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獻寶

王靜輝笑着說道:“微臣可沒有什麼統兵作戰的這份天分,不過我倒是有些辦法讓我大宋的士兵能夠使用上威力更大的武器。我大宋沒有好馬,雖然可以買馬,但這優秀的騎兵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訓練好的,所以與西夏人的戰爭還是要發揮我宋軍將士的長處爲好。遊牧民族自馬背上長大,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我們大宋要是進攻他們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好果子的,但我大宋善守,可以通過改進所使用的武器來殺傷敵人。等再過幾年慢慢積累實力,我大宋強盛起來後,在對其施行報復,一舉平定邊寇。”

當王靜輝說到宋軍善守的時候,富弼和郭逵的臉上都有點發燒,不過當聽到王靜輝有辦法可以發明威力更大的武器來守城,心中又來了精神,郭逵連忙問道:“改之有何妙法來改進守城武器?”

王靜輝笑着說道:“大人,我心中雖有幾種小玩藝,但還需要見過我大宋將士手中的武器纔可以進行改進,要是設計新武器,那倉促之間還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不過我主要改進的便是將士手中的火器和弩箭,大人可以想想,如果將士們手中的火器爆炸威力越來越大,手中的弩箭可以用更少的力量射出去更遠的距離,那他們守起城池與敵軍交戰時可以減少自身的傷亡,大量殺傷敵軍的有生力量,那豈不是更好?”

英宗趙曙說道:“先生既然有辦法來改進將士手中武器,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富公,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做吧,先生但又什麼所需之物,可以和富公商量,儘快把新武器改裝好,也好讓我將士用上更好的武器。”

王靜輝此時想到最多的便是武器製作的保密的問題。對於弩箭的改裝,想瞞過西夏和遼國是不可能的,他們那裡也有很多漢人的能工巧匠,只要他們俘獲樣品,估計用不了多少時間便可以仿造出來。但他提供的火yao配方,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保密嚴格,那對方除了不斷的實驗來改進配方的話是沒有其他路可走的。王靜輝也知道宋、遼、西夏和後來的金、蒙古相互抗衡的時候,這些國家可沒少從宋朝這裡學去先進武器的製造方法,這促進了原本戰鬥力就很強悍的遊牧民族武裝手中裝備的提升,並且給宋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正是宋朝的先進裝備被蒙古人學去後,用來征服西方,可是出了很大的力量。這樣的錯誤,王靜輝可不想犯上第二次。

王靜輝考慮了一下說道:“聖上,現在微臣最有把握的便是改進火yao配方,使其爆炸威力達到最佳狀態,不過微臣有很大的隱憂,不吐不快!”

英宗趙曙好奇的問道:“先生有什麼可擔心的事情儘管說出來,如果在朝廷力所能及之內,儘量辦到!”

王靜輝說道:“我中華自千百年來不斷的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戰,微臣廣閱史書,可知先秦時代秦國的祖先就有很多帝王戰死疆場,後雖有秦皇、漢武、唐宗、隋帝都曾打敗過遊牧民族的武裝,並且使之百年不敢窺伺中原,但這些遊牧民族始終成爲我中華心腹之患,由五代十國到現在,這些遊牧民族更是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是前所未有過的!這中間除了我中華內部不斷有戰火內耗讓他們鑽了空子的緣故,但中原的能工巧匠不斷被其收入麾下,爲其帶去了先進的武器製作知識,還有耕作手段,這恐怕也是使其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司馬光很快便明白了王靜輝話中的意思,接道:“改之說的是怕你所改進的武器會流入敵國之手,我大宋反而會受創?”

王靜輝說道:“司馬大人說的是,微臣擔心的便是這個。那弓弩改造瞞是瞞不住的,在戰爭中總會被敵人繳獲些,他們的工匠也可以照葫蘆畫瓢製作出來,不過微臣的火yao配方是很重要的,且火器殺傷力大,攻城使若使用得法,用其炸燬城門,炸塌城牆也亦非難事!守城可是我宋軍唯一強過西夏和遼國的優勢,如果這火yao配方泄露出去,那我大宋的城池豈非不保?這正是微臣所擔憂的!”

