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推薦魏延

正在劉封鬱悶的時候,就聽劉備道:“封兒現在還不行,雖然打了幾場勝仗,但終究年紀太輕,守城經驗不足,而且他今年已到二十,孤還想帶他到成都舉行冠禮!”

劉封一聽心中暗自慶幸,顧不得劉備說他經驗不足,不能擔當大任,馬上向劉備道:“父王所言甚是,孩兒前番雖然取得勝利,但是全仗二叔虎威才得以如此,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歷練,漢中乃西川門戶,還是交由他人來守吧!”

劉備看劉封不但不居功自傲,而且虛心謙讓,更是將功勞讓與他人,不由暗中點頭,看來他真的是長大了!心中高興,便問道:“那以你之見,當由何人來守漢中合適?”

劉封看劉備問自己,想到歷史上劉備就是讓魏延來守漢中,估計現在也是有了主意,何不自己領個順水人情?當即答道:“以孩兒看來,文長將軍足以擔任漢中太守!”

“哦?”劉備聞言問道:“爲何你要推舉文長將軍?”

劉封答道:“其實孩兒心中有兩個人選,另一人便是二叔!”他擡頭看關羽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也不慌張,繼續說道:“二叔常年鎮守荊州,當然經驗十足,而且當年在曹軍中甚有威信,若是曹兵聽說二叔在漢中,當然會三思而後行!”

說到這裡,就見關羽站起道:“賢侄言過了,羽近日盡失荊州,其罪尚未責罰,如今安能再守漢中?”

劉封答道:“小侄也想到二叔會有此顧慮而有所推辭,而且二叔自從鎮守荊州以來,已經與三叔他們數年未見,正好此次回去團聚,要是三叔知道因小侄的建議而讓二叔鎮守漢中不能回成都相見,小侄也怕三叔雷霆之怒!”

衆人聽劉封這麼一說,頓時想起張飛的摸樣,都不禁哈哈大笑,關羽好像也是想到了張飛的情形來,也不禁笑道:“賢侄思慮甚是!”

劉封又道:“文長將軍自長沙跟隨父王以來,大小征戰不計其數,而且勇武過人,又善待軍士!統兵征戰鮮有敗績,確實乃大將之才,而且文長將軍爲人正直忠誠,以孩兒之見,目前漢中衆人鎮守漢中之人就只剩文長將軍了!”

衆人聽他分析也都點頭稱是,論資歷在場的人估計除了關羽也就魏延最老了,而且魏延的能力也得到大家的認可,當下也再沒有人反對!

魏延聽劉封推薦自己,心中也是很激動,想自己自從跟隨劉備以來,雖然也能帶兵打仗,但還是覺得自己能力沒有得到更大的發揮,所以他每次帶兵都是身先士卒,爭取多立戰功,以求能得到重用,只是劉備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所以他不得不等機會,如今終於輪到自己了!不由緊緊了握了下拳頭,要是自己鎮守漢中,定然不會讓曹兵前進一步!

劉備看沒人在說話,而且魏延也是自己看好的人選,便問魏延道:“如今孤若將此重任交與將軍,將軍當如何應對?”

魏延聞聽上前大聲道:“若曹操率其所有大軍來攻,屬下當領兵抗敵,絕不讓其前進一步!若曹操遣大將十萬之衆來攻,屬下定讓其有來無回!”

劉備聞言也是拍手叫道:“文長真不愧爲大將之才也,孤信任你!”

衆人看魏延的神情沒有一點驕傲,相反的是一種自信,聽魏延的豪氣也是更加信心十足,各個都舉手稱讚!

劉備點頭道:“魏延聽令!”

魏延答道:“屬下在!”

劉備思索了一下道:“孤封你爲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守衛蜀中門戶!派八萬軍士爲你調遣!”

魏延抱拳道:“屬下定當盡心盡力,城在人在,必不讓曹軍踏進漢中一步!”

劉備點頭道:“有文長在,孤就放心了!”

