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農書

王靜輝怕自己的這些手下在推廣過程中使用行政手段,給治下的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還特別叮囑了一番:“各位同僚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官不可擾民,這沼氣池雖然優點很多,但如果強行要求治下的百姓修建沼氣池,難免會有強人所難的意思,對此本官是絕對不贊成的!平常百姓只有在看到利益的時候纔會主動行動,各位同僚,要記住對百姓要‘以利誘之’,不可強人所難,你們不必考慮來迎合本官,要以‘民意’來推廣。如果讓本官知道誰強行推行的話,那本官絕對不會輕饒!”

所有的地方官聽後,都感到脖子後面有些發涼,想到在修建水利工程時,王靜輝處理哪幾個貪墨官員的手段,誰也不會把他的話當作耳旁風,連忙保證起來。不強行推廣並不代表放任不管,王靜輝讓他們在自己治下的各地村落都建上兩三個沼氣池,用來做示範,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自然會主動修建沼氣池,最後便是給他們詳細介紹了沼氣池使用的注意事項,尤其是在清理沼氣池的時候要避免中毒和爆炸,王靜輝把這些內容都詳細的寫在了一本小冊子中,以便這些官員可以用來更好的推廣沼氣池。

所有的地方官都得到了沼氣池的詳細資料後,便回去按照他的意思來推廣沼氣池,這項任務對他們來說並不重,以往上司使用的推廣方法都是強制性的,就算有好處。各地的百姓反應也不一樣。但多數是讓他們很難過。既想討好上司幹出業績,又怕百姓怨氣沖天。如果民憤極大,不僅上司地新計劃泡湯不了了之外,連帶着自己在上司心目中地形象也大打折扣,王靜輝倒是放任自流。很好說話,這讓底下的各級官員長舒了一口氣:百姓和上司哪方面都不得罪是最好地!

對於農業,王靜輝怎麼都是外行的,除了會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機械外,讓他來設計農具可真有些難爲他了,不過他知道北魏的賈思勰寫地《齊民要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農書中第一部,剩下的其他三部農書在元、明、清,有這麼一本好的教材不用,除非他的腦袋進水了。王靜輝立刻給商務印書館寫信,讓他們去搜羅《齊民要術》這部農書。先印刷一千套送到楚州這裡來。

商務印書館的行動很快,不到一個月便把《齊民要術》印刷完畢,並且運送到王靜輝的手中。不過對着印刷好的《齊民要術》,他又犯難了:就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教育也是跟不上時代的,許多農民也只是會填寫自己地姓名,如果讓他們讀書,那可就太難了。千年以後的中國都是這樣,更何況現在的農民?先不說這《齊民要術》寫的怎麼樣,你就是免費發到農民手中,他們也看不懂啊,恐怕會被填爐竈的。

王靜輝讀完《齊民要術》後,才發現不止是傳播的問題。這本書還有一個要命的問題:這本書是寫於北魏年間,而當時北魏正和南朝對峙,所以書中主要內容是講述黃河流域北方的農業情況,而南方地農業則很少。

“一本《齊民要術》就惹出了這麼多麻煩,這下可不是很妙!書裡面的內容如果放在河北路倒是不錯,但在淮南路可就作用不大了,自己這次可真是虧本兒了!”王靜輝心中默默的想到。他倒不是心痛印書所花去成本,現在僅商務印書館在遼國尋找到佛經作爲新的利潤增長點後,基本上他可以不用爲經費問題而發愁了。

考慮了兩天後,王靜輝決定憑藉自己的財力,讓大宋政府出專業人才來專門寫一部全面總結這個時代的農業百科全書!他立刻給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他所認識地每一個高級官員寫信,信中全面闡述了他的想法:爲什麼現在大宋的繁榮已經大大的超越了歷朝歷代,文化經濟全面發展下居然沒有一部可以媲美《齊民要術》的農業全書?民以食爲天,如果百姓都能吃飽肚子,誰還會起來造反?一部農書所能解決的問題雖然有限,但可以對農業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也是在爲後續的廂兵改制的重頭戲——農墾兵打下基礎。尤其是大宋現在各地每年都會有自然災害發生,積極儲備糧食不僅可以安定國內緊張的對立情況,可以使朝廷能夠節約出大量的救災財政,還可以使朝廷能夠免去後顧之憂,全力對付西夏的騷擾和收復漢唐故土!

王靜輝還爲說服英宗趙曙而專門寫了一道奏章,奏章中他表示願意提供全部所需資金,請求朝廷動用行政力量來調用農業中各行專業高手,彙集他們的才智來編寫一部能夠總結農業最先進的耕作技術的百科全書,並且也說明了其中所蘊含的巨大意義。不過考慮到遼國的威脅,這部農業百科全書重點的內容要側重南方的農業生產,這不但是防備遼國的需要,以後農墾兵的主要發展空間便是南方廣袤的土地,所以要預先做好準備。

蜀國公主憐惜的看着丈夫深夜還在那裡奮筆疾書,親自下廚給他做了幾道小菜,讓王靜輝放鬆放鬆,並且把王靜輝寫好的文稿都整理一遍後,重新謄抄。對於嬌妻蜀國公主那默默無聲的關懷,王靜輝心中也是感到非常的溫暖,想到他們兩個人自相識到相知相愛,中間沒有什麼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感人愛情故事,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那樣的溫和,但這份平靜的眷戀下,卻讓人感到格外銷魂。他來到這個時空後,覺得最大的收穫便是得到了蜀國公主的傾心,她的溫情和眷戀時刻讓王靜輝感到一種找到此生歸宿地感覺,有這樣地妻子。他還有什麼奢望呢?

