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罷戰

“這他媽的打得叫什麼仗!”

一進帥帳傅成就罵罵咧咧起來,好不容易盼着楊鎬倒黴,戰鬥減員,滾到漢城去養傷了,邢玠也願意用他們,眼看着就要有立功的機會了,可是這一戰打得實在是窩囊透頂。

小西行長所部完全都所在了順天城內,打定了主意要做縮頭烏龜,明軍這邊又是攻擊不順利,打了一天也沒個結果,還白白折損了五六百弟兄。

李如楠心裡也是憋着一肚子的火氣,見傅成還罵起來了,更是火大:“你叫喚個什麼,老子還有氣沒出撒呢?”

如果李如楠要是把全部的實力全都拿出來的話,攻克順天城倒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他敢嗎?

不提要保存實力的問題,單單是明軍另外兩路進攻不順,李如楠就沒辦法放開手腳的大幹一番。

麻貴在蔚山那邊打了個不勝不敗,看意思是打算要圍城,將敵人困死了,邢玠那邊一開始打得倒是氣勢洶洶,可惜虎頭蛇尾,一個軍糧不足就困住了邢玠的手腳,結果延誤戰機,被島津軍殺得大敗,眼下也回了漢城休整。

就算李如楠這邊能夠攻下順天城,戰略意義也已經不大了,充其量,能夠讓倭寇進一步壓縮戰線,最終逼迫倭寇撤軍。

將倭寇趕出朝鮮,顯然不是李如楠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也不是他的最終目標,要是朝廷允許的話,他恨不得現在就能殺上日本去。

劉千里已經送來了情報,豐臣秀吉是不行了,眼看着就要油盡燈枯,這個時候,是日本最爲混亂的一段時間。

在朝鮮戰爭中,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德川家康想要上位,豐臣氏想要保住他們的地位,還有那麼多野心家也紛紛粉墨登場,這個時候,李如楠要是能趁機摻和一腳的話,絕對能把日本這灘渾水攪得更亂。

可問題是,李如楠有機會嗎?

遼東方面的情報先是,努爾哈赤已經準備要清理舒爾哈奇了,一旦舒爾哈奇完蛋的話,接下來,野豬皮要幹什麼,那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所以李如楠現在也很矛盾,他必須打順天城,打下了順天城,就能逼迫倭寇撤軍,到時候他就能快些返回遼東,去準備和努爾哈赤的大戰,可是他又不想打順天城,倭寇的戰鬥力不差,強攻的話,肯定要付出不小的代價,這個代價是李如楠不想承受的。

結果就這麼矛盾着,糊里糊塗的打了一天,折損了不少人馬不說,連順天城的城牆都沒登上去。

傅成被李如楠罵了一通,這會兒也老實了,縮着腦袋,小聲問了一句:“大人!您看明天這仗可怎麼打啊?”

李如楠也在爲這件事頭疼,正琢磨着,突然聽到外面一陣驚天動地的響聲傳來,李如楠連忙起身大聲道:“外面怎麼回事,誰再開炮?”

不多時就有人入內稟報,原來是水軍統領鄧子龍率領水軍,趁漲潮之際向順天城迫近,同日軍開始交戰。

“孃的!水軍都不知會老子,擅自行動,置國家大事如同兒戲!”

傅成忙道:“大人!不如趁着現在出擊,攻取順天城!”

李如楠沒好氣的罵道:“打個屁!聽炮聲,就知道水軍進攻不力,現在進攻,黑燈瞎火的,不是給倭寇當活靶子嗎?立刻派人去知會鄧子龍,告訴他,他想找死,老子不管,別他孃的讓弟兄們白死了!”

