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奔襲

袁尚越想越覺得心情煩躁,於是召來一衆部屬議事。

郭嘉、賈詡、劉曄、鍾繇、田豫、孫乾留個文官先到了青州軍中軍大帳,隨後黃忠、張遼、趙雲、太史慈、徐晃、管亥、周倉、鮮卑將領彌力、呂曠呂翔兄弟也先後到達。

袁尚讓親兵給他們端上涼水,說道:“這麼大熱天的,諸位辛苦了。”

“嗨!這點熱算啥,俺年輕時在家種地,三伏天頂着天上的火盤,還不照樣曬穀。”管亥說道。他嘴上灌着水,嘎巴嘎巴直響。

“咱們習武之人哪個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周將軍倒好,他練那莊稼把式也是如此。不過周將軍武藝非凡,敢情您那把力氣都是那時練出來的吧!”呂曠笑道。他也是世家子弟,平日裡喜歡客串一下俳優,調笑幾句。

“那可不是,在青州時那兩百多斤的石,俺不是一個人扛上城頭。”管亥頗爲自得道,他對自己的力氣還是有些信心的,甚至屢次跟許褚、典韋兩個天生神力的怪胎比拼相撲之技。

“哈哈!我那箱行李倒是不輕,早知道讓周將軍來幫忙。”郭嘉笑道,他也是個愛鬧的主。

袁尚乾咳一聲,說道:“要比力氣就去搬石去,這次找大夥來時商議軍機的。”管亥立即禁聲,他雖然行爲粗鄙,卻也敬畏袁尚。一方面是感激袁尚的不殺和優待之恩,另一方面則是攝於袁尚的實力。

衆人靜下後袁尚說道:“多虧子揚先生的霹靂車,如今兗州軍已被打得出不了營。再有三五天就能將他們一部分營寨打垮,那時我軍就能出兵攻佔敵營!”

“好哇!那時就瞧俺們立功吧!”管亥吆喝道。

“早就等這一天了!”周倉也附和道。

袁尚笑了笑:“諸位將軍求戰心切啊。看來我青州軍士氣高昂。”

“自從跟了少將軍。只有俺們打別人地份。兄弟們能不盼着再打幾個勝仗。換回幾畝地嗎?”管亥說道。

青州方面爲了獎勵軍功。將一些無主田地分給立功地兵將。再不就是減免他們家中“軍戶”地田租。而青州軍內部成分複雜。早在是黃巾軍時。他們就有農民。有手工業者。還有無業地遊民。針對這些情況。袁尚等人也出臺了晉升官階、賞賜錢帛、分發田地等多種獎勵辦法。如此青州軍常備軍初具職業軍人地雛形。各項軍令法度也完善起來。

“公子怕地是曹操使奇謀詭計?”郭嘉道出袁尚地心聲。

“正是!”袁尚點頭道:“要是正面攻防對抗。我軍憑藉器械糧草地優勢。必能取勝!但是曹操不是個甘心被動地統帥。他一定在想什麼詭計以扭轉戰局。”

黃忠這員大將看看四周。猶豫道:“公子。有些話關乎冀州軍地。不知當不當講。”

“漢升將軍講來就是,這裡都是自己人。”

黃忠嗯了聲,說道:“要不是公子於我有大恩。我也不會說這些得罪人的話來。不過公子所說不準確,兗州軍並非處於很大劣勢。”

“唉?黃將軍你且說說,兗州軍爲何不是處於很大劣勢?”袁尚問道。

“公子怕是沒有留意冀州兵的操練。只是從兵卒地操練中,就可看出兗州兵更勝於冀州兵。”黃忠沉聲道。

太史慈會意,說道:“黃將軍說的是冀州兵訓練弓弩手。我也觀察過,他們騎軍有時居然下馬連射箭!而不論步騎皆是射百步的靶。”

黃忠點頭認同了他的說法,而太史慈繼續道:“我軍弓箭手射的都是一百五十步的靶。從歷次觀察可知兗州軍弓箭手,他們射殺的距離也是一百五十步左右。由此可見兗州兵戰力更勝冀州兵!”

