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佈局

袁尚曹昂兩人出了王家後,牽着那個毛賊來到南宮東側旁邊。東漢洛陽城南宮東側是官署府衙集中地,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也皆在南宮東南角。

袁尚對曹昂說道:“犯人就由我押解到廷尉衙門去吧,你趕緊去照料一下你的馬匹,還有跟曹世叔說一下情況。”

曹昂擔心青葉馬和父親的責難,不虞有他道了聲謝就和他隨從走了。

即將到大理衙門時,那毛賊哀求道:“公子且聽我一言,我做着下賤勾當實在是有苦衷的。”

袁尚冷笑道:“難道有難處就可以無視國法,幹些亂紀的勾當?”

毛賊拖着滿是鞭痕的身子,當着大街跪下道:“請公子饒恕小人一次,小人願意銜草結環以報答公子。”

袁尚聞言不禁有了興趣,一個毛賊既然也知道銜草結環。要知道這個時代教育都集中在士族大夫階層手裡,平常人家是很少有讀書的機會。

袁尚讓典韋帶着毛賊,跟着自己來到了一個僻靜的角落。

毛賊拱了拱手道:“小人徐光本豫州人士,前些年鬧黃亂方纔跟着鄉人一路逃難來到司隸,這些年一直漂泊無定,直到前年實在是難以維持生計了纔來到洛陽混口飯吃,可小人實在無能又沒有什手藝,無奈下結識了些城裡的閒人,做起了這勾當。小的一人挨餓受凍不打緊,可是小人還有一老母和兄弟,您是識道理的貴人應當知道那個什麼‘家貧親老’,小的肯定不吃不了官俸祿但也不忍見老母受罪,求公子放小人一條生路。”

袁尚聽他說得不倫不類,倒也條理清楚爲人也機靈,如果真的是至孝之人,那不妨收爲己用。逐問道:“你讀過書?”

“不曾,只是在老家時跟一個占卜的先生學過幾天字。”

袁尚心裡嘆息了下,因爲戰亂和官吏的盤剝,不知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活的當真是豬狗不如,這些他是知道的。

他再問道:“你可願意爲我做事?”

徐光咦了一聲,想不到袁尚竟然提出如此要求,他馬上跪下磕頭道:“能給公子做牛做馬是小人的福分,還不知道公子尊名?”

袁尚道:“我姓袁,你叫我三公子就可以了,你且立一個誓效忠於我,你做我奴僕的契約書改日再說。”

“袁三公子?莫不是袁家才子!”徐光驚喜道,要知道雖說做了奴僕,但跟個有權勢的主子他的日子也有了依靠。

袁家和袁尚的大名他當然聽過,像他這種人街井的小道消息最是靈通。袁尚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

徐光也不遲疑發了個效忠的誓言。袁尚讓他明日來袁府後門等侯,自己就和典韋騎着馬回袁府。

此時一月天黑得早,夕陽已西下,殘陽映得洛陽城裡一片血色紅光,街上行人也漸漸稀少。

“家中僕人多的是公子爲何收下那種手腳不乾淨之人?”典韋問道。

“子明,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有些事就得他那樣的人做的來,天要變啦我們也要做些準備,你待會去‘翰墨書鋪’一趟叫老柳查一查這個人。”

典韋摸摸頭道:“不太懂,不過公子是大漢數得着有才識之人,做的事一定不會錯,俺老典只管跟着公子吃肉喝酒打架就行了。”

袁尚微笑道:“你今天那兩下還真行,回去叫賬房溫先生取一匹好布給你媳婦孩子做衣裳,再取一壺老酒給你吧。”

“俺謝過公子啦!”典韋樂呵呵道。

回到袁府,袁尚讓典韋去取布,他自己來到了前堂。

他正好趕上晚飯,也就是“飧”。其實秦漢時期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定。

第一頓飯稱“朝食”或“饔”,第二頓稱“飧”或“食”。當然像袁家這種家庭均是一日三餐了。

當晚難得袁隗、袁紹、袁熙皆在,長子袁譚此時在汝南老家打理家中事務。

袁隗現任太尉一職,六十多的年紀倒也慈眉善目,頗有長者之風。

袁紹也是相貌堂堂很有威嚴。至於袁熙,他比袁尚長一歲,由於不是長子,又不得袁紹特別寵愛和出衆之處,所以自小到大在袁家都是處於一個尷尬地位。

他爲人唯唯諾諾倒也是個老好人,不然歷史上也不會不參與爭權,和後來還接納了袁尚。

袁尚對三人深深行了一個禮,在袁隗的招呼下才跪坐在席末。

袁隗笑道:“我們家的麒麟兒哪去了?”

