人,他們也要吃飯穿衣。如果不是家境豐厚,他們也要結交一些權貴,讓這些人資助他們煉丹。這也是爲什麼武帝能招攬到那麼多方士的原因。左慈這些方士不像田疇鄭玄那些隱士可以自己耕作,耕作是可以自給自足,但煉丹材料地耗費又怎麼來。

相通這點後,袁尚淡笑道:“圓放先生遠道而來,我必定要盡地主之誼。你儘管住下,有什麼需要可對他們說。也可以隨時來州牧府找我。”

袁尚想左慈還是有些本事的,倒不妨充分發掘他的用處。

離開了驛館,袁尚立即回到州牧府,並召來一衆將軍府幕僚。傳令下達後,田豐沮授,賈詡陳羣等幕僚,包括辛毗也很快來到州牧府議事大堂。

袁尚取出劉協地密詔給衆人傳閱,並問道:“諸位看要如何應對。”

“若是早些送到我等手中,就可以召集羣雄共同討伐曹操了。”許攸嘆息道。

“曹操所作所爲還沒有達到董卓那樣地天人共怨。就算我等手中有皇帝的密詔。地方上地豪傑也未必會一同起事。”逢紀馬上搖頭否定。

“少將軍已經定下修養三年,然後征討曹操的大計。這份密詔怕要到三年後纔有用。”郭圖說道,他見風使舵的本事不錯,總能擁護袁尚的意見。

“剛剛征討烏桓,四州之地已經十分疲憊,即便皇帝陛下催促我等發兵討逆,也不能立即發兵。”沮授堅決道。

“公與先生不必焦急,公子並非魯莽之人,他的意思是讓咱們看看這中間有何文章可做。”郭嘉說道。

袁尚讚許地看了郭嘉一眼,還是這個近臣明白他的心思,“從這份密詔可以看出,朝中老臣並不願意朝政被曹操把持。如此我等可以在朝中廣納耳目,並在朝臣地幫助下結交馬騰張濟等豪傑。如此可以聯合他們一起攻伐曹操,起碼也能將曹操牽制住。”

“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衆者,先知也!”郭圖唸唸有詞道,“少將軍這招收買耳目之舉。正合兵法之精要,只要將朝臣變成咱們的內間,那麼曹軍已有風吹草動,必然被我等知曉。”“子揚,你說說探子回報的羣雄動向。”袁尚吩咐道。

劉曄出列,恭敬地指着疆域圖道:“在這幾個月間,南方揚州的袁術跟孫堅又交戰數次,袁術軍雖然頂住孫堅的進擊,但已經處於明顯的劣勢。若沒有外力干涉一兩年間恐怕會敗亡。”

衆人肅然,孫堅這個破虜將軍可是名震一時,將來必定會成爲冀州大軍南下地一大障礙。

“少將軍。或許我不該干涉您的家事,但此時應當跟袁術和解,並助他抗擊孫堅,不能讓孫堅這頭猛虎安穩地盤踞江南江東。”賈詡勸說道。

衆人齊齊看向袁尚,這袁紹袁術兩兄弟間的矛盾,那可是世人皆知地。袁紹已經身亡,就看袁尚能不能放下芥蒂,重新跟袁術和解。

“遠交近攻,跟袁術軍和解符合冀州的利益。而且袁公路好歹是我的族叔。看着他敗亡於心何忍。逢先生你是吏曹長吏,你多招攬能言巧辯之士,再派去壽春跟族叔和解吧。”袁尚吩咐道。

“光是跟袁公路和解還不能緩解孫堅地進犯,冀州跟荊州劉表關係密切,少將軍不妨做爲中間人,讓兩家和好以共同抗拒孫堅。”田豐建議道。

“能讓兩家聯盟那是再好不過了,就同與族叔和解的事一同辦吧。”袁尚答應道。

劉曄接着道:“白馬之戰後曹軍沒有大的調動,他已經將治所遷到許縣,還任命陳宮、趙儼管治關中。不過相信來年春播後。他必定騰出手來對付徐州的劉備。”

