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

名將到手,孩子我有!

雙喜臨門的李如楠這個新年過得格外順心暢快,出了正月之後,孫承宗和李凌兒返鄉成婚,李如楠也算厚道,除了奉上一份大大的賀禮之外,還準了孫承宗兩個月的假。

送走了孫承宗,李如楠也該起行前往金州衛上任了,不過再出發之前,他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去兌現承諾。

當初從朝鮮回來的時候,他曾經對那些軍戶和他們的家人說過,他會把他們當作親人,一輩子都要照看着,如今他升官發財了,自然不能忘了當初說的話。

剛出了正月,李如楠都顧不得在家陪伴嬌妻美妾,便冒着春雪,帶上來順和將軍衛隊朝着犛牛鎮趕去。

以往到了大雪封山的時候,遼東大地上生活着的漢人,總是要有一些人凍餓而死的,犛牛鎮更是如此,此地靠近邊牆,便是年成好時,也時常有蠻人越境尋釁。

要是趕上荒年,一旦入了冬,都沒辦法到山裡去討食,基本上就是家家帶孝,戶戶發喪,逃荒是常有的事。

大明百姓苦,大明百姓真的苦,那些有錢有地有糧有勢力的豪門士紳是不用納糧的,也不用對這個國家承擔任何義務,他們要做的就是讀書,然後對國家發發牢騷。

國家朝廷總歸是需要人來供養的,這個重擔自然就落在了那些泥腿子的身上,他們用瘦骨嶙峋的肌體支撐着這個老大帝國,各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剩下的一點兒糧食就是全家人一年的嚼穀了。

今年算不得大災之年,但犛牛鎮這裡的情況卻依然不容樂觀,朝鮮發生戰事,全鎮的青壯都被李如楠帶上了戰場,家裡沒了勞動力,可想而之生活會何等艱難。

好在李如楠是個厚道的,應有的賞賜分文不少,這一戰下來犛牛鎮的老少爺們兒雖說戰死了不少,可這個年倒是過得順心暢意,正月裡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能聞到肉香,大姑娘小媳婦也能扯上幾尺畫布,孩子們甚至還拿到了從來都沒聽說過的壓歲錢,整個犛牛鎮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的。

李如楠對這些鄉民來說,那自然是大恩人了,那些僥倖過了冬的人家甚至在家中立好了長生牌位,天天爲李如楠祈福,期盼着這位好上官能多福多壽。

李如楠到了犛牛鎮,這對全鎮百姓那可是大事了,恩人到了,一大早就在幾個鄉老的帶領下到了鎮上迎候。

李如楠策馬到了鎮上,見人人都是滿面紅光的,和上次相見時明顯壯碩了不少,他也是高興不已。

隔着大老遠,就聽見了孫興的大嗓門:“大人!標下參見大人!”

接着就密密麻麻的跪倒了一大片,李如楠連忙上前,翻身下馬,將面前的幾個老者攙扶起來。

“諸位鄉親快快請起,若是再如此,我可不敢再來了!”

鄉民們聞言,這才起身,一個鄉老上前躬身道:“多虧了大人,今年犛牛鎮的百姓才能太太平平的過了這個年,全鎮的老幼沒有一個凍餓而死的,這可都是大人的恩德。”

李如楠一笑,看着衆多鄉民感激的目光,心中也不由得感動,這個時候的人雖然“愚昧”,但是卻勝在淳樸,別人對他好,他就能把一顆心都掏出來。

“老丈嚴重了,李如楠說過,要照看你們一輩子的,豈能食言而肥,這話再也不要提,若是再提的話,今後我也不來了!”

衆人聞言,也只好不再說,引着李如楠一行人到了鎮上的一處富戶人家,堂上早就擺好了酒筵,只等李如楠到來。

分賓主落座,李如楠被推着坐了主位,孫興和趙老三兩個在李如楠的下首坐了,席上除了主人家,還有兩個年輕的後生,長得一般無二,都是身材壯碩,一問才知道果然是對雙生子哥哥叫孫武,弟弟叫孫文,是孫興的本家兄弟,他們的父親在海汀倉戰死了,孫興今日帶這兩兄弟過來,想來是想要託付給李如楠了。

酒過三旬,李如楠也不藏着掖着了,直言道:“剛得了聖旨,萬歲爺擢拔我做了個金州衛的指揮使。”

金州衛!

那可是海邊上了,孫興和趙老三聞言,神色不禁黯然,李如楠去上任的話,可就不再是他們的上官了。

孫興道:“大人能升官總歸是好事,來!俺敬大人一杯!”

趙老三也跟着道:“依着大人的功績,莫說是指揮使,便是做到都指揮使也是應當應分的,標下預祝大人前程似錦!”

