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

華陽姐弟與這些藩王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老祖宗, 只是老祖宗都駕崩兩百來年了,最初那一批同父異母的藩王們各自延續血脈,到如今這一代, 很多宗親都只是共用一個姓氏, 親緣關係早已淡薄。

論威望,八十二歲的秦王最重,其他藩王也都隱隱將他視爲這次入京的藩王表率。

論親緣, 第一代衡王、益王都是華陽姐弟倆的曾叔祖,只隔了三代, 算近的了, 傳到今日, 三十二歲的新衡王乃是姐弟倆的叔父, 三十八歲的益王反倒是姐弟倆的堂兄。

元祐帝除了對高壽的秦王表示了特殊的敬重,另外兩位比較青睞的, 便是衡王、益王。

在城外寒暄了足足半個時辰,差不多也該晌午了, 衆皇親一道進宮赴宴。

宮宴上,戚太后、元祐帝母子倆坐主位,華陽、陳敬宗坐在左下首,南康、孟延慶坐在右下首。

六人都背熟了與衆藩王的關係,無論哪位藩王開口, 他們都能準確地叫出對應的輩分稱呼。

宴席開始不久,南康突然紅了眼圈, 一開始還強忍着,漸漸便掩飾不住。

孟延慶心都懸了起來, 側着肩膀試圖擋住抽泣的妻子,低聲警告道:“你做什麼!”

孟延慶半截身子都涼了, 這樣的場合,妻子竟然想她造反的哥哥,不要命了嗎?

可他越想幫妻子掩飾,他這邊的動靜就越大,二十一位藩王陸陸續續地都看了過來。

戚太后無法再裝作視而不見,關心道:“南康怎麼了?可是哪裡不舒服?”

南康匆匆拿袖子抹兩把眼睛,低着頭起身,微微哽咽地道:“女兒確實身子不適,壞了母后款待衆宗親的雅興,還請母后恕罪。”

戚太后淡淡道:“既然身子不適,那就下去吧。”

孟延慶便是見到這些藩王便忍不住腿軟的主,忙應了,再趁機扶着哭哭啼啼的南康告退。

曹禮拍拍手,示意獻舞的歌姬們繼續,絃樂一起,宴席的氣氛也恢復如常。

席位相鄰們的藩王互相看看,心裡都升起了幾分沉重。

南康長公主落淚,肯定是因爲觸景傷情,想到了她造反被廢的哥哥豫王,可他們也是藩王啊,一不小心也可能被朝廷盯上!

就這幾年,先是湘王,再是河南八王,緊跟着去年的晉王,三十一位藩王已經去了三成!

無論這幾位王爺是自己找死,還是朝廷殺雞儆猴,於他們而言,都是血淋淋的先例。

宴席持續了一個時辰,有些藩王醉了,年紀大的則連連哈欠,強打着精神。

元祐帝吩咐陳敬宗:“午宴只爲敘舊,駙馬送諸位王爺去京驛休息,晚宴時咱們再共議國事。”

陳敬宗送他們出宮,宮裡不好多說什麼,到了京驛,這一幫藩王就把陳敬宗圍住了,希望駙馬爺先給他們透露點消息,究竟要商量什麼國事,莫非朝廷要撤他們的藩了?

陳敬宗扶住頭髮全白的秦王,一臉無辜地對衆王道:“這事我真不知道,我在衛所當差,最近光顧着捋順咱們這一家子親戚關係了,長公主天天考我,說錯一個就要罰跑一圈,有次我也好奇,問她皇上叫宗親們進京所爲何事,結果我才問出口,長公主就罰我跪下,怪罪我不該妄議朝政!”

雖說長公主的威風早就傳遍天下,可你好歹也是首輔家的親兒子,長公主不告訴你,你就不知道去問你爹?

陳敬宗臉色一沉,後來又顧忌不好太落了一位王爺的面子,他勉強和氣地道:“我跟他沒什麼話可說,哪位王爺想見陳閣老,我倒是可以爲你們帶路,親自把你們送到陳府去。”

他們這一路進京,各地的小知縣都不敢湊得太近,唯恐被朝廷安個“勾結藩王”的罪名,今日他們敢去陳府求見陳廷鑑,陳廷鑑就敢親自綁了他們送給朝廷!