對鄧子龍,李如楠其實還是十分欽佩的,鄧子龍的生平,稱得起是草根崛起,早年因生計所迫,遊走四方。嘉靖八年遇吉水羅洪先,技藝大有長進,在羅洪先的幫助下,鄧子龍考中了武舉,從此走上了他長達40年的軍旅生涯。

鄧子龍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面臨內憂外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當時中國沿海飽受日本倭寇和海盜的侵擾,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到很大損失。

鄧子龍毅然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倭鬥爭中,率領江西官兵進駐福建泉州一帶,英勇抗擊倭寇達十餘年,先後轉戰福建、廣東沿海,大小數百戰,屢立戰功。

他先後受陳晉德、吳桂芳、殷飛茂、郭成、張元勳等文武官員的器重,一步步由一名下級軍官成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將領,他的許多軍事思想和理論也在這一時期形成。

萬曆二年抗倭戰爭基本結束以後,鄧子龍被調回江西,先後任撫州把總、鄱陽守備,並在江西銅鼓一帶成功平定了李大鑾起事。在巡撫潘季馴的舉薦下,鄧子龍由銅鼓石守備升任浙江參將,巡視寧波一帶海防。

萬曆九年,鄧子龍奉命進入黔任武靖參將,一舉平定了“五開兵變”,威名傳播大江南北。

萬曆十一年,緬甸東籲王朝在統一全緬以後,不斷髮動侵襲中國雲南邊境的戰爭,蠶食中國領土。在雲南巡撫劉世曾和巡按董裕的請求下,萬曆皇帝命令鄧子龍率軍三千馳援雲南。

鄧子龍到達雲南前線以後,積極進行防禦作戰,先後取得了姚關偃草坡、攀枝花、灣甸、耿馬三尖山等戰鬥的勝利,並配合隨後到達的劉部乘勝追擊,長驅而入,攻下緬甸副都阿瓦,沉重打擊了緬甸侵略者的氣焰。

鄧子龍在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在雲南邊境指揮了多次御緬戰鬥,使緬甸侵略者不敢越邊境一步,爲鞏固邊疆、建設國防作出了重要貢獻。

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並很快佔領朝鮮全境,應朝鮮國王李昖的請求,明朝政府派出援兵進行干預,並將日軍擊退壓縮在沿海一線。

爲了給日軍致以沉重打擊,明朝政府決定組建海軍,並由已解甲歸田的老將鄧子龍出任明朝水師副總兵,率領中國水師援朝抗倭。

在歷史上進行的露樑海戰中,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與朝鮮民族英雄、水師統制使李舜臣不幸陣亡,壯烈犧牲。

李如楠之所以對鄧子龍惡語相向,也是事出有因,那就是鄧子龍救過野豬皮的命,也因爲這件事,在歷史上鄧子龍成爲整個清代皇室頂禮膜拜的保護神。

鄧子龍與努爾哈赤是什麼關係?

鄧子龍是一個漢族將領,爲什麼成爲滿族皇室崇敬的對象?

歷史上,努爾哈赤欲起兵攻明,經常親自微服到遼東一帶偵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努爾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鮮的過路明軍抓獲,交給了開赴抗倭前線的副總兵鄧子龍。

努爾哈赤過人的膽識,深受鄧子龍的讚賞。鄧子龍便放走了這位後來開創了一個新王朝的開國大帝。

爲了報恩,努爾哈赤爲在朝鮮陣亡的鄧子龍立了廟,並把鄧子龍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聖殿“堂子”中祭祀,隨着堂子遷往北京,鄧子龍的神像一直在尚錫神亭中安放,直到清末,所以堂子又稱“鄧將軍廟”。

《清朝野史大觀》中有一則《迎祭鄧將軍》,寫的就是順治帝出東直門迎鄧將軍神位於大內供奉,順治帝對如此大張旗鼓迎奉一位前朝將領感到大惑不解,便問手下大臣誰知道這個鄧將軍是何許人也。一位近臣說,這位鄧將軍,就是萬曆年間援朝殉難的副將鄧子龍。

後世庚子事變,慈禧太后下令榮祿進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私下與聯軍保持關係的榮祿不想得罪列強,就找了一個絕好的藉口:清廷的堂子就在御河橋東交民巷使館區,若炮擊使館,勢必危及堂子的安全,堂子中有清室視爲保護神的鄧子龍的廟宇。

