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兵禍

漢中平六年,靈帝駕崩,皇子劉協即位是爲漢少帝。

大將軍何進捕殺上軍校尉蹇碩,傳令四方豪強進京兵諫。

袁尚冷眼旁觀着這一切的發生,現在他人單力孤根本不能來個“指點沉浮”。

期間他央劉夫人請求王夫人許配貂蟬爲妾,但遲遲沒有王夫人的迴音。

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陳留一代,在那避禍的王允急忙趕赴洛陽弔喪。

此時,朝廷局勢極度混亂,以何進爲首的外戚勢力大增,閹黨張讓失去了對中央政權的控制權,面臨覆滅的危險。

大將軍何進利用各地方官吏奔喪的機會,大肆結交和拉攏親己勢力。

王允一到洛陽,就被何進緊急召見,並說明意圖。王允很感激何進對他的救命之恩,便滿口答應,並擔任從事從郎一職。

幾天後王允親自來袁家,向袁紹劉夫人道謝,並接王夫人和貂蟬回府。

袁尚看着臨上馬車前貂蟬幽怨的神情,心也不禁沉悶起來。

國喪期間禁止歌舞聲樂和飲酒美食,雖然局勢緊張卻沒有袁尚什麼事,他閒來就和典韋走馬洛陽城。

因爲他知道再過不了多久,他就要離開這個生活多年的地方了,而且這裡也將變成一片白地。

之後幾日,貂蟬央求王府一名婢女給袁尚送信,兩人又在王家後門隔間裡私會了一次。

這天他又帶着典韋在洛陽閒逛,雖然這時很多活動都取消了,街上也有些冷清,但他卻十分享受這種閒暇時走馬古城的感覺。

來到城東北“永和裡”附近時恰好迎面有輛裝貨的馬車行駛來,馬車無蓬用麻繩子攬住好幾大包貨物顯得有些搖搖欲墜。

突然間車輪子一個打滑,一車貨物眼看就要打翻砸到旁邊行人處。

就在這時,一個牽着馬的軍士快步上前,雙手發力硬生生將要傾倒的貨車擋住。

袁尚看的清楚,那人身手端的了得,他吩咐典韋也上前幫忙。

結果合兩人之力馬上就將馬車扶正,車主千恩萬謝自是不提。

馬車走後,袁尚大量起那名青年軍士來,見他面貌朗俊,膚色微黑,身材也很是勻稱健碩。

青年軍士對袁尚典韋兩人拱了拱手,就要離開,突然他想道了什麼,停下向袁尚問道:“這位公子可知道西園駐軍的營地該往何處走?”

袁尚好奇道:“你不是本地軍士麼?怎麼不知西園。”

那人道:“在下幷州丁州牧屬下,初來京城方纔在大將軍府卻忘了問。”

袁尚心裡微微一動,微笑道:“這西園駐地我倒是熟得很,在下袁尚袁顯甫,家父司隸袁校尉。”

“呀,原來是袁公子,在下失敬了。”青年軍士驚訝道。

袁尚擺擺手說要領他去西園駐地。青年軍士也不推辭,於是三人騎馬向城西走去。

袁尚在馬上問:“還不知道兄臺大名呢?”

“不敢,在下雁門馬邑張遼張文遠。”

這回輪到袁尚吃驚了,想不到竟然是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他臉色不動聲色繼續跟他聊着話。

來到西園駐地後,張遼遞上牌令求見領軍的司隸校尉袁紹。

待得到傳令後,就和袁尚一同進了營地,袁尚時常來西園營的校場操習騎射,兵丁軍士都認得他所以也沒有阻攔。

現在袁紹是司隸校尉,兼領中軍節制西園諸校尉兵馬,在洛陽可算頗有兵權了。

雖然奇怪袁尚也在,但還是在西園駐的大堂上接見了張遼。

原來幷州牧丁原響應何進號令,準備進京兵諫,所以派部將張遼帶少數兵馬先行來洛陽,向何進彙報情況,並歸何進統領。

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當然募兵回京雖直接聽令於大將軍,但卻是屬於司隸一部轄下,所以有必要來辦理一些文書。

袁尚在一旁就向袁紹說,方纔張遼怎麼的身手矯健勇力過人。

袁紹也是想擴張自己勢力,對袁尚的暗示心領神會,言語中對張遼也是極力拉攏。

在袁紹再三挽留下,張遼留下跟袁紹父子用了餐飯食。

席間,袁尚不住嘆息當今閹黨爲禍朝野,怎麼驕橫跋扈,還有那麼些買賣官爵、打壓諸如皇甫嵩、王允之類的忠賢等等。

身爲一名邊關軍人,張遼也是聽過皇甫嵩被排擠陷害的事的。

張遼有些忿忿道:“遼不明白,十常侍倒行逆施使得天下人神共憤,諸位大人只需提一旅精兵,即可清除君側誅殺奸佞,爲何遲遲不動手?”

