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櫻花

楊袞挾國書輾轉到平安京,同樣受到了曰本國官吏的接待禮遇,但未能得到重視。有官員前來拜訪談論,皆含糊其辭,有敷衍之嫌。

他頓感此行不易。

半月後,又有訪客來到行館,不過是個僕從帶來的書信。楊袞展開一看,上面用字跡清晰的漢字行書寫成,自稱曰本朝廷參議小野好古,想邀請大遼使節楊袞到他居住的寺廟品茶。

幸好楊袞以前長期和幽州南院、北漢國打交道,看得懂漢字,不然這書信還得叫人翻譯。

楊袞在平安京人生地不熟,正愁沒有門路,只要有曰本國官吏願意結交,他斷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他看了一眼帶信的僕從,腰間挎着短刀,沒戴帽子、頭上梳着髮髻,頗有幾分漢兒的裝束模樣。他便隨口問道:“令公爲何住在寺廟?”

僕從用漢話道:“小野君精通戰陣、和歌,也對佛法修爲頗精,常住在寺廟。”

楊袞點點頭,“請帶路。”

身在異國,楊袞只帶了兩名隨從,一行四人騎馬出城,及至一座山前,他們只得留下一人看着馬,棄馬步行爬山。那山間蜿蜒陡峭的土石小路,很快就讓楊袞頗感艱難。

走了近半個時辰,這纔在蔥鬱的山林中看到了寺廟檐牙。此時楊袞已累得氣喘吁吁,頭昏腦漲,若非看到房屋屋頂了,他真是有點堅持不下去。楊袞也是武夫,但在北方草原,實在很少爬這麼遠的山路。

“篤篤篤……”木魚的敲擊聲和聽不懂的曰語經文唱誦朦朦朧朧,楊袞只覺頭部缺血似的,早已失去任何欣賞的興致。

曰本僕從伸出拿着短刀的手臂,擋住楊袞身後的隨從,又鞠躬指着前面寺廟的門口。楊袞氣喘吁吁對隨從道:“你在此等我便可。”

他獨自循着方向走進去,長吁了一口,累得想馬上就坐下歇氣。

就在這時,楊袞察覺有人跪在自己身後,他急忙回頭一看,見一個穿着衣裙揹着枕頭的女人正拿毛巾擦着地板上的泥印,他低頭一看,靴子上全是泥,而這寺廟廳堂的地上竟也一塵不染。

楊袞不動聲色地把靴子脫了。

沒一會兒,一個面目清瘦、身材有點矮小的光頭中年男子走了出來,鞠躬道:“貴客定是大遼使節楊君,本人乃邀請楊君的小野好古。快請入座。”

楊袞沉住氣,先以手按胸,向那人執禮罷,這才走到一張茶几前,見有個蒲團,便盤腿在蒲團上一屁|股坐下來。他把帽子脫了,頓時露出了禿頂髡髮。

或許這曰本男子覺得他很怪異,但楊袞同樣覺得這廝奇怪,剃着光頭當和尚,卻又是武將,寺廟裡還有穿衣裙的女人……

小野好古微笑道:“大遼契丹人見面執禮是不說話的?”

楊袞道:“漢兒見面會寒暄,我們只需鞠躬表示尊重主人。”

小野好古點點頭:“不同地方來的人,習俗不同,我們得漸漸才能瞭解。”

楊袞琢磨稍許,迴應道:“我便是楊袞。”

小野好古聽罷頓時又笑了一聲,道:“那麼楊君此番不遠數千裡來到平安京,便是爲了幫助我們抵禦中原的進攻?”

楊袞不動聲色道:“某受大遼皇帝及北院樞密使蕭公重託,正是爲此事而來。不知小野公是否聞知中土大事,蜀、唐、南漢、東漢,及党項平夏、大遼幽州已被許國所佔;許國主郭紹野心勃勃擴張進取,大遼已深感威脅。

如今大遼已得確切消息,郭紹爲圖曰本國銀礦爲軍費,正在準備入侵東島。若是曰本國能抵禦許軍進攻,對大遼同樣作用重大。”

小野好古沒有馬上反駁,並附和道:“楊君如此說來,似乎合情合理。”

楊袞忙道:“大遼上京、渤海有漢兒工匠,能幫助貴國煉出白銀,貴國依靠銀山必能更加富庶;我國還能幫助曰本國兵馬瞭解、應對許軍戰法……”

小野好古忽然一改客氣謙遜的僞裝,有點不客氣地打斷了楊袞:“大遼朝廷之意,是兩國結盟,共同對付你們的強敵許國?”