陳敬宗走了,還有戚太后、元祐帝派來的宮人們盯着,衆藩王也不好聚在一塊兒,各自回別院休息。

陳敬宗先去宮裡交差,因爲晚上的宮宴沒他們夫妻什麼事,他接了華陽就回長公主府去了。

到了棲鳳殿,華陽問他衆藩王的表現。

陳敬宗:“有幾個老狐狸,有幾個酒囊飯袋,還有一些看不出真老實假老實的。”

再厲害的祖宗,也不能保證子孫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像已經被廢掉的湘王、豫王,放在普通人家都是沒出息的紈絝,只是他們多了一層藩王的尊貴身份,因爲貪財貪色而犯下的惡便要遠重於普通紈絝。

也就是說,這次宮裡要推行新政,只要說服了那些精明的藩王,其餘的酒囊飯袋自然就順從了。

黃昏時分,二十一位藩王再次入宮。

這次的宮宴在乾清宮,戚太后沒有出現,陪在元祐帝身邊的是五位閣老。

席上也沒有酒,防着有人醉酒誤事。

既無酒,也無歌舞,這頓晚宴結束時,天還沒有黑。

宮人們搬走席案,再換了一張張矮几放在元祐帝以及衆藩王面前。

宮人們退下,這時,沈閣老、陸閣老分別拿着一疊文書,一一發放給諸藩王,每人兩份。

元祐帝正色道:“今年朕欲推行兩條惠國惠民的新政,關係到我朝能否恢復太./祖、成祖時的繁榮昌盛,朕不敢一人決斷,故而請諸位藩王進京共議,還請各位先行閱覽。”

衆藩王聞言,交流過一番眼色,紛紛拿起面前的文書。

兩份文書上面,分別寫着“宗親、官紳一體納糧”以及“攤丁入畝”。

有人神色平靜,有人皺起眉頭,有人臉色鐵青,有人面露迷茫,字雖然都認識,但看的不是太懂,畢竟這些王爺也有聰慧、愚笨之分。

當所有人都放下文書,陳廷鑑笑了笑,站在元祐帝左側,言辭簡練地解釋了一遍。

終於聽明白的兩個藩王立即反對起來:“這怎麼行,老祖宗冊封藩王時就說得清清楚楚,免除藩王宗親一切賦役,列祖列宗們守了兩百年的祖制,哪能說變就變?”

更聰明的,不提宗親納糧,反而提到天下官紳,從官紳的角度勸說元祐帝三思。

二十一位藩王,二十一張嘴,殿內一片嗡嗡議論之聲。

何清賢突然一聲怒斥,隔着端坐的元祐帝對陳廷鑑道:“我就說這些迂迴的改革沒用,你非要改革,改什麼改,直接恢復太./祖他老人家的祖制,藩王宗親禍亂百姓,抄家削藩貶爲庶民,至於那些不想着爲朝廷百姓做事的貪官污吏,更不用客氣,一律處斬!”

衆藩王:……

論名氣,何清賢何青天比陳廷鑑還大啊!

陳廷鑑皺眉道:“諸位宗親與皇上同宗同源,豈能動輒喊打喊殺?天下官紳何其多,難以一一徹查,也不是你一句按律法處置就能解決的。”

何清賢指着那些藩王:“可這二十一位藩王都不同意新政,你又如何說服天下官紳納糧?”

陳廷鑑便苦口婆心地爲衆藩王講解推行新政的迫切與必要。

衆藩王反應淡淡,哪怕態度好的,也是模棱兩可。

何清賢就又與陳廷鑑爭執起來,一邊爭執一邊用目光打量這些藩王,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吵吵嚷嚷的,元祐帝突然一拍桌案,讓內閣先退下。

五位閣老神色各異地退到殿外。

衆藩王再看看年僅十六歲的小皇帝,心頭都輕鬆了幾分。

山東的魯王摸着鬍子,語重心長地對元祐帝道:“皇上年輕氣盛,急着成就一番帝王事業,讓百姓富足國家強盛,只是皇室治理天下靠的正是那些官紳,百姓無知也容易被各地的官紳挑唆,這兩條新政絕不會爲官紳士族所容,皇上還是慎重吧,何閣老那全是書生意氣,想的太簡單了。”

元祐帝看他一眼,突然喊了聲曹禮。

曹禮再拍手,兩個小太監便擡着一個大火盆進來了,放在大殿中間。

火盆裡沒有炭火,只有一封封奏疏,有的紙張陳舊,有的嶄新如初。

元祐帝對魯王道:“王叔說何閣老書生意氣,卻不知道何閣老有多尊崇太./祖他老人家的祖訓。在定下這兩條新政之前,何閣老的主張便是殺盡天下貪官。他恨貪官,更恨辜負太./祖厚望魚肉百姓的各地藩王,貪官太多,何閣老便先整理出幾十年來各地官員狀告藩王不法之舉的奏疏,一股腦堆到了朕面前。”

衆藩王臉色齊變!

元祐帝走到火盆前,隨意拿起一封,看看封皮,轉向蘭州肅王那邊:“蘭州來的摺子,怕是要告肅王兄。”

肅王連忙離席,繞出來撲通跪下:“臣冤枉,臣前年才繼承爵位,這兩年一直都約束王府子弟,不敢有任何悖法之舉,還請皇上明鑑!”

元祐帝笑笑,將那封奏疏扔回火盆,再讓曹禮取來火摺子,一把火放了進去。

火光漸漸變盛,映紅了衆藩王的臉。

元祐帝坐回龍椅,目光一一掃過衆藩王:“天下之大,幾千萬百姓,唯有在坐的諸位與朕是本家,是骨血至親,朕又豈會因爲官紳挑撥,輕易治罪自家親戚?”