榮祿正是利用皇室對鄧子龍的敬畏心理,達到了避戰目的,果然,慈禧放棄了炮轟之舉。由此可見,鄧子龍在當時對皇室影響之大。

前世,李如楠只把這件事當成了野史傳說,可誰知道這件事居然是真實發生了,就在去年,劉千里就探查到,鄧子龍確實抓住了窺探大明軍情的努爾哈赤,後來因爲激情四射的對上了眼,就把野豬皮給放了。

如果不是因爲顧忌着對方是個大英雄,老將軍的話,李如楠都想帶兵去找鄧子龍算賬了,他這邊千辛萬苦的要除掉這個禍害華夏江山的通古斯酋長,可鄧子龍卻僅僅因爲努爾哈赤演戲很精彩,就把這個民族大敵給放了。

此時海面上打得熱鬧,李如楠派人去偵查了一下,基本上可以確定鄧子龍的這次偷襲失敗了。

原來正打着呢,潮汐突然退去,明朝水軍共有戰船二十三艘擱淺在海灘上。擱淺的戰船隨後被日軍放火點燃,明軍死傷及被俘者甚衆,朝鮮水軍的正四品武將禹壽也被日軍火繩槍擊中。

傅成聞言小聲道:“大人!要不要出兵牽制一下,否則水軍的弟兄們可就~~~~~”

“用得着你說!”李如楠沒好氣的打斷了傅成的話。

雖然惱恨鄧子龍放走了野豬皮,可李如楠也下不了那個狠心,真的坐視自己人戰死,當即就點齊了人馬,朝着順天城撲了過去。

這黑燈瞎火的,攻城自然是不行的,不過壯一壯聲勢,朝着城內轟上幾炮,爲水軍撤退爭取時間,還是可以的。

果然,李如楠這邊一動,原本打算乘勝追擊的小西行長也不敢動了,順天城沒有多少火炮,想要對抗明軍的大炮,都要靠水軍船上的大筒。

等到水軍都退走了,雖然船隻損失不小,但好在人員傷亡不大,總歸是不幸當中的萬幸了。

轉天,李如楠還在想着該怎麼進攻的事情,卻接到了邢玠發來的軍令,讓他立刻撤軍。

“撤軍!大人!這個時候撤軍,豈不是白忙活了!”一聽到要撤軍,傅成第一個就叫嚷了起來,他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讓他撤軍,這讓他如何接受。

李如楠也不想就這麼撤軍,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過來,只是打了一天就要撤軍,豈不是太憋屈了。

“軍令如山倒,卻也不是我們能違抗的!”

傅成還是心有不滿,道:“大人!不如讓末將帶着弟兄們再攻一天,倘若事不能成,再撤軍可好!?”

李如楠有心答應,可是他很清楚,這個時候他絕對不能這麼做,現在不知道有多少眼睛都在盯着他,特別是之前有過過節的楊鎬,一旦他違令不尊的話,被楊鎬抓住把柄,等到回朝之日,還指不定要怎麼搬弄是非呢。

上次沒有萬曆皇帝的聖旨,沒有五軍都督府的軍令擅自出兵,就差點兒熱鬧了萬曆皇帝,好在運氣不錯,得了傳國玉璽否則絕對夠他喝一壺的了。

“邢大人既然來了軍令,我等還是遵照軍令形事的好!”

當天,包圍順天城的中朝聯軍開始撤退,明軍此時尚有一萬餘兵力,比起進攻泗川的邢玠所部來說,李如楠這邊的情況要好得多。

水軍亦於當天解除了對順天城的海上封鎖而退回古今島,以此,中朝聯軍對順天城的攻略作戰以失敗而告終。

中朝聯軍在攻打順天城失敗後,李如楠所部也沒有立刻撤回漢城,而是接到了邢玠的命令,改爲在順天附近監視日軍,以實現對順天城的牽制。

雖然此次軍事行動,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卻也看得出來,日軍上下對這場戰爭已經失去了信心,從萬曆二十年入朝,到現在,日軍盤踞朝鮮半島已有七年之久,在沿海分佈三處,戰線長達千餘里,士兵疲於奔命,供應不足,屢敗厭戰,士氣低落。