“可以讓臧霸、管亥適當地馳援劉備,將曹操軍拖在徐州。至於關中就棘手了,河內郡接臨冀州和幷州,要是讓曹操軍在那裡站住腳跟,那可是對我等大大的威脅!”袁尚擔憂道。

“牽招等人要防備雁門、西河的匈奴、鮮卑、烏桓三部異族,還要剿滅遊寇太遠西河地黑山張燕。不說南下關中,就是駐守上郡、上黨地兵馬也不多。”沮授說道。

“不過牽招、高柔確實是幹練之才,他們以區區四萬兵卒,不僅抗拒胡人的侵擾。還要兼顧黑山張燕。”田豐說道。

“幽州相對平靜下來。在冀州中山河間地駐軍可以撤下大部來,不如讓一員大將率領這些兵馬進駐上黨。以配合牽招等人剿滅黑山賊。”沮授建議道。

“派出部分兵馬進駐幷州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費時費力地剿滅黑山賊。張燕既然接受過朝廷的一次冊封,就是說他也不想終身爲寇。”郭嘉提醒道。

袁尚想了想,“讓鞠義韓猛率領河間、中山地人馬進駐上黨,擺出大舉圍剿黑山賊的態勢,並派人說降張燕。”

“陳宮趙儼進駐關中始終是威脅,應當趁他們立足未穩之時除去。”郭嘉再建議道。

“可是實在沒有兵馬和糧秣供給再次大戰了。”沮授訴苦道。

“未必要咱們親自動手,馬騰韓遂不是進駐長安了麼?倒不如將曹操大軍牽制在徐州,再來個驅虎吞狼,讓我軍坐收漁利。”郭嘉揮扇淡笑道。

“即便是馬騰他們拿下關中,也未必會給我軍機會啊!若是我軍攻擊馬家,那樣就會處於曹馬兩家夾擊之下,即便佔據了關中也守不住。”審配反對道。

“使馬家跟曹操成爲死敵就是了。”始終沉默的賈詡突然道。

“曹操可是十分精明之人,如何使計?”袁尚問道。

賈詡點點頭,“從探子傳回來的消息看,曹操雖然精明卻並非沒有弱點,其中最致命一點就是多疑!”

袁尚饒有興趣地示意他說下去,曹操有時候確實多疑,特別是位高權重之後。

“而我聽說先前曹操下令攻略徐州時,陳宮是反對了,還對曹操在徐州的行徑多有不滿。”賈詡難得笑了笑,“不管陳宮對曹操是否不滿,只要曹操覺得陳宮對他不滿就行。而陳宮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被曹操猜忌的下場,那樣的話再用些手段,關中不難到手!”

“好!”袁尚忍不住稱讚,此舉牢牢抓住曹操名門,不由得曹操不往裡鑽,果然夠毒夠狠。

賈詡點點頭,“至於馬家更好辦了,馬騰自詡爲忠臣,可讓皇帝陛下傳密詔給他,讓馬騰發兵攻打關中陳宮。等我軍佔據關中後,再讓陛下傳馬騰到朝廷商議復興大計。曹操想必也希望藉機控制住馬家,他會必不會讓馬騰輕易離開,只要再從中做些手腳,馬騰難活着離開許縣。”

賈詡一說完,衆人只覺得屋外的北風灌進來,背後涼嗖嗖。

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十九章 才智第九十章 盜掘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六章 密謀第一百章 父子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五三 大婚第三章 佈局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七章 亂起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五章 情動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三十章 禍亂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十一章 起兵第九章 逆施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二十七章 絕殺
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十九章 才智第九十章 盜掘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六章 密謀第一百章 父子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五三 大婚第三章 佈局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七章 亂起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五章 情動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三十章 禍亂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十一章 起兵第九章 逆施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二十七章 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