“叔爺取笑孩兒了,您老纔是袁家至寶。”袁尚道。

袁隗捻鬚微笑,吩咐僕人取來飯菜。袁尚看着盛在釜中的麥飯心裡不禁哀嘆。

要知道前世吃的都是米飯,可是在漢代中原一帶雖然有稻米,但還不推廣。飯普遍以粟、麥、豆蒸煮成飯,而肉則是在“甕”中煮,放叫“俎”的砧板上切,於是有了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典故。

好在袁家乃富庶之家,其他一些精美菜餚還是有的。因爲這時是分餐制。僕人又陸續端上菜餚給衆人。

在士族特別是袁家這種“四世三公”之家,對禮數最爲看重。袁尚在和長輩用餐時也是少不了注意這注意那的,一頓飯吃得很是鬱悶。

好在袁隗袁紹等長輩對他這個袁家的“麒麟兒”着實寵愛,在一些小事上倒也沒有對他做什麼要求。

飯後,袁尚纔將白天在王允府邸發生的事稟告給袁隗袁紹。

袁紹點頭道:“王子師是難得的忠賢之臣呀,明日我就叫你母親領人去接王夫人過來。”

袁隗顯然也是贊同這件事的,他打發袁熙走後,領着袁紹袁尚兩人到了書房,吩咐親信把守門外。

袁尚知道這位叔爺要同父親商量機要了,像袁熙現在當然沒有資格參與。

而自己是皇子伴讀的身份。也算是袁家在皇宮中的耳目,向家裡彙報宮裡情況也不止一次兩次了,再者自己才名彰顯。長輩也越發看重他。

袁隗開門見山問他:“尚兒,近來宮內可有什變動?”

袁尚整理了下思路後道:“孩兒近來也是三天前進的宮裡,陛下也有好一段時日沒有來看過皇子們功課了,據說陛下身體微恙,可是……”

“唉?到底怎麼回事!”袁紹追問道。

袁尚看了一眼袁隗,猶豫道:“孩兒私下聽說,陛下他,他的病情時好時壞,但發病時卻是越發嚴重了。而且有不少傳言說陛下想立皇子協爲儲君。”

袁隗袁紹對望了一眼,均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袁隗對袁紹說道:“你讓大將軍加緊準備了,一旦發生什麼不測,那就是我們對閹黨動手的最好時機。”

袁紹點頭稱是。

送袁隗出門後,袁尚別過袁紹來到母親劉氏的宅院。

雖然史書上劉氏是個狠辣的毒婦,但在袁尚看來,這位出大家士族的母親除了嫉妒心強了些,還是頗有大家風範的,畢竟是世家大族出來的小姐。

劉氏閨名鈺,是袁紹的續妻,今年不過三十,有一種華貴雍容之美。袁紹對這位夫人還是有幾分忌憚或者說寵愛的。

劉鈺對袁尚這個唯一的兒子很是溺愛。袁尚這些年做的一些事情,正是有了劉鈺明裡暗裡的,才得以進行。

劉氏吩咐婢女添加炭火,然後拉着袁尚的手坐下噓寒問暖。

袁尚逐將王夫人的事情說與她聽,劉鈺自然沒有什麼意見,雖然和那位族姐並不熟悉,但好歹有個伴還是不錯的。

袁尚則想王夫人來避難肯定要帶上貂蟬吧,那樣自己也就有接近這位傳說中絕世美人的機會了。

當袁尚說起汝南老家的一些事時,劉鈺皺起秀眉道:“你那個大哥打小就對你不懷好意,你得防範着些。”

袁尚想在將來的爭權中自己還是佔有很大優勢,但是如果像歷史上那樣,自己即使得到了繼承人之位,結果因爲內鬥消耗還是被曹操乘虛而入。

那麼自己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文武班底,這樣才能在這個亂世保命立足。

可是現在自己畢竟年紀還小,無權無兵無勢力要招攬人才談何容易,只能憑着知道的一些歷史,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也算爲今後打基礎吧。