英宗趙曙的身體經過了一個多月地調養後。漸漸的有恢復到了正常,可以上朝處理政事了。不過他病癒後所看的第一道奏章便是王靜輝寫給他關於組織力量寫一部全面總結大宋目前最先進的農業耕作地百科全書的奏章,這份奏章寫的極爲煽情,這在他所讀到的王靜輝的奏章中是很少見的,同樣也引起了他的重視。將韓琦等國家重臣全部召來,看看他們對這份奏章有什麼意見。其實英宗趙曙心中已經下定決心要按照王靜輝奏章上所說的那樣來編寫一部全面超過《齊民要術》的農書了,想想大宋現在雖然困難重重,但市面上還是欣欣向榮的,爲什麼不能寫一部農書呢?更何況朝廷只是動用行政力量來召集農業中地專業人才而已,其所耗費用完全是由王靜輝來承擔,對大宋財政沒有絲毫影響。

大宋自立國以來,歷代皇帝非常重視農業發展,除了宋真宗時代淮南兩浙發生大旱災緊急推廣播種占城稻外,就連皇宮內院也都有農田的存在。汴都開封皇家四大園林中。都有大片的農田分佈在其中,每年皇帝都要率領百官到農田邊上來看播種、生長和收穫,甚至有的翰林學士以進後園,獲得賞賜的“御稻”爲榮。王靜輝也進過後園,當時他是新科狀元外加詩詞才子,當然也能獲此殊榮,這才使他認識到宋朝皇帝除了對醫學發展非常重視外,對農業的重視也超過了其他各朝的皇帝。

待到韓琦、富弼等重臣到福寧殿議事。看過王靜輝的奏章後,英宗趙曙才得知王靜輝爲了能夠使這本農書順利地得到朝廷的支持,已經分別給他所熟悉的重臣都寫過信了,顯然這些朝廷重臣看過王靜輝的信件和奏章後被說服了,以至於整個福寧殿沒有一絲反對的聲音出現。這也讓英宗趙曙看到自己駙馬做事用心良苦,尤其是編寫農書方面。由於是朝廷出面,並不能讓駙馬得到一絲一毫的好處,反而還要付出大量地金錢。

身在楚州楚州的王靜輝很快便得到了英宗趙曙等大宋高層統治者的回覆,對於他們的支持,王靜輝心中也是覺得理所當然,這可是省去他好大的功夫。得到確切回覆後,王靜輝立刻讓人通知汴都開封替他坐鎮掌管產業的劉賬房,讓他立刻準備好十萬貫資金,並且先將五萬貫交給潁王趙頊來處理,其他後續資金慢慢再調用。

農書的編寫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少則一年多則數年,這都有可能。即便到時候農書編寫完畢,普及運用也會碰到農民不識字的問題。王靜輝一想起這中間一連串錯綜複雜的問題,腦袋就不禁的頭大起來,心中想到不要說是社會變革,就連改善農業也這麼困難。要解決這些困難是需要全民教育素質的提高,就算他有錢也不能把全國的人都送進學校去接受教育吧,就連他的老丈人也沒有這個財力,更何況自己了。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出路很狹窄,讀書除了考科舉金榜題名外,就連自己吃飯都是個問題。由於大宋皇帝重視醫學,所以天下的士子除了考科舉外,還給醫學領域帶來衆多的高素質人才。農業雖然也深受皇帝的重視,不過連孔老夫子都厭惡農業耕作,更不用說這些之乎者也的掉書袋了。

現在讀書人所熟讀的“聖賢書”雖然在王靜輝的眼中一錢不值,但他們總比文盲強,只要經過培訓,很容易轉行,但王靜輝心中想是這樣想,如果操作起來難度重重。他在汴都郊外創建的華英書院裡面加了醫科,還讓書院中的學子選修《數論》和《物論》,就是想對其進行分流,不讓這麼多人都去擠那科舉考試的獨木橋。由於醫科和選修《數論》、《物論》的學子如果科舉考試不成,可以進入王靜輝的產業來效力,進入華英書院的都是貧困家庭的學子,在選修這些課程後也算是爲以後的生活有個保障,所以效果看起來還算是不錯。但這也是建立在華英書院人數不多的基礎上的,如果以後人多起來,自己的產業雖大,也容納不了這麼多地人。恐怕以後這又是件麻煩事。

王靜輝一想到農業就牽扯出這麼一大堆問題。心中煩悶不已,旁邊正在卷抄文稿地蜀國公主看到丈夫那有些煩燥的表情。知道他肯定是被什麼事情給難住了,走到他地身旁說道:“夫君,又有什麼心煩事嗎?”

