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

李嗣業漫步在驛站建築羣中,擡頭左右張望觀看。跟他預料中的不太一樣,精絕國王宮並非想象中的建築雄偉,就算昔日有些精美的鏨石,有雕刻花紋,如今也被風沙吹蝕爲光禿禿的石塊。

他回頭問由三:“驛站是否接待過往客商?”

“當然要接待,來自中原和西域的胡人和漢人進入驛站,補充草料淡水,他們付給我們錢財,我們用這些錢買馬匹草料,給我們這些人發餉,還要給尼壤城附近種樹。”

李嗣業又問:“每年能收入多少錢財?除去尼壤驛站及城中的一切開支外,還能餘下多少錢?”

看見由三發愣,李嗣業開口解釋道:“哦,我不是要查你們的帳,如今都護府要在於闐道和中道上修建一百多座驛站,所以某選了幾個點實地查幹一下,你儘管如實道來,無論餘下多少錢都護府都不會跟你們要。”

他們此刻站在驛站供應客人食物的石廳前,裡面擺放一些簡陋的石墩、石案,幾名商旅正坐在石凳上幹啃乾糧。

由三城使擡手摸了摸襆頭,低頭羞澀地說:“我們尼壤驛並未積攢下多少錢,除去所有的開支外,如今庫中也只有五萬多枚銅錢。缺錢的原因主要是城池深入大漠,受風沙侵襲,缺水更缺糧食。于闐鎮供應的糧食只夠我們這些當兵的吃,接待來往客商的糧食,都得我們花錢去買,但我們于闐糧食的價格太貴了,即使一斗青稞也需要兩百多錢。”

李嗣業確信地點了點頭,絲綢之路南道上確實比其他兩道更貧瘠一些,糧價是龜茲的五倍,長安的二十倍,但走南道距離蔥嶺以西大食,或是更南方的天竺直線距離更近,所以長久以來許多更富於冒險精神的唐人更喜歡走于闐道。

這條絲路商道不止貧瘠,缺水,風沙侵襲條件艱苦,還活躍着大大小小的沙匪幫,搶劫掠殺來往行商。

由於天竺的香料,大食的象牙、黃金是長安豪富們爭搶的奢侈品,就如同中原產出的絲綢,商路的艱難險阻也使得外國貨昂貴,一次行商千餘里所賺取的錢財已經是相當可觀。

商路上經常傳說這樣那樣的傳奇故事,讓商旅們趨之若鶩。幾乎每年都有這樣一個傳奇誕生,故事的內容都差不多,大概是某個關中郎君窮困潦倒,生活無從着落,抱着搏一把的心態找親戚借了些錢,在長安城中買幾匹素絹,牽着家中的老馬跟隨着商隊前往西域做生意。

在絲綢之路上做生意賺錢的多少,是和商旅們行路的遠近成正比的,把絲絹從長安賣到敦煌,跟賣到龜茲的價格相差了不止一倍。

商隊的目的地是于闐,他們將帶來的絲絹在於闐市場上賣掉,又在於闐城中花掉大部分錢買下胡椒,象牙等奢侈品,回到中原自然能夠翻幾番,這樣一次生意能夠抵兩年家中的開銷。

富有拼搏精神的郎君顯然不滿足在於闐的這點兒利潤,他牽馬馱着這幾匹素絹跟隨着其他商隊,前往蔥嶺,翻過興都庫倫大雪山,南下天竺,這途中有許多商旅無法忍受旅途的艱辛,把貨物在半路出售,賺取了錢財折回,到最後只剩下他一人。但郎君卻依舊不肯停步,繼續運貨南下,最終到達了印度波羅王朝的曲女城。