袁紹也忿忿道:“吾何嘗不想誅殺閹賊,只是大將軍猶豫未決,大將軍母親舞陽君以及何苗與十常侍有諸多牽連,我等一心匡扶社稷,卻有心無力吶。”

張遼不想這其中牽涉之廣,聽袁紹如此說來也覺得他是忠心爲國之士,對他的好感增加了不少。

末了袁紹牽着張遼的手道:“此去河北多加謹慎,我這有封書信可交予冀州牧韓文節,如有需求儘管差人前來,當今正值國家危難之際,正需要汝等忠君賢才輔助社稷吶。”

袁紹本意拉攏張遼一番,以期再獲得一些精銳兵員,所以表現得很是折節下士。

他倒不清楚張遼的才能,不想張遼給他這番表現很是觸動。再三道謝後方才離開西園駐地。

張遼走後,袁紹拉起袁尚的手讚道:“尚兒這次做的好,現在正是我袁家再續名望、光大門楣之際,能多結交些英傑對我們是很有益處的。”

“父親說的是,孩兒平日裡也聽說過一些賢才,今後如有機會定當舉薦與父親。”

“恩,現在正值多事之秋,你不要隨便走動,不然爲父恐怕照料不來,我已差文丑帶領精銳暗中守護住了家裡,所以在家裡還是很安全的,如果有什麼風聲,他會護送你們母子先行離開洛陽的。”袁紹說道。

“難道父親近日想誅除十常侍?”

“恩,你不可聲揚,近來陸續會有外地兵馬進駐洛陽,所以也是爲了防止意外罷了。”

袁尚心裡一動,覺得不可失去了時機,現在就要開始嘗試着建立自己的聲望和勢力了,於是跪在袁紹面前說道:“孩兒有一事相求,望父親應允。”

袁紹驚奇道:“是什麼事需你如此。”

“我想來父親帳下任職,以助父親一臂之力。”

袁紹笑道:“我當什麼大事,難得你一片孝心,可是軍中不是兒戲你還小了些,待你再長几歲定要你來軍中歷練。”

“孩兒年已十四行了冠禮,而且弓馬嫺熟非一般軍士能比,在宮中也隨太傅習過兵法戰陣,再者孩兒也並非去陣前衝殺,一些文書機密孩兒是能勝任的。”

袁紹拍掌道:“好,不愧是我袁本初的兒子吶,比你兩個哥哥強多了,明日你就來西園駐地,做我轄下一個行軍主簿,掌管文書機密,這就算入了軍籍了。”

“父親也知道孩兒隨從典韋和南陽黃忠頗有勇力,也讓他們一併來效力吧。”

袁紹想了想後道:“讓典韋領都伯的職位和俸祿,繼續做你的護衛吧,這軍中畢竟是兇險之地,黃漢升讓他領百人將之職,統領一隊中軍親衛吧。”

袁尚允諾後趕回了袁家。

劉鈺得知袁尚從軍,又吵又鬧十分不捨,在袁尚百般勸說下才放了行。

袁尚見到了黃忠,將事情跟他說了,有些歉意道:“一個百人將委屈了先生才能。”

黃忠倒不在意,“難得可以上爲國家盡忠,下報公子救命之恩,再者那軍職黃某可憑本事在沙場上取來。”

第二天三人就去中軍報了號,成爲了大漢正式編制的軍吏。

袁尚隨軍主簿,其實就是軍中文職,兼做主將參謀,官位不大卻是主將親信,這也是袁紹一貫用人特點:任人唯親。

典韋倒沒有什麼意見,繼續吃喝,而在軍中打架的機會也多了起來自是不亦樂乎。

黃忠在中軍兩千多號人裡,挑選了百來精銳作爲袁紹一支心腹親兵。

時間來到了八月,這時進府掾王匡,騎都尉鮑信募兵回京,幷州刺史丁原,虎賁中郎將袁術皆已駐軍洛陽城郊。

前將軍、鰲鄉侯、幷州牧董卓也領兵在趕往洛陽的路上。

四方豪傑匯聚洛陽,局勢也變得危險起來。

看到外地豪強人馬進駐洛陽城郊,何進入長樂宮,奏告何太后,請求殺死全體中常侍。

中常侍張讓、段商議說:“大將軍何進自稱有病,不參加先帝的喪禮,不送葬到墓地去,如今突然入宮,這是什麼意圖?難道竇武事件竟要重演嗎?”