幾個將領中或多或少發現了冀州兵戰力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冀州兵是不如他們青州兵的,可是平日裡他們是不敢隨便說地。而幾個文官聽黃忠和太史慈這麼一說,不得不重新評估雙方的實力。

“冀州軍中最強者。恐怕就是鞠義的先登營,再就是烏桓突騎,剩下袁公地近衛兵,韓猛、高覽等人的少量親兵,或許能跟我軍相比。”黃忠說道。

“討伐公孫瓚之戰時,你們就瞧出了吧?”袁尚問道。他心中一陣的焦慮感,本以爲冀州兵不亞於兗州兵,歷史上他們只是指揮不當而已。想不到冀州兵因爲軍紀等問題,其戰力是不如兗州兵的。

“討伐公孫瓚時。雙方多是城池間的攻防戰,那時拼的是器械上的優勢,所以不能很明顯地看出來。”張遼答道。

袁尚心中苦笑,即便是他們看出來,難道還能大肆宣揚嗎?即便自己提前知道,難道還能對袁紹的統兵之法指指點點嗎?冀州軍的中堅是袁紹在洛陽時地西園舊部,兼併冀州後西園兵馬的兵卒,大多被晉升成爲冀州軍中下層將官。而在洛陽時西園兵馬就有諸多弊病,軍紀不嚴、訓練鬆散不說。賭博飲酒嫖宿等惡習。也統統帶進了冀州軍中。如此冀州軍的戰力怎麼能不大打折扣。

袁尚雖然也是借冀州兵起家,但那時經過黃忠等人的管束。情況稍好一些。收編青州黃巾後,原先的冀州兵逐步被遣返務農。袁尚收服的這些將領,就幫他將青州兵訓練成了嫡系。如此青州兵的編制、軍令、作戰等方方面面都滲透着袁尚自己的意願,這樣訓練出來的青州常備兵,戰力自然是一流。

“你們是說,要是野戰地話,冀州軍並不佔太大的優勢?”袁尚問道。

衆人一陣沉默,算是默認。

袁尚心中感嘆,歷史上曹操的勝利並不是偶然。數量並不代表絕對的戰力,而雙方實力的對比,也並非歷史上記敘的那樣懸殊。

“少將軍是想說,曹操會使計誘使我方出營野戰?”徐晃問道,他對戰場態勢的把握也是十分在行。

“假若我是曹操。在攻堅防守上不佔優勢,而兵卒戰力佔優的情況下,必會誘敵出擊,調動敵方來回奔命。然後尋找戰機,直擊要害!”袁尚說道。

“強而備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郭嘉說道:“若我是曹操,也會調動冀州軍分兵出擊,然後各個擊破。”

“啊!那豈不是要趕快稟報給袁公知道,以防中了曹操的詭計。”孫乾驚呼道。

袁尚搖搖頭,“如果沒有十足地證據,父親是不會相信地。其一他可能全力攻打白馬,其二他可能分兵應付遊擊在外的曹操軍。但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法,對我方都是大大地不利。所以咱們要分析出曹操到底會使用什麼詭計。再商討應付之法提前制止他。”

“要我放出擊那還不簡單,所謂攻敵之必救。”郭嘉邊說便讓近衛兵放下行軍圖。

衆人看着經袁尚修補過的行軍圖,猜測着曹操軍會攻那個要地。

“白馬津!”郭嘉用羽扇的毛尖指向河水南岸一點。

“黎陽!”鍾繇幾乎同時說道。

郭嘉笑了笑:“兗州兵少。但曹操還不肯放棄濮陽,還加固城防,安置了不少兵馬,我敢說此處定是他算計地一招暗棋。濮陽離白馬津很近,要是攻下白馬津,等於斷了我放退回河北的後路。雖然黃河沿岸還有不少渡口,但是那時軍心必然崩潰,能渡河生還的不知有幾人。”