劉鈺撫摸着他的頭道:“你那開銷還夠用麼?回頭讓取五金與你。”

這個時候正是需求啓動資金之時,袁尚當然是答應了。

第二天吃過“朝食”後,典韋已經在袁尚的宅院外等候了。

典韋同妻兒住的是袁家僕役住的宅院,雖然不算多好,卻是單獨一個院落,並非一般僕人可比。

他妻子也幫做一些縫補針線的活計,典滿今年才十歲袁尚讓他跟家裡一個賬房先生讀書。

袁尚典韋兩人牽來馬匹剛出了門,就看到徐光蹲在對面一個角落。

看到袁尚出來他趕緊上前行禮,袁尚微微點了一下頭讓他跟在後面,然後三人來到洛陽金市旁的一家“翰墨書鋪”。

其實這家書鋪包括洛陽城裡其他幾家小商鋪,都是袁尚名下的產業。前兩年開始他就通過各種方法籌集來一筆資金,然後開了那麼幾家商鋪。

幫忙打理的叫柳貴,五短身材三十多歲,本是個商人,因和張讓侄兒起了衝突被弄得傾家蕩產。

機緣巧合下袁尚給予了他一些接濟,柳貴感恩逐認了袁尚爲主,幫忙打理他名下的產業。

袁尚倒也不指望這些商鋪能得到什麼利潤,只是作爲他打在洛陽這些地方的一個情報點,將來擴大範圍後可以收集一些情報。

夥計領着袁尚到了樓上的一個房間,典韋就在院落裡看着徐光。

柳貴早就等候於此他行過禮後就對袁尚說了打聽來關於徐光的情況。

徐光卻實是來自豫州的流民,有一老母平日裡幫人浣洗打雜,還有一個十來歲的弟弟逃難時腦袋傷着因此有些癡呆,一家人過的十分艱難。

徐光也做過一些雜役但由於難以維持一家生計最終做起了竊賊。

袁尚聽完說道:“我看他倒也機靈又讀過一些書,就讓他去長安那邊打理個商鋪,順便招攬一些走卒異人吧。”

“公子若要打探一些消息像他那樣的混混無賴倒也適合,他到那邊後我會做些安排的。”柳貴點頭道。

袁尚讓柳貴出去做事,然後招來徐光典韋。

他對徐光說:“我瞭解了些你的事知道你母親兄弟的事,你卻是有難處,這次我給你個機會,你去長安幫我打理個商鋪。”

徐光固然高興,但又有些猶豫,“可是小人從來沒有打理過商鋪,不知能不能勝任。”

“不會可以學,會有人指點你的,不過還有一件要緊的事要你辦。你去長安後明裡是打理商鋪,但暗中去接濟招攬一些販夫走卒、竊賊混混一類的人。”

“啊!這是爲何?”徐光驚訝道。

袁尚皺了下眉,目光有些冷然。典韋會意粗着嗓門喝道:“公子辦事你哪來那麼多問題,只管去做,給你典爺做好來不然俺擰下你腦袋。”

徐光嚇得一哆嗦,“小人遵命,小人遵命。”

袁尚接着說:“你招攬了那些人後就讓他們去幫打探些消息,具體的事我會派人跟你說,你將來只和那人聯絡並只對我負責,可懂?”

徐光忙點頭,“一定辦好公子交代的事情。”

“你母親和弟弟就先留在洛陽,在這書鋪幫做些事吧,我不會虧待他們的。”

徐光聞言感激道:“是公子讓我一家有了再生的機會,徐光只有這條命報答公子。”

袁尚點點頭,這就是御下之法,講的是恩威並施。

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七章 亂起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四十章 借兵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三十八章 偷襲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十三章 討伐第三章 佈局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三章 佈局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章 洛陽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八十章 朐縣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九章 逆施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關於更新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十二章 會盟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七三章 激戰
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七章 亂起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四十章 借兵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三十八章 偷襲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十三章 討伐第三章 佈局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三章 佈局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章 洛陽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八十章 朐縣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九章 逆施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關於更新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十二章 會盟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七三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