日軍與明朝軍隊交戰往往舉陣驚駭奔散,投降者愈來愈衆。是時,日本國內普遍怨恨豐臣秀吉。

最終征戰一生的豐臣秀吉因爲朝鮮戰爭的失利,羞憤積鬱,終於要去見他信奉的天照大神了。

伏見城內,豐臣秀吉就快要走到他人生的盡頭了,此刻在他身邊的只有一個石田三成,石田三成的手上捧着的正是當初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聖旨。

“太閣大人!真的要念嗎?”

豐臣秀吉強打着精神,點了點頭,道:“念!就算是去了天國,我也要記住明國皇帝帶給我的屈辱!”

石田三成沒辦法只能將聖旨展開,一字一句的唸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佔之隔。當茲盛際,宜讃彜章。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

茲特封爾爲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朕恭承天命,君臨萬邦,豈獨又安中華,將薄海內外日月照臨之地,罔不樂生而後心始慊也。爾日本平秀吉比稱兵於朝鮮,夫朝鮮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職貢之國也,告急於朕,朕是以赫然震怒,出偏師以救之,殺伐用張原非朕意。乃爾豐臣行長遣使藤原如安來,具陳稱兵之由,本爲乞封天朝,求朝鮮轉達,而朝鮮隔越聲教,不肯爲通。輒爾觸冒以煩天兵,既悔過矣。今退還朝鮮王京,恭具表文,仍申前請。經略諸臣前後爲爾專奏,而爾衆復犯朝鮮之晉州,情屬反覆,朕遂報罷爾者,朝鮮國王李昖爲爾代請,又奏釜山倭衆經年無譁,專俟封使,具見恭誠。

朕故特取藤原如安來京,今文武羣臣會集闕庭,議審始末,並訂原約三事:自今釜山倭衆盡數退回,不敢留住一人;既封之後,不敢別求貢市,以啓事端;不敢再犯朝鮮,以失鄰好。披露情實,果爾恭誠,朕是以推心不疑,嘉與爲善。

口敕原差遊擊沈惟敬前去釜山宣諭,爾衆盡數歸國,特遣後軍都督府僉書署都督僉事李宗誠爲正使,五軍營右副將左軍都督府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爲副使,持節賚誥封爾平秀吉爲日本國王,賜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以下皆各量授官職,用溥恩賚,仍詔告爾國人,俾奉爾號令,毋得違越,世居爾土,世統爾民。

蓋自我成祖文皇帝賜封爾國,迄今再封,可謂曠世之盛典矣。自封以後,爾其恪守三約,永肩一心,以忠誠報天朝,以信義睦諸國,附近夷衆務加禁戢,毋令生事於沿海。六十六島之民久事徵調,離棄本業,當加以撫綏,使其父母妻子得相完聚,是爾之所以仰體朕意,而上達天心者也。至於貢獻,固爾恭誠,但我邊海將吏惟知戰守,風濤出沒,玉石難分,效順既堅。朕豈責報一切,免行俾絕後寡,遵守朕命,勿得有違,天鑑孔嚴,王章有赫,欽哉故諭!”

豐臣秀吉聽着,表情則隨着詔書的不斷誦讀聲愈加陰沉,雙拳緊握,青筋畢露,好不容易聽得石田三成讀完,豐臣秀吉突然長出了一口氣,笑了起來。

“狂妄自大的明國人,總有一天我國會征服你所統領的那片土地,讓所有的明國人都成爲皇國的奴隸!”

說完這句話,豐臣秀吉突然腦袋一歪,就這麼帶着他瘋狂的夢想離開了人世,留下來的則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和一副爛攤子。

豐臣秀吉死後,原本受命輔佐豐臣秀賴的前田利家老病纏身,已經無法處理政務,所有的權利都順理成章的落在了五大老之中排名第二的德川家康手上。

德川家康自然不想再繼續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了,當即就表明了態度,要撤軍,和談!

