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對恃

顏良將呂布背後鎧甲,還被割出道血痕。呂布如野獸般大吼一聲,畫戟瘋狂地砍向顏良。

顏良感覺自己如身處大風巨浪中的小舟般,飄搖不定,下一刻他可能就傾覆在這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中。

“死啊!”呂布殺紅了眼,他不住地低吼。自從袁尚長安行刺董卓之戰後,呂布就再沒有受過傷,此時的鮮血與傷痛刺激了呂布,讓他狂暴起來。

在陣前的蔣奇見顏良十分被動防禦,而呂布發起狠,一副誓取顏良性命的姿態。蔣奇心急之餘取過旁邊兵卒上好的蹶張弩,擡手對着呂布就射去。

這一柄蹶張弩的威力堪比武將使用強弓,弩箭激射而去直插呂布胸前。

“噔!”呂布用戟刀彈開弩箭。這一手絕技威懾住了冀州兵,同時引來幷州騎兵一陣呼喝。

但是呂布背後受了輕傷,一陣狂攻後傷口漸漸擴裂開。他雖然神勇地彈開弩箭,但是手臂也被震得發麻,背後的傷口更是滲出鮮血。

呂布放聲大笑,“以衆凌寡,背後射箭,冀州懦夫不過爾爾!”

顏良漲紅了臉,跟韓猛聯手是迫不得已,而蔣奇那一箭也是想挽回自己的敗勢。向來狂傲的他終於明白人外有人,這也更加激發他突破的決心。

呂布怕傷勢加重,於是調轉馬頭,吆喝一聲帶着幷州騎兵揚長而去。

袁紹讓蔣奇、趙睿等將整頓兵卒,而他急忙上前查探韓猛的傷勢。

“將軍放心。只是刺中肋下一處地方。並不是要害!”隨軍郎中說道。

袁紹放下心來。說道:“韓猛你安心養傷。此仇我一定爲你報來!”

韓猛咧咧嘴。說道:“是末將無能。兩次傷在呂布那廝地戟下。”

“你們三人大退了呂布立下大功。怎麼能說無能。”袁紹安慰道。

韓猛一陣感激。說了些效忠地話。袁紹則讓兵卒將他擡下去療傷。

袁紹又看向了對岸。他一陣心痛。上萬兵卒全都被困延津南岸。此時那裡已經不見廝殺。想必不是戰亡就是投降了。

袁譚也是神情沮喪地站在一旁,因爲想搶功,他也是賣力地催促兵卒渡河。河水對岸的那萬多人中。他的部下就有近五千。

幾個臣屬都不出聲,他們怕觸了袁紹的黴頭。

袁紹心情壞到了極點,曹操卻是豪情大發,他騎着爪黃飛電在巡視戰場。帶着一衆部下向河對岸指指點點,還賦起一首四言詩來讚頌將士英勇殺敵。

程昱說道:“還是主公了解袁本初,知道他會耍些花招。這下可好,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也是猜測而已,袁本初好謀,郭圖、許攸那些人又是喜歡玩花招之輩。故此推測他們不會使正道,在黎陽——白馬津那裡渡河。”曹操淡淡地說道:“還好,公達、志才都贊同我的推測。如此我才能下決心放手一搏。”

“可惜冀州軍只有萬餘人馬渡河,否則戰果豈不更輝煌!”夏侯淵嘆息道。

“也差不多是這樣了,要是再多恐怕咱們吃不下。”程昱說道。

“再多一倍咱們也吃得下!”樂進豪氣道。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戲志才擡頭看向已經黑下來的天色,“也許是袁本初命不該絕,否則咱們怎麼會被提早發現。”

曹操搖搖頭:“志才你近來怎麼都是說天命之類的話。”

戲志纔剛想說什麼,但是頭一陣眩暈。

“志才!”曹操驚呼道。

戲志才擺擺手,“沒什麼,只是一時休息不好。”

“大病初癒你身子虛。早就說讓你留守陳留地。”曹操不無責備道。

戲志才笑了笑,“關乎中原走向的決戰,戲志才怎能不親身參與。再說,沒有人比荀文若更適合留守後方了,他纔是咱們這邊的蕭何啊!”

