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

崇禎十一年十月,清軍右翼連克三城十一墩,邊軍大潰,崇禎帝下詔京師戒嚴,各地風聲鶴唳,戰雲密佈。

登萊副總兵官王爭遵詔,一方面秘密行文司禮監,另一方面放言,稱願率登州營各部深入遼東,趁韃虜後防空虛,深入虜庭,以解京師危急。

十月六日,大內司禮監衙門。

四道硃紅色的柱臺映襯下,整個內房都顯得略微昏暗,幾名小太監恭敬的侍立在長廊,不久,這份寧靜便被一陣急匆匆的腳步打破。

“噠噠噠...”

“公公,公公...”

也許是來的太急,這小太監一路磕磕絆絆,臨頭還摔倒在門檻上,聽得“噗通”一聲,一道略顯蒼老的聲音傳出來。

“什麼事情,竟然如此慌張,難道天塌下來了不成?”

小太監趕緊起身,顧不得多喘息幾口就是雙手呈上一份封紅行文,小心翼翼的說道:

“公公,這是登萊副總兵王爭的行文,說是務必要親自交到公公手上。”

“哦?”王承恩這才擡起頭,滿是皺紋的老臉看了一眼行文,微微伸出手,那小太監立刻是忍着膝蓋的疼痛,笑呵呵的將行文遞上。

“那王爭有沒有給你們孝敬?”

王承恩這話似是隨意問的,不過這小太監仍是渾身一震,沒有絲毫隱瞞的打算,連連告罪道:

“公公,來送行文的人是給了小的二百兩銀子,小的,小的這就給他送回去....”

“得了。”王承恩擺擺手,隨意的道:“收到手裡的銀子送回去幹什麼,做閹人不就是圖這點賺頭,怎麼說都是給司禮監的銀子,收了就收了,下去吧。”

小太監連連感恩,頭也不敢擡的告退下去。

打開行文,王承恩看過後神色有些誇張,立刻將其燒燬,用力的拍了拍桌案,大聲道:

“來呀——,叫李公公到衙門來,立刻馬上讓他來!!”

“小的這就去通知李公公。”

沒多久,李成華便是來到衙門外,得了王晨恩的允許後,這才小心的擡腳進門,嘿嘿笑着道:

“小的見過王公公。”

李成華是御馬監的監督太監,一直就是王承恩的心腹,如同王承恩做司禮監掌印太監一樣,他提升御馬監稟筆太監也只是時間問題。

進門後聽說了這件事後先是震驚,震驚過後又哎呦一聲,陰陽怪氣的道:

“公公,天底下居然有這麼傻的人,現如今咱們的官兵連自家城池都保不住了,誰不知道去遼東那就是找死,王爭他圖什麼?”

王承恩點點頭,沉吟道:“咱家也想不清楚王爭這個時候來這一出是要做什麼。”

李成華細細回想起來,又是說道:

“公公,您想啊,這王爭前段時間全殲了空空島的八百清軍,當時番役審查清楚後發現居然有兩百來顆韃子的腦袋,這可了不得!皇上都誇讚幾句,這回怕不是驕橫起來,腦子發熱,以爲韃子好對付了。”

擺擺手,王承恩忽然嘆了口氣,說道:

“你速去見曹公公,依咱家看,就讓那王爭去韃子後面攪和攪和也好,怎麼說也能緩解燃煤之急啊。”

王承恩的意思很清楚,對王爭能打贏並不看好,畢竟遼東的情況誰都不瞭解,在自己的地盤都打不贏,更別說去人家地盤。

但話說回來,這卻不失爲一種讓韃子退兵的良機,可以讓他去試一試,告訴崇禎皇帝也能讓他高興高興。

李成華聽到後卻有些遲疑起來,說道:

“不過——,公公,這麼大的事咱怕是做不了主,沒有地方大員上疏提議,光是咱司禮監的意思,就算皇上準了,內閣那幫老傢伙也不會輕易點頭。”

王承恩聽到這話冷哼一聲,顯然也是覺得有些難辦。

“那些內閣的老東西,還不如王爭這個武夫,起碼人家有膽子帶兵爲皇上分擔,他們呢,除了在後面不停的嘚嘚嘚還會什麼?”

