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

張若麒,別看此人僅僅是個五品的文官,位小人微,可權力卻大的很,甚至能直接將摺子上到崇禎皇帝的御案前。

還不止如此,更爲可氣的是,楊嗣昌之後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極爲支持張若麒,有人暗中說在張若麒出京前曾幾次與陳新甲的管家見過面。

洪承疇此次臨危受命,知道天下重任在自己肩上,本來就是打算讓十幾萬兵馬抱成一團,這種虎頭蛇尾的戰術實爲兵家大忌,但話說回來,大忌不大忌的,還是要看形勢才能決定。

東虜勇悍力拼不得,拒城而戰纔是上上策。

反正自己這邊兵馬不少,根本不怕清軍強攻,再加上已經得到朝廷供給的糧餉,最起碼能使用一年之久,這種戰術可以更好的消耗清軍有生力量。

有一點在洪承疇心中頗爲堅定,那就是東虜雖然看着強大,但這種新興的國家內裡都是尤爲虛弱,無法同三百年正朔的大明相比。

清軍中真正的旗人與大明萬萬子民相比,實際根本連個零頭都算不上,大明兵卒儘管硬拼不過,但就算是用人堆這種最低等的法子,生生將對方拖垮也不是什麼難事。

洪承疇已經定下穩守爲主的戰策,大軍新到松山的時候也憑藉着一股銳氣,將天下聞名的多爾袞打得節節敗退,再加上錦州守將祖大壽接連不斷的襲擊背後,清軍一度接近崩潰。

可這監軍張若麒卻只能看到淺顯易懂的勝利,根本不懂得任何兵事,覺得清兵是紙老虎,認爲總督洪承疇貽誤戰機,不敢出城追擊,是貪生怕死的行爲。

幾道“天下爲公”的摺子往京師一遞,崇禎皇帝和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意思沒幾天就到了松山前線,督促洪承疇儘快出兵與清軍決戰,不得貽誤戰機。

沒辦法,洪承疇只能是低頭,畢竟人家後面站着皇帝,老老實實接了聖旨,無奈的帶着七萬兵馬出堡追擊多爾袞。

沒成想,洪承疇到達乳峰山一線的時候,心焦難耐的皇太極已經提前來了好幾天,正帶着多羅睿親王多爾袞與一幫子王公貝勒大臣在山頂觀察地勢。

皇太極帶着的是八旗中最爲驍勇的三千鑲黃旗鐵騎,加上最近不斷匯聚的蒙八旗、漢八旗與朝鮮兵,人數上也有六七萬之衆。

按着以往戰役的經驗,對付清軍,非數倍於敵而不可野戰,八旗滿萬不可敵那種傳聞不是吹出來,而是硬生生打出來的,早已深深烙印在各鎮明軍心裡。

洪承疇只帶了七萬兵馬,當時就想下令回撤拒守松山堡,可轉身一想,自己剛接了出戰的聖旨,這就撤兵豈不是抗旨。

兩相猶豫之下,洪承疇既不敢貿然出擊,又不敢回撤守城,猶豫許久,耽誤了最佳戰機,最後只能是下令擺陣對峙。

崇禎皇帝有個特點,對待臣下要麼是無條件的信任,要麼就是直接翻臉不認人,什麼親情故舊都不認,說殺就殺,說撤便撤。

眼下洪承疇率領八大總兵以及各鎮部將,集結十數萬大軍出關援錦,崇禎皇帝雖說明面上對其百般優待,可緊跟着又要扣上許多限制。

況且,崇禎皇帝雖然不想啓用孫傳庭,但卻也對這位洪督師不太信任,嚐嚐憑藉幾個言官太監的話就草率對戰局下達聖旨。

洪承疇很無奈,與其說是自己在指揮這場戰鬥,倒不如說是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親力親爲,只要身邊這位監軍稍有不滿意,幾道摺子一上,立刻就是滿朝的聲討。

看着對面衣甲整齊的清軍,洪承疇心中也在暗自叫苦。

此時此刻,拒守松山堡已經是不可能了,就算自己想回去,皇太極也不會安安穩穩的放行,撤退很可能變成一場史無前例的的大潰敗。

按照兩方兵馬的戰力,自己這邊人數就這些,但對方卻在不斷調動的增派,早早動手還有一絲勝利的可能,要是等清兵集結完畢,吃虧的就是自己。

“三軍聽令,擊鼓......”

洪承疇深吸一口氣,登上元戎車發下全線總攻的命令,可這話還沒說完卻見後陣一片騷動,一名後面插着幾桿小旗的標兵騎着馬狂奔而來。

見到前陣的這些督師與總兵,他撲騰幾下摔落馬下,屁滾尿流的爬上前哭着喊道:

“督師,各位大帥,杏山...杏山被韃子抄了,沒了,全都沒了......”

這話一說出去,方纔還都是一臉鎮定的軍將們立刻炸開了鍋,洪承疇聽到後也是一陣熱氣上涌,差點沒當場昏厥過去。

“杏山丟了?”

“杏山怎麼會丟,你可不要誆騙老子!”

“怎麼辦?”

杏山,那可是十幾萬大軍的糧草、軍械存放之地,也是軍心得以穩固的關鍵,被韃子這麼一毀,十幾萬大軍沒有足夠的軍糧可以食用,軍心定然大亂,日益困頓,對韃虜更是無力抵抗。

洪承疇心中“轟”的一下,等他緩過神來的時候已然是面色蒼白,轉身看了看四下大亂的軍將總兵們,知道此刻十幾萬大軍已經是兵無戰心,將思退路,敗局已定了!

這個時候,洪承疇心中陡然升起一絲殺心,若不是那個不懂裝懂,不識大局的張若麒到處多說,戰事又怎麼會到如今的局面?

軍糧糧草足足夠使用一年,所以明軍最初這纔是鋒芒頓顯,到處山呼作戰,兵將們知道自己不缺穿不少吃,一心作戰就是了。

可是現在,杏山被偷襲,駐守明軍潰散,吃的和穿的馬上就沒了,就連手裡的兵器都是用一個少一個。

洪承疇將目光投向乳峰山上那做黃色龍帳,那裡仍然是穩定如初,就好像靜靜看着自己敗退一般。

......

“哈哈哈,阿濟格乾的不錯,這次的前程他要拿首功!”

龍帳外站着無數黃衣黃甲的鑲黃旗巴牙喇親衛,從裡面不斷傳出充滿諷刺的大笑。

皇太極來到前線的時候一刻都沒停,直接登上乳峰山查看明軍安排在松山堡一線的防禦,立刻斷定明軍前強後弱,一旦後陣出事,必然首尾不能相顧。

多爾袞提議,說是可以選派一名勇武敢戰的貝勒率領奇兵燒燬明軍糧草,屆時明軍定然亂象紛呈,大軍在松山城外掘壕築牆,繼續用圍困錦州的方法吃掉洪承疇的這支援兵。

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
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