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產馬基地

*術撤兵之後”火速北上,他知道除衛一定把局面給他弄的一團糟,等着他去收拾。他星夜兼程,脫離軍隊搶先一步於四月上旬趕回燕京。此時金國朝廷已經一片譁然,他這才知道,局勢已經進一步惡化。

契丹舊臣蕭合達舉兵叛亂之後,得到了川陝徐衛的支持,夏主派他的外祖父任得敬領兵去〖鎮〗壓,卻因爲西軍的干預而無功返回。這還不算,除了蕭合達以外,西夏境內因爲天災人禍的關係,暴亂四起,而且集中在夏都興慶府周邊,直接威脅着李仁孝的統治。金國朝臣普遍認爲,如果女真再不出手救援,西夏就算不被徐衛搞死,也會被亂兵吞沒。

再有,徐衛將兵鋒指到了燕雲,臥塌之側則容他人酣睡?這顆釘子必須要拔掉!兀朮想想都覺得頭大,光是把這些錯綜複雜的事情理清就不易了,更何況解決?在經過密集的商討之後,金國朝廷形成幾種意見。

第一種,走外交途徑,讓江南的宋帝彈壓徐衛,命他不許插手西夏事務。但這個辦法估計很難奏效,因爲南朝現在的皇帝年輕氣盛,多次對金都有強硬表態。再說,宋帝在江南,徐衛在川陝,宋廷恐怕也是鞭長莫及。

第二種,武力干預,即由大金國直接出兵進入西夏,協助党項人平叛。這個辦法肯定是最有效,也最迅速的,但大金國卻也有難處。這回出兵南征,非但無功而返,還空耗了許多錢糧,再打大仗,怎麼吃得消?

第三種,說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部分金國朝臣建議西夏已經這樣了,內憂外患,救也沒用,不如……吞併了它!當年,大金滅遼以後之所以選擇大宋最爲下一個目標。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南朝富庶,有搞頭,而且在聯合攻遼的過程中,這個繁榮的王朝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致命的,進攻它,既輕鬆,又好處多多。至於西夏雖然在遼國滅亡前夕,它曾派兵援救契丹人,但遼亡後,它就主動示弱,成了大金國的藩屬,所以沒動它。現在局勢已然如此,與其費財費力救党項人,不如我自己取了它。

第四種支持的人是最少的,那不是不管不問。因爲大金國如果出兵去救,不但費力,而且又要面臨跟西軍正面衝突的場面,不用說肯定是場不好打的仗。就算是想吞併西夏,人紫金虎現在已經或通過西軍,或通過蕭合達控制了橫山。不但佔據着險要,更擁有前沿補給基地,要知道,橫山地區不但險要,更是西夏最肥庶的所在。徐衛直接或間接控制了這個地區,等待着金軍的,必然是一連串的麻煩!

兀朮本人更傾向於武力干預但擺在他面前的現實卻讓他有些氣餒。大軍鬥志昂揚地南下,垂頭喪氣地北歸現在又拉去西夏,替別人打仗這對將士的士氣是一個打擊。再有,入夏作戰,後勤怎麼辦?西夏最肥庶的橫山地區,已經失去了控制,想從党項人那裡補給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自己。

最要命的是,徐衛現在控制了麟府路,金軍想要入夏,就必須穿越沙漠!現在是幾月?四月!等到出兵,最起碼是五月的事情了,那時候天氣正熱,沙漠裡的滋味……

在經過無數次爭吵以後,金國朝廷拿出一個折衷的辦法。發大軍入西夏替党項人平叛,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不如就從燕雲發兵往進攻麟府路,一來打擊西軍的囂張氣焰,二來麟府一下,蕭合達也就腹背受敵,只能作甕中之鱉。至於西夏國內的民變,他們自己應該有能力處理,如果党項人連暴亂也〖鎮〗壓不了,還咱們救他,還真就沒什麼意義了。

商議已定,兀朮便開始找來各族將領,再三聲明援夏的重要性,以及西軍進佔麟府對大金國的危害。好讓這些鬥志全無,不願再出門的將領們打起精神來。可即便如此,他麾下昔日驍勇刻悍的戰將們還是有些不樂意,以前攻宋,哪回不是賺得盆滿鉢滿,這幾次,連根毛都沒撈着!現在還要去管党項人的破事……

建武八年四月,爲了感謝西軍的支持,蕭合達送給徐衛一千匹戰馬。這廝有時候有點過於單純,但這件事還算辦得漂亮,他知道西軍最需要的是什麼。時至今日,西軍的騎兵已徑達成兩萬規模。但這並不多,二十萬西軍,只有十分之一的騎兵部隊,這跟金軍甚至是夏軍比起來都是少的。

再者,陝西地區,雖然也有部分產馬地,而且通過跟吐蕃人交易,也可以買得一定數量的戰馬,但這終究不是治本之策。沒有一個穩固的戰馬產地,這肯定製約着西軍的繼續壯大。徐衛雖然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來研發火器,但他深明一點。那就是,光憑這個,無法完成從冷兵器向熱兵器的轉化。

火器可以作爲殺手銅,可以作爲大神功,但你見過哪路高手隨時都在出絕招麼?所以,他極重視騎兵建設,他夢寐以求想要一個產馬基地。

而這個基地,離他已經不遠,就在熙河路過去不遠,那裡有一片極大的湖泊,後世稱它爲“青海湖”現在它叫作西海。這裡周邊地區自古就產良馬,青海騁更是聞名於世。如果能奪下這個地區,西軍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戰馬!

仁多泉城,曾經是西夏抵抗大宋將手伸向產馬區的一個重要據點。但現在,仁多泉城已經被西軍佔領,只要再拿下西涼府(今甘肅武威),不敢說宋軍缺馬的問題解決了,至少,在西軍來說解決了。非但如此,拿下西涼府,還是打通河西走廊的重要一步。

因爲西涼府往西,依次是甘州肅州~瓜州沙州一古玉、門關,直接到西域了。

從前,這個目標對西軍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現在不同了,西夏大規模內亂,這給了西軍可趁之機!徐衛怎肯放過這個機會?

第326章 亮招第148章 罷相第593章 徐太尉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122章 冠禮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八百七十三章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八百七十二章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八百四十四章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四十九章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102章 張九月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七百八十八章第136章 失控第138章 佈防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七百四十二章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46章 升官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406章 大變動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86章 盾陣第64章 官油子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八百七十九章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一十二章第500章 政變(下)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宋遼威武第52章 摸營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816章 真會來事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46章 升官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481章 八牛弩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4章 兩軍對陣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80章 新君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88章 漢奸
第326章 亮招第148章 罷相第593章 徐太尉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122章 冠禮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八百七十三章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八百七十二章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八百四十四章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四十九章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102章 張九月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七百八十八章第136章 失控第138章 佈防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七百四十二章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46章 升官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406章 大變動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86章 盾陣第64章 官油子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八百七十九章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一十二章第500章 政變(下)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宋遼威武第52章 摸營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816章 真會來事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46章 升官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481章 八牛弩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4章 兩軍對陣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80章 新君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88章 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