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

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

聽着司馬懿如此誇讚劉備和諸葛亮,魯肅臉上不禁掠過了一絲不太自然的波動。他心頭暗想:你這司馬懿,怎麼一上來就給劉備、諸葛亮戴高帽啊?居然對我江東孫氏提也不提!他倆真有你說的那麼厲害,完全就可以自行將曹操三十萬大軍趕跑嘛!又何必眼巴巴地要跟魯某到柴桑城去搬救兵……於是,他有些暗暗帶刺地似笑非笑而道:“是啊!長阪坡一戰,劉皇叔與孔明等於重重包圍之中全身而退,委實難能可貴。只不過,可惜的是讓那曹賊終究掉轉馬頭奪得了江陵城去……他畢竟還是勝了……”

司馬懿聞言,目光一閃,直直地看向他來:“哦?魯君認爲曹操如今奪得荊襄江北之境與江陵要害,便可算是穩操勝券了麼?實不相瞞,依懿之見,今日之如此局面,恰恰正是曹操此番南征走向失敗的開始!”

“司馬君,此話怎講?”魯肅笑容一斂,倏地緊逼了一句上來。

諸葛亮在一旁放好瓦當錦囊,拿起鵝毛扇在手中輕輕搖着,一言不發,也在靜靜地觀察司馬懿此刻如何回答。

司馬懿整了整衣襟,在席位上坐正了身子,開口徐徐說道:“兩位兄臺都是當世罕見的策謀之士,心中亦都自會清楚,曹操在今年年初之前能夠擒呂布於下邳、殄袁術於淮南、摧袁紹於官渡、破烏桓於白狼,東征西戰而所向披靡者,全憑他手中執有的兩大方略——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是借天子以納人心!然而,就在今年他悍然斬殺漢室骨幹之臣孔融大夫之後,他‘託名漢相,實爲漢賊’的真面目已然暴露無遺,這也意味着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借天子以納人心的兩大方略已然崩裂!他已不再有先前掃平中原時以‘尊漢平亂’爲名而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政治優勢了……”

聽到此處,饒是魯肅心懷挑剔之念,也不禁暗暗點頭。司馬懿這話講得對。曹操殺了孔融之後,對他一貫刻意樹立的“漢室周公”形象造成的惡劣影響實在是太嚴重了。且不談天下士人紛紛紜紜的口誅筆伐,那江東方面的吳郡太守、孫權的得力干將孫邵,本是孔融先前任北海相時所闢的功曹,當他聽聞故主孔融竟遭這等慘殺之後,便天天披甲戴胄、哭着嚷着要求孫權大興義師北上討曹。雖然孫權不會聽取他的這番意氣之詞,但這至少證明了曹操誅殺孔融,在天下士人心目中確是造成了強烈的反感。看來,這司馬懿洞察世態人心的功夫委實有幾分過人之處。一念及此,他急忙收回思緒,又專心聽了下去。這時,只聽司馬懿又講:

“……所以,他此番南征而來,除了仗着兵強馬壯而以衆勝寡之外,並無特別的可畏可懼之處,而劉皇叔、諸葛君等念念以匡復漢業、誅除逆賊爲己任,信義著於四海,節操立於天下,和他相比反倒在政治上佔了上風。據懿所知,中原各大漢室世家名門、高士大賢,其實都盼着劉皇叔與諸葛君等能夠一舉挫滅曹操的兇焰,免得他恃着南征全勝之功返回許都廢漢自立。這一點,魯君和諸葛君都應該看得出來。當朝聖臣、一代儒宗荀彧荀令君不是已經告病在府不再爲曹操效力了嗎?甚至連驍猛絕倫的騎士之雄馬騰將軍竟也留在許都,沒有隨同曹操並轡南來……今日的曹操,外面看似風光無限,而實際上在許都朝廷之中卻可謂失助之至矣!”

諸葛亮此刻的神情顯得靜若深湖,臉上始終帶着淡淡的笑意,一直是在非常

認真地凝神傾聽司馬懿的每一句話。只有魯肅聽到司馬懿又在讚譽和褒揚劉備他們,心頭又生出了幾分不耐煩出來:“司馬君,你這些剖析固然不無道理,但離眼下的現實情形卻未免有些太迂遠了!請不要回避這個問題,你憑什麼斷定長阪坡之戰是曹操此番南征走向失敗的開始?”