曹操執拗不過他,只得作罷。

“此戰收穫甚多啊,戰馬千多匹,降兵五千人,兵器鎧甲也有不少。”于禁稟報道。

“可惜他們的糧草輜重還在對岸。”荀攸不無遺憾道。雖然滅掉一萬敵軍。但冀州軍那方還有九萬多人,仍然多於己方几乎一倍。若要取得決定性逆轉,消滅敵方糧草輜重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曹操大手一揮,“傳令全軍迅速退回白馬。”雖然不甚理想,但是能消滅一萬冀州兵已經是不錯的戰果。

“主公,那些降卒俘虜怎麼辦?”于禁問道。

這一問將曹操難住了,俘虜和降卒並不能馬上編入己方隊伍。而且曹操軍糧草更加吃緊,多加五千人吃飯,他們的糧食供給就更加困難。此戰最大地不足就是沒能俘獲糧草。要是放降兵回去那是萬萬不能的。留下來又無力供養。曹操處於兩難之中。

曹操看向了荀攸、戲志才、程昱三人。詢問應對的辦法。

荀攸緊皺眉,並沒有說話。程昱一咬牙做了個“殺”的動作。

曹操再緊盯住戲志才。希望他拿個主意。

戲志才心中猶豫了會後,還是虛弱地點點頭。

“挑出一百老弱來,其餘的全部不留!”曹操的話中充滿殺伐之氣。

李通、夏侯淵、樂進、于禁幾個將領神情肅然,他們心思複雜,但在戰場上,殺降卒並不是什麼大事。

“將那五千人的耳朵割下來,讓那一百老弱送到對岸去!”曹操陰沉道。

聽到這命令,衆人不禁悚然。

“殺就殺了,如此做是否有違天理?”荀攸說道。

曹操搖搖頭:“經過兩次失利,冀州軍軍心已經潰散。此舉雖然殘忍了些,但能加深冀州軍對咱們的恐懼。我軍兵少,只能不斷打擊敵方的士氣,如此纔有可能在對恃相持時佔據優勢。”

荀攸低頭不語,一衆文武也是心思不一。

第二天一早。

匆匆用過飯食後,袁紹將幕僚召集起來。商討下一步動向。

“主公,兩次失利致使士氣低落,咱們急需休整以恢復士氣。不如退回黎陽屯駐,等青州軍沿河西進到達南岸後,我等再行渡河。”逢紀建議道。

袁譚、郭圖兩人不敢再說話,袁紹暫時沒有追究他們地過失。如此他們哪敢再出主意。

“正該如此,我軍人心不穩,當休整後再渡河。”崔琰也說道。

“傳令下去,嚴防呂布那廝襲擊,還有……全軍回黎陽休整。”袁紹下令道。他不禁想起三兒子來,似乎每當這個兒子在,戰事就會無往不利。

“報!蔣義渠將軍回到營外!”傳令官稟報道。

“啊!”袁紹一聲驚呼,“快讓他進來!”

冀州軍渡河的那些兵馬除了顏良所部,就是蔣義渠所部。袁紹以爲那些兵馬全軍覆沒。沒想到還有個將領逃了回來。

“末將無能,請主公處罰!”蔣義渠三十多歲,一把糟蹋的鬍鬚。身上地鎧甲沒有了,只剩下一件破爛的徵袍,手臂胳膊傷口給布帛包紮起來。

看到蔣義渠如此狼狽的樣子,袁紹擺擺手:“此事怪不得你,如此逆境下你是如何逃回來地?”

“曹操軍船隻阻斷河水,又有精騎衝殺出來,兵士們抵擋不住,死的死降的降。末將阻止不住,隻身帶着親兵殺出重圍。向東面突圍而去。於上游人家尋得小船渡河,如此才能得見主公一面。可是到這裡時只剩下……十人了啊!”蔣義渠低沉悲痛地說道。

衆人肅然,在後路被截斷的情況下,兵馬數量不如兗州軍,真的是很難逆轉局面,蔣義渠能殺出來也算是難得。

“你還能領兵否?”袁紹問道。

蔣義渠擡起頭來,驚疑一會後,堅定道:“末將願爲先鋒,以報仇雪恨!”