劉封看都安排完畢,又向劉備道:“父王,如今我們都要返回成都,孩兒屬下士兵若帶到成都也是一無用處,不如就讓其留在漢中,歸文長將軍調遣!”

衆人一聽劉封竟然交出兵權,都吃驚的看着他,關羽卻是在一旁點點頭,劉備看着劉封笑道道:“既然你想這麼做,那也好,就讓你的部下也留守漢中!”

劉封早就看這些士兵素質不是很高,雖然是自己的屬下,但帶到成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如果自己交出兵權,反而能堵住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人的嘴,回到成都也省去許多麻煩!只要自己有能力,還愁沒有軍隊帶?

劉備等封賞完畢,命人安排對回到漢中士兵的犒賞,同時也讓魏延等人下去安排士兵換防,讓大家準備返回成都事宜!

衆人都散去,只剩下了關羽父子和劉封,劉備拉着大家的手道:“等到成都見到三弟他們,我們也算是一家團圓了,來,我們一起去用餐!”

幾人到了劉備的屬院,下人端上酒菜,關羽首先舉杯對劉封道:“此次某遭荊州之變,若非賢侄鼎力相救,怕再也見不到大哥了,這杯酒當謝賢侄救命之恩!”

劉封連忙站起來道:“二叔不可如此,你我本是一家人,何須如此?就算是別人,只要是父王手下軍士,小侄也定會去救!”

劉備也在一旁道:“二弟無需如此客氣,你我兄弟三人早已情同手足!如今他們都已經長大,也應當齊心協力,不分彼此啊!”

劉封和關平馬上拜倒在地道:“孩兒定當同心戮力,相互扶持,不負衆望!”

劉備扶起他們道:“你們能這樣我就放心了!”等大家坐下後,劉備又道:“若此次二弟有什麼閃失,做大哥的也不能獨活,當率領大軍與東吳決一死戰!如今你雖安然返回,但他偷襲我東吳之事,定要討個說法!”

關羽嘆道:“其實失去荊州,也有我的過錯,經此一事,我也想到自己過去太過孤傲,未將東吳一衆放在眼裡,若是當初我同意東吳與鳳兒的婚事,也不會到此地步!”

劉備拍着關羽的肩膀道:“過去的就不說了,如今你和平兒能夠安然返回纔是最重要的!你我一生奔波,如今也算有了基業,但是作爲漢室宗親,我也不能眼看着天下就這樣被曹孫所據,所以還要繼續征戰,只要我們都還活着,就必須爲當年的誓言努力!”

關羽聽後也是拉着劉備的手道:“大哥放心,我失去的,我以後定會再奪回來!”

劉備又對劉封說道:“封兒也是成熟了不少,還要繼續努力,將來就要靠你們了!”

劉封道:“父親放心,等回到成都後,孩兒想拜軍師爲師,不知道父親以爲如何?”

劉備和關羽同時一愣,關羽問道:“賢侄是武將,要帶兵打仗,軍師能教你什麼?”

劉封看出劉備也是一樣的疑問,便道:“自從孩兒獨自帶兵以來,方覺自己能力不足,排兵佈陣纔是爲將者的本分,孩兒以爲,要是想做大事,多爲我軍做貢獻,就不能只懂得衝鋒陷陣,還要懂得更多的戰場上的經驗,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劉備眼中滿是讚賞,笑道:“你能有如此想法和壯志,爲父定會爲你引薦,只是軍師收不收你,那就要看你的表現了!”

關羽也笑道:“賢侄若真能從軍師身上學得本事,那我蜀軍以後就大有希望了,不過軍師一向擇徒極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被他看中,你可要好好表現啊!”

劉封道:“我定會努力,讓軍師收下我的!”

關平在一旁也是羨慕道:“大哥以後要是長了本事,可別忘了指點我一二啊!” шшш¸ тTk дn¸ co

劉封對關平一笑,道:“放心,若是軍師真的肯教我,我學到手後馬上就教給你!”

劉備和關羽看着兩人,想起當年自己三人的情景,都不禁哈哈大笑。

劉封又問道:“父親,孩兒此前曾推薦神醫華佗前來漢中,不知道可曾見到他?”

