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互動思維

互動思維是一種集體創造性思考法,其意爲:一組人員通過開會方式就某一特定問題,出謀獻策,羣策羣力,解決問題。

互動思維又稱頭腦風暴法,英語詞組爲“Brainstorming”原意爲用腦力去衝擊某一問題。

作爲一種創造方法,它在韋氏國際大字典中被定義爲:一組人員通過開會方式就某一特定問題出謀獻策,羣策羣力,解決問題。頭腦風暴是一種集體創造性思考法,由美國企業家、發明家奧斯本首創。

www✿ Tтkд n✿ ℃ O

前面介紹的思維方法大都是從個體思維來考慮的,而頭腦風暴法則是從羣體思維來考慮的。它是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及的集體智力激勵方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克服心理障礙,思維自由奔放,打破常規,激發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獲得新觀念,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奧斯本創建此法最初是用在廣告的創造性設計活動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後經本人不斷改進和泰勒、帕內斯、戈登等人的完善和發展,終於成爲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及的集體創造方法,在技術革新、管理革新、社會問題的處理、預測、規劃等許多領域都顯示了它的威力。

在一個創新團體中,互動思維是相當重要的,當其中一個人的頭腦活躍起來提出新想法的時候,就會對別人的頭腦產生激發作用,使得大家的頭腦都活躍起來。頭腦風暴法何以能激發創造思維?根據奧斯本本人及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聯想反應。聯想是產生新觀念的基本過程。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觀念,都能引發他人聯想、相繼提出一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爲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熱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互相影響、互相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3)競爭意識。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人爭先恐後,競相發言,不斷地開動思維機器,力求有獨到見解,新奇觀念。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人類有爭強好勝心理。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4)個人。在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個人的自由,不受任何干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頭腦風暴法有一條原則,不得批評他人的發言,甚至不許有任何懷疑的表情、動作、神色。這就能使每個人暢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觀念。

頭腦風暴法程序分爲:準備、預熱、明確問題、聯想暢談、對設想加工處理5個階段。下面分別論述:

(1)準備。此階段的工作有:

①選擇理想的主持人,主持人應熟悉此技法。

②由主持人和問題提出者一起詳細分析所要解決的問題。此方法不宜解決包含因素過多的複雜問題,只宜解決比較單一、目標明確的問題,或者能分解爲單一明確的小問題的複雜問題。

③確定會議人選,一般以5~10人爲宜,且保證大多數爲精通該問題或具有某一方面專長的內行和專家,凡解題可能涉及的領域,都要有相應擅長的人蔘加。同時,還要有兩位“外行領域”家參加。最後要儘量選擇一定數量對運用此法有實踐經驗的人。

④提前數天將問題通知與會者,內容包括:日期、地點、要解決的問題及背景。

(2)預熱。此階段的目的和作用是要使與會人員進入“角色”和造成激勵氣氛。通常只需幾分鐘即可,具體做法是提出一個與會上所要討論的問題毫無關係的問題。

(3)明確問題。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陳述,使與會者全面瞭解問題,開闊思路,具體包括3個方面:

①介紹問題。主持人簡明扼要地按最低信息量原則向與會者介紹所要解決的問題,簡單討論一下,全體與會者對問題的理解準確一致後轉入下一步。

②重新敘述問題。即改變對問題的表述方式,對每一種表述方式都要用“怎樣……”的句子來表達,切不可急於提出設想,要鼓勵與會者提出儘可能多的問題。

③將提出的各種問題重新敘述,按順序排列。啓發性強、最可能導致問題的創造性解決的重新敘述問題要排在前面。

(4)暢談。這是與會者克服心理障礙,讓思維自由馳騁,藉助集體的知識互補,信息刺激和情緒鼓勵,通過聯想提出大量創造性設想的階段。這是此法的實質性階段,此階段結束時,由主持人宣佈散會。同時,要求與會者會後繼續考慮.以便在第二天補充所想到的設想。

(5)對設想的加工整理。會上提出的設想大部分未經仔細考慮和評價,有待加工完善以後,纔能有實用價值。此階段包括以下3個步驟:

①設想的增加。在暢談後的第二天由主持人或秘書用電話拜訪的形式收集與會人員會後產生的新設想。

②評論和發展。評價最好先擬定一些指標,如:是否簡單?是否恰當?是否被人採納?是否可實現?是否成本較低?等等。

③根據這些指標來比較、評論、發展出若干最好設想。評論、發展設想的人員,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設想的提出者,但應是對本問題內行的人,一般5~7人爲好。

以上是應用頭腦風暴法的一般程序,具體運用時,可依情況不同而變化,換句話說,程序不是固定模式,可以靈活運用。頭腦風暴法運行原則有四:

(1)自由思考原則。要熟悉並善於應用發散性思維的方法,如:橫向思維、縱向思維、側向思維、逆向思維等。

(2)禁止評判原則,又叫保留評判原則。過早地進行評判和相互評判,就會使許多有價值的設想被扼殺。評判包括自我評判和相互評判,肯定性評判和否定性評判。

(3)謀求數量原則。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大量觀點、設想,多多益善,以量求質,其中有些觀點和設想可能是荒唐可笑的,但不管是什麼樣的設想,都必須無一遺漏地記錄下來,以作爲下一步專家組評論發展的依據。

(4)結合改善原則。這是指與會者要努力把別人提出的設想加以綜合、改善發展成新設想,或者提出結合改善的思路。

頭腦風暴法的運作要求也有3個要求:

(1)對會議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與會者,不可製造緊張氣氛。與會者提出的方案不論好壞一律記下,且按序編號,善於啓發引導,掌握進程,能在冷場時,提出自己的獨特設想,或者讓大家安靜醞釀一兩分鐘。

(2)對與會者的要求。與會者不許私下交談和代表他人發言,始終保持會議只有一箇中心: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設想的表達要簡單,發言要有幽默感。

(3)對會議時間的要求。經驗證明,獨到性較高的設想通常在15~20分鐘以後出現,在30分鐘左右可出現一個峰值。因此,會議以20~60分鐘爲宜。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會議持續時間只需主持者心中有數和靈活掌握,切莫在會議開始時就宣佈。

實踐早已證明,頭腦風暴法具有廣泛而很高的實用價值。正如斯坦福大學教授阿諾德所說:組織創造活動,特別是創造集體的創造性活動的最實用的“手稿”之一,就是“頭腦風暴法”

美國學者高立格認爲,在一般的“頭腦風暴”中,由於多數的參與者不能完全地開放心胸,暢所欲,所以在使用頭腦風暴法之後,另加角色風暴法以增加一些別開生面的主意。該法實施步驟如下:

(1)用傳統的頭腦風暴法產生20至30個創意;

(2)每人默默地選一個角色來扮演。所選角色必須是所服務機構之外的人物,例如顧客、檢查員、對手、敵人等;

(3)基於所選人物的態度、喜好、利害關係與應有的意見等而替他發言。發言時可用以下各種起頭語:我的人會……”我的人喜歡……”等;

(4)離開所扮演的角色,使在第三步中所產生的不適合所扮演角色的主意有機會在這一階段說出來;

(5)評價與選擇可行的主意。通過這些步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救“一般頭腦風暴法”的缺陷,使得參加會議者能夠開動思維,多角度地想問題,以獲得更多更好的主意。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40章 進取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48章 靈感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2章 布勃卡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
第40章 進取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48章 靈感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2章 布勃卡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