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逆施

西園八校尉雖都駐紮在城西,但駐地卻不連在一起。

袁尚內心激動,有些意氣風發地領着兩百騎兵,還有黃忠的一百精銳親兵,來到助軍右校尉營地。

他穿了一身精緻的魚鱗甲,挎弓帶箭,腰間繫着一把精鋼劍。

黃忠也是披甲帶刀,典韋穿着副魚鱗鎧,兩柄大鐵戟掛在馬上。

袁尚並不害怕,而是充滿了興奮感,這是他登上權利高峰的第一步。

而且有典韋這個超級保鏢。和黃忠這個超一流猛將在。他根本不擔心安全問題。

遠遠地。袁尚不教駐軍反映過來。就讓騎兵衝進了助軍右校尉營地。

幾個騎兵拋出鉚勾卡住寨門,加上旁邊步卒協助將寨門徹底破壞。

助軍右校尉部兵馬,看着這些同一陣營的兵士衝殺進大營一下愣住,也不知道是否應該立即反擊。

助軍右校尉馮芳聽到營地外吵雜聲一片,立即帶着幾個親兵出來看究竟。

不看還好,一看氣不打一處出,這有中軍標識的兵馬,竟然衝進自己營地,還和自己的人對恃起來。

他自然也看到被簇擁在在中間的袁尚,喝問道:“你是何人竟敢在這無故鬧事!”

袁尚放大聲音說道:“奉大將軍、司隸校尉令,代馮芳領助軍右校尉一職,着馮芳升任中郎將,令到即往司隸中軍幕府述職。”

說罷讓一兵卒拿司隸校尉的手令給馮芳。

馮芳本就不是袁紹一黨,而是何進心腹,他看了手令後冷笑道:“這恐怕是袁本初的意思吧,我看洛陽城中有火光起,必定發生了什大事,袁本初此舉是要奪我兵權耶?”

袁尚喝問:“那馮大人是否奉令?”

馮芳根本無視掉這個少年,答道:“待我跟大將軍確認後方纔可以奉令。”

袁尚眼中殺機閃動,冷然道:“不聽軍令者殺無赦!”

馮芳身旁一名騎都尉提槍縱馬上前笑道:“你這娃娃我知道,不是袁本初幺子麼?快快回去這不是你待的地方。”

袁尚知道不殺人立威,是不能降服這些兵馬的,於是冷冷道:“子明!”

典韋會意,握好大鐵戟縱馬衝向那騎都尉。

騎都尉提槍欲挑典韋下馬,不想迎面來的一支鐵戟不僅來勢迅猛,力道更是沉重,槍戟一相磕他虎口就裂開,長槍已經拿不穩。

正想扒在馬背上躲閃,但另一支鐵戟帶起的陰風已經割到他脖子,血注飛濺,一顆人頭立即飛向旁去。

在衆兵士的驚悚中,典韋用戟尖挑注起人頭回到袁尚身旁。

袁尚對馮芳道:“大人三數之內不奉號令後果自負。”

說罷就數起一聲來。

馮芳有些害怕,令親兵護在他面前,有些心虛道:“你殺害朝廷命官想造反麼?”

袁尚不理他帶數到“三”時,在他身旁一道冷芒激射向前。

馮芳只見眼前毫無徵兆地飛來陰風,接着利箭貫穿了他的喉嚨,馮芳整個人倒飛下馬去。

這邊黃忠再從箭囊抽出箭支,準備再射。

他的弓名爲“神臂弓”,鐵做的弓胎,野牛筋爲弦,一般武將根本拉不開。

袁尚趁機再次喝道:“不奉令者殺無赦!”

典韋也扯開大嗓門吼道:“不奉令者殺無赦!”

他這一吼可比袁尚管用多了,助軍右校尉一衆兵士互相觀望了會立即單腳跪下口稱“奉將軍令”。

袁尚點了點頭,讓百人將以上軍官進入營帳議事,其餘兵士駐守營地。

袁尚先是簡略講述了一下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們爲國盡忠聽從司隸校尉的將令,又許了些好處,打開庫房賞了些錢帛。

接着就跟衆軍官商議起整編兵馬的事情。

其實這個西園八校尉除了上軍、中軍是滿編萬人之外其餘都是兩三千人,兵器鎧甲以前蹇碩雖有剋扣但放眼整個大漢倒也算是精良。

兵士也都是健碩精壯的青年,而且兵士中有一半的騎兵,其他一些輜重等也是比較完善。但是西園兵馬缺乏訓練和實戰的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袁尚讓想另投他路的軍官離去,結果剩下了一半的人。留下的也多是下級軍官,那些走了的是馮芳親信。