他派人去竊聽何進兄妹的談話,獲知全部談話內容。於是率領自己的黨羽數十人,手持武器,偷偷從側門進去,埋伏在殿門下。

何進被殺這件事袁尚是知道的,考慮再三後還是決定告訴袁紹讓他早做準備。

在中軍幕府裡袁尚待屏退左右後對袁紹說道:“張讓等人密謀誆大將軍進宮,將其斬殺。”

“竟有這事,你從何處得來消息,可靠與否?”袁紹有些震驚道。

“是上次那小宦冒死傳來消息。”袁尚沒有辦法,只能這樣說。

袁紹有些猶豫不決,傳來了許攸郭圖,將事情告訴了兩人。

郭圖有些會意道:“袁公是否想借張讓之手,除去大將軍然後一併誅殺閹黨?”

袁紹點了點頭說:“兩位先生以爲如何?”

許攸說道:“因董太后一事何氏已失大義人心,藉機除去也好,只是這大將軍的名號沒有了我等怕難以降服外地領兵將領,早知就不慫恿大將軍召集外地豪傑進京了。”

郭圖反駁道:“如不召集外地兵馬進京,大將軍又怎麼會向十常侍翻臉?”

事到臨頭袁紹也有些焦慮“先不說袁公路、鮑信、王匡等人,單是西園八校尉也未必皆受我命令,像孟德也是反對召集外地兵馬進京的。”

許攸看了看袁紹,道:“大將軍一身死本初就帶領本部人馬誅殺十常侍,淳于仲簡、顏良部從旁協助,另外派心腹收編除了孟德外其餘西園兵馬,只要控制住皇宮和洛陽,城那些兵馬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打京師,想鬧事也變得不可能。”

袁紹讚許道:“我看可行,就按次辦。”當下召集心腹商議具體事項。

袁尚心想,計劃看似可行,卻忽略掉了那個魔王董卓的野心和實力。

他那些兵馬可都是經過邊塞征戰的精銳啊,豈是京城這些缺乏實戰的將領兵士可比的。

看來這次收編的西園兵馬就是袁紹的資本了吧,自己要趁機掌握哪怕小小一支人馬才行。

是日,張讓假傳太后的旨意召他。何進不顧部將勸阻執意入宮。

待他完全中了埋伏後,張讓等人責問何進說:“天下大亂,也不單是我們宦官的罪過。先帝曾經跟太后生氣,幾乎廢黜太后,我們流着淚進行解救,各人都獻出家財千萬作爲禮物,使先帝緩和下來,只是要託身於你的門下罷了。如今你竟想把我們殺死滅族,不也太過分了嗎!”

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出劍來,在喜德殿前殺死何進。

張讓等寫下詔書,任命前太尉樊陵爲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爲河南尹。

尚書看到詔書,覺得可疑,說:“請大將軍何進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將何進的人頭扔給尚書,說道:“何進謀反,已被處死了!”

何進部將聽說何進被殺,領兵入宮,虎賁中郎將袁術攻打宮城,焚燒青瑣門。

張讓等人看到情形不妙,遂挾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萬年公主劉妍等從複道倉皇外逃。

這時袁紹吩咐完畢,聽到下屬稟告大將軍被誅殺的消息後,整頓兵馬要殺向皇宮。

袁紹在親兵幫助下穿着鎧甲,袁尚跪在他面前請求道:“方纔父親因人手不足,而先放棄整編助軍右校尉馮芳一部,孩兒請求率百人精銳前去收編。”

袁紹搖頭道:“這豈是兒戲,你留守駐地。”

“古人有甘羅拜相出使趙國,而今父親也是少年便擔任機要,並興起大志,孩兒自然要以父親爲榜樣。”

袁紹最好名聲,聽到兒子稱讚心裡又是欣慰又是高興,卻不願袁尚犯險,“你有這番志氣很好,只是現在局勢未明實在端得兇險。”

袁尚爭取道:“孩兒自問這些年弓馬不曾懈怠,自保不成問題,況且有典韋黃忠這樣的英勇之士相助。”

這時在旁邊跟着的許攸有些會意“本初,令公子其志不小啊,並且顯甫少就有才名是這輩人中的翹楚,孟德也早已令曹昂統領兵馬啦,我看顯甫之才勝於曹昂何止百倍。”

袁紹聽到這話心裡着實高興,便應允了袁尚請求,讓他帶黃忠所部去收編助軍右校尉馮芳兵馬,因放不下心又多撥出了兩百騎兵。

接着袁紹與叔父袁隗佯稱奉詔殺奔皇宮,殺死宦官親黨許相、樊陵,然後列兵朱雀闕下,捕殺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宦官趙忠等人。

又命令關閉宮門,嚴禁出入,指揮士兵搜索宮中的宦官,不論老幼皆斬盡殺絕,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長鬍須的人也被當成宦官殺掉了。

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八章 兵禍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七章 亂起第四章 前奏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一二章 圍困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十九章 才智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七五章 平定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七十章 偷襲第八十三章 詐城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七六章 賊匪
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八章 兵禍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七章 亂起第四章 前奏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一二章 圍困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十九章 才智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七五章 平定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七十章 偷襲第八十三章 詐城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七六章 賊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