司馬懿瞟了他一眼,仍是不疾不緩地說道:“不過,曹操此人亦不愧爲世之梟雄、手腕過人。他自然是洞曉了許都內外的一切情勢,所以才千里迢迢親自南征而來,其首要目標就是鋤除劉皇叔與劉州牧,藉以打壓朝中忠臣義士的謀求外援之念,同時鞏固和擴大他在朝堂之上的絕對權威。昔日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每戰必勝,但卻越勝越弱,終至身死東城;而漢高祖每戰必敗,但卻愈敗愈強,終至開漢建業——便是此理。漢高祖貌雖似敗,卻達到了一切既定之目標;項羽貌雖似勝,卻喪失了一切應有之利益。

“所以說,戰爭勝負之關鍵,也許並不在眼前戰場上的一時一事,而在戰爭背後最隱微的地方。引申而言之,曹操此番在一鼓而下襄陽之後,竟被劉皇叔和諸葛君等在長阪坡金蟬脫殼、全身而退,那麼他這南征第一戰就等於弄成了半生不熟的夾生飯,吃是吃得下,只是會傷胃。畢竟鋤除劉皇叔以張己威的既定目標沒有達到!因此,他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勝利了,而實質上他卻是失敗了!魯君意下以爲如何?”

聽了這一席話,魯肅縱是再存心挑刺,也不得不佩服司馬懿的推論來得步步嚴密、難以反駁。他也不是一個只知一味鬥氣的庸士,當下便肅容而答:“古書有云:‘言事初似迂闊而卒近於理者,乃識深見遠之士也。’司馬君便是這識深見遠之士也,魯某在此受教了。”

諸葛亮剛纔一直在認真傾聽着司馬懿的這些話,將它們暗暗和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從許都方面打探到的消息進行細細驗證,最後終於確定司馬懿的話都是真實可信的。看來,這司馬懿真如水鏡先生所言,應該是許都大漢忠臣名士一方派來謀求反曹外援的代表。到了這時他纔有些放下心來,微一動念,忽又眉頭一蹙,沉吟着問了一句:“哦?依司馬君所言,曹操的後方局勢其實並不穩固?這樣看來,他的南征時間也應該不敢拖得太長,難怪在長阪坡他不惜將八千虎豹騎全部投入,一味窮追猛打。”

“不錯。”司馬懿見到諸葛亮如此穎悟,不禁面露一絲贊色。他語氣忽地頓了一下,目光深深投向了魯肅,“依懿之見,只要劉皇叔和孫討虜能夠並肩合力於長江東線拖住曹軍的步伐,以待曹操因後院失火而亂了分寸,則必可乘隙一戰而將其驅之!”

魯肅聽到司馬懿一下便將話頭扯到了自家主公孫權反曹、抗曹的敏感問題上,不禁因爲司馬懿是個陌生人而產生了一種本能的防範,急忙開口而道:“司馬君有所不知,我家孫討虜平日裡最是謹慎持重、恭順守節,如今曹操以天子詔命爲伐罪之辭,以堂堂王師爲手中利器——孫討虜他只怕也是欲助劉皇叔而又有心乏力啊。”

司馬懿微眯着眼,含笑說道:“魯君何必妄自菲薄?你家孫討虜坐據江東六郡八十一縣富庶之地,擁兵近十萬,帳下又有魯君、張昭、周瑜、孫邵等良臣名將,益州劉璋、關西馬騰父子等尚不能及,您又何必這般自謙?不過,你們初與曹操相抗,缺乏實戰經歷,也只有與熟知曹操情形的劉皇叔聯手合作,才能真正

知己知彼了。”

“這個……這個……司馬君你這些話涉及我家主公,魯某不過一介孫府掾屬而已,實在是不敢胡亂置喙的……”魯肅含混地避開了這些話題,卻不接談下去。他心底暗想:你司馬懿這些話倒還講到了點子上,看來對我江東方面也是頗有研究的。只不過,諸葛亮他相信你,我魯肅卻有些不信!須得小心防着幾分纔是。