聽了王靜輝的話後,英宗在御案旁來回走動,而殿中羣臣也感到非常詫異:火器的威力是非常大,但就現在宋軍所製作出來的火器,種類雖然數不勝數,但要是論威力,恐怕想把城牆炸燬,這個難度可就實在是太高了。如果王靜輝真能夠製作出來這種火yao配方,那確實是件威力非常巨大的火器了,不過這種火器的製作方法若是被敵國知曉,那以後大宋將士恐怕連守城也是難逃一劫了,這可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不過王靜輝只是想把火yao的配方改善到最佳配比狀態,他肚子裡面那點兒貨雖然也知道*、*的做法,只是在宋朝,你讓他上哪裡去找濃硝酸和濃硫酸?但是他還真想把*給做出來,畢竟這東西雖然是zha藥,但同時對心臟病的急救也是非常重要的,速效救心丸那可是達仁堂的寶貝兒,哪這麼容易仿造的,相比之下*便成爲王靜輝另外一項更爲實際的選擇了。做出*可以在保住蘇軾老婆的小命,還可以用在軍事上,用這傢伙做出的固體zha藥威力來摧毀還不是鋼筋水泥構成的這個時代的城牆,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難度。就算用普通火yao做成zha藥包來炸城門,那也是足夠了。王靜輝這麼誇大火yao的作用,一方面這個東西就是熱兵器的前奏,大力發展火器是一個潮流;另外一方面用火器對攻城所起的巨大作用,來嚇唬一下英宗趙曙和其他大臣,給他們敲敲警鐘,讓他們注意所有先進技術的保密,這也有利於對抗敵國入侵。

樞密使富弼說道:“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王靜輝笑着說道:“其實想要做到保密的方法很多,只要朝廷有心就可以做到保密,關鍵就在於朝廷能夠有對關鍵武器製作方法嚴格保密的心思,這就足夠了。比如說在汴都附近湖裡面找個小島,再僱上些老工匠在島上專門負責製作火yao,周圍再有禁軍嚴格把守,斷絕內外消息流通,相信遼國和西夏想要得手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具體怎麼做,富公比我會更有經驗!”

樞密使富弼聽後笑了笑,王靜輝繼續說道:“我這裡還有幾件小東西,在外面,請聖上允許讓侍從給取來。”

英宗趙曙聽後也很好奇王靜輝會帶來什麼東西,傳喚宮中太監到外面將王靜輝的東西給取進來,很快有一大一小兩個長方形木盒子被帶上殿來。王靜輝把其中那個大木盒子打開,從中拿出一個長約一尺半的竹筒,兩頭鑲着水晶,不過衆人還是認出了這鑲在竹筒兩頭的不是水晶,而是風行富貴之家的玻璃茶具的玻璃片,但他們還是不懂王靜輝的意思,好奇的等着他來解釋。

王靜輝手中拿着那個竹筒,笑着說道:“這是微臣製作的小東西,雖然不能用來上陣殺敵,但卻有一項極大的好處,可以用它來看到遠方的物體,尤其是站在高處,用來觀察附近有無敵軍出沒,更是方便。”

這個兩頭鑲着玻璃片的竹筒便是王靜輝匆忙之間製作的望遠鏡了,此時玻璃作坊的工匠憑藉這王靜輝不惜成本的投入研究,已經掌握瞭如何燒製高純淨度的玻璃技術了,並且靠着積累下來的經驗磨製出來的透鏡,雖然還不能製作顯微鏡,但用來製作望遠鏡是足夠了。王靜輝就是再傻也知道望遠鏡在軍事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潁王趙頊來找他想辦法的時候,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將望遠鏡製作出來,投入到軍事用途中去。

費了很大勁,總算用竹筒來替代鏡身,做成了這個還顯得非常粗糙的傢伙,雖然不能調焦,但匆忙之間做成的東西也能夠展示其軍事價值了,相信殿中的各位都是明白人,尤其是郭逵這樣曾經指揮部隊作戰的軍人,更應該明白這個醜陋的竹筒所具有的價值。等以後有時間的時候,王靜輝會製作出更加精製的,並且具有調焦功能的望遠鏡,但現在也就是展示一下它的功能,就將就着用吧。

英宗趙曙接過望遠鏡,一隻眼眯着看望遠鏡,王靜輝看他拿反了,便上前給他調整過來。福寧殿雖然在皇宮中不算是很大的宮殿,但裡面的空間也算得上是非常廣闊了,王靜輝讓太監將福寧殿的大門打開,讓英宗趙曙用望遠鏡朝宮外的院子中看去。不過英宗趙曙雖然聽說這望遠鏡可以看到遠處的東西,但心中也沒有做好準備,對準宮外的院子裡面一看,突然在眼中出現了一個士兵的臉龐,那張臉還宮燈的照耀下忽明忽暗,加上臉上的表情認真肅穆,倒是把他嚇了一跳,手差點兒沒拿穩。