初時袁紹也派兵試探性進攻濮陽,但發現那裡城池堅固十分難啃。加上冀州軍主攻陳留一線。於是安排一萬兵馬駐守白馬津監視,之後就不再理會濮陽。

鍾繇指着行軍圖上河北的黎陽,說道:“白馬津距白馬畢竟不遠,我方的援軍不過一日就可到達。但黎陽不同,要是偷襲拿下那裡,隔着河水,我軍想要奪回恐怕費時費力。而糧道一斷,我方還能作戰多久?”“我看曹操未必是想斷我退路,而全滅我軍。他的打算應該是斷我糧秣。然後讓我方不戰自潰。”袁尚說道,他始終認爲曹操會襲擊屯糧點。

“要是斷我後路,則必須守住白馬津、黎陽任何一地。但只是要斷我糧秣,則可一擊就遁,然後回防白馬,等我軍無糧自退。”劉曄分析道。

“要是他們在路上設伏,那俺們的援軍豈不是要糟糕。”管亥驚呼道。他當黃巾匪首時,吃過不少兗州軍的埋伏。

“在下覺得公子說的在理!”坐在一旁沉默箴言地賈詡終於開了口,“咱們無從得知曹操偷襲哪一點。但他這算計得很好。要是我軍大舉回援。他就半途設伏各個擊破。要是我軍少量回援,他則順勢佔據白馬津、黎陽以阻斷我後路。”

“屯駐白馬津的是高覽。那屯駐黎陽負責糧秣押運的是誰?”鍾繇問道。

鞠義地先登營擅長攻堅,所以袁紹已經將他調到白馬前線。

“淳于瓊!”袁尚臉色古怪地說道。他感嘆歷史的慣性,轉了一圈,時間地點徹底改變了,但袁紹還是派淳于瓊屯駐後方。不知道是不是袁紹看出淳于瓊不擅長進攻,而將屯駐防守的差事交給他。

“少將軍應當極力陳明曹操的用意,讓袁公有所準備,或派我軍部分兵卒協助防守白馬津、黎陽兩地。”鍾繇建議道。

“彌力!你將烏桓兵卒中最好的斥候都派出去,將白馬津、濮陽周圍都監控起來!”袁尚吩咐道。

●TTκan ●Сo

“喏!”彌力出列領命道。

袁尚看向下邊一衆文武,“我這就去跟父親商討此事!但讓諸位來就是要想出個法子,假如父親不同意立即增兵白馬津、黎陽兩地,我軍該如何應對?”

“什麼!曹操要奔襲黎陽?”袁紹驚疑道。

“是,孩兒安插在曹操軍的細作回報說,他們近兩日將有大行動。”袁尚答道。

“主公,我軍在白馬佔盡優勢,曹操知不可守,要麼退回陳留,要麼使計誘使我軍出亂。所以三公子說的不可不防!”沮授說道。

袁紹眼神複雜地看向沮授,雖然他不追究部下渡河之戰的過失。甚至還嘉獎了沮授。但在袁紹心裡始終有芥蒂,彷彿沮授老是在譏諷他,譏諷他不聽從勸諫,導致損失萬多大軍。

“嗯,你們說的有理。傳我將令,讓淳于瓊、高覽兩人嚴防兗州軍地偷襲!”袁紹下令道。

“父親。曹操在濮陽屯駐數目不明的兵馬,想必在那裡會有大動作。光憑淳于瓊、高覽那些兵馬恐怕應付不來,不如也派我部騎兵去查探。”袁尚建議道。

“三公子這也太小題大做了吧!”郭圖陰測測地說道:“曹操不過四五萬兵馬,被咱們牽制在對面的起碼也有個三萬,他能抽出多少兵馬前去偷襲黎陽、白馬津?”

“兵不在多而在精,曹操是要暗中偷襲,誰能料到他又使出什麼詭計來?”袁尚說道。

“三公子說的是,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反正我軍兵多,派個幾千騎去防範也不打緊。”逢紀附和道。

“咱們說的是曹操地兵力。他大量調兵的話,咱們必然能察覺。要是調兵少的話,黎陽、白馬津那兩萬多人馬是擺設嗎?”袁譚不懷好意地反問道:“還是說三弟你認爲。兩萬多冀州勇士,竟然連那麼幾千兗州兵也打不過?”

