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掃興而歸

皇帝趙頊一聽王靜輝居然拒絕了自己的賞賜,心中一愣,但隨即就反應過來——自己實在是太過孟浪了些,御史的那些摺子到還好辦,想那幾個參加考試的學子都是王靜輝、歐陽修等人一手教出來的,若論學問參加這麼一次考試實在是把握大的很,自己這個賞賜反而在歐陽修等人眼裡倒是在嘲笑他們無能一樣。

皇帝趙頊笑着說道:“愛卿真是思慮周到,朕也很想看看你的學生當中有沒有像愛卿一般的人才,能夠考場奪第!”

王靜輝笑着說道:“我大宋人傑地靈,士林中人才輩出,想要考場奪魁簡直是難如登天,這些學生不要丟臉臣已經心滿意足了!不過聖上,所謂術業有專攻,朝廷應該不拘一格的來選拔人才爲國家社稷所用才行!”

“愛卿又有何高論?”

“聖上,這次介甫先生上書廢除經帖墨義和詩賦的考試,按照情理上說乃是善策,不過是太過急躁了點,但在臣心中卻以爲以策論取士爲國選材也並非是上上之舉!”

皇帝趙頊知道王靜輝又要向他進言了,駙馬進言總是很有前瞻性的,就是剛纔他所說的罷經帖墨義考試,重策論選才,在他的印象中也是王靜輝幾年以前便提出來的,王安石此次提出來在他心中已無新意。

此時聽駙馬所言即便是實現了太祖太宗皇帝時以策論選才地方式。也未必是最好地。心中對此也是新鮮的很,連忙催促道有何新的建議。

“聖上,無論採取哪種選才方式,讀書人所重視的科目也是大同小異,策論之基礎正是經帖墨義,想來讀書人若是想通過科舉考試進身朝堂,那翻來覆去看的便是隻有基本儒家經典罷了,不過光是知道儒家經典還是不夠的!如經濟等科目,爲政者不可不知,若是連朝廷的賬本都看不出什麼問題。那治下豈不成了一筆糊塗帳?!臣以爲朝廷還要設立一些除儒家經典之外的學科以招收培養專門的特殊人才。這些人進可以爲國效力,退可以憑自己一身所學安身立命。臣已經在華英書院中設立了一些學科,教授會計、術數、物理等科目,這些科目可能在人眼中算不得什麼,但治國安邦卻離不開這些專門的人才去做事,正所謂有統籌全局者,也有專攻做事地人才,哪一樣都不可少!”

皇帝趙頊笑着說道:“愛卿地心意朕已明瞭。不過若是讓讀書人去學習這些來考狀元,恐怕會生出非議,就是王相和司馬相公也未必贊成!朕和愛卿相交非短,朕還是太子的時候,便聽愛卿之言去翻看三司中的賬目,果然對朝廷社稷有所新的認識,通過三司的賬目,朕才知道舉大宋一國歲入多少。量出多少,朝廷的財政收入都來自何方用到什麼地方去了。單單就是朕也要學習這些東西,當然朕也希望底下這些做臣子的也知道,當知愛卿所言非虛!”

王靜輝聽皇帝趙頊說道他當太子的時候去三司翻賬目地事情,便又回想起幾年前那個喬裝打扮的兄妹二人和自己辯論的事情,一晃幾年都過去了,趙頊和他都成了父親。真是時光如梭。

“聖上,這術數之學就是孔聖人也贊同的,再者說來朝廷社稷需要的不同種類的人才,讀書人可以憑藉着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將來也好爲朝廷效力。……聖上可以試想一下,若是有人精通水利,朝中可以選拔此人爲官,那受惠地百姓將會是一地;若是有人精通機關製造,發明出來的機關小則可以爲商用,大則爲武器則可以保家衛國,若是能夠製造出比現有火藥威力更大的爆炸物,聖上,那此人便是國之瑰寶了!”

“愛卿能言善辯,朕可說不過你,這樣吧,等改日愛卿寫個詳細些的札子,朕也好和中書商議。”皇帝趙頊笑呵呵的說道。

“聖上,此事臣也知道是急不得的,所以臣在華英書院先做培養,至於能不能把這些科目列爲考試之科目,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其中地好處的,短時間之內肯定是不可能的。想那恢復以策論取士還要三次科舉考試,前後十年,把這些科目列爲考試之中,所遇到的困難更大,臣願意慢慢去等待,慢慢去讓人接受!”

