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

崇禎十五年剛剛到來,整個山東六府境便是陷入了一場戰爭。

在忠烈伯、左都督王爭的一紙軍令下,山東好像是被一場看不見的颶風席捲而過,上到州府大城,下到地方小縣,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獨善其身。

在這場颶風之下,任何對山東軍和王爭別有異心的人或家族,幾乎都遭到了全面的清洗,這是無聲的戰爭。

那些向來是與這些人交好的地方官府,一直以來都是他們的依仗,可這次卻不再管用,就連巡撫衙門和三司衙門,都沒有人敢說出什麼違抗王爭的話來,完全就是聽之任之的態度。

至於巡撫顏繼祖,他早就已經不再過問政務,每天在宅院之中逗逗鳥,看看戲,活的悠哉自得,倒是有點樂不思蜀的意思。

想來也是,山東軍在境內一家獨大,儼然是地方上的權柄,無權無勢的空架子怎麼和他們去鬥,就連上疏彈劾的門路都被完全塞住。

一隻鳥從府宅裡飛出來,立馬就要被鳥銃擊落,人更是跑不出幾步就會被逮住,除了坐看王爭在山東內黨同伐異,還能怎麼辦。

傾家蕩產還是好的結果,有些人身敗名裂遭到唾棄,有些人整府都被夷爲平地,剩下的那些雖然僥倖逃得一條性命,但這卻是用近乎全部的家產和名聲換來。

說白了,就是已經登上山東軍這條賊船,徹底下不來了。

某人全家被殺,某人忽然在夜裡猝死或是被保安司下獄擇日問斬,這類消息源源不斷的傳到每個人耳中,那些早早便歸附與山東軍的地主豪紳們無不覺得慶幸。

這次在山東大規模的動刑殺人之後,王爭所發下的任何命令都會立刻得到地方上尊行,效率提升了至少幾倍。

時人稱:“忠烈伯令所到處,暢行無阻。”

山東境內如此大的動靜,海州、開封、歸德等地本來是迫不得已才依附於山東軍的豪強大戶們,背後直冒冷汗的同時,也覺得自己該做出長久打算了。

照這麼看來,王爭這次是下了狠手,是絕對不會只滿足於山東六府之內,遲早都會覆蓋到自己這邊,要是同樣的命令來上這麼一次,自己該如何選擇?

害怕和驚慌的情緒,逐漸在這些外系的文武豪強身上蔓延開來。

說起來,他們儘管也算是在山東軍的下轄,可爲了穩定地方,王爭除了攥緊兵權之外,對他們卻並沒有太多的束縛和規定。

山東境內和周圍府境那些頗有資財的大戶人家幾乎都在考慮同一件事情,爲長久之計,眼下這山東的賊船,怕是不得不上了。

王爭握着山東軍這等利劍,放眼周遭地方,已經是無人可出其右,明眼人都能從這次的事件中看出來,朝廷制衡這一說,對王爭來說的確已經是名存實亡。

莫說山東巡撫顏繼祖,就連那朝廷派來的監軍太監陸九和新設的錦衣衛衙司,在這段時間連屁都沒敢放出來一個,完全是唯唯諾諾,只求自保的態度。

這次的事情其實也是王爭給這些人遞送一個信息,他可不是愛惜名節的文人,所謂法不責衆的老規矩在他這裡不適用,就算犯事的人再多,一樣是一聲令下盡數誅殺。

跟着朝廷莫說吃不飽穿不暖,還極有可能像那些督師、巡撫一樣被砍頭,可跟着山東軍,雖說臉皮上過不去,但日子卻是逐漸溫飽安穩。

王爭終於決定下狠手清理整個山東,在這個階段,李自成由於新敗,不得不修整一段時間聚攏災民和部下。

在崇禎十四年的十二月末,闖軍從汝州揮師北上。

官軍聽聞此事,不戰便是潰散,闖軍基本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勢如破竹的連陷登封、軒轅關一帶,“一隻虎”李過擊斬明廷參將一員,闖軍遂聲威復震,趁勢進圍河南府宜陽。

