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連環

漢長安,洛城門。

許年將一干鹽鐵貨物送到了聯繫好的買家商鋪裡。漢代規定:凡郡縣出鹽多者設鹽官,主鹽稅;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所在各地均設置官吏辦理有關事項,主要職責是負責對鹽鐵、手工、水產等項進行管理和徵稅。

設官置署的原則是隨事置吏,即根據需要設置機構。西漢重農抑商在晁錯等人的建議下施行了鹽鐵專賣,買賣鹽鐵都是鹽官的事情。

但是東漢一代的開國皇帝和皇親權貴均是大地主商人,鹽鐵的專賣令自然被取消了。董卓因爲囤積物資的需要也鼓勵商販收購關東等地走私的鹽鐵等貨物。

袁尚等十多人進了洛城門附近的一處酒肆中。衆人要了樓上一間臨街的雅室,夥計很快端上酒肉。

許褚典韋兩人自然大快朵頤起來,袁尚心裡想的都是在長安的策劃,吃了一點酒食後就來到臨街的過道上。

看着巍巍長安古城和城中遠處的宮殿樓宇他心裡嘆息,在不久的將來這裡也會變成像洛陽一樣的白地殘垣吧,街市上的這些人又有幾個能苟全性命呢?

在他出神時城門處跑進兩騎西涼兵卒,兩個騎士打馬穿過街市,前面一名西涼傳令兵握着西涼軍旗,後面一個敲起銅鑼高呼:“前方戰事告捷!”

趙雲郭嘉等人聞聲也出到過道來看觀看。

不久城外開進了一隊西涼兵,片刻街市上行人散盡甚至民宅裡探頭出來看的人也寥寥無幾。

前面的西涼騎兵每匹馬頭上均懸掛兩三顆血肉模糊的人頭,後面幾十西涼兵則押解着幾車裝載財物和哭泣悲嚎婦人的車子。不時地幾個西涼兵卒就會笑罵着用鞭子抽打車子,直打得被俘婦人簌簌發抖全身抽搐不敢發出聲響。

趙雲看到這幕不禁鋼牙緊咬,一雙拳頭緊握用力砸在扶手上,但是他現在無能爲力,他不能下去拯救她們。

典韋許褚也均用力握拳緊緊盯着樓下衆西涼軍士。

待西涼兵遠去後趙雲忍不住怒道:“久聞董卓暴虐,關中百姓受盡欺辱擄掠,不想這一幕如此悲慘,雲縱然捨棄性命也定要取其頭顱以慰衆多冤魂。”

袁尚一手負於背後一手拍着扶手道:“昔日董卓派軍隊到陽城,正好百姓在祭祀土地。西涼軍就當場把男人全部斬殺,用他們的車子,裝載俘虜的婦女,把人頭系在車轅上,唱着叫着回到洛陽,宣稱:‘攻擊叛軍,大獲全勝!’董卓命令把人頭燒掉,把婦女分給士兵做奴婢或妾。”

三人對西涼軍暴行雖然有所耳聞但再次聽到袁尚的敘述都悲憤異常。

袁尚接着再淡淡道:“董卓的西涼軍像這樣殺平民領軍功,擄掠他人妻女已不是一兩日了,慘死在其手下的冤魂上至公卿下至布衣,尚自知纔能有限無以成就大事,但還是要拼盡微薄之力誅殺董賊,平定破碎河山,驅逐胡夷,還大漢子民一個朗朗乾坤。要讓宵小知道,明犯強漢雖遠必誅!”

說罷他對衆人深深一揖道:“望諸位助我一臂之力。”

先是看到西涼軍暴行,後面聽到袁尚的抱負和決心,趙雲血氣上涌只覺得自己十分地應該跟隨他實現抱負,誅殺奸佞橫掃宵小、叛黨。

趙雲抱拳跪下激動道:“雲願追隨主公誅殺奸佞平定大漢。”

黃忠本來就受袁尚恩惠,一直以來也覺得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個真心爲國爲民的英傑,而且袁尚在一系列的事件中表現得卓爾不凡也讓黃忠認爲袁尚是值得效忠的對象,於是他也跪下道:“黃忠願憑此身助主公成其大事。”