二十一位藩王全部離席跪下,高呼皇上聖明。

元祐帝看着那一顆顆或黑或白或灰的腦袋,淡淡道:“可朕有一句話也不是危言聳聽,早在武宗朝時,國庫便已捉襟見肘,不僅沒有銀子發軍餉、賑災,連給宗親的食俸也連年欠賬,到世宗到先帝朝,這種情況不見任何好轉,朕這個皇帝也十分難當。”

“朕若不改革,官紳將越來越貪,百姓會越來越苦,朕沒有銀子平定內憂,也沒有銀子鞏固邊關,邊關不穩,外敵必然會擇機入侵。到那時,百姓巴不得輔佐新朝推翻咱們老祖宗的基業,官紳亦可藏着家產投靠新朝,外敵要安撫百姓,要爭取官紳的支持,可他們也需要銀子,諸位說說,他們會對什麼人下手?”

衆藩王個個面色沉重。

真有滅國那一日,皇上太后活不了,他們這些藩王也是外敵必將剷除的眼中釘。

元祐帝:“朕推行新政,既是爲了保住朝廷,也是爲了保住你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天下官紳盤根錯節,光靠朝廷怕是難以服衆,所以朕纔要諸位藩王一起納糧,連你們都配合新政,官紳便沒有了反對的理由。官紳納糧了,朝廷便有銀子加固邊防發放軍餉,老祖宗的江山穩固,再往下傳個兩百年兩千年,諸位藩王宗親才能跟着一起尊享福澤延綿。”

此話一出,衡王、益王最先表態,願意配合新政。

白髮蒼蒼的秦王瞥眼火盆裡尚未燃燒乾淨的一堆奏疏,再想想時不時告急的西北邊關,也顫巍巍地表示支持。

秦王能看明白的,其他老狐狸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元祐帝看似燒了那些狀告藩王的奏疏,其實也是變相地在威脅他們,配合新政便可相安無事,藩王若敢不從,那元祐帝能得到這些奏疏,自然也能拿到新的,到那時,他們便會步廢湘王、廢晉王的後塵!

銀子重要,還是命重要?

小皇帝雖然年輕,可他身邊有陳廷鑑,陳廷鑑又通過考成法任用了一大批聽他話的官員、將領。

就算二十一個藩王同時造反,最終有機會成事的也就一兩個,其他的都會被朝廷先一步誅殺。

誰敢保證自己一定會活到最後?

“皇上高瞻遠矚,臣等願擁護新政,爲皇上馬首是瞻!”

後記2第 129 章第 74 章第 59 章第 21 章第 128 章第 158 章第 2 章第 132 章第 147 章第 73 章第 129 章第 125 章第 105 章第 25 章第 150 章喜糖雙重生1第 169第 168 章第 107 章陳大1雙重生1第 176 章第 42 章第 47 章第 168 章第 100 章第 109 章第 2 章第 47 章第 86 章第 145 章第 48 章第 74 章第 149 章第 81 章第 87 章第 114 章第 64 章第 44 章第 151 章第 14 章第 62 章陳大3第 101 章第 69 章第 59 章第 11 章第 42 章第 109 章第 69 章第 165 章第 44 章第 152 章第 140 章第 147 章第 36 章第 121 章第 1 章陳大2第 54 章第 5 章第 179 章第 76 章第 44 章第 35 章第 44 章第 77 章第 144 章第 119章第 138 章第 8 章第 134 章第 92 章第 111 章第 76 章第 74 章第 27 章第 129 章第 3 章第 18 章第 114 章第 4 章第 2 章第 123 章第 72 章第 80 章第 71 章第 57 章第 175 章第 131 章第 142 章第 107 章第 125 章第 146 章第 69 章第 35 章第 119章
後記2第 129 章第 74 章第 59 章第 21 章第 128 章第 158 章第 2 章第 132 章第 147 章第 73 章第 129 章第 125 章第 105 章第 25 章第 150 章喜糖雙重生1第 169第 168 章第 107 章陳大1雙重生1第 176 章第 42 章第 47 章第 168 章第 100 章第 109 章第 2 章第 47 章第 86 章第 145 章第 48 章第 74 章第 149 章第 81 章第 87 章第 114 章第 64 章第 44 章第 151 章第 14 章第 62 章陳大3第 101 章第 69 章第 59 章第 11 章第 42 章第 109 章第 69 章第 165 章第 44 章第 152 章第 140 章第 147 章第 36 章第 121 章第 1 章陳大2第 54 章第 5 章第 179 章第 76 章第 44 章第 35 章第 44 章第 77 章第 144 章第 119章第 138 章第 8 章第 134 章第 92 章第 111 章第 76 章第 74 章第 27 章第 129 章第 3 章第 18 章第 114 章第 4 章第 2 章第 123 章第 72 章第 80 章第 71 章第 57 章第 175 章第 131 章第 142 章第 107 章第 125 章第 146 章第 69 章第 35 章第 1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