李如楠知道這兩人是心中不捨,不是他自誇,遍觀整個大明軍界,上官能做到他這個份上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現在的大明雖然號稱有健卒三百萬,可實際上太祖皇帝創下的衛所制度早就崩潰了,現在就是一鍋爛粥,那些個指揮使,千戶,百戶大肆侵吞軍戶的土地,累的軍戶無以爲生,只能四處逃亡。

便是有了戰功,大頭也是上官的,真正能落在他們這些軍戶手上的不過就是些殘羹剩飯,再加上太祖皇帝有明旨,軍戶世襲,還不得該行。

犛牛鎮的軍戶算是不錯了,至少還能靠山吃山,別的地方軍戶的生活,甚至連乞丐都不如。

李如楠要走,他們如何捨得,可是卻又不能耽擱了李如楠的虔誠,心裡也是矛盾不已。

李如楠也不想讓他們再亂猜了,道:“我今日來,就是想要問問你們,願不願意跟着我去金州衛。”

趙老三一驚,道:“大人要帶着我們一起走!”

也不怪趙老三吃驚,太祖皇帝的聖命裡還有一條,軍戶是不得任意遷徙的,住在一個地方,一輩子就只能住在那裡,祖祖輩輩都是如此,一旦隨便遷移,被當地官府發現的話,便要被當成逃兵處理,輕則充軍發配,重則直接掉了腦袋。

可李如楠卻沒有這個顧及,現在整個遼東都司都是他們李家的地盤,李如鬆不追究,誰會亂嚼舌頭。

“說的不錯,當初我說過要管你們一輩子的,如今要調去金州衛,又不能食言,就只能帶着你們一起走了,我也知道你們故土難離,也不強求,願意跟着我走的,有我李如楠一口吃的,就絕不會餓着你們,日後戰場上立了戰功,升官發財,人人有份,不願走的,我李如楠也不埋怨,今後但凡有難處了,還是能來找我!”

孫興一聽就跳了起來,跪倒在李如楠的面前,大聲道:“大人說的哪裡話,只要大人不嫌棄俺是個廢人,大人到哪裡,俺就跟到哪裡去!”

趙老三也跟着跪倒在地,道:“標下也是一樣!”

李如楠聞言大喜,這兩個百戶願意跟着他走,當初上過朝鮮戰場的那些軍戶肯定也能拉走大半,這些軍戶可都是見過血的,早已經成了精兵,便是比之遼東精騎也不遑多讓,有了這些軍戶做家底,李如楠對前途是越來越有信心了。

連忙將兩人攙扶了起來,道:“好!我李如楠今天說的話,諸位也做個見證,海枯石爛,絕不食言!”

孫興起身,接着又把那對雙生子拉了過來,道:“大人!這是俺堂叔的兩個兒子,他們爹爹在海汀倉戰死了,如今家裡就只剩下了他們兩個,都是好手,大人要是不嫌棄的話,就收他們兩個做個親隨!”

孫武孫文兩兄弟也跪倒在地上,道:“請大人收留!”

做親隨可是和頂了他們父親的缺額做軍戶大不相同,雖然跟在李如楠的身邊也不愁沒個出身,但是危險性可就要大得多了。

“你們兩兄弟想要投到我門下,不知都有何本事!”

孫武搶着道:“大人!俺們兄弟兩個自幼便跟在堂兄身邊修習武藝,十七八個人都不是俺們的對手,上次去朝鮮,要不是俺娘死了,爹爹讓俺們兄弟在家守孝,也不至於~~~~~”

孫武說着不禁眼圈泛紅,李如楠點點頭,道:“好!既然如此,我便收下你們兩個,做個親兵好了!”

李如楠也覺得是到了時候收些親兵在身邊效力了,總不能到什麼地方都指望着將軍衛隊,現在雖然是有了主城,可到時候能不能補充將軍衛隊的缺額都還不一定呢,有些親兵在身邊,做起事情來也能方便些。

孫武,孫文兩兄弟見李如楠答應,連忙磕頭:“小人拜見九少爺!”

衆人又是一番痛飲,便有鄉老將整個犛牛鎮各個屯子的老少全都召集在了一起。

“大人恩典!讓我們這些個泥腿子能平平安安的過了這個年,如今大人要去金州衛上任,心裡卻也還惦念着咱們,大人說了,有願意跟着去金州衛討生活的,便跟着大人同去!”

原本鄉民還因爲李如楠要調走,心裡惴惴,生怕再來一個喝人血的千戶過來,如今聽說李如楠要帶着他們同去,頓時一陣歡聲雷動。

“大人恩典!俺們願意跟隨大人同去金州衛!”