在得知助軍右校尉所轄有三千人後,袁尚讓黃忠帶着新提拔上來的軍官裁剪去殘弱,同時挑出最精銳的兩百多人,結果剩下了兩千多人。

袁尚讓黃忠擔任騎都尉一職,總領營中諸事,先前黃忠統領的一百精銳,分出了一半作爲下級軍官補充進收編的兵馬中。

新合併的精銳親衛就有了三百,由典韋以部曲督身份統領。

這樣除去親衛加上原來的三百騎兵助軍右校尉所屬就有兩千多人,其中一千騎兵,六百步卒,四百輜重後勤。

黃昏,王允在大將軍府處聽說何進被殺的消息,立即要去聯絡一干老臣應付危局。

馬車奔走在青石板路上,踏出極具輕快的聲響。

王允他正在馬車上思量,車伕突然一個急停,他不由的撞到車門邊上去。

王允有些惱火問道:“怎麼回事。”

車伕也有些慌,答說:“大人,前面突然跑來一名女子,給咱車撞倒了。”

王允隨即下了車,和車伕一同查探。

果然地上躺着名已昏倒的少女,令王允吃驚的是少女穿着的是件華貴的宮裝,這可不是一般宮女貴婦能穿着的。

他看四周無人,猶豫了會,趕忙和車伕將少女抱上馬車帶回了家中。

黃河邊上,小平津。

河水猶如黃龍般奔騰怒吼,張讓看着眼神驚恐的少帝劉辨,自己也有了末路的感覺。

劉協拉着少帝的衣袖擔心道:“不知道皇姐是否無恙。”

步行那麼久,少帝只覺得全身發軟,而且神情恍惚,他也只能在心裡期望逃脫的皇妹能平安無事。

段珪用他那尖銳的嗓音哀嚎道:“不想我等竟落魄如是。”

就在剩下幾個中常侍和他們親隨悲恐痛哭,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和幾個護衛趕了上來。

盧植、閔貢持劍斬殺了幾名宦官,接着閔貢呵斥道:“你等大勢已去還不快放開陛下。”

張讓雙眼無神,透露出深深的惶恐,他對盧植閔貢拱了拱手,又向少帝叩頭道:“請陛下自己保重!”

接着拖着沉重的步伐,跳進了滾滾激流中,剩下幾人也沒有多說什麼,在盧植等人冷眼怒視下跟隨張讓跳進了黃河中。

閔貢、盧植對少帝行過大禮後,扶着他與陳留王劉協追着螢火蟲的微光徒步向南走,想回到宮中。

走了幾裡地,得到百姓家一輛板車,大家一齊上車,到達洛舍歇息。

第二天找到馬匹,少帝獨自騎一匹,陳留王劉協和閔貢合騎一匹,從洛舍向南走,這時才逐漸有公卿趕來。

這天,身軀肥胖、神情桀驁的董卓終於率軍到顯陽苑,遠遠望見起火,知道發生變故,便統軍急速前進。

天還沒亮,來到城西,聽說少帝在北邊,就與大臣們一齊到北芒阪下奉迎少帝。

少帝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嚇得哭泣。大臣們對董卓說:“皇帝下詔,要軍隊後撤。”

董卓毫無懼意地對答道:“你們這些人身爲國家大臣,不能輔佐王室,致使皇帝在外流亡,爲什麼要軍隊後撤!”董卓上前參見少帝。

少帝經過兩天變亂,說起話來語無倫次。

於是董卓又與陳留王劉協交談問起事變經過,劉協一一回答,從始至終,毫無遺漏。

董卓十分高興,覺得劉協賢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后養大的,他認爲自己與董太后同族,於是心裡有了廢黜少帝,改立劉協爲皇帝的念頭。

洛陽上西門,衆洛陽守軍眼睜睜看着一隊隊的西涼鐵騎奔騰涌進了洛陽城,直奔皇宮。

因爲洛陽城裡四處混亂,他們沒有接到主帥命令也不敢輕舉妄動。

宮門外袁紹、袁術、淳于瓊看着與他們對恃的西涼鐵騎心裡都有些有些驚慌。

他們哪經過這種陣勢,也料不到董卓竟然在沒有得到號令的情況下縱兵進城。

而他們的兵馬不是在城裡搜捕宦官一黨,就是派出城去尋找少帝,在缺少兵力的情況下,他們眼睜睜看着西涼騎兵控制住了皇宮周圍。

不久後董卓簇擁着少帝,和一干大臣回到了宮中。

少帝回到宮中後,大赦天下,改年號將光熹元年改爲昭寧元年。接着少帝拜董卓爲司空,丁原爲執金吾。

當夜,西園駐地。

當着一衆部屬的面袁紹惱怒地拍案道:“不想董卓此人竟然敢縱兵進城,那吳匡竟然幫董卓董敏收降了大將軍舊部,我等皆白忙活了一場。

王匡這時也跟着進城,來到西園駐地,他勸道:“董卓統率強兵,將有不軌的打算。現在不早作打算,必然會被他控制。應該乘他剛到,兵馬都很疲憊,發動襲擊,可以生擒董卓!”