典韋是最早跟隨袁尚的一人,收受他衆多恩惠早已對他信服,於是也跪下道:“主公但有號令俺決不皺眉。”

許褚因爲跟典韋等人十分投機又受到這時衆人氣氛感染也跪下道:“仲康但憑主公差遣。”

袁尚趕緊扶起衆人道:“尚何德何能,諸位不嫌棄我年幼無才而傾心輔佐是顯甫的大幸,是天下的大幸。”

幾人站起,但此時站立一旁的郭嘉就有點顯得有些異類了,受不住衆人銳利的目光郭嘉心裡苦笑着拱手拜道:“願竭盡嘉之才能輔佐公子。”

雖然還沒有認主但袁尚得到郭嘉的承諾還是有些欣慰的。

郭嘉也不得不歎服袁尚這一手,先是拉攏這一衆猛將而多施恩惠,然後表現地同甘共苦一同身赴險地,再趁時機控訴西涼兵暴行激起他們憤慨,最後以大義的名號讓他們認了主,在這環境下還設計讓他不得不表示忠心。但就是這樣在郭嘉看來也還真有些認同了袁尚的梟雄潛質。

深夜,司徒府,前堂。

司徒王允、黃門侍郎荀攸、尚書鄭秦、侍中種輯、士孫瑞、楊彪、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一衆漢室忠臣齊聚一堂。

王允遣讓心腹僕人把守四周後對衆人拱了拱手,他面有悲色道:“在座各位均乃我大漢忠直棟樑老夫也就不多說其他了,前些時日我等已經聯繫好,諸位世代食漢室俸祿受漢室大恩,而今正值逆賊當道,社稷危亡之際,各位可曾想出拯救陛下拯救漢室之計策?”

下面一干人都面有悽色,董卓越來越展露出其豺狼本性,不止先前欺壓皇帝,姦淫宮中女子,誅殺大臣等惡行,近來董卓開始不避諱地大肆提拔自己親族當任朝中顯要,任命他的弟董爲左將軍,倒子董璜爲中軍校尉,都執掌兵權。

他的宗族及親戚都在朝中擔任大官,就連董卓侍妾剛生下的兒子也都被封爲侯爵,把侯爵用的金印和紫色綬帶當作玩物。董卓所乘坐的車輛和穿着的各種衣飾,都與皇帝的一樣。他對尚書檯、御史臺、符節臺發號施令,尚書以下的官員都要到他的太師府去彙報和請示。

董卓又在地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堡塢,牆高七丈,厚也有七丈,裡面存了足夠吃三十年的糧食。他對自己說:大事告成,可以雄據天下;如果不成,守住這裡也足以終老。董卓不再對漢室老臣謙讓,顯然他已經控制了關中的一切。

但是一衆老臣無兵無權又能做什麼。

黃門侍郎荀攸看了看已經泣不成聲的一干老臣後出列朗聲道:“諸位大人切莫絕望,董卓驕橫殘忍,但沒有真正的親信,雖然手握強兵,其實不過一孤立的獨夫民賊,只要一勇猛決死之士就可將其刺死!”

城門校尉崔烈問道:“先不說伍浮失敗身死的先例,照荀大人所說即便行刺董卓成功,然董卓一死我等如何應付一干西涼兵將?”

在衆人或期盼或驚訝的目光中荀攸慢慢分析道:“先前攸已說過,董卓看似驕橫其實不過一孤立獨夫民賊,只要其一身死西涼兵將人人自危怕災禍降臨,適時只要一道詔書赦令就可降盡其衆。”

士孫瑞點頭補充道:“只要籠絡說降一員董卓部下領軍大將共同舉事我等把握更大。”

尚書鄭秦建言道:“我倒有個適合人選,中郎將呂布乃董卓隨從侍衛,董卓對其十分寵信,認爲義子,然董卓剛愎,曾經爲件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呂布勇猛矯健,避開手戟,又和言悅色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罷。呂布私下多向我與王司徒抱怨。收其爲心腹實乃上佳人選。”