興奮的英宗趙曙立刻走下御案,朝宮外走去,福寧殿中的羣臣不明白英宗突然到外面去是幹什麼,都跟着走了出來,只看見英宗趙曙找到在福寧殿外院子中站崗的那名士兵,仔細的朝他看看,然後哈哈大笑。除了王靜輝以外,衆人都對英宗趙曙古怪的行動給弄得如同墜入迷霧之中不解。英宗趙曙看到其他大臣對自己的行爲不解,就笑着把望遠鏡遞給其他人,讓他們在院子中用望遠鏡四處看看,這宮外的院子可要比福寧殿那點兒地方可大多了,望遠鏡雖然不能調焦使其觀察對象更爲清晰,但其巨大的軍事意義立刻被羣臣所認同,尤其是郭逵更是如此,要知道在戰場上早一點發現對方而做出防禦,這能夠挽救多少士兵的性命,單憑這一點就足夠了。

羣臣跟在英宗趙曙的後面回到福寧殿中,王靜輝仔細大量着周圍衆人的表情,顯然這次他把望遠鏡帶來是正確的,原本他只是把望遠鏡做爲後手的,因爲他的白酒攻略給他自己的感覺是實施難度有些大,恐怕沒有這麼容易說服趙曙和羣臣的支持,但沒有想到今天晚上這麼順利,這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當回到福寧殿中後,王靜輝打開了那個小盒子,裡面裝着四個放大鏡,他笑着對衆人說道:“這個是微臣製作的放大鏡,它雖然不能在軍事方面有什麼作用,但可以幫助朝中一些年齡稍長的大臣來閱讀奏章,聖上正當壯年,自然是用不着這個,但也可以拿來用它鑑賞字畫所用,這次拿過來也是給聖上添個樂趣。”

王靜輝說完便把放大鏡分發給個人,但他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福寧殿參加問對,走的時候還以爲四個放大鏡多了,沒承想到這裡後才知道自己帶的少了。不過這沒有什麼關係,今天晚上雖然剛開頭的時候是有點不順利,但到所有人對王靜輝都比較滿意,這個放大鏡雖然有意思,但在樞密副使郭逵的眼中遠沒有望遠鏡對他的吸引力大,看到放大鏡不夠分的,就對英宗趙曙戲言道:“聖上,這放大鏡,臣就用不到了,不過這望遠鏡,聖上可要讓給我!還請聖上能夠多購買些以用於我大宋軍隊作戰使用!”

郭逵的話也讓氣氛更加輕鬆了許多,潁王趙頊把自己的放大鏡讓給了司馬光,這樣就夠分的了,這放大鏡是很有意思,但王靜輝就在趙頊的眼皮底下,等到下次的時候,帶上蜀國公主不就什麼都有了嗎?趙頊想到這裡,嘴角向上翹了翹。

英宗趙曙問道:“先生,這個望遠鏡價錢可是不菲吧?!你所生產的玻璃茶具好倒是好,不過就連朕用起來都心疼,我看這望遠鏡關鍵之處便在於這兩片玻璃鏡片,製造它們可是花費了你不少工夫吧!”

王靜輝笑着說道:“微臣可以瞞過天下人,但不敢瞞聖上!現在市面上一套品質最次的玻璃茶具的售價也不會低於八百貫,就是這樣僅供應汴都使用都還被搶購一空!私下買到玻璃茶具的顧客很多都不是自己用,而是轉手販運到南方江浙一帶,那裡的富商可以競價出到一千五百貫!”

樞密副使郭逵聽後感到大吃一驚,他也知道最近興起的玻璃茶具價格高昂,他家裡就有一套,但那是下屬恭喜他升官坐上樞密副使的位置,而送給他的,沒想到就這麼幾個小玩藝的價格會高的離譜。看這望遠鏡上所裝的鏡片就算是製作起來不費勁,但這玻璃燒製可是要大大的費錢,這樣的高級貨,想必不會很便宜,估計要是大規模的裝備給軍隊,那這筆費用也會讓皇帝知難而退。想到這裡,他偷偷看看別人,發現除了英宗趙曙父子臉上還掛着淡淡的微笑外,旁邊的韓琦、富弼、司馬光的臉上可能是因爲玻璃茶具的高價,都顯出了失望之色。