聽了王靜輝的話後,連皇帝趙頊都不禁動容:這份忍耐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具備的,至少他旁邊的王安石無論如何在這方面是趕不上駙馬的。“愛卿能善體朕意,也真是難爲你了,不過正如愛卿常說的那樣,並非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好處,有些事情終歸是需要朕與愛卿慢慢去做的!……”

在告辭皇帝趙頊之後,王靜輝下午的時間早就被安排好和蜀國長公主一起渡過了。現在雖然他是考官之一,而做主的王安石和司馬光整天住在中書省中,雙眼時刻關注着西北的動向,心思早就沒有放在科舉考試上面了,倒是他成了主管科舉考試的官員,下面同樣忙活此事的官員都以駙馬馬首是瞻。

不過好在王靜輝連同徐氏和他們的生意夥伴紛紛出錢出力,利用各種關係來安置前來赴考的各地學子,這倒是省去了他的大部分工作,剩下的工作都明確的分配給每個底下辦事的官員,反倒是他這個臨時做主的正主輕鬆的很。不過這次科舉考試也是士林中學子感到考前最爲輕鬆的一次,至少在生活費用不菲的汴都,那些相對比較貧窮的學子都有專門的地方居住。這讓他們感到非常滿足。

今天難得蜀國長公主不用去宮裡陪曹老太太。把孩子交給自己地十二書童中最小地紅月和奶媽來照顧,這兩口子便故伎重演讓蜀國長公主女扮男裝到郊外去渡過一個難得的下午了。

蜀國長公主自嫁給了王靜輝之後也沒有少跟着丈夫東奔西跑,但她的身份顯赫,就算出去也是被周圍的人圍得死死的,生怕她受到一點不適,可想而知這樣的出行哪裡還有什麼興致,也就是王靜輝在初任楚州軍州事的時候,兩人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輕車簡從在楚州各地遊玩過一次,這是令他們夫婦最爲高興和回憶的事情。

現在王靜輝身上雖然還揹着不少事情,不過西北戰事在這個沒有無線電和其他現代化的通信手段的支持下。就算他像王安石與司馬光一樣守在中書省又有什麼用?等戰場上發生地事情傳遞到汴都地時候。那最少也是五天以前的事情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也只能提前做好他所能夠做到的準備工作,至於戰局如何發展,那也只能聽天由命了。再者相比大宋軍方的八百里金牌快腳加急,他名下商行所掌握的飛鴿傳書來獲得信息更加快捷。雖然弟子們都要忙着參加科舉考試,但他身爲主考官之一,現在避嫌都來不及,哪裡還肯費功夫來輔導學生的功課。反正該教的他也都悉心教授了,剩下的便看他們自己地本事了。

現在是汴都最好的時節,若是再耽擱一段時間便進入盛夏了,可在夏天出去遊玩實在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蜀國長公主換好男裝後,便和王靜輝從駙馬府的後門出去,門口停着一輛馬車,馬車旁邊站着兩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這是王靜輝的十二書童中的兩個鼎澄和佩澄。他們是親兄弟,如果不熟悉的話很難看出那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由於是親兄弟地關係,王靜輝便安排他們在一起習武,兩兄弟主要還是充當王靜輝的貼身保鏢。

十二書童中包括紅月在內個個都接受過武術訓練,當然老大無心是最爲強悍的,也是專攻此道。而其他人雖然沒有無心這麼厲害,但武藝也非等閒人所能比,不過十二書童可不知道王靜輝自己還有身特殊的武力,但是王靜輝那種力量是他在穿越時空的時候獲得的,沒有辦法自己來訓練十二書童,而他自己的本領也從來沒有顯露過,所以沒有人知道他還這麼厲害。

車伕也是駙馬府上地老人了,準確的說這個車伕是太皇太后“賜給”王靜輝夫婦的,不過王靜輝早就想開了,對於這些硬送上門來的賞賜一律笑納,不過這些僕人確實是了得,單說這個車伕的經歷也非常人所比,看看他的一舉一動便知道這傢伙也是個好手,想這樣的人才王靜輝是從來不會放過的,正好用來給自己的書童當武術教練。

對於王靜輝來說,自己妻子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最近宋夏衝突的當口,更是要注意安全,他們這次出來加上他自己一共五個人,但有四個會武功的,想來要保護一個人也不算什麼難事了。所有人都上車後,車伕王祿一揚馬鞭,馬車便慢慢的駛出了駙馬府的後巷,融入到開封府街市的滾滾人流中去了。