“此時不宜分兵啊,自古以來分兵都是兵家大忌。要是曹操真偷襲我後方,淳于瓊、高覽那兩萬多兵馬足以應付。而我方當集中兵力一舉攻下白馬,再追擊到陳留去,徹底殲滅曹操主力!”郭圖建議道。

袁紹對自己的“河朔精兵”還是很自信地,說道:“公與說的有理,等攻佔白馬後,要是曹操率部逃回陳留地話。那就派騎軍前去追擊。後方有兩萬兵馬足以應付濮陽的兗州軍,所以不宜分兵以削弱我方實力。”

“父親,曹操詭計多端,不可不防啊!”袁尚急道。

“哈哈!顯甫你往日裡不是久經戰陣麼?怎麼如此畏懼曹操那點兵馬?”袁紹笑道:“即便曹操耍什麼詭計,只要我方大軍穩步推進,就能憑藉優勢將他擊敗!”

袁尚還想再勸,但是許攸不住地給他打眼色。袁尚知道袁紹已經有了決斷,再勸諫就會平增惡感。

逢紀、許攸將袁尚送到冀州軍的營寨邊,此處典韋、許褚。郭嘉、賈詡等人早在等候。

“三公子,不是在下說啊,您也真是小題大做了。曹操能抽調多少兵馬去偷襲我後方啊?給淳于瓊、高覽他們提個醒就行,何必硬是違背袁公的意願要求增兵呢?”許攸說道。他也不相信在預先知曉的情況下,少量的兗州兵能偷襲得手。

“是啊,公子應當考慮如何率先攻下白馬,最好能擒殺曹操。如此,憑着軍功咱們也好跟主公提及立世子的事。”逢紀說道。

袁尚將己方謀士分析地情況說了一遍,在兩人將信將疑地目光中。他說道:“我想請兩位先生幫辦件事。”

“公子講來就是。”逢紀立馬答應下來。

“每隔五日不是要派一次兵。護送白馬津那裡地糧草過白馬嗎?這次全都安排我地青州兵!”袁尚說道。

逢紀、許攸兩人表示明白,而逢紀也掌管兵馬調動。這件事還是能辦得到的。

等逢紀、許攸兩人回去後,郭嘉看着天上地繁星,問道:“不知公子可學過星象占卜?”

“算是看過這方面的典籍,但不通曉。”

郭嘉指着夜空中的一處星辰,說道:“有文曲星、武曲星處昏暗無光,想必有一文一武兩位英傑要隕落。”

要是換在前世,袁尚必定嗤之以鼻,但是現在的他將信將疑。

延津。

河水咆哮,舟船佈滿河面。密密麻麻的兵馬登上渡船,在遠處看來壯觀中還帶有一股肅殺之氣。

李典搖頭苦笑道:“這是否叫故技重施?”

夏侯淵看着不斷渡河的兵馬,說道:“兵法歷來講的都是虛虛實實,孟德這一招故技重施,恐怕冀州軍中誰也料不到。”

“先前吃了兩次虧,只怕冀州軍有了防備。”李典擔憂道。

夏侯淵豪邁一笑:“有這五千精兵。即便他有防備又怎樣!再說屯駐黎陽的是淳于瓊那廝。”

“秒才你瞭解淳于瓊此人?”李典問道。

夏侯淵曬然一笑:“昔日在京中見過幾次,此人好虛談,又善於溜鬚拍馬。雖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卻是袁紹拱上去的。那時他就是袁本初一條走狗,還是個大酒鬼。”

“雖然如此,但我等也不能輕敵。”李典說道。

夏侯淵點點頭。“這幾日被冀州軍憋得受氣啊!咱們先給冀州軍一個教訓,後頭地好戲就交給孟德他們了。”