袁紹有些憂慮道:“那西涼兵馬驍勇異常,以我們的兵力怕是很難辦到,再說我等只是剛收編了部分西園兵馬,軍心也還不穩定。”

袁尚心想,這時憑袁紹這些兵馬確實不足以對抗董卓,除非聯合上袁術、丁原。

可這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而且袁紹一旦決定的事是不會聽他人勸阻的。

王匡有些失望,再說了幾句後就回他城外兵營了。

就在袁尚出營門時,打馬跑來一名騎士,近了一看原來是張遼。

張遼到營門前下馬,跟袁尚見過禮後由他帶進去見了袁紹。

張遼拿出令符文書說道:“張遼募兵完畢,共招募得兵士一千。”

袁紹稱許了他幾句,張遼有些猶豫得問道:“聽聞大將軍已經身死?”

袁尚點了點頭告訴了他始末。

袁紹接着說:“當今局勢危急難明,文遠不如在西園任職以護佑社稷。”

張遼婉言謝絕說:“多謝袁司隸厚愛,既然大將軍已經身死,遼理當回到丁大人那去。”

袁紹也沒有太在意,客套了會後讓袁尚送他出去。

營門前袁尚幫張遼牽着馬匹繮繩,他張遼說道:“有件機密不知該否跟文遠兄說。”

張遼拱手道:“公子儘管講來。”

“我等收到密報,近日董卓欲對丁刺史不利。”

張遼半信半疑道:“多謝公子,我會提醒丁刺史小心堤防的。”

袁尚接着說:“我於文遠兄一見如故,恨不能相交結識,父親也對張大哥很是看重,此去如發生什麼變故只管來找父親與我。”

張遼連忙稱謝倒也沒有太在意。

袁尚心想,自己已經提醒過了,如果丁原還是被殺那也不是他能力所及了,也希望丁原死後張遼能來投吧。

其實董卓的兵馬並不像史書說的只有三千,那三千鐵騎是他嫡系精銳而已。

加上何進部曲將領吳匡的投靠,他收降了何進何苗兵馬後兵力達到了七萬之多,這也是袁紹等不敢妄動的原因。

董卓自持手握重兵,開始流露出囂張跋扈的本性來了。

他每日帶鐵騎進出洛陽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出入宮庭,更是略無忌憚。像曹操、荀攸等大臣已經發覺了他的野心本性。

司空府。

肥胖臃腫的董卓一手端着酒爵,一手摟着名舞妓,他身後侍立着很有文士氣質的女婿李儒還有部將李肅。

而下面跪着一高大驍魁,三十開外的漢子。

驍魁漢子眉外張,兩眼凌厲異常,全身健碩的肌肉,即使隔着鎧甲也能感覺到他的爆發力,他雙手捧着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此人正是有三國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

呂布口稱:“吾斬得丁原首級,獻與司空大人以報答大人知遇之恩。”

董卓笑道:“好啊,將軍可真是驍勇。”

呂布又說道:“布對大人仰慕已久,今又一見如故願拜大人爲父。”

董卓對他這個請求倒有些意外。

李儒覺得這是拉攏呂布成爲西涼軍心腹的機會,於是趁機對董卓說:“恭喜岳父大人喜得如此英才螟子。”

董卓會意,李儒是要他拉攏呂布成爲心腹,於是上前拉起呂布的手說:“能收奉先爲義子是老夫的福氣吶。”

呂布也趁機道:“願爲以布手中鐵戟爲義父大人披荊斬棘。”

李肅恭維道:“司空大人能得如此猛將英傑,何愁大事不成。”幾人相視而笑。

王允府上,後堂。

榻上,王夫人和貂蟬攙扶下,半躺着名嬌美少女。

王允就在下面拱手問道:“公主殿下身體可有好轉?”

原來那天被王允馬車撞到的,正是在張讓等人挾持下逃出來的萬年公主劉妍。

劉妍有些虛弱嬌聲說:“王大人,不知宮裡情況怎麼樣了?”

王允有些猶豫閃爍,憂慮道:“公主可是要回宮?雖然陛下已經回了宮,但是現在洛陽駐紮各方十多萬大軍局勢依然危急,新任司空董卓掌控了洛陽城和皇宮,我看此人縱兵進出皇宮對陛下太后也甚是無理,方纔聽聞幷州丁刺史也被他害了。”

萬年公主那日是想找袁紹府上的,不想走的匆忙,又對洛陽城陌生,所以被撞着了。

她早已厭棄宮裡諸多拘束的生活,聽到王允這樣說就道:“除了陛下和協皇弟,本宮就沒什麼親人了,既然局勢動亂,本宮還是先不回皇宮去吧,請大人收留。”

王允連稱不敢,讓她儘管住下待局勢平定再進宮。

其實他是不敢私藏公主的,但在這幾日裡他聽到了宮裡傳來的一些消息,說董卓這廝仗着手握兵權夜闖皇宮姦淫了先帝遺妃。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在沒有看清局勢前他也不想劉妍輕易回去。

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二十章 去留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章 洛陽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十五章 謀奪第九章 逆施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十四章 離心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十二章 會盟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八章 兵禍第九章 逆施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四章 前奏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五七章 陰謀關於更新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四章 前奏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一一二章 圍困
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二十章 去留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章 洛陽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十五章 謀奪第九章 逆施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十四章 離心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十二章 會盟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八章 兵禍第九章 逆施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四章 前奏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五七章 陰謀關於更新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四章 前奏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一一二章 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