九味居——汴都開封城中最有名望的三十六家酒樓之一,最近三年間才新近崛起的一家酒樓,但與別的酒樓不同的是九味居不僅僅是一家酒樓的名號,它在寸土寸金的汴都城中至少還有十一家分店,別的酒樓也有分店,不過這家酒樓幾乎在大宋境內所有最重要的州府中都有分店,甚至連遼國的上京、北京還有兩家分店,這樣的規模連那些百年老店都有些汗顏。

九味居的後臺大老闆便是王靜輝,在汴都幾乎可以品嚐到這個時代中華最經典的美食,王靜輝什麼都好,但和樑乙埋一樣,他管不住自己的這張嘴,他來到這個時空後不僅掃蕩了汴都所有能夠排得上字號酒樓的招牌菜,連皇宮大內也沒有漏下,弄得皇室中人也知道駙馬這項“癬好”,太皇太后和兩代皇帝賞賜給駙馬府的御廚都有五六個,與受到御史彈劾地記錄一樣。這種待遇也是令大宋所有臣民瞠目結舌地記錄。

王靜輝夫婦連帶車伕算上一行五人來到九味居。由於是便裝,沒有人能夠認出這對天下第一夫婦。酒樓的生意很好,既然是出來放風的,王靜輝夫婦就沒有想着進豪華的包間,只是在二樓大廳要了一張桌子。

佩澄、鼎澄兩兄弟長相相近,但和王靜輝夫婦相比,可以明顯看出他們的年齡要小,更像是兩個公子的書童。佩澄走到王靜輝的身旁說道:“公子,老王說怕亂了禮數不肯上來和公子同桌!”王靜輝和蜀國長公主相視一笑,王祿是從宮裡面出來的御駕車伕,雖是車伕但對各種禮儀非常清楚。自跟隨王靜輝之後便一直中規中矩的。蜀國長公主嘴角一翹對佩澄說道:“還是我親自下去一趟吧,你們是說服不了老王的!”

佩澄兄弟自然知道這個俊俏地公子是蜀國長公主扮地,哪裡肯讓長公主殿下親自去請?“主母……公子,還是不勞大駕,我們兄弟再和老王說說便可以了……”

王靜輝一揮手打斷了佩澄的話笑着說道:“就讓趙公子下去請老王吧,咱們一起出來就不要講什麼上下尊卑了,佩澄,你們兩兄弟也坐在這張桌子上。看看有什麼好的招牌菜儘管點就是了!”

蜀國長公主朝王靜輝一笑便下樓去找老王了,而王靜輝心中則暗歎一聲:自己的老婆越來越迷人,現在雖是女扮男裝,但從其神采上稍微細看便知道是個西貝貨,看來以後出來的時候要在化妝上下些功夫了。

王祿今年有四十多歲了,駕車是把好手,身穿着車伕的衣裝在店小二驚異的眼光中跟隨蜀國長公主來到王靜輝這桌,與桌上其他人相比。

老王顯然顯得有些侷促不安。王靜輝接過妻子遞過來的菜單便徑直遞給老王,老王連忙伸手阻攔。

“老王,今天出來一起遊玩,你是最辛苦地,這道菜還是你來點,你也是我們這桌上年紀最大的,若是點的菜不好吃。待會兒可要罰酒的!”王靜輝笑呵呵的對老王說道。

老王是個車伕,在駙馬府中是沒有資格進入內宅的圈子,在駙馬府待了這麼長的時間,雖然和駙馬伕婦接觸的很少,但也知道駙馬伕婦對待下人最是和善,做事不僅不會東挑西挑,而且還經常打賞下人,要是沒有人來駙馬府地時候,上下僕役之間還真是其樂融融。

看着王靜輝和善的笑容,老王還是戰戰兢兢的接過菜譜,他哪裡知道這九味居有什麼招牌菜啊,直接就點了一道最上面的菜名,不過旁邊等候的店小二還是朝王靜輝夫婦看看,王靜輝笑着朝店小二點點頭表示同意,這才把菜名記上。接着便是佩澄兩兄弟,他們跟隨王靜輝時間最久,自然也不會客氣,不然他們要是再像老王一樣推辭,回去肯定會捱罵的。

菜是好菜,不過王靜輝夫婦卻沒有怎麼動筷子,只是在透過旁邊臨街的窗子看着外面川流不息地人羣,不時的說上幾句,這桌上感觸最深的便是老王了,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和當今天下最受皇帝寵信的駙馬同桌吃飯,若是見到昔日的同伴說給他們聽,定然是以爲天方夜譚的故事呢!

