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

曹操血紅的眼中充滿了憤恨,他一手抓住陶謙使者劉建的衣襟,另一手握着環首刀作勢欲劈。

劉建驚恐,嚇得全身癱軟,“莫要,莫要殺我……”

“只是一個使者,殺之不義,主公三思啊!”荀彧勸道。

曹操持刀的右手頓了頓,他眼中寒光卻未退,通紅的雙眼眯了眯後,手起刀落!

“唰!”的一聲,血光飛濺,殷紅色血液染滿了曹操素白喪服。劉建的首級也滾落一旁。

看着曹操殺人,在場衆人無不動容。荀彧暗道跟陶謙的死仇是化不開了。曹仁、曹洪等親族卻堅決了找陶謙復仇的想法。

曹操聲音嘶啞而悲涼,“陶謙害我一家,此仇不共戴天,我當召集人馬殺到徐州,取了他首級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荀彧不顧袁尚的使者孫乾在場,急勸道:“主公,發兵復仇一事急不來,時值嚴冬,強行出征我軍傷亡必然很大,如果戰事拖到開春,還會耽擱了春種,來年的糧食如何籌集?諸多兵士又該如何養活?”

曹操將環首刀丟棄一旁,“我意已決,不殺陶謙,父親如何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

程昱也極力贊成攻打徐州的,但他也覺得時機不對,“主公,文若說的有理,復仇不能急在一時,且發佈一篇檄文,數落陶謙過失,對其宣戰。然我軍趁着冬季整備軍械,待明年春播後再引軍攻打徐州,如此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戲志才、荀攸等人怕曹操真的衝動,都附議。

曹操看看一衆謀士,又看看父親的棺木牌位,“且讓陶謙多活幾月,開春後必定出徵徐州,誓殺陶謙!”

孫乾想起袁尚臨行前的吩咐,出列道:“曹公且聽我一句,曹公爲父報仇實乃天經地義,然現今還有強敵虎視在旁,不可不防吶!”

曹操眯眼思考袁尚的盤算,“先生的意思是?”

“袁公路與公孫瓚、陶謙勾結已久,其勢力擴張至揚豫兩州,兵鋒直指兗州,曹公切莫忘了這點。”

曹操跟一衆文武都無奈,參與袁紹袁術兩兄弟的爭鬥並非他們意願。但袁術一系列聯合公孫瓚,夾擊袁紹的行動,實在是威脅到了兗州的利益。所以曹操不得不依從袁紹,防止袁術入主兗州。

如果在曹操軍攻打徐州時,袁術趁機襲取兗州,那實在是危險萬分。曹操急於復仇,卻並沒有被仇恨矇蔽了雙眼。

曹操不得不,再次向袁家妥協,“曹袁兩家交好,袁公路陶謙又是兩家共同敵人,還請袁車騎跟袁少將軍出兵相助。”

孫乾答應道:“此事還要向在冀州的袁車騎請示,不過曹公放心,我家少將軍一定會促成此事。”

曹操再三感激,讓人領孫乾下去歇息。

等靈堂裡只剩下一衆心腹時,戲志才提醒道:“我們的袁才子恐怕又要玩弄出什麼花樣了,他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出兵相助。”

曹操眼神微冷,“我知道,但現今袁家兵力強盛,袁術的威脅又急迫,故不得不縱容袁尚小兒的趁火打劫。”

荀攸程昱等人也一直爲上次青州黃巾的事情耿耿於懷,他們都在極力思索着青、徐、兗。豫四州,這攤大棋局的走勢。

曹洪也恨上次被袁尚陰了一招,“不知這次袁尚做的是什麼打算?難保不是將我等當刀使,然後坐收漁利,佔了徐州?那樣我等豈不是做了賠本的買賣!”

曹操擔心也是這個,“文若,你說袁尚做的是否這個算計?”

荀彧最擅大局上的籌劃,他想了想,“不會,在袁紹的佈局看來,派遣他佔據青州,不過是作爲冀州南面的屏障,其軍略的重點還是河北的幽並。所以並不會,也沒有資本袁尚向南攻略。”

“現今袁尚收降了二三十萬的黃巾降卒,袁紹不,他就不能單幹?”夏侯淵問道。

荀彧搖頭,一般武將只看到兵力兵勢,但沒有注意後面轄地實力的,“在袁尚的佈局來看,佔據徐州也很難做到。青州荒廢了許久,要恢復人丁跟糧食的積蓄,沒有三五年不會見功效。沒有了糧秣錢帛,幾十萬的黃巾降兵不過揮舞鋤頭的農夫流寇,不能堪當大用。”

曹操疑惑道:“如此,袁尚不正該攻佔富庶的徐州,取得錢糧嗎?”

“不會,徐州與兗、豫、揚交界,乃百戰之地,如果佔據徐州,袁尚就會跟袁術直接地兵戎相見。假使我軍再倒戈一擊,袁尚必定會被抄了後路,死無葬身之地。”荀彧分析道。

戲志才補充道:“再者,徐州士族豪強衆多,且並不依附袁紹的名望,多有排斥外人的想法。陶謙在徐州經營多年,豈是能隨便代替的?即便袁尚佔據了徐州也未必坐得穩。”

曹操頓時明白了,“如此袁尚必定垂涎徐州的錢糧人丁了,想要趁機擄掠一番。”

曹洪忿忿道:“如此便宜了袁尚小兒,可恨我等佔了徐州也會被他撈取不少好處!”