楊袞頓時一愣,心下一股火氣莫名地冒上來!

這曰本國人表面上貌似謙遜,實則十分狂妄!他也太看得起自家了,堂堂大遼便是爲了對付許國,犯的着與東島結盟,藉助他們的力量?

楊袞冷冷道:“小野公恐怕誤解了某的意思。大遼朝廷主動爲貴國提供幫助,着實也爲自家思慮,但真正有燃眉之急的並非大遼,而是貴邦!某勸曰本國君臣,早作軍備,不然事到臨頭,莫非望風而降?”

小野好古聽罷臉上也很不好看,他深吸了一口氣道:“楊君恐怕也誤解了大和人。”

“哦?”楊袞饒有興致地看着他。

小野好古道:“我們最喜之物,乃櫻花……可惜,楊君來的不巧,此時美妙的櫻花已經凋零。要賞此物着實難以碰巧,其花期甚短,在最美之時,便凋零紛飛。”

他神色一凜,用生澀的漢話道:“只可玉碎,不願瓦全!爲天照太神、天皇陛下而死,乃大和人之榮!”

楊袞聽完一席長論,怒氣也消了一些,想起自己在平安京到處碰壁,得罪此人並非上策。當下便改口道:“某聞小野公善和歌,是詩人。詩人總有些胸懷出於誠心。”

果然小野好古很受用,跪坐在蒲團上,上身前傾,向楊袞微微鞠躬,口氣也淡定了不少:“心無情懷,寫不出好的和歌。”

他說着說着,竟然扯起嗓子,忽然“嗚哩哇啦”地吟唱起來,楊袞險些被逗樂了,卻又笑不出來,因爲小野好古臉上的神情一本正經,完全沒有開玩笑的樣子。楊袞哭笑不得,愕然坐在那裡。

就在這時,一個婦人端着茶水上來了。小野好古拿手掌輕輕一扇,嗅了一口,然後正身端坐閉目陶醉的樣子,俄而睜開眼睛微笑道:“茶香……流水、櫻花、一草一木,都有道與佛法,大和人從萬物之中領悟天照太神的本意。”

楊袞一聲不吭,什

麼道與佛法,怎麼能混在一起的?他口中的天照太神與佛祖難道有結交,還像此時的倆人一樣能在一起喝茶?反正楊袞是聽得一頭霧水,這山林中的寺廟、以及遙遠海島上的人,似曾相識,與漢兒有幾分相似,卻又神秘難以捉摸。

楊袞覺得小野好古挺講究茶道,但是與漢兒飲茶的做派有些不同。在楊袞的感受裡,曰本國人的禮儀和文化似乎有點做作,刻意中卻很鮮明;而楊袞也見識過各種漢兒,漢兒給他的感覺,更自然厚實,彷彿一句話大音希聲,簡單卻十分豁達,並不刻意……大約儒家之類的東西是漢兒自發,故無做作。

待婦人在小杯子裡倒上茶,楊袞也沒有一口飲盡……若是契丹人,喜把牛羊奶和茶葉一起煮,大碗喝下。不過楊袞畢竟有見識,沒有當衆胡來,他只是抿了一口,品茶茶味,有點苦澀,沒覺得多好喝。

楊袞道:“本使此番前來,絕非虛言。萬望貴國派人多方探聽,若相信了這個消息,小野公隨時可以派人知會本使。”

小野好古點頭道:“下次楊君若賞臉登門,本人願與楊君談談許軍裝備、戰術。”他說罷沉吟片刻,又以一種自覺很有意思的姿態重複之前的一句話,“不同地方來的人,習俗不同,我們得漸漸才能瞭解,包括敵人。”

楊袞覺得談話是結束的意思了,便起身按胸鞠躬執禮,告退去穿鞋。

他回頭才琢磨小野好古剛纔最後一句話,可能小野好古覺得同一句話,兩次說有兩種意思,所以覺得很有智慧?反正這廝很奇特,既然是武夫,附庸風雅幹什麼?