就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後,德川家康便趕往了加賀國,他雖然趁着豐臣秀吉病逝的機會,掌控了日本的權柄,但是在這個國家,還有一個男子的態度,是他不能忽視的。

這個男人就是日本加賀百萬石的藩主前田利家。

如今前田利家也已經病入膏肓,恐怕很快就要不久於人世了,但是憑藉着威望,他依然對日本的走向有着不可輕視的地位。

前田利家的一生,可以說親歷了整個日本戰國的歷史,他原本不過是尾張海東郡荒子城主前田利昌的四子,因爲善於舞槍,人稱槍之又左。

十四歲時前田利家作了織田信長的隨身小姓,其玩世不恭的態度與織田信長很相似,因此得到格外的寵信。

永祿年間,織田信長設赤母衣衆與黑母衣衆,前田利家與佐佐成政分別擔任筆頭。以後作爲織田信長的旗本武士隨軍出戰。

但是後來卻因爲將同爲織田信長側近的十阿彌斬殺,差點因此被織田信長處死。後來因爲在桶狹間合戰、美濃進攻時作戰勇猛,纔得到赦免,經此事故後前田利家收起幼時的浪蕩,開始變得成熟、穩重。

原本前田利昌過世後,前田家由前田利家的長兄前田利久繼承前田家,但是不久之後,織田信長就命其繼承前田家,原因是前田利久體弱多病,不能上戰場,前田利久遂被迫離開尾張荒子城。

隨後,前田利家與佐佐成政、不破光治一起協助柴田勝家經略北陸。受封越前今立、南條兩郡。

前田利家一邊隨柴田勝家轉戰,一邊在治理領內二郡時展現行政能力。上杉謙信死後,前田利家趁上杉家“御館之亂”,攻佔了上杉家在北陸的大片領地。

當上杉景勝繼任家督,領兵出戰時,前田利家因加賀一向一揆暴亂而歸國,兩軍未能正面交鋒。

轉年,前田利家被織田信長封到能登,用了一年的時間鎮壓了領內的上杉勢力。之後,前田利家成爲柴田勝家的助手,參與平定北陸地方的戰事。

本能寺事變爆發後,由於前田利家的女兒豪姬是羽柴秀吉的養女,算是有親戚關係。秀吉與柴田的關係逐漸惡化,這讓前田利家很苦惱。一個是對自己有恩的上司,一個是自己的好友。在這種左右爲難的處境下,前田利家還是以柴田勝家屬臣的身份參加了賤嶽合戰,但是沒有倒向任何一方作戰。

柴田勝家兵敗自殺後,前田利家改仕秀吉,領加賀、能登兩國。之後前田利家在豐臣秀吉麾下建立許多戰功,成爲豐臣秀吉身邊的重臣。

並在小牧長久手之戰等重要的戰役中出戰並作出重要貢獻,德川家康降服之後,豐臣秀吉規畫出五大老與五奉行的政治體制,讓他們在自己死後輔佐其幼子秀賴,而利家就名列五大老第一。

縱觀前田利家的一生,初期不過是一個出身普通的武士,衝動莽撞的年輕人,中期成了一個踏實勤謹中堅派將領,到了後期更是一躍爲天下屈指可數的大名,無論能力,地位,聲望均凌駕於諸侯之上,在豐臣秀吉之下唯有德川家康可與之相較,也只有前田利家可以協調諸多實力派的豐臣系大名和外樣大名們與德川家康相抗衡,這不能不說是非常非常成功的人生。

說到前田利家,不能不談芳春院這位傑出的女性。如果說豐臣秀吉的天下一半是北政所的功勞,那麼說前田利家的成就離不開芳春院的貢獻也未嘗不可。

豐臣秀吉和前田利家的友誼,寧寧和阿鬆這兩位閨中密友的友誼,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可以說正是因爲阿鬆和太閣夫婦的關係,才能夠讓前田利家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纔會讓豐臣秀吉始終對前田利家推心置腹,不斷的越級提拔前田利家,到最後連自己最疼愛的豐臣秀賴也完全託付給前田利家來照顧。

德川家康對前田利家的顧忌,可是說是擺在明面的,任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前田利家雖然病了,甚至可以說是即將不久於人世,但是前田利家的態度,在此時依然十分重要。

“前田殿下!身體可否康健了!?”