司馬懿瞧他一副支支吾吾的表情,立時便也猜出了他的心思。於是他並不在這個問題上與魯肅爭論下去,只是呵呵笑了數聲,又轉頭看向諸葛亮,神情卻是十分恬然。

那邊,諸葛亮聽得司馬懿講至此處,已是暗暗會心歎服。其實司馬懿一上來就是在有意褒揚劉備、輕視孫權,那一揚一抑之際果然激起了魯肅的不平不甘之意。他故意褒揚劉備、輕視孫權,也實有不得已的苦衷。現在劉、孫兩家結盟以抗曹操,這已是勢在必行了;然而劉弱而孫強,賓主之勢失衡,孫權難免會有妄自尊大之念而不利於平等合作。所以,司馬懿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揚劉抑孫,這是最爲超然的,也是最爲穩妥的,縱有尖厲刺耳的警誡之語,也不會傷了劉、孫兩家的和氣。看來,司馬懿一心想要促成劉、孫兩家聯手抗曹的用意是十分真誠的。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也煞費苦心,在剛纔那適當的時候,他又把握分寸擡舉了一下孫權,以免引起魯肅因不快而過分反彈。一想到這裡,諸葛亮便不禁對司馬懿生出了極深極濃的知己之感。

司馬懿此刻卻是從剛纔那話題中分出了心來,忽然拿眼仔細看着諸葛亮手中握着的那柄鵝毛扇,似是有些好奇地問道:“諸葛君,眼下正是深秋時節,天氣涼爽得很,您幹嗎還執着這柄鵝毛扇啊?您總不會是真的用它在這麼涼快的天氣裡驅暑散熱罷?”

wWW◆ttκǎ n◆¢ ○ 諸葛亮莞爾而哂,伸出鵝毛扇放到艙中桌几前就着燭光照了一照,只見那一片片白羽恍然仍是他第一次見到它們時那麼潔淨、那麼醒目。他目光變得漸漸朦矓起來,喃喃而道:“這柄鵝毛扇麼?它正是水鏡先生當年在亮學成畢業之際特意恩賜給亮的。他還在這扇面上親筆題寫了一段箴言相贈:‘春江水暖鵝先知,未雨綢繆理萬機’——亮私心認爲,這柄鵝毛扇和這段箴言是當年學成畢業之際,水鏡先生贈給亮的最好的禮物和最大的教誨,所以亮便時時刻刻將它帶在身邊警醒自己……

“唔……好一個‘春江水暖鵝先知,未雨綢繆理萬機’!”司馬懿深深地凝望着那柄原來竟然藏有如此深刻寓意的鵝毛扇,點頭嘆道,“諸葛君堪稱將這段箴言銘訓運用得出神入化了——長阪坡一役,劉軍將士聲東逃西、金蟬脫殼、故佈疑陣、水遁脫身,若非諸葛君先前那一番未雨綢繆之功,孰能及此?懿對此真是佩服之極。”

“仲達謬讚了!亮這些微末計謀不過是自保圖存的雕蟲小技罷了,何足掛齒?”諸葛亮微微搖頭,極爲謙遜地答道。

“不過,依懿之見,孔明兄未雨綢繆、見機而作之功固然是精妙非凡,”司馬懿面色徐徐而變,語氣也變得深長起來,“然而當今世上,還有一位英雄豪傑的未雨綢繆、見機而作之功夫與你不相上下!”

“哦?他是何人?”諸葛亮與魯肅面面相覷,不由得異口同聲地問道。

司馬懿兩眼一擡,目光霍然一亮,迎視着他倆投來的驚詫目光,一字一頓地說道:“孫——討——虜!”

(本章完)

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擇將出徵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司馬懿吃三國3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丁儀的選擇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丁儀的選擇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曹爽引衆怒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四章 火燒連營_連環計連戰船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四章 火燒連營_連環計連戰船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來了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司馬懿還鄉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七章 搶奪夏口_心照不宣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紫龍玦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魏宮立嗣的主導者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的大秘密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難做的官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二章 退吳之戰_巧勝吳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
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擇將出徵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七章 蜀魏之爭_暗算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天下歸心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司馬懿吃三國3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丁儀的選擇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誰是曹操畢生的勁敵?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丁儀的選擇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曹爽引衆怒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曹操徵辟,先禮後兵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四章 火燒連營_連環計連戰船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謠言四起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第四章 火燒連營_連環計連戰船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來了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柏夫人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十章 魏代漢主_提拔清吏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司馬懿還鄉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七章 搶奪夏口_心照不宣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離間兄弟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紫龍玦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魏宮立嗣的主導者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的大秘密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難做的官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二章 退吳之戰_巧勝吳軍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一字未改,壯士斷腕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錦囊妙計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