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

大約是一炷香的時辰過去,肅親王豪格、多羅貝勒圖爾格,巴圖魯鰲拜,等一些現如今八旗內的親王、郡王、大將都已經聚齊在這裡。

聽見多爾袞說的事,他們起初都是根本不相信,以爲是個笑話,因爲這種事在前些年王爭已經用過一次,怎麼會不知道滿清內部已經有所防備。

事實上,多爾袞對此早有戒備。

但不知道意外還是有人特意爲之,那些防備的手段都已經不管用,一下子,多爾袞面臨當初和皇太極一樣的抉擇,終於體會到當時皇太極的心情。

當初,宸妃海蘭珠病種,那是皇太極這輩子最喜歡的女人,再加上興京告急,所以他馬不停蹄的奔回去。

如今,盛京城內住着多爾袞的全部家眷,而且也有一個他這輩子最喜歡的女人,除此之外,盛京更是八旗軍的膽和魄,幾乎所有八旗軍的家眷老小也都住在盛京城內外。

一旦有失,會造成已經成型的滿清社會全面的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諸貝勒郡王經過一陣聲討之後,才逐漸轉變到如何應對的話題上。

“現在軍中還有近十萬的蒙古隨行軍,這些人要是知道了,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攝政王,需要早做了斷!”

先說話的是肅親王豪格,他披着正黃旗全身鎧,說話的時候,眼中已經露出濃濃的殺意,多爾袞明白他話中的意思,那是一個都不能留。

不過多爾袞並沒有回話,他對這些蒙古人另有大用。

突然間,從天聰年間便開始經營完善的草原法典完全崩潰,據說南邊踏踏實實的朝鮮都有些蠢蠢欲動,局面開始向無法收拾的地步發展,的確要趕緊拿出一個有用的章程。

“不管怎麼辦,遼北草原那麼多口子,都需要堵上,就憑地方留守的那些漢狗阿哈們,你們也知道,那根本就抵擋不住蒙古人。”豪格起身環視衆人,看其他人不斷點頭附和自己,這纔是繼續說道:

“到處都需要防禦,僅靠代善那兩紅旗到處堵漏也遠遠不夠,依本王看,應該立即撤軍,自家地盤都要保不住了,還談什麼入主中原!?”

鰲拜起身點頭,大大咧咧的道:

“肅親王說的沒錯,俺鰲拜贊成撤軍!”

這執掌正黃旗和鑲黃旗的肅親王豪格,因爲沒有鬥過多爾袞,現在已經被冷落一段時間,幾乎什麼事都輪不到他發言。

一般的情況下,多爾袞會利用自己和孝莊皇太后之間不可明言關係直接傳下諭旨,也可以直接讓小皇帝順治下旨,越過肅親王這道坎直接命令兩黃旗。

豪格雖然明面上看不出什麼,但這次對他來說,其實也是一次奪過主動權與多爾袞爭奪地位的好時機,原本支持他的王公貴族們立刻進言表示贊同。

看着周圍紛亂的貴族們,多爾袞何嘗不明白豪格的小心思,捏在椅子上的手指逐漸用力,眼中明顯已經泛出森寒的冷意。

不過半晌之後,臉色陰沉的多爾袞卻忽然呵呵笑了一聲:

“事到如今,什麼人都要用上,蒙古八旗九萬人隨徵,眼下還不知道蒙古的事情,本王打算將他們留在這裡,利用好這些奴才最後的價值。”

“至於隨徵的八萬漢軍旗,自然是要全都帶回去......”

多爾袞看向阿巴泰,正色吩咐道:

“本王免你死罪,恢復饒餘貝勒的名號。”

一邊說,多爾袞一邊走下來拍了拍阿巴泰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九萬蒙古兵都交給兩藍旗,你唯一的目標,就是儘可能拖住齊軍,或者大順軍北上的兵馬,爲援救盛京贏得時間。”

“如果你拖的時間足夠長,咱們八旗鐵騎甚至可以再從盛京殺回來!明白了嗎?”

聽到這話,周圍的人都是議論紛紛。

誰都知道,兩藍旗幾乎在山海關損失殆盡,估摸着也就剩下最多兩千多騎,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殘兵敗將,怎麼擋住王爭和李自成的大軍?

這是個必死的任務,就連鰲拜都緊皺眉頭,可阿巴泰激動的滿臉漲紅,上前重重的磕了個響頭,大聲喊道:

“攝政王放心,阿巴泰不止要擋住,還要殺光這些漢狗!”

看着阿巴泰沒有絲毫懼意的眼神,多爾袞卻忽然間有些感覺對不住,但他卻不能多說,只是重重地點了點頭,向圖爾格看去:

“多羅貝勒,大軍撤營時你帶一千正紅旗鐵騎前往山海關,在城關下紮上五千人的營盤,每騎馬後皆綁樹枝,每日繞着營盤四處跑動,一定要讓山海關上的守軍以爲咱們要進攻山海關。”

圖爾格立即上千,抱拳喊道:

“卑職明白了。”

多爾袞懇切囑咐道:

“這是我大清生死存亡之戰,關內局勢,全仰仗兩位了!”

聽到這話,圖爾格和阿巴泰對視一眼,一齊道:

“攝政王放心,明狗不足爲慮,我八旗鐵騎,天下無敵!”

自天聰年開始,他們八旗對外一直都處於進攻和壓迫的態勢,皇太極就不止一次御駕親征,將蒙古諸部打服、打怕。

阿敏雖然在朝鮮妄圖自立,嚴重削弱了邊境的八旗兵力,但這麼多年下來,朝鮮卻依然連響屁都不敢多放一個,老實的很。

剛纔還是喧囂無比的大帳內卻忽然安靜下來,朝鮮蠢蠢欲動,土默特忽然和八旗軍決裂,擁立額哲,在草原上自立,這其中定然有着某種聯繫。

包括多爾袞在內,沒有人能想通忽然發生的這一切到底是爲什麼。

事實上,滿清的弱點一直都尤其突出,在節節勝利的情況下,他們總是習慣性的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每次傾國出兵之後,內線的防禦問題。

沒有人會想到,看似強大的滿清,內部的的確確是已經空虛到了極點。

自從毛文龍死了之後,滿清就撤了八旗軍在各城各鎮守衛的主力,就只剩下那些漢八旗和綠營兵,只是留有少部分的滿八旗監視。

一旦有一支久經善戰的精兵奇襲過去,往往都是一片望風披靡的景象,在最前方的兵力遠水救不了近火,非常被動。

鄭親王濟爾哈朗領命前往極北之地的深山老林抓捕野生女真爲八旗軍所用,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英親王阿濟格早已陣亡,麾下原本應該駐守在遼陽一帶鎮守的正紅旗兵力在松山一戰損失過半,根本無法援救盛京。

所以此時負責守備盛京的只有左攝政代善的鑲紅旗,正紅旗一萬餘人都分散到各地鎮守,沒有時間召集不回來。

所以說,眼下盛京的城防,實際上只有八千滿八旗兵力。

代善自然知道這次入關的重要性,可邊境突然狼煙四起,到處冒火,他應付起來也是狼狽不堪,這纔在情急之下向多爾袞告急。

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
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