“好。我軍人人都有將軍這般的決心,何愁曹操不亡!”袁紹說道。他這是激發士氣之舉。

“報!兗州軍派幾隻渡船,送還百多兵士過來!”傳令官再稟報道。

“啊!”衆人不明所以,紛紛驚疑起來。

袁紹騰地站起身,帶着一衆文武來到外邊。

這時很多兵卒圍在營地邊上,那裡有被遣返地百多兵卒,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兵,和老弱傷殘的人。冀州軍兵卒們指指點點,三五成羣地訴說着什麼。

近衛親兵將兵卒們分開。袁紹等人一看。頓時驚悚起來!

原來隨那百多兵卒回來的,還有十多個麻袋。有的兵卒好奇地打開麻袋。結果裡面都是血琳琳的耳朵。這時那些帶血的耳朵就攤在地上。

氣氛一時間十分凝重,兵將們都背後發涼,任誰看到如此之多的帶血耳朵,都會一陣悚然。

“嘔嘔!”陳琳受不住,跑到一旁嘔吐起來。他一介文人哪裡見過如此血腥的場面。

兵卒們看到這種狀況,面上沒有表現什麼,但多多少少免不了驚懼。在他們心裡,兇殘成爲了兗州軍地一個代稱。

一個牙門將來到袁紹等人面前,說道:“將軍,據他們說,兗州兵將俘獲的我方兵卒悉數殺害,只留下他們回來報信。這些麻袋就是曹操給將軍的信函。”

“夠了!”袁紹臉色煞白,一會又轉青,怒道:“曹操欺我太甚!”

袁譚嚥了嚥唾沫,要是昨天逃地慢,他的耳朵不知道還在不在。

“此事該何如處置?”袁紹冷聲問道。

“儘快回黎陽休整,還有嚴禁兵卒私下談論此事。這些東西就地埋了,立個墳塋墓碑祭奠這些亡魂吧。”逢紀建議道。

“你們看着辦!”袁紹吩咐一聲,然後霍然走開。

九曲迴腸用來形容黃河也是恰當,此時的河水並不如後世那般乾涸。它不僅供給兩岸廣大地區灌溉用水,還是一處重要的運河。只不過近兩朝來,朝廷無力維修河水水道,致使水運也廢棄下來。

袁尚已是數不清多少次到河水岸邊,他帶着幾個隨從參觀了武帝治水的遺址,隨後沿着河水一路向西行軍而來。不知道此時的長江又是什麼一副雄奇地光景。袁尚暗自想道。

“少將軍,張文遠將軍讓斥候回報,說冀州中軍發令,讓我軍迅速趕至濮陽、白馬一線。”傳令官稟報道,說完他地上傳令文書。

袁尚驚疑不定,看過文書後更是充滿疑惑。這中軍傳令本該是以袁紹地名義簽發。可是這上面卻用鞠義、韓猛、沮授三人的名義。其中內容含糊,只說快至白馬會合。袁尚仔細看了幾遍,確實是沮授地筆跡,暗號也沒有錯。

“恐怕是中軍出了事,咱們該小心!”郭嘉說道。

“也不知道發生了何事,不過咱們這一路倒是太平,不見兗州軍的伏擊。”孫乾說道。

“兗州軍本就人少,他們不可能分兵多路。如此情況只能說明兗州軍奔冀州中軍去了。”劉曄分析道。他擅長在衆多消息情報中分析出蛛絲馬跡。

袁尚心中那不安感更加強烈起來,冀州軍戰力算是不俗。但比之兗州軍怕是有所不及。其中就壞在冀州軍軍紀敗壞,兵將驕奢自傲,如此久很容易產生驕縱輕敵地心理。

“全軍戒備。並快速行軍!”袁尚沉聲吩咐道。

三日後,青州軍先鋒穿過兗州軍屯兵重鎮濮陽。城中守軍隨後出城襲擊青州軍先鋒的步卒。不料碰到釘子,被驍勇的丹陽兵一舉打退。張遼趕到了白馬津,瞭解情況後派出斥候向青州中軍稟報。