前田利家勉強坐着,臉上的血色已經很淡了,他自己也很清楚,人生即將就要走到盡頭了,他猜到了德川家康會來,只是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

“德川殿下!大阪城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德川家康在前田利家的面前可不敢表現的過於倨傲,忙道:“事情進行的十分順利,太閣殿下的遺體已經安葬了,遵照太閣殿下的遺命,我已經頒佈了撤軍的命令。”

前田利家微微一笑,道:“太閣的遺命,德川殿下!恐怕是你自己的意思纔對吧!”

德川家康聞言,面色一變,乾笑道:“您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前田利家道:“我看的很清楚,別人也很明白,征服朝鮮,進而征服大明是太閣殿下畢生的夢想,如今事業尚且沒有完成,他就是死了,依着他的性格,又怎麼可能放棄呢?”

德川家康知道這件事瞞不過最瞭解豐臣秀吉的前田利家,便道:“不知道前田殿下的意思呢?”

前田利家咳嗽了兩聲,道:“撤軍吧!這場戰爭再繼續進行下去,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日本根本就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各地的大名和百姓對這場戰爭也早就感覺到了厭煩,還是儘快結束吧!日本的秩序需要立刻恢復,這纔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德川家康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他之前還在爲如何說服前田利家擔心過:“您能這麼想,那是再好不過了!同時我還準備和明國,朝鮮進行和談!”

前田利家一笑,道:“這件事,我想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德川家康疑惑道:“您爲什麼會這麼看,據我所知,這場戰爭讓明國和朝鮮也感覺到了疲憊,他們肯定會十分樂意進行和談的。”

前田利家搖了搖頭,道:“那只是你的想法,朝鮮或許會迫於我們的武力,同意和談,但是明國絕對不會,之前他們答應了和平,但是卻被太閣殿下拒絕了好意,明國人是最注重臉面的,尤其是身爲一國皇帝的那位,他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戰,所以絕對不會同意和平,如果不是因爲明國現在自身也在遭遇叛亂,天災的話,我想我們現在就可以準備應付,明國隨時會到來的攻伐了。”

德川家康聞言一驚,他沒想到前田利家居然能看的這麼長遠,如果前田利家現在不是病入膏肓的話,日本未來究竟由誰來做主,或許還猶未可知。

前田利家接着道:“德川殿下無須擔心,前田家能夠從一個小豪族發展成爲現在的加賀,能登百萬石的藩主,已經滿足了,對於日後,前田家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支持德川殿下的,這一點請您放心,我是一個快要死的人了,我隨時都有可能去見織田殿下和豐臣殿下,有些話,我想要對你說,日後的日本,沒有人能夠壓制住你了,不過還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不要難爲織田家和豐臣家的後人,請您務必答應。”

前田利家說完又是一陣咳嗽,好半天才止住,強撐着道:“還有一件事,明國的報復你暫時可以不用去考慮,但是有一個人,卻不能不擔心,我想您也已經查明瞭,向我國大肆出售福壽膏的人,就是之前在朝鮮戰場上殺死了加藤清正殿下的李如楠,這個人對日本極其不友好,不但在戰場上手段極其很辣,而且還十分有頭腦,之前我派人去明國的遼東查訪過了,他的實力雖然十分隱蔽,但是卻很可怕了,德川殿下,在您的實力還無法與他抗衡之前,千萬不要激怒他,千千萬萬不能!”