“看來就算皇帝有心買來裝備軍隊,在價格上也會使韓琦等人阻止這麼做,沒有韓琦的點頭,皇上也會考慮考慮的。”樞密副使郭逵心中暗暗失望的想到。

王靜輝也看到了其他人失望的臉色,心中偷偷的笑,不過他也看到了英宗趙曙父子並沒有因爲王靜輝說貴而和其他人一樣露出失望的神色,還是笑着看他說話,心中移動便明白過來:當他去年剛來汴都開封拍賣玻璃杯的時候,他還不知道趙頊兄妹的真實身份,就曾經告訴過他們玻璃杯是不值錢的,拍賣玻璃杯不過是給自己弄錢花的同時順便戲弄一下遼國商人。

“真是失策啊!原本想用這東西來討人情,沒想到當時一最快把底牌漏給人家了,這麼便宜的東西拿來做人情,這人情做的可就大大折扣了!”王靜輝心中有些懊悔的想到。

這也只是在他心中一閃而過,他還在繼續說道:“這望遠鏡的秘密就在這首尾兩塊玻璃鏡片上,雖是耗費很少,但這磨製加工的過程卻很複雜,需要時間。”

英宗趙曙聽後沒有問這望遠鏡值多少錢,而是問道:“先生,你的玻璃作坊製作的玻璃茶具都賣在了大宋嗎?”

王靜輝心領神會,說道:“我大宋雖然富人極多,但我卻不想把這玻璃茶具等用玻璃做成的物件賣給大宋人!玻璃作坊所產的貨物有四分之三是賣到遼國去了,如果不是去年大宋和西夏邊境有些不太平,我想我是不會把一件玻璃器物賣給大宋人的!”

第97章 捷報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91章 突襲第174章 質疑第197章 搶劫第59章 潛移默化第291章 蛻變第303章 縱橫第22章 想法第217章 試製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204章 激將第2章 觀光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416章 勒索第249章 陣地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56章 神壇第252章 攤牌第263章 遇襲第76章 裝備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69章 頂缸第417章 格局第35章 演戲第421章 創新第80章 參謀第414章 做戲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351章 佈局第150章 賭局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43章 轉機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40章 釣魚第193章 書童第369章 奴隸第228章 渴望第146章 傳位第304章 交換第137章 試探第398章 脅迫第425章 正名第219章 許諾第101章 來信第406章 錦州第336章 鐵與血第162章 首富第30章 經濟侵略第40章 釣魚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7章 身份第427章 廉政第327章 埋伏第27章 新年第241章 持平第52章 心意第248章 迴歸第13章 理由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33章 緩兵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270章 推薦第430章 相聚第126章 長相守第122章 曹太后第363章 團聚第117章 見面第432章 劫船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2章 得失之間第381章 硫球第429章 轉移第31章 安排第207章 樑太后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68章 預警第226章 改變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6章 贈杯第398章 脅迫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248章 迴歸第350章 釋疑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03章 準備第75章 兼容幷蓄第187章 烽火第364章 伏兵第239章 沉醉第72章 妙用第265章 解煩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79章 新生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50章 進策第45章 試探第53章 爭取
第97章 捷報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91章 突襲第174章 質疑第197章 搶劫第59章 潛移默化第291章 蛻變第303章 縱橫第22章 想法第217章 試製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204章 激將第2章 觀光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416章 勒索第249章 陣地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56章 神壇第252章 攤牌第263章 遇襲第76章 裝備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69章 頂缸第417章 格局第35章 演戲第421章 創新第80章 參謀第414章 做戲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351章 佈局第150章 賭局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43章 轉機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40章 釣魚第193章 書童第369章 奴隸第228章 渴望第146章 傳位第304章 交換第137章 試探第398章 脅迫第425章 正名第219章 許諾第101章 來信第406章 錦州第336章 鐵與血第162章 首富第30章 經濟侵略第40章 釣魚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7章 身份第427章 廉政第327章 埋伏第27章 新年第241章 持平第52章 心意第248章 迴歸第13章 理由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33章 緩兵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270章 推薦第430章 相聚第126章 長相守第122章 曹太后第363章 團聚第117章 見面第432章 劫船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2章 得失之間第381章 硫球第429章 轉移第31章 安排第207章 樑太后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68章 預警第226章 改變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6章 贈杯第398章 脅迫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248章 迴歸第350章 釋疑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03章 準備第75章 兼容幷蓄第187章 烽火第364章 伏兵第239章 沉醉第72章 妙用第265章 解煩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79章 新生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50章 進策第45章 試探第53章 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