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的實質,就是要突破常規和定勢,打破舊框框的限制,提供新思路、新思想、新概念、新辦法,所以,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

發散思維,又稱爲擴散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從不同思維視角、不同思路去想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即“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式各樣爲數衆多的輸出。其要求是:首先確定一個問題,在一定時間內,以該問題爲中心,向四面八方做輻射狀的積極思考,不拘一格地探尋各種各樣的答案。如下圖)說出某種物品的多種用途。這是開發個人發散思維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比如,絞盡腦汁地去想象曲別針到底有多少種用途,至少要想象出50種,你不妨試試看能不能辦到。

在一次創造力開發研討會上,面對臺下諸多創造思維能力很強的同仁,應邀來中國的日本創造力研究專家村上幸雄先生,捧來一把曲別針(回形針),說道:請諸位朋友,動一動腦筋,打破框框,看誰說出這些曲別針的多種用途,看誰創造性思維開發得好、多而奇特!”

有的中國的同仁們回答說:曲別針可以別相片,可以用來夾稿件、講義。

有的說:鈕釦掉了,可以用曲別針臨時鉤起……”

大家七嘴八舌,大約說了十幾分鍾,其中較奇特的是把曲別針磨成魚鉤去釣魚,這人的主意引來一陣笑聲。

村上對大家在短時間講出20多種曲別針用途,表示讚歎。

大家問村上:您能講多少種?

村上一笑,伸出3個指頭。

“30種?有人說。

村上搖頭。

“300種?有人又說。

村上點頭。

人們聽了,十分詫異,不由地對村上的敏捷思維表示敬佩,但也有人不信向村上投來質疑的目擊者光。

村上見狀,緊了緊領帶,掃視了一眼臺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睛,開始用幻燈片映出了曲別針的用途……

這時,以“思維魔王”著稱的中國同行許國泰先生向臺上遞了一張紙條,上書:對於曲別針用途,我能說出三千種,三萬種!”

鄰座對他投來不以爲然的目光:吹牛不罰款,真狂!”

第二天,輪到許國泰發言時,他一張嘴,四座皆驚:昨天,大家和村上講的用途可用四個字概括,這就是鈞、掛、別、聯。要啓發思路,使思維突破這種格局,最好的辦法是藉助於簡單的形式思維工具——信息標與信息反應場。他把曲別針的總體信息分解成重量、體積、長度、截面、彈性、直線、銀白色等10多個要素,再把這些要素,用根標線連接起來,形成一根信息標,然後,再把與曲別針有關的人類實踐活動要素相分析,連成信息標,最後形成信息反應場。這時,現代思維之光,射入了這枚平常的曲別針,馬上變成了孫悟空手中神奇變幻的金箍棒。他從容地將信息反應場的座標,不停地組合變化,通過兩軸推出一系列曲別針在數學中的用途,如,把曲別針分別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的符號,用來進行四則運算,運算出數量,就有1000萬、1萬萬……在音樂上可創作曲譜;曲別針可做成英、俄、希臘等外文字母,用來進行拼讀;曲別針可以與硫酸反應成氫氣,可以用曲別針做成指南針,串起來導電。曲別針是鐵元素構成,鐵與銅化合是青銅,鐵與不同比例幾十種金屬元素分別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則是成千上萬種……實際上,曲別針的用途,幾乎近於無窮!他在臺上講着,臺下一片寂靜。與會的人們被思維“魔球”深深地吸引着。這種新的發散式思維能夠打破原有的思維格局,特別是對於創造者可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

紐約里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它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創辦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於是普熱羅夫展開了漫長的調查活動,從80歲的老人到7歲的小學生,凡是在該校學習或工作過的人,他就給他們寄去一份調查表,其中問道:聖·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們什麼?

在將近6年的時間裡,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們知道了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普熱羅夫首先走訪了紐約最大的一家皮貨商店的老闆。

老闆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爲鉛筆只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爲禮品送人表示友愛;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後可做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於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筆芯還能被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爲自衛的武器……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着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並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原來是個電車司機,後來失業了。現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

普熱羅夫後來又採訪了一些聖·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並且生活得非常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種用途。

發散思維是空間拓廣思維,是對問題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關係的思維,也就是突破點、線、面的限制,從立體角度來探索問題。從這種意義上說,它又是立體思維。有位心理學家要求被試者用6根等長小木棍擺出4個三角形,許多受試者無法做出,其原因是受到平面的限制,沒有從立體角度考慮。如果運用發散思維,從立體角度就可以搭個正三角椎體,有4個三角形。

發散思維又是時間延伸思維。對問題要求時間上延伸,即從現實、過去和未來三個時態進行思索,要突破眼前的限制,從歷史或未來的角度思索問題。一個問題現在無答案,那就要考慮過去或將來是否有答案。要認識一個事物,不僅要認識它的現在,還要了解它的過去,更要預測它的將來。

發散思維的實質就是要突破常規和定勢,打破舊框框和老套套的限制,提供新思路、新思想、新概念、新辦法。所以,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常規定勢思維相比,有以下三特點。

(1)流暢性。發散思維能擴展思路,不拘一格,在一定時間內能做出多種答案或設想,決不會在一條思路上卡死。這既體現了數量上的優勢,又顯示出思路的暢通無阻。

(2)變通性。即發散思維不固於一個類,而是考慮類別的多樣性,即要考慮到不同種類的答案或設想。變通性不同於流暢性,後者是指一個類中的數量。數量多,則表示有流暢性:數量少,則表示無流暢性。

(3)獨特性。即發散思維能產生奇思異想,出現令人叫絕的答案或設想。例如,一塊冰可以被看作是能發熱的物體!如果把這塊冰製成凸透鏡形狀,聚集日光起到發熱的作用。

下面介紹兩種著名的發散思維方法:

(1)魔球發散法:這一種方法稱爲魔球法,國內外已經有人在探討這一特殊的發散思維方法,其模式像一個擴散的球體。這是一種被稱爲“超傳”的思維方法,它實際上是將事物的廣泛聯繫性通過形式化的圖像表現出來。我們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孤立的,只是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常常將之從密切聯繫的系統中分離出來孤立地看。其實,通過一種形象化的手段,就很容易發現原來看似不相關信息的內在關係,不管是一種思想、一個感覺、一件物像還是一種聲音抑或一片色彩,只要進入這種魔球系統,就具有了類似互聯網般的鏈接性,就發生了某種相關互動,一旦這種互動形成相干振盪,就會以更大的指數形式出現信息重組,從而可能發現有意義的價值信號。上圖只是將某一生活事件進行串聯,從中可以給我們一些形式上的啓發。

(2)多湖輝發散法:發散性思維就形式而言有多種方法,其實更重要的是養成一種發散性思考的習慣,也即碰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在這一點上,日本學者多湖輝的發散思考是富有啓發性的,他假設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一個看似只有一答案的問題,請將這兩點連接起來。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AB兩點用一條直線連接起來。但是,思維繼續發散的結果是,一些新的連接方法出現了。更進一步的擴散,你又會發現還有一個更大的空間在等着你。

再接着,當你的思考跳出特定的問題域,甚至自由地以遊戲的心態重新思考問題時,發散的另一層空間就又打開了。見上圖)

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12章 布勃卡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
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12章 布勃卡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