前田利家的話德川家康聽沒聽進去,沒有人知道,德川家康離開之後的第三天,前田利家便與世長辭了。

就在李如楠從順天城外撤軍的半個月之後,從日本本土來的使者進入了順天城,小西行長在接到命令以後,也着手開始準備撤軍回國。

很快,各地的日軍也相繼接到了命令,開始準備撤軍回國。他們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因爲根本就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如今豐臣秀吉死了,日本國內,政局動盪,所有人都想着回去撈好處,誰願意繼續陷在這個泥潭裡面。

日軍開始撤退的消息很快就被已退回古今島的中朝聯軍水軍得知,鄧子龍立刻決定出擊,聯軍水軍再度行至順天城附近海域事實海上封鎖,對日軍的撤退進行阻攔。

小西行長不得不再以派遣人質的方式同明朝水軍將領鄧子龍進行交涉,以期和平撤退,但這一議和的行爲,卻遭到了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的強烈反對,並繼續主張進攻日軍,故中朝聯軍水軍並未後退,而繼續在這一海域實施海上封鎖。

得知小西軍撤退受阻的消息後,已從泗川撤退的島津義弘、立花宗茂、高橋直次、寺澤廣高、宗義智等諸將立即編成了水軍船隊,前往救援被中朝聯軍圍困的小西行長。

而探知日軍援軍前來的中朝聯軍水軍,隨後便前往迎擊。兩軍隨後在露樑海峽遭遇,發生激戰。此戰,亦爲整個朝鮮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日軍水軍分別抵達南海島西北的小島和竹島南面之時,遭到埋伏在南海島西北港灣的明朝水軍和觀音浦的朝鮮水軍的南北夾擊,戰鬥隨之打響。

日軍前鋒傷亡甚大,但中朝聯軍水軍先鋒亦被日軍擊退至觀音浦。見自軍先鋒被擊退,明軍水軍主力隨後衝入島津軍本隊所在之處,同日軍進行混戰。

被明軍突入的島津軍傷亡慘重,島津軍將領樺山久高所率之備隊雖成功突破露樑海峽,但自備隊亦被聯軍水軍分斷。隨後因不明附近海域情況,誤打誤撞中衝入了朝軍水軍集結地的觀音浦,戰船也擱淺於海灘之上。

樺山久高不得不棄船上岸,徒步橫穿至南海島東岸得以逃生。而主將島津義弘所乘之船也因爲潮汐的原因與船隊脫離,被聯軍戰船包圍後一時間幾乎陷於絕境,在其他戰船的奮死救援下才得以脫離險境。

戰況於日軍不利,加之天色已漸漸明亮,大勢已定,日軍遂回師撤回。此戰捕獲日本船百艘,擊沉二百艘,擊殺日軍五百,俘虜一百八十餘,日軍溺死者無數。

明軍主將鄧子龍、朝軍主將李舜臣亦在交戰中全都身負重傷,陳璘也曾陷於日軍重圍之中,眼看三人都要戰死殺場之際,突然一隊明軍加入了戰場,巨大的戰艦,犀利的炮火,立刻將日軍艦隊擊潰。海戰結束後中朝聯軍水軍見日軍退卻,隨後全力追擊,因而對順天城的海上封鎖也就此解除。

而那一支突然加入戰場的艦隊,也在戰後,立刻就消失了,讓死裡逃生的鄧子龍等人想要答謝一番都找不到人。

見海上封鎖解除,小西軍避開發生海戰的南海島北部,從南海島南部經大迂迴後,平安到達巨濟島。南海島殘存的樺山久高收羅了大約五百人的島津軍後亦平安撤退至巨濟島。

隨後日軍其餘各部,各自撤退,李如楠雖然有心追趕,卻被邢玠軍令所阻,也是無可奈何,至此,出征朝鮮的日本大名已全數從朝鮮撤回日本,豐臣秀吉的征服朝鮮和明朝的計劃也就此終結,朝鮮戰爭也就此落下帷幕。