冀州軍並非傻子,被襲擊兩次後,他們不再懷疑兗州軍敢不敢渡河反擊,於是沿着河水佈置了哨卡。

兗州軍五千多精兵在延津渡過河水後,由夏侯淵、李典率領着,先是北上,等到了蕩陰一線在東進,進而南下黎陽。

五千精兵除去兩千騎兵。步卒也都騎上騾馬,所以行軍速度極快。他們人銜枚,嗎縛口。每人還帶了一束柴草,並且用起繳獲的袁軍旗號。

夏侯淵將行軍的時間算得極準,休息半日後趁着夜色逼近黎陽。

“停住!你們哪個營地?”黑夜中,哨卡上的冀州兵喊道。

“先前文丑將軍營中的,現在奉命到白馬去!”答話者一口濃重的河北口音。

“等等!這就下去。”上面的兵卒喊道。

過了下來一個百人將,還有十幾個冀州兵卒。那個百人將滿身酒氣,紅着眼罵道:“他孃的,這真是苦差事,哪時有車馬過去都要盤查!”

“你這廝咋說話啊!”扮作袁軍校尉地李典怒道:“咱們也是奉命行事,耽擱了行程砍你的腦袋啊!”

那個百人將看到李典的打扮。立即肅然道:“小的這就查清楚。”

那個百人將帶着人看來看去沒有覺得不妥,於是讓哨卡的兵卒放行。別說是晚上,就是白天也不一定能盤查出什麼來。因爲五千精兵穿的都是冀州軍徵袍鎧甲,使用的兵器也是清一色的冀州制式。其實先前俘虜了幾千冀州兵後,曹操還特意從中挑選一些出來,威逼利誘下那些降兵只能歸順了曹操,還爲他們騙過冀州軍的關卡。

五千精兵快速地通過了關卡。夏侯淵鬆了一口氣,“快到黎陽了,不知道前面還有幾個關卡。”

李典看着前面地旌旗。說道:“管他還有幾個,現在衝殺過去也不打緊。”

夏侯淵笑道:“不能衝殺過去啊,還要將淳于瓊燒出來!”

黎陽離河水已經很近,被呂布搶掠燒殺後,黎陽已經是個荒城。冀州軍就在荒城旁築起營寨,鄴城方向送來地糧草就囤積在營寨裡。每五日中軍就會派人來催糧,那時再徵發來附近的民夫協助運糧渡河。所以除了在渡口屯駐兩千兵馬外,剩下地兵馬就屯駐在營寨裡。

夏侯淵再看了看旌旗,接着帶部下佔據了上風向處。兵卒們準備妥當。柴草油脂也都捧在手中。

“去清掉哨兵!”李典吩咐道。

幾個精銳斥候得令。趁着夜色摸上前去。

營壘裡,幾個將校都集中到主帥大帳。

淳于瓊捧着個酒罈子樂呵呵地說道:“咱們今晚不醉不歸!”

“淳于將軍!”一個騎都尉小心道:“袁公派人來說嚴防兗州軍來偷襲。咱們還照常飲酒,這是否有不妥之處?”

淳于瓊瞪了他一眼,大着舌頭說道:“你,你懂啥!就怕他曹操不敢來……派出那麼多人去盤查……只要他敢來,定讓他嚐嚐我淳于瓊的厲害!”

“是啊!派出那麼多人去巡視,要是兗州軍來偷襲,早在十里之外就會被發現了。”另一個騎都尉附和道。

“對對對!”淳于瓊親自給部下倒上酒,“吃飽了,喝足了那纔有力氣廝殺,你們說是否?來,都喝了這一碗!”

幾個將校剛剛舉起陶碗,就聽外面的兵卒一陣呼喊。

“起火啦!”“敵襲啊!”“快來人啊!”

淳于瓊睜開通紅的雙眼,來到帳前一看。果然,營壘外面燃起熊熊烈火,火勢順着風一直吹到營壘裡面。

淳于瓊一個激靈,喊道:“還真他孃的敵襲啊!快提我的槍來,河朔兒郎們出去迎敵啊!”

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章 洛陽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七十章 偷襲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一九零章 叛敵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七十章 偷襲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三章 佈局第一九二章 十面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十三章 討伐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章 驚鴻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六十章 解圍(下)
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章 洛陽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七十章 偷襲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一九零章 叛敵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七十章 偷襲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三章 佈局第一九二章 十面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十三章 討伐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章 驚鴻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六十章 解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