督師丁啓睿聞之,立即率左良玉前往救援,不料途徑南陽府裕州的時候,左軍無緣無故大亂,兩千餘卒潰散前去投奔汝州闖部。

左良玉遭受督師丁啓睿的嚴厲斥責,一怒之下不再繼續前進,丁啓睿沒有本部兵馬,自己去就是貿然找死,只能和左良玉待在裕州收攏殘部,待機增援。

另一方面,張獻忠得羅汝才騎兵五百南下,一直在蟄伏,聽聞丁啓睿和左良玉援救河南,立即扛起八大王的旗號復起。

曾被王爭擊敗的革左五營殘部,老回回馬守應、左金王賀錦、爭世王劉希堯、亂地王藺養成的四營數萬流賊聞之來投,張獻忠隨即聲威復振。

一樣是在崇禎十四年的年底,張獻忠趁湖廣官軍空虛,接連攻陷舒城、六安,聚攏災民數萬,聲勢浩大。

二月,張獻忠率部進克廬州,殺知府鄭履祥。

得知此事的崇禎皇帝大怒,然朝堂之上接連商議無果,兵部尚書陳新甲提議,可復起孫傳庭爲陝西三邊總督,進可制李闖,退可懾王爭。

這個提議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對,但除此之外已經別無它法。

遼東方面,崇禎在調回王爭之後已經是追悔莫及,可要是再給調回來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必然遭受天下人嗤笑,最終只能是不再提及此事。

山東軍一撤,遼東的大好形勢立刻轉變,皇太極雖然已經被海蘭珠之死訊搞的昏頭漲腦,儘管沒有再次御駕親征,但卻徵調清兵十萬增援松山。

這時候蒙古科爾伈諸部的援兵又已經趕到,多爾袞所部清軍已經激漲至近二十萬,遂與濟爾哈朗分圍松山堡和錦州城。

崇禎曾提順天巡撫楊繩武爲督師,命他統關內兵援救洪承疇。

可楊繩武唯唯諾諾,根本不敢出關,崇禎無法,又下旨命兵部侍郎範志完出關援助,可他依然斂兵不敢出戰。

最後滿朝文武,只有一個副總兵焦埏率本部赴援,可崇禎慰勞提拔的旨意還沒到,就聽見一個噩耗。

副總兵焦埏剛率部出山海關便遭到多羅貝勒嶽託的阻截,多鐸陣斬焦埏,正白旗騎兵數千繼而擊潰出關明軍,眼下已然是全軍覆沒。

焦埏一死,更是無人敢出,朝堂之上現在就連往常那種激烈爭吵的功夫都不剩下,大明重臣們只是低頭站在那裡,隻字不說,唯恐崇禎提到自己,整日朝堂上寂靜的可怕。

不久前曾有言官提出,忠烈伯、左都督王爭自任山東總兵以來,對陣李闖有勝無敗,可命其爲援剿總兵,持大印,節制各鎮援剿兵馬,專剿李自成。

шшш ▪tt kan ▪¢O

崇禎聽到後勃然大怒,直接將那個言官轟出了朝堂,見狀,那些本有此意的官員驚恐不已,自此以王爭專事剿賊一策便再無人敢提。

事情一直拖到眼下,已經是崇禎十五年的二月底,春節剛過去不久,但大明的大堂上卻沒什麼喜慶的氛圍。

就在前不久,傳出張獻忠在湖廣復起,連克數地的消息。

原本只有一個李自成,已經把河南和陝西攪的天翻地覆,這時候卻又來了個張獻忠,湖廣和江南的官軍都被牽制,境況更是愈發糜爛。

兵部尚書陳新甲知道崇禎忌憚山東的王爭,以他的性子來說,是到死都不會啓用的,那眼下唯有一個人能擔當大任,那便是和御史施邦耀一同關押在牢獄中的孫傳庭。

經過連續幾日的朝議之後,崇禎皇帝總算下定決心,在平臺召見孫傳庭,啓用他爲陝西三邊總督,專剿李自成等部農民軍。

不過除此之外,對於山東方面再次傳來斬闖軍千級的大勝,崇禎只是揮手讓司禮監下道慰勞的旨意便再不提起。

新的一週,求推薦票、訂閱,順便一提,月末了,大家有月票的可以朝砸過來了,反正俺是石頭,砸不死。

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
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