關羽一聽問道:“你們見到華佗了?還真是神醫,當時他還爲我療過毒呢,也算是有救命之恩,醫術的確高明!”

劉備笑道:“華先生我見過了,爲二弟療毒的事情我也聽說了,還真得感謝這位神醫,後來他給我說了些封兒的建議,我覺得很不錯,就讓他先到成都去了,先讓他去看看到哪裡選個合適的位置。”

劉封見劉備能同意自己的想法,也是很高興,馬上道:“謝謝父親成全!”

關羽在一旁問道:“賢侄什麼建議?和華先生有關?”

劉封笑道:“其實也是小侄看軍隊傷兵太多又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平白喪失了太多的戰鬥力!而華先生又想以一人之力救助天下,談何容易?所以便建議他開館授徒,同時我們也可以派一些士兵去學習,以後作爲軍醫專門配在出徵軍隊中作爲後勤!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雖然說得簡單,但大概意思關羽也明白了,當下讚道:“賢侄這個想法的確不錯,人多力量大,如此一來,神醫之技也能廣傳天下!”

劉封聽着他們的稱讚也不由汗顏,也許沒有自己,再過幾百年,也會有人開館授徒的!幾人又談了許多各自的事情,當然劉封不知道的太多,便索性做了個聽客,聽聽他們的故事也不錯啊!總比看小說感覺來的真實!

劉封來到自己的住處,還沒進門就看見孟達和李燕還有幾個將領都在院中站着,好像在等自己,孟達一看劉封進來,便上前叫道:“我說公子,你把我等留在漢中,自己返回成都,這是何意啊?”

李燕跟着道:“將軍是不是覺得我等能力不夠,便要捨棄我們了?”

劉封看着衆人笑道:“大家不要着急,來,我們進屋談!”

帶着大家進了屋裡,劉封道:“衆位跟着我四處征戰,若是沒有能力,怎會有今天的成績?”

孟達道:“那爲何讓我等留守漢中?”

劉封擺手道:“大家莫慌,你們可曾想過,我等要是都回到成都,那裡士兵衆多,而且以我們的職位,如何再會有出戰征伐的機會?說不定就會一直留在那裡,你們要是覺得上戰場危險,也可以跟我一起回去!”

衆人聽他這麼一說,都愣住了,要是以後不讓他們去殺敵,那還真是不好受!劉封又道:“如今漢中就在最前線,一旦開戰,便是你們的立功機會!而且魏延將軍乃是大將之才,你們好好跟着他,能學到不少本事,將來建功立業,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李燕急道:“可是將軍,我們還是想跟着你啊!”李燕這麼一說,大家都跟着說想和劉封在一起。

劉封看着大家,笑道:“大家的想法,我也理解,畢竟我們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但我回成都也是學本事,又沒說不會回來了!”

大家一聽也是,都不知道說什麼好!劉封道:“好了,大家都是戰場上下來的,怎麼都這樣婆婆媽媽的?如今你們也個個都升職了,我們也該慶賀慶賀,走,我們去找個酒樓喝兩杯!”

衆人一聽也釋懷了,畢竟以後還有見面的機會!正要出去,卻見親兵進來報告:“將軍,魏延將軍前來拜訪!”

劉封一聽是魏延來,知道他是感謝今天的推薦之情,便笑道:“好,我這就去迎接!”又對孟達等人道:“如今魏將軍親自前來,正好爲你們幾位引見,大家先熟悉一下!”說着帶着衆人去迎接魏延!