戰後的和平交涉由德川家康主持,由對馬島的宗氏負責進行。爲了恢復同已經斷交的李氏朝鮮面的關係,日方向朝鮮派出了通信使,而爲了打探日本情報,朝鮮政府亦派出了惟政作爲探賊使抵達對馬島,在宗義智的協調下,惟政同宗義智一到到達伏見城同德川家康會面。

惟政在確定了日本的實權已經轉移到德川方,並確認了德川家康的和平意向以後,朝方隨後向日本派遣了稱爲回答兼刷還使的正式使節覲見德川家康,同日方恢復了外交關係。

而大明方面,正如前田利家所預測的那樣,萬曆皇帝對於和日本講和完全沒有興趣,此刻大明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對楊應龍的戰鬥當中。

對此,李如楠已經完全不關心,他現在只想着立刻返回遼東,通過情報,李如楠已經確定,努爾哈赤要動了,而且就在最近。

一個月之前,努爾哈赤突然派次子代善襲擊了舒爾哈奇的新營地,抓捕了舒爾哈奇父子,而後便將舒爾哈奇的長子阿爾通阿斬殺,囚禁了舒爾哈奇,只是在代善等人的求情下,寬恕了舒爾哈奇幼子阿敏。

可以說,眼下在女真族內,除了一個還在掙扎着的葉赫女真之外,已經完全沒有了努爾哈赤的對手。

既然基本上沒有了對手,那麼接下來努爾哈赤要幹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

之前的漠北大戰,遼東積蓄了多年的精銳部隊,損失殆盡,雖然經過了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實力恢復了一些,可是卻也難以和努爾哈赤對抗。

李如楠如果還在朝鮮的話,一旦努爾哈赤發難,他的家人可就危險了。

返回遼東,在做出了這個決定之後,邢玠等人幾乎都沒有阻攔,這個時候李如楠回去,對他們可都是天大的好事,朝廷很快就要派人過來了,到時候李如楠的那些功勞自然可以全都轉移到他們的身上,反正李如楠也不在這邊,既然要回去,那顯然是要放棄功勳了。

“大人!爲何現在回去,朝鮮奉上的欽差就要到了,這個時候回去,我們豈不是真的要白忙活了!”傅成顯然對李如楠的決定有些不滿。

李如楠此刻心事重重,見傅成抱怨,頓時沒好氣的說道:“你懂什麼,遼東纔是我們的根基,眼下遼東不穩,一旦努爾哈赤發難,根基沒有了,就算是皇帝將天下都封給咱們又有個屁用,回去!到時候仗有的你打,功勞,萬歲爺不封,老子來封!”

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五十五章 有付出就有回報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二十九章 戰雲密佈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三十四章 要動真格的了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五章 大虎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十六章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九十八章 矚目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三十七章 看法寶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九章 分辨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五十一章 造福日本人民的九少爺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九十六章 回師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七十六章 啓程第十七章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十六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四十五章 諫言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十四章 調戲父女第六章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章第十六章 定計第五十章 朝鮮義軍第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十一章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九十章 援兵第二十一章 秘密第十九章 打!第五十六章 這下真的賺翻了第六十一章 升官了第五十五章 老鬼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六十一章 升官了第七章 控制權第八章 護犢子第四章 金州亂局第九十四章 又是女真第八十九章 勝第十五章 初戰第九十四章 又是女真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六十六章 萬家生佛第十三章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
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五十五章 有付出就有回報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二十九章 戰雲密佈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三十四章 要動真格的了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五章 大虎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十六章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九十八章 矚目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三十七章 看法寶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九章 分辨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五十一章 造福日本人民的九少爺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九十六章 回師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七十六章 啓程第十七章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十六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四十五章 諫言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十四章 調戲父女第六章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章第十六章 定計第五十章 朝鮮義軍第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十一章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九十章 援兵第二十一章 秘密第十九章 打!第五十六章 這下真的賺翻了第六十一章 升官了第五十五章 老鬼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六十一章 升官了第七章 控制權第八章 護犢子第四章 金州亂局第九十四章 又是女真第八十九章 勝第十五章 初戰第九十四章 又是女真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六十六章 萬家生佛第十三章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