李成華笑了笑,也是滿臉的不置可否,話剛說完,一個小太監恭恭敬敬的進來,躬身說道:

“見過兩位公公,這是兵部移交的奏疏。”

“快呈上來!”王承恩趕緊接過來細細翻看。

這兩份奏疏自然就是時任登萊巡撫的徐人龍與登萊總兵韓大虎所上,都是向崇禎皇帝進言,說是韃虜大軍深入北直隸,若想北返車馬勞頓,定然有些時日。

若此時派一支兵馬渡海去金州,即便是不能有什麼勝蹟傳回,效果想必也要比其餘勤王兵馬更好,可以使韃虜首尾不得兼顧,不得不提前回返。

兩份奏疏的最後,一致舉薦登萊副總兵王爭擔當此任。

王承恩看了一眼李成華,笑眯眯的道:

“李公公,您看,這奏疏不就來了嗎。”

......

當天夜裡,北京城除了巡城兵馬司士卒提着燈籠敲鑼,其餘都是光亮斷絕、萬籟俱寂,但皇宮大內卻是燈火通明。

兩個小太監在內廷外提着燈籠,一邊搓着手,一邊竊竊私語。

“皇上都忙一整天了,看着心疼啊。”

“唉,皇上一直就想要重振朝綱~,奏摺是日日批,天天閱,用膳都經常忘記,但這世道就是不見好。”

“是啊,有什麼辦法。”

正說着,從遠處來了一陣腳步聲,卻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來了,遠遠的沉着臉說道:

“兩個狗東西,在門外頭竊竊私語些什麼,還不好好看着門兒。”

“見過王公公。”兩個小太監知道王承恩素來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並沒什麼緊張之情,只是彎身道:“小的們見過王公公。”

王承恩點點頭,不再提方纔的事,問道:

“皇上還在批閱奏摺?”

其中一個小太監有些不忍心的點點頭,看着王承恩手裡的奏摺,說道:“公公,這,難道又是有什麼壞消息到了...?”

“不該問的別問,把好了門兒,不相干的別放進來!”

“王公公放心,論起把門的功夫,小的們可是自來就會。”

王承恩點點頭,瞪了方纔問話那太監一眼,便是匆匆推門而入。

進了門,王承恩立刻就是跪在地上,山呼叩拜道:

“老奴王承恩,見過皇上萬歲萬萬歲。”

從桌案上厚厚的奏摺中擡起一個半花白的腦袋,看了一眼便是又將目光放在奏摺上,哦了一聲,道:

“是承恩來了,有何事啊?”

崇禎皇帝今年也才二十七,正該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候,但他卻半頭花白,眼角有魚尾紋,彷如一垂暮老者,方纔一句話雖然很短,卻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倦與無力。

王承恩不敢去看,並不是因爲他懼怕崇禎,而是他怕一擡頭,崇禎皇帝會看見自己眼中噙滿的淚水。

“皇上,好消息,這次老奴是帶好消息來了。”

崇禎聽見後頓時來了精神,立即起身,扶起王承恩正要問什麼,卻忽然問道:

“你這是怎麼了,爲何哭哭啼啼的,難道這不是好消息?”

王承恩連忙擦乾眼淚,強笑着說道:

“皇上,老奴是太高興了,爲大明有這樣的忠義之士高興。”

“此話怎講?”崇禎卻皺起眉頭,本來他以爲是清軍退去的消息,聽這意思卻不是,坐回椅子上嘆息又道:

“是哪位忠義之士?”

“王爭!”

王承恩一隻不敢直起身,低聲的說道:

“皇上,登萊副總兵王爭上表,願意率領登州營從蓬萊渡海,直奔金州,襲擾韃虜後方,眼下登州營的銳士已經整備完畢,就等着皇上下旨了!”

“皇上,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王爭與盧督臣勤王大軍左右互援,韃虜首尾不得兼顧,京師之危可解啊!”

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
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