詩人!楊袞的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反正今日之行,談不上多愉快,因爲他返回時又要走一遍那難行的山路。陡峭的山路,下山照樣難走,快不得、慢不得。

不過這不算愉快的一行,卻讓他覺得有了實質進展。楊袞回到行館,當下便回憶起平夏之戰的情況,叫人磨墨,趕着描述一番;他還畫了圖畫,將許軍使用的火炮火銃大致畫了個模樣。

另外還有板甲、櫻槍、障刀、弓弩、梭槍等許軍使用的裝備及戰術,圖文並茂,仔細描述。楊袞希望那個小野好古除了會飲茶和作詩,也能有點軍陣見識……若是如此,他定然會對許軍產生恐懼和重視。

楊袞還寫道,許國禁軍乃其主力,百戰精兵,熟練兵器戰陣,軍紀肅然,悍不畏死。大致是類似唐朝“長征健兒”的募兵制,不屯田不經營,只練兵打仗。

他一到平安京,就察覺曰本國果如傳言,應是習唐朝之風,那應該對以往唐軍的一些兵制熟悉,故有此類比。

楊袞三天後便寫完,又修改了一遍,叫來隨從謄抄,然後送到山上的寺廟去獻給曰本國參議小野好古。

(本章完)

第七百零六章 灑滿陽光的長廊第六百零六章 太陽照得暖和第三百零九章 刀口舔血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御十女第三百三十九章 以理服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五百一十八章 報恩第四百三十五章 采石之役(4)第六百六十六章 私奔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中的長髮第五十六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四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4)第四百零二章 生日蛋糕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四十三章 破罐子破摔第一百八十三章 便宜了紹哥兒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四百二十四章 距離未遠第七十八章 威武城(4)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第五十章 鋪牀疊被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二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2)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覺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五百三十六章 十萬精兵第七百八十五章 風景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第八百八十八章 澶淵之盟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一百三十九章 她的顏色第七百二十九章 汝勿慮也第四百八十五章 宋州(3)第一百九十六章 短暫的寧靜第四百二十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九十章 分享與炫耀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八百六十四章 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三百九十一章 梅花圖第三百九十八章 殉葬第六百一十二章 變化第六十二章 勝不在文采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一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1)第二百八十章 聲色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零二章 一萬六與六萬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四百一十一章 拍馬腳第四百六十一章 京口之役(4)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開遮羞布第五十章 鋪牀疊被第七百六十八章 人主替天行道第一百八十章 較勁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當塗第三百六十三章 職業武夫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樣警覺第四百零三 隱約的體溫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五百五十九章 龍城(3)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開遮羞布第六百一十六章 涼意(2)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聚晉陽(2)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佳節之變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國彩面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五百九十二章 未問願不願意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怨第一百零二章 秘密第六百九四章 可記得醉紅樓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家母的信第一百一十八章 手板煎魚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一百三十六章 廉頗老矣第六百章 風聲漸起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第八百三十八章 風暴雷雨第七百一十八章 十八層地獄第六百一十五章 涼意(1)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
第七百零六章 灑滿陽光的長廊第六百零六章 太陽照得暖和第三百零九章 刀口舔血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御十女第三百三十九章 以理服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五百一十八章 報恩第四百三十五章 采石之役(4)第六百六十六章 私奔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中的長髮第五十六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四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4)第四百零二章 生日蛋糕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四十三章 破罐子破摔第一百八十三章 便宜了紹哥兒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四百二十四章 距離未遠第七十八章 威武城(4)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第五十章 鋪牀疊被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二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2)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覺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五百三十六章 十萬精兵第七百八十五章 風景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第八百八十八章 澶淵之盟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一百三十九章 她的顏色第七百二十九章 汝勿慮也第四百八十五章 宋州(3)第一百九十六章 短暫的寧靜第四百二十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九十章 分享與炫耀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八百六十四章 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三百九十一章 梅花圖第三百九十八章 殉葬第六百一十二章 變化第六十二章 勝不在文采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一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1)第二百八十章 聲色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零二章 一萬六與六萬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四百一十一章 拍馬腳第四百六十一章 京口之役(4)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開遮羞布第五十章 鋪牀疊被第七百六十八章 人主替天行道第一百八十章 較勁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當塗第三百六十三章 職業武夫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樣警覺第四百零三 隱約的體溫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五百五十九章 龍城(3)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開遮羞布第六百一十六章 涼意(2)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聚晉陽(2)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佳節之變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國彩面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五百九十二章 未問願不願意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怨第一百零二章 秘密第六百九四章 可記得醉紅樓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家母的信第一百一十八章 手板煎魚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一百三十六章 廉頗老矣第六百章 風聲漸起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第八百三十八章 風暴雷雨第七百一十八章 十八層地獄第六百一十五章 涼意(1)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