曹操等人對這種直白明瞭的圖謀也是無可奈何,只怪己方實力還沒有足夠。

要戰也得知己知彼,曹操問道:“文若,我軍現今兵士跟糧秣軍械的情況如何?”

荀彧對兗州的大小軍政事務可謂瞭然於心,“入主兗州來,在剿滅青州黃巾時收降了五萬,這兩個月我軍又加強了兗州各地的控制,吸納了五萬多的兵員。加上我軍原先的兵卒,如此除去駐守兗州各地的兵士,可調度的兵力有八萬左右。”

一衆將領皆振奮,他們也想不到己方也有這麼可觀的兵卒。

荀彧繼續道:“通過秋季的徵收,加上兗州庫存,錢糧可供養我軍兩年的開支。”

雖然如此,但要單獨面對袁術、陶謙,兗州軍還是吃不消。只能平白便宜了袁尚。

曹操冷笑,眼中帶着難以言喻的冷酷與果決。

■■■

袁術在兩年時間裡勢力擴張極大,控制了豫州大部後,又將觸手東移,伸向了揚州北部的江淮。

不久前袁術將治所遷到了壽春。因爲此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南控揚州,東接徐州、北臨豫州。袁術將勢力漸漸向東,向北移動,想伺機佔據中原這富庶之地。

雖然盟友陶謙、公孫瓚分別被袁紹、曹操擊敗,但袁術自己實力卻並沒有半點的消弱,反而將勢力擴張到江淮。

時間到了初平四年的正旦,這正是後世春節的原型,也是一年的開始。是被時人最爲重視的一個節日。

雖然袁術招募了不少的兵卒,而使糧食物資供養頗爲緊張。但這並不妨礙袁術大肆擺設鋪張的筵席,宴請一衆下屬,跟當地豪強士族。

袁術用左手兩根手指正把玩着鄂下鬍鬚。袁術對一年來的成就還是很滿意的,他舉爵向下面的人敬酒,“諸位且聽我說。”

待所有人靜下來時,袁術繼續道:“感激諸位英傑對本將軍的,正是諸位的歸附使得本將軍橫掃豫揚之間。我等兵力強盛,正是有所作爲之時,待開春後就兵進中原,與諸位一起建立不世之功。”

“主公英明!”下面附和聲一片。

袁術眯眼微笑,他相信很快就能入主兗州,然後夾擊那個討厭的袁紹。他要讓天下人知道,誰纔是袁家的正統繼承人。

就在宴飲之間,袁術謀士楊弘匆匆來到。

袁術有些不高興道:“爲何遲來了?”

楊弘趕緊告罪,“主公恕罪,有新的公幹,所以來遲。”

袁術讓人給他賜了座,“今日是正旦,官事且放下來。”

“主公!徐州有變,曹嵩在陶謙治下轄地被殺,現今曹操已發佈檄文,說擇日出兵徐州,誅殺陶謙爲其父報仇!”

袁術愣了愣神,突然大笑道:“曹阿瞞,曹阿瞞!你跟隨我家奴僕跟我作對,現今可好連家裡都保不住。”

謀士閻象、楊弘、韓胤幾個謀士不禁皺眉,袁術即便恨袁紹、曹操也不該如此表現出來,更不該爲人家父親的遇害而興高采烈。

“主公,陶徐州遣人來求見,說是要請求主公防備曹操的侵擾。”楊弘繼續道。

袁術眯眼帶笑,“曹阿瞞竟然幫袁本初與我作對,即便沒有此事,開春後我也要兵進兗州。”

“主公不必着急,可坐觀曹操、陶謙爭鬥,待兩方都疲乏之時,遣軍襲擊曹操的兗州老巢,如此一戰可成功也。”閻象勸道。

袁術大爲心動,但轉念一想,又有些猶豫,“先前我與公孫瓚、陶謙結盟,共同對付袁本初跟曹操,如今盟友遭襲,我等卻坐視不理,這讓天下人如何看我?”

韓胤知道袁術也是好面子虛名的人,“主公,我等可聯合其他勢力,夾擊袁本初曹孟德,來個四面開花,讓他們不能自顧。”

“說說,如何讓個不能自顧。”袁術好奇道。

韓胤坐正身子笑了笑,“幷州南部有黑山賊、匈奴人作亂,其兵力不可小窺,我等可差人前往招納,許以好處,讓其在曹操出征徐州後,襲擊兗州陳留。再讓公孫瓚出幽州,牽制袁本初。”

韓胤越說越興奮,“我軍則跟黑山賊與匈奴餘部夾擊兗州,如此不僅可解徐州之困,還能不費吹灰之力地佔了兗州。”

袁術聽着也興奮起來,“好!等破了曹操之後,再整軍圍攻袁本初,看他還不死!”

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十九章 才智一點說明和懇求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九十章 盜掘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四十章 借兵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三章 佈局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九章 逆施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二十章 去留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百章 父子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四十章 借兵第五十五章 引禍
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十九章 才智一點說明和懇求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九十章 盜掘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四十章 借兵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三章 佈局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九章 逆施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二十章 去留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百章 父子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四十章 借兵第五十五章 引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