王允思量許久終於出言道:“老夫向來親近拉攏呂布,說服他的事老夫一力承擔。”

這時一衆大臣才轉悲爲喜,彷彿振興漢室即日可成。王允讓他們私密地從府中暗道出了去。

其實王允已經隱隱有了謀劃只差付諸施行了,他來到了萬年公主和貂蟬住的院落。

這一年多來萬年公主跟貂蟬朝夕相處,雖然互相保留了一些心底的隱秘,但兩人感情增進了不少,萬年公主也將貂蟬視爲閨中姐妹。

王允讓其他婢女都退了下去,“殿下的氣色憔悴了,想必是爲了陛下跟社稷的事吧,老臣無能啊,竟讓陛下和殿下蒙難。”王允紅着眼哽咽道。

劉妍趕緊扶起跪下的王允,“大人不必自責,要不是大人收留哀家還不知要淪落何處,社稷江山還要靠諸位大人輔佐皇弟誅除董賊。”

王允用衣袖擦了擦淚,“黃天不負漢室,關於肅清逆賊臣等已經有些計較。”

萬年公主喜極而泣,“如此全仰仗大人了。”

王允再安慰幾句就告退下去,臨行前叫上了貂蟬。

貂蟬默默地跟着王允到了書房。

看着出落得嬌美絕色,面色隱約帶有愁思而更加惹人憐愛的貂蟬王允面色一緊,他有些爲難地說道:“照料公主殿下實在讓你受累了。”

貂蟬躬身施禮道:“大人何來此話,蟬蒙大人大恩照萬死不辭何況是照料公主殿下。”

貂蟬看出王允近來滿腹心,事常帶愁容如今欲言又止乃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於是輕啓朱脣問道:“大人可是有什麼事要說,但講無妨。”

王允雙手拍擊嘆聲道:“不想漢室社稷全在你手中左右。”

說罷他撩起長袍前襟向貂蟬伏地跪下,貂蟬大驚失色慌忙也跪下道:“大人有事只管說來,妾身說過願萬死也不能報大人恩義。”

王允跪着悲聲說道:“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你不能救也。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

王允悄悄觀察着貂蟬的表情,“董卓有一義兒,姓呂,名布,驍勇異常。我觀二人皆乃好色之徒,今欲用連環計,先將你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以期諜間他父子反目,令呂布殺董卓,以絕大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靠秀兒你之力也。”

貂蟬聞言驚呆半響,嬌軀如遭雷擊,思緒也紛亂複雜。她還記得袁尚那句誓言,但兩年了,關東聯軍已經失敗,他還能再來關中麼?

這邊義父的恩義自己無以爲報,況且董卓暴行她早有耳聞,她雖是女子卻是女中的豪傑,能爲江山社稷與義父做事是她報恩的最好行動,

但一轉念又想到那俊美儒雅的面容時她心如刀割。

自己真的要捨棄他麼?她自問做不到,但義父的請求和漢室江山天下百姓又怎麼辦。他還記得自己麼,不知再次相逢會是何時,董卓又是袁家大仇能除去董卓也算是爲他復仇吧。

這恐怕是今生爲他做的最後一件事了,想及此她輕輕張了張櫻脣後又閉上,痛苦地溢出淚珠。

王允依然是伏地顫聲悲泣,看到這兩鬢花白的老人這番模樣貂蟬狠狠地抓緊了衣襬,決絕地道:“義父可儘快安排,秀兒知道如何去做了。”

想到以後自己的殘柳之身再也無顏面對他了,說完這話後她的心痛得像是寸寸斷碎般。

王允扶貂蟬站了起來,看向她的眼神欣喜中夾雜着幾分歉意。

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七章 亂起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七十章 偷襲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十八章 局定第八十三章 詐城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章 洛陽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四章 前奏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三十章 禍亂第八章 兵禍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七章 亂起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七章 亂起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十二章 會盟第五章 情動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九四章 不趨
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七章 亂起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七十章 偷襲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十八章 局定第八十三章 詐城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章 洛陽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四章 前奏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三十章 禍亂第八章 兵禍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七章 亂起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七章 亂起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十二章 會盟第五章 情動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九四章 不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