“都回家去收點傢什,跟着大人去金州衛啊!”

李如楠看着,心中也不禁一陣安慰,他自問沒多大能耐,能在這個即將拉開大幕的亂世之中保得一方百姓平安,他便心滿意足了。

一旁的來順小聲說道:“少爺!這事兒是不是要和大少爺商量一下啊!您這邊定下了,到時候怕是大少爺那邊難辦啊!”

犛牛鎮的軍戶們都跟着李如楠走了,到時候再來一個千戶可就成了光桿司令了,說不得要去找李如鬆哭訴。

“還有一樁,少爺!這麼多人,人吃馬嚼的,那要多少錢啊!現在這青黃不接的,少說也要養他們三四個月,這錢~~~~~~~~~”

“閉嘴!”李如楠皺眉斥道,“你眼睛裡就只能看着錢,你當這些軍戶是什麼,這纔是家底,有了這些人在,到了什麼時候,少爺我都有本錢。”

來順擔心的那些事情,李如楠根本就不在乎,李如鬆那邊還能爲難他嗎?不就是一個千戶所嗎?

遼東這地界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少流民,每年從關內逃荒過來的百姓,少說也有幾萬人,犛牛鎮這邊被李如楠搬空了,自然有流民過來填補缺額,還用的着李如楠操心。

至於錢的問題,那就更不是問題了,之前在朝鮮得了李昖的寶藏,現在少說還剩下五六百萬兩,足夠這些百姓過活一輩子的了。

再說金州衛地處沿海,犛牛鎮的百姓能在這邊找大山要吃的,難道就不能到金州衛去找大海要嚼穀嗎?

在亂世什麼是最重要的,不是錢,也不是糧,要緊的只有人,只要有人,什麼都能得來,到了什麼時候也都不會虧本。

把孫興和趙老三喊了過來,道:“孫興!你這就在犛牛鎮組織百姓們遷移,趙老三!你去鐵嶺衛找指揮使馮歇,告訴他,就說本將軍要帶着人出去串親戚,讓他準備好五萬石糧食,少了一斤糧食,老子也不答應!”

孫興和趙老三兩個一聽,就知道自家大人這是又要耍無賴了,如今整個遼東都是李家人說了算,馮歇有幾個膽子敢不答應。

李如楠這邊也粗略算過了,整個犛牛鎮的百姓老老少少總共四千三百多人,這五萬石的糧食足夠他們一個月的吃用了,不過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如楠對金州衛那邊又不熟悉,什麼情況都不知道,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實在不行,到時候就帶人去江淮一代採辦糧食,總歸要堅持到今年秋收才行。

看着那些熙熙攘攘的百姓,李如楠知道,這纔是他的隊伍,這纔是他在這個時代生存下去的根本。

辦妥了犛牛鎮的事,李如楠又急匆匆的回了家,趁着李如鬆還沒去上任,還有一樁事要料理,而且是刻不容緩。

朝鮮那邊之前是打得熱火朝天,別的地方也是一樣不太平,總有人喜歡挑事,同樣是紛紛擾擾的,而這麼人又是李如楠眼中最大的威脅一一努爾哈赤!

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十四章 調戲父女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六十章 萬曆皇帝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四十一章 悶頭髮展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二十章 化險爲夷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一百零四章 恩賞第十章 養虎爲患第十七章 海賊第二十九章 分辨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七章 還真就不要臉了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十章第九十章 援兵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萬家生佛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六章 禍事了?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九十六章 回師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五章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零一章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十七章 海賊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九章 小人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八章 王妃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章 動盪的日本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六十四章 恨!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三十五章 九少爺進村了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十九章 果然豪傑~~~個屁!第十八章 海狸子第十九章 生死一線間第六章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六十章 萬曆皇帝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四十七章 加藤清正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十六章 小西行長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十九章 打!第五十一章 造福日本人民的九少爺第四十七章 經濟
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十四章 調戲父女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六十章 萬曆皇帝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四十一章 悶頭髮展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二十章 化險爲夷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一百零四章 恩賞第十章 養虎爲患第十七章 海賊第二十九章 分辨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七章 還真就不要臉了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十章第九十章 援兵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萬家生佛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六章 禍事了?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九十六章 回師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五章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零一章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十七章 海賊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九章 小人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八章 王妃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章 動盪的日本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六十四章 恨!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三十五章 九少爺進村了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十九章 果然豪傑~~~個屁!第十八章 海狸子第十九章 生死一線間第六章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六十章 萬曆皇帝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四十七章 加藤清正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十六章 小西行長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十九章 打!第五十一章 造福日本人民的九少爺第四十七章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