王靜輝強裝笑臉說道:“哪裡,只不過是我想得太多了而已!”不過這哪能搪塞得了聰慧的蜀國公主?當下便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

蜀國公主皺着秀眉說道:“本朝先祖立下了優待士大夫的誓言。並且在朝中做官地都是當世名士,幾乎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得來,不過這參加科考的人也越來越多,朝廷爲了顯示恩寵,錄取的比例也要遠遠超過歷朝歷代。爲了安排這些高中的學子,朝廷也不少分派官職,這也就是夫君從前說過的‘疊牀架屋’,是非不得已而爲之!夫君想通過分流這些讀書人可實在是不大容易,正所謂高中榜首的榮耀,誰能抗拒?”

王靜輝聽後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嬌妻會有這樣的見識。還以爲她只關心詩詞歌賦呢。他當下把蜀國公主摟在懷中放在腿上說道:“離解決冗官的時機還早呢,現在考慮這麼長遠倒是有些庸人自擾了,爲夫也是有些心急了。雖然我給聖上上書建議編纂農書的摺子已經被通過了,但是編出來地農書總要有人能讀得懂,並且教會百姓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否則便是花架子了!”

蜀國公主笑道:“夫君這倒是多慮了,夫君可以待到農書編好發行後,從府庫中撥些出來。讓那些貧家學子來教百姓啊?這樣一邊可以讓那些學子生活有個依靠,另外也不用愁百姓讀不懂農書了!”

王靜輝恍然大悟的笑道:“還是公主足智多謀,爲夫受教了!”說完便用手指輕輕的挎了下蜀國公主的秀鼻。雖然蜀國公主提出的辦法不見得能夠好使,但這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最重要的便是資金問題了,楚州是魚米之鄉,前任吳充雖然政績不是很出色。但也是四平八穩,府庫中的餘錢也比較多,但全國其他地方可就沒有楚州這樣地好事了。說到底還是國家財政充裕,才能更好的進行社會變革,這樣風險要小得多。歷史上神宗趙頊之所以這麼堅決的啓用王安石,說到底當時朝中也只有王安石能夠使國家富強,財政充足,要不然也不會頂住反對派各位名宿和兩宮太后的巨大壓力了,還要想一個偏執狂那樣決絕的支持王安石變法了。

“說到底還是一個字——錢!只要國家財政充足,那樣即使歷史上的變法派真地出現,其激進的態度也會受到皇帝的制約,畢竟自己的老丈人可以‘縱容’自己,一方面固然是因爲自己的策略到目前爲止是正確的,另外一方面還不是因爲自己能夠給他弄來更多的資金來緩解國家財政?”王靜輝心中暗暗的想到。

到目前爲止,王靜輝給大宋高層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財富,一個玻璃鏡子的製作配方,便可以讓朝廷每月坐收五十萬貫,事實上國內和遼國國外市場的需求即使再增加鏡子的產量也可以支撐,但被王靜輝一力壓制了而已,不過即便這樣朝廷中樞一年六百萬貫的“意外之財”已經讓宰輔韓琦和三司使蔡襄日子好過了許多。還有邊境的高度白酒生意,經過大宋商人有意識的推廣後,使得大宋終於有獲得馬匹的有利武器,大宋不產馬,遼國做不出來這麼辛辣的美酒,邊境雙方都沒有辦法再提價,只有用馬匹和高度白酒開始以貨易貨的走私交易,使得大宋軍隊得以能夠補充一部分戰馬來提高戰鬥力,這些新裝備的騎兵已經開始優先裝備西北對夏防禦作戰了。還有王靜輝手下以商務印書館爲龍頭的衆多產業,由於對遼的貿易增多,也使朝廷獲得很大的利益……

王靜輝現在想到的這些使他明白:所謂變法即便成功,也肯定會使國家遭遇陣痛,甚至某些集團因爲變法派而利益受損從中阻撓,這在國內外歷史上屢見不鮮,歷史上王安石的熙寧變法便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只要他能夠使朝廷財政充足,即便歷史上的變法還會出現,但變法的激烈程度也會自然會減弱,甚至變成很溫和的社會改良,底層的老百姓才能夠少受些罪。

想通這一關節後,王靜輝的心情便開朗了許多:自己的身份可不是個政治領袖,只要自己大力發展農業和商業,使國家百姓能夠吃的飽,朝廷財政得到很大的緩解,後面的人自會在此基礎上實現大宋的中興,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和蜀國公主真正的毫無顧慮的雙宿雙飛了。

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15章 完勝第69章 醫道第115章 苦惱第112章 王韶第38章 收徒第48章 治療(下)第298章 憂心第261章 答辯第43章 轉機第415章 諷刺第3章 壯麗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20章 強弱第205章 血戰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29章 削藩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311章 釋疑第302章 取捨第260章 紅利第61章 雨至第353章 合力第115章 退讓第70章 