他在曲女城中以極高的價格賣出了素絹,又用超低的價格買進了大量胡椒和龍腦香,風塵僕僕馱着貨物返程。他幸運地躲過雪崩,翻過大雪山,又在於闐道上躲過了沙盜的搶奪,可能還丟失了一些貨物,但最終的結果是他成功回到長安,將天竺龍腦香和胡椒在東市上出售,獲得家資千萬貫,一時暴富使祖孫三代衣食無憂、

這個傳奇故事他以前就聽說過,今日在尼壤城中又聽到了,不管他是真是假,邏輯上是非常合理的。能用唐僧取經式的頑強精神來做生意,哪有可能不成功的?西行路上的艱難險阻,九死一生才使得經商的利潤奇高,從而使這樣的故事更具傳奇色彩。

因爲深受盜墓小說的影響,比起這類發財傳奇故事,他更想聽到精絕古城的歷史。這輩子好不容易來古蹟一趟,總得滿足好奇心吧。這個城邦制古國滅亡不過五百年,王國的宮殿依然屹立在大地上,雖然已經成爲了驛站。聽起來有點兒寒酸,但他更相信它是神秘詭異的,不然就太沒意思了麼?

“由三城使,可曾聽說過鬼洞族和精絕女王?”

“鬼洞族?聽着咋這麼滲人呢?這裡也住着許多從於闐過來的原住民,從未聽說過什麼鬼洞族,精絕女王也從未聽說過。”

“呵,可能是我記錯了,也許叫別的族呢?這精絕國的原住民叫什麼?”

由三回答道:“可能就叫精絕人吧,但我從未見過有把國號,或族名自稱爲鬼的,也太不吉利了。”

李嗣業尚有些不死心,繼續問由三:“你在尼壤城駐守十幾年,有沒有聽說過什麼地下城,地下洞窟,地下王宮陵墓什麼的?”

“沒有,從未聽說過,卑職也率領居民在城中打過幾口水井,從未挖出過什麼地下王宮,大墓什麼的。而且卑職認爲,精絕國也不可能有國力修什麼地下大墓王宮,他們即使在最鼎盛時期,國中人口也沒有超過五千,能拿刀槍的壯年男子也不過五百人左右。不管大興土木修建什麼,都需要幾萬以上民力。”

由三說得很有道理,就憑地面建築的格局,也能看出這地方不可能有什麼地下奇觀。

幻想破滅了,李嗣業的興致也就此消失,決定離開尼壤城踏上歸途,城使由三帶領衆多兵卒在門外相送。

這時正好有一支商隊途徑尼壤城,李嗣業便與他們結伴而行,一同前往于闐鎮。

于闐道上的驛站數量確實不足,有時行進百里才能遇上一處集鎮驛站,規模比起天山中道上的驛站也差遠得多,不過是幾座土坯房和殘缺倒塌的圍牆。集鎮中僅有幾戶人家,生活來源也靠接待絲綢之路上的商隊,通常開門接客的人家,會把在上掛一把笊籬,表明這是飯店。

李嗣業中途光顧了這樣一家小店,特色的飯食是青稞和小麥麪粉混合做出的餅湯,裡面有沙漠中常見的一種野菜,還有野駱駝和羚羊肉片,味道談不上美味,但要比驛站中的青稞乾糧和野菜湯好得多。

爲了躲避太陽暴曬,商隊一般是白天在驛站休息,傍晚動身上路,憑藉跑商老客對方向感的把握,即使夜晚烏雲密佈,商隊也不會迷路。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是沙盜。

離開尼壤城的第三日凌晨,北極星剛剛在深藍的天幕中升起,商隊在一處乾涸的季節河河谷中行進。

商隊的首領突然停住了腳步,睜着深邃的雙眼望向不遠處,有一道煙塵在地平線上突兀地升起。這時空氣中並未有風,這煙塵就顯得太過奇怪了。

多年的行商經驗,讓他心底產生了恐懼的預感。

“是沙盜!快跑!”

(ps:昨日單位遇上級檢查,更新無力了。欠下的章慢慢補。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感謝讀者大大們的月票)

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
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