不過老王和佩澄兩兄弟並沒有高興多久,王靜輝和蜀國長公主居然異想天開的要獨自去逛街,只是讓他們三人繞道到御街的另外一端等候他們,這可把他們三人嚇的不輕,還是王靜輝佯裝動怒纔不得不下樓按照他的吩咐去了。

蜀國長公主雖然已經成婚兩年了,但年齡不過二十一,到底還是個女孩子,而王靜輝也縱容自己的嬌妻胡鬧,這御街是汴都開封最爲繁華的街道,兩人一路上手裡和嘴巴就沒有閒着過,真是走上一路將這御街兩邊的小吃來了個通殺,這倒是讓王靜輝想到當初自己第一次來汴都的情形,不時的和妻子說起那個時候的經歷,惹得妻子一陣嬌笑,弄得周圍的行人對他們夫婦兩人直行注目禮。這個時候蜀國長公主才意識到自己可是女扮男裝,這麼放肆的笑聲難怪旁邊的人向他們投來異樣的目光,白淨的臉上立刻掛上兩朵紅雲,還俏皮的朝丈夫吐了吐舌頭,拉着王靜輝便快速前進了。

不過王靜輝夫婦這次簡裝外出還是非常有缺憾的——半道上居然被皇帝趙頊派出的御前直班衛士給抓了個正着——皇帝有急事要召見駙馬。四個御前直班衛士暗暗的向王靜輝夫婦亮出了自己的令牌後,他們便知道今天的遊玩算是到此結束了。

雖然有皇帝趙頊在這個他們正在高興的時候攪了局,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蜀國長公主非常懂事的隨兩名御前直班衛士繼續穿過御街去找佩澄兄弟,而王靜輝則乖乖的隨另外兩人到街口上車趕往皇宮。

第129章 銷路第206章 兵敗第423章 抽血第270章 推薦第352章 尾巴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81章 硫球第39章 盤算濮議第403章 稅法第249章 陣地第167章 種子第312章 反治第112章 王韶第275章 誘惑第64章 懇求第183章 情報第55章 難治第357章 迷霧第146章 傳位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64章 伏兵第189章 說親第145章 急招第389章 貿易第359章 責問第327章 埋伏第244章 一語成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86章 赴任第288章 序幕第380章 功成第395章 內訌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283章 天波第296章 反間第77章 兩難第390章 摩擦第357章 迷霧第169章 頂缸第135章 互算第86章 赴任第113章 推銷第120章 志向第365章 叛亂第248章 迴歸第124章 財源第134章 王靂第412章 抉擇第280章 毒藥第363章 團聚第22章 想法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17章 見面第356章 圖謀第150章 賭局第38章 收徒第115章 苦惱第146章 傳位第115章 退讓第420章 馬屁第129章 銷路第187章 烽火第267章 緩行第247章 水利第396章 變局第249章 陣地第389章 貿易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394章 生疑第117章 見面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36章 人情第288章 序幕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45章 急招第46章 收官第242章 地產第91章 廂兵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394章 生疑第138章 新事業第220章 三封信第269章 應對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27章 埋伏第256章 神壇第225章 舌戰第404章 來州第106章 賞賜第110章 蟻穴第15章 印刷第32章 求助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36章 科舉第359章 責問第376章 意外第189章 說親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428章 安內
第129章 銷路第206章 兵敗第423章 抽血第270章 推薦第352章 尾巴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81章 硫球第39章 盤算濮議第403章 稅法第249章 陣地第167章 種子第312章 反治第112章 王韶第275章 誘惑第64章 懇求第183章 情報第55章 難治第357章 迷霧第146章 傳位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64章 伏兵第189章 說親第145章 急招第389章 貿易第359章 責問第327章 埋伏第244章 一語成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86章 赴任第288章 序幕第380章 功成第395章 內訌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283章 天波第296章 反間第77章 兩難第390章 摩擦第357章 迷霧第169章 頂缸第135章 互算第86章 赴任第113章 推銷第120章 志向第365章 叛亂第248章 迴歸第124章 財源第134章 王靂第412章 抉擇第280章 毒藥第363章 團聚第22章 想法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17章 見面第356章 圖謀第150章 賭局第38章 收徒第115章 苦惱第146章 傳位第115章 退讓第420章 馬屁第129章 銷路第187章 烽火第267章 緩行第247章 水利第396章 變局第249章 陣地第389章 貿易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394章 生疑第117章 見面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36章 人情第288章 序幕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45章 急招第46章 收官第242章 地產第91章 廂兵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394章 生疑第138章 新事業第220章 三封信第269章 應對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27章 埋伏第256章 神壇第225章 舌戰第404章 來州第106章 賞賜第110章 蟻穴第15章 印刷第32章 求助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36章 科舉第359章 責問第376章 意外第189章 說親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428章 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