再過一天,袁尚的中軍也全副戒備地穿過濮陽,來到白馬津。袁尚從沮授處得知袁紹可能中伏的消息。但他無力迴天,只能讓兵卒在白馬津屯駐下來。

袁尚心中焦慮,要是袁紹有個閃失,那麼冀州將大亂。

“可惜啊。要是鞠義他們奪下白馬津後,再向西急進設伏,必能打曹操個措手不及,以挽回我軍不利局勢。”在袁尚身後的郭嘉嘆息道。

袁尚搖搖頭,鞠義穩健,沮授穩重,他們怎麼會那麼冒險地作戰,也只有郭嘉才總是兵行險招。

“曹操要是去了延津地話,咱們現在於半道上設伏也不遲啊。”孫乾建議道。

“遲了些!”鍾繇指向東邊。“濮陽就是曹操地眼線,他們哪有不將消息彙報過去之理。”

袁尚一陣頭大,問道:“幾位可有破敵良方?”

“曹操的兵馬還未集結完畢,等他回到濮陽一線,就是兩軍對恃的局面,只有那時才能尋找出兗州軍的破綻。”賈詡答道。

衆人都沉默下來,有時候計謀不是說出就能出的,還要依據戰況適時定計。

再三天。

冀州中軍渡河失利的消息傳回來,袁紹也率部回到黎陽。袁紹跟幾個幕僚商議後。會合了後面押運糧草的一萬多兵馬。再從冀州幾個縣城徵集來五千多兵卒。然後將黎陽作爲屯糧點,留下萬人負責從鄴城到黎陽的糧秣押運。

接下來約三萬五千多冀州兵。一萬多幽州兵從黎陽——白馬一線渡河。袁紹留下鞠義、高覽地約一萬人馬屯駐白馬津,然後集中兵馬直撲南面地白馬。白馬是陳留地門戶,拿下這裡就能進而攻擊陳留。

可是曹操軍也適時回防,三萬兗州兵屯駐白馬。除了加高城牆,還在旁邊壘砌起營寨。冀州軍攻城器械一時沒有到位,只能也壘砌起營寨跟曹操軍對恃。青州軍也是隨同冀州中軍一起在白馬壘砌營寨。

如此,冀州方面在黎陽有近一萬人,在白馬津有一萬多人,屯駐白馬有近八萬人,全軍共計十萬人馬。

兗州方面,屯駐濮陽有一萬五千多人,屯駐白馬有三萬多人,負責運送輜重糧草地有五千多人,共計五萬人。

在濮陽——白馬津方向,兩軍可謂持平。而在白馬方向。兗州軍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

於是,歷史上有名地,決定河北跟中原走向的“白馬之戰”正式拉開序幕。而在後世看來,此時已經是“白馬之戰”的第二階段,也就是相持階段。

曹操軍雖然只有三萬多人屯駐白馬,但是他們士氣高漲。又都是兗州精兵,配備的武器也是十分精良。所以冀州軍的初次試探性進攻很快宣告失敗。

袁紹跟一衆幕僚商議後,採取了“層層推進”的戰法,也就是將營壘向前推進,一直壘砌到敵方營寨和小城前,兩百到三百步距離。如此近的距離,莫說強弩,就是一般的弓也能射到對方營壘處。

袁紹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地,冀州軍中多配弓弩。特別是弩的數量比曹操軍要多不少。他們推測,這樣拼消耗下去的話,兗州軍可定先垮掉。要是兗州軍支撐不住。而撤退的話,他們就可以乘機一舉擊潰對方,直搗陳留。

之後幾天裡,雙方兵卒展開弓弩間的對射。冀州軍憑藉井欄、強弩、樓車、車等器械上的優勢,將兗州軍困在營壘後不能動彈。冀州軍終於擺脫前兩次戰敗地陰影,士氣也提升了些。

袁尚心中始終有種不安感,可能是受歷史慣性思維影響,他總認爲曹操會搞些截斷糧道,背後偷襲之類的詭計。

“顯甫。你說的攻城利器在哪啊?”袁紹問道。

“啊!就讓兵卒搬上來!”袁尚說道。

袁尚回過神來,前幾天他向劉曄詢問所謂“霹靂車”地事,一問之下劉曄獻出了“霹靂車”的草圖。原來劉曄少時遊學,曾遇到過一位老匠師。那時他少年心性,出於興趣,跟老匠師學過一段時間的器械營造之術。這“霹靂車”其實就是改良過的發石車,不過威力比傳統的發石車要大,射程更遠,精度更準。