第22章 我是看客第3章 孫權之志第11章 兵臨長安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13章 故人來訪第19章 民心很重要第21章 疲兵之計第15章 拜師風雲第3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9章 義字當頭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35章 中秋佳節第22章 一見鍾情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8章 曹真敗退第13章 三面對敵第12章 龍椅的滋味第2章 華佗改道第59章 軍制改革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50章 初擒孟獲第39章 誰是大力士第56章 最後的決策第55章 魏國的陰謀第38章 連下兩郡第19章 成都軼事第18章 計定東吳第43章 敵進我退第25章 乘機敲詐第13章 故人來訪第16章 成都議事第17章 英雄氣概第55章 損兵盤蛇谷第10章 鎩羽而歸第36章 你偏心第38章 剋星出現第59章 白衣奪城第3章 孫權之志第25章 不懂水戰第32章 左慈來了第14章 好餿的主意第50章 守株待兔第21章 反突圍第37章 塞外風光第15章 節外生枝第22章 一見鍾情第44章 疑人不用第59章 軍制改革第3章 救與不救的後果第10章 荀?的兒子第23章 一國兩制第25章 乘機敲詐第6章 智取陳倉第31章 勝利歸來第20章 八陣之法第35章 驅虎吞狼第9章 推薦魏延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38章 我是縱火犯第34章 名人效應第19章 民心很重要第10章 鎩羽而歸第43章 棋逢對手第43章 棋逢對手第18章 計定東吳第3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5章 乘機敲詐第49章 大破蠻軍第9章 推薦魏延第30章 十全九美第15章 節外生枝第2章 失之交臂第45章 步步爲營第39章 喜結良緣第5章 戰略眼光第43章 棋逢對手第33章 戰馬問題第56章 最後的決策第57章 班師回朝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29章 獅子開口第33章 荊州之主第49章 大破蠻軍第40章 一隻鷹引發的衝突第13章 故人來訪第51章 節節敗退第23章 爾虞我詐第45章 叔侄鬥智第44章 疑人不用第42章 文武大會第42章 爲你而來第33章 我要親你第34章 避蜀伐吳第53章 再擒孟獲第21章 老套路――騎兵改革第17章 戰略部署第47章 喜憂參半第58章 軍中無戲言第13章 春秋刀法第15章 節外生枝
第22章 我是看客第3章 孫權之志第11章 兵臨長安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13章 故人來訪第19章 民心很重要第21章 疲兵之計第15章 拜師風雲第3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9章 義字當頭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35章 中秋佳節第22章 一見鍾情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8章 曹真敗退第13章 三面對敵第12章 龍椅的滋味第2章 華佗改道第59章 軍制改革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50章 初擒孟獲第39章 誰是大力士第56章 最後的決策第55章 魏國的陰謀第38章 連下兩郡第19章 成都軼事第18章 計定東吳第43章 敵進我退第25章 乘機敲詐第13章 故人來訪第16章 成都議事第17章 英雄氣概第55章 損兵盤蛇谷第10章 鎩羽而歸第36章 你偏心第38章 剋星出現第59章 白衣奪城第3章 孫權之志第25章 不懂水戰第32章 左慈來了第14章 好餿的主意第50章 守株待兔第21章 反突圍第37章 塞外風光第15章 節外生枝第22章 一見鍾情第44章 疑人不用第59章 軍制改革第3章 救與不救的後果第10章 荀?的兒子第23章 一國兩制第25章 乘機敲詐第6章 智取陳倉第31章 勝利歸來第20章 八陣之法第35章 驅虎吞狼第9章 推薦魏延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38章 我是縱火犯第34章 名人效應第19章 民心很重要第10章 鎩羽而歸第43章 棋逢對手第43章 棋逢對手第18章 計定東吳第3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5章 乘機敲詐第49章 大破蠻軍第9章 推薦魏延第30章 十全九美第15章 節外生枝第2章 失之交臂第45章 步步爲營第39章 喜結良緣第5章 戰略眼光第43章 棋逢對手第33章 戰馬問題第56章 最後的決策第57章 班師回朝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29章 獅子開口第33章 荊州之主第49章 大破蠻軍第40章 一隻鷹引發的衝突第13章 故人來訪第51章 節節敗退第23章 爾虞我詐第45章 叔侄鬥智第44章 疑人不用第42章 文武大會第42章 爲你而來第33章 我要親你第34章 避蜀伐吳第53章 再擒孟獲第21章 老套路――騎兵改革第17章 戰略部署第47章 喜憂參半第58章 軍中無戲言第13章 春秋刀法第15章 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