袁紹這一大幫人出現在營壘柵欄上。自然引起對面的注意,相應地兗州軍也聚起一羣兵卒,防備冀州軍的襲擊。

“嗖!”一支羽箭襲來。

“主公小心!”顏良大喝一聲,用盾牌護在袁紹前面。

“啊!”前面一個牙門將中箭,倒了下去不住抽搐。

袁紹推開顏良,道:“兩地有三百步吧,怎麼可能射得到我!”

“將軍不可不防啊!”另一個負責守衛的百人將說道:“對面有好幾個神箭手,近幾日已經有不少人在這裡中箭了。”

“噢!”袁紹稍許吃驚,這三百步距離非弩箭不能射到。可即便是強弩。要是追求精確射擊地話。準頭上也會出現很大偏差,對方能辦到那說明確實是神箭手。

“曹操在兗州抗拒袁術、於夫羅時。收降了一批匈奴人,會不會是他們?”逢紀問道。

陳琳想了想,說道:“據傳來地消息說,那些匈奴人投靠曹操後,混合些兗州騎軍的精兵,被編成一支精騎,名爲虎豹騎。他們十分驍勇,是兗州軍中地精銳。”“前次洛陽之戰就有所謂虎豹騎參戰,確實是只勁旅,完全不亞於我軍的烏桓突騎。”袁尚說道。其實他心中對虎豹騎的評價更高,他認爲己方騎兵中能壓倒虎豹騎的,只有自己的近衛驍騎營。

袁紹曬然一笑:“世人皆知烏桓突騎乃天下精銳,匈奴蠻夷已然沒落,有機會我還真想讓他們一較高下。”

可是袁紹話沒說完,又一直弩箭襲來,這次的目標正是鎧甲最鮮明地袁紹。

“噔!”顏良用盾擋住箭支。

衆人無不驚駭,顏良趕緊讓兵卒們都持盾上前,排成一列護衛那些文武。

袁紹臉色難看,對方這是裸的挑釁!

袁尚也想不到恰好選中這麼一處硬骨頭,他喝道:“黃忠、太史慈,出列!”

跟在袁尚後面的太史慈、黃忠兩將早就想出手。由於袁紹和一種幕僚在,沒有得到命令他們不好貿然出擊。

太史慈雙眼一眯,搭上羽箭擡手就射。

衆人看去,之間對面一個人影立時倒下!

“好!”“好箭術!”冀州軍這邊呼聲一片。

而黃忠一張特製的“神臂弓”看起來就很有威懾力。他拉開弓弦,突然見對面有個手持強弩的身影,不容多想,羽箭激射而出,可憐那個弩手還未擊發弩機就被洞穿眉心。

“好!”“神箭手!”冀州軍這邊的呼聲更加響亮。

這一下,兗州軍那邊兵卒紛紛找掩護躲藏起來,再也不敢冒出頭。

“想不到顯甫你軍中有如此勇士。”袁紹大感有面子,他連連拍手叫好。

“即便是匈奴人也不過蠻夷罷了,哪及我漢家兒郎!”袁尚豪邁道。

“好!”衆人又一陣呼聲。

接着袁尚指向幾個兵卒擡上的一架發石車,說道:“這就是孩兒所說的攻堅利器!”

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六十一章 歲末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三章 佈局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九十章 盜掘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章 洛陽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九章 逆施第一百章 父子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二章 驚鴻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三十章 禍亂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二章 驚鴻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二十章 去留第十一章 起兵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十八章 局定
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六十一章 歲末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三章 佈局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九十章 盜掘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章 洛陽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九章 逆施第一百章 父子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二章 驚鴻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三十章 禍亂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二章 驚鴻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二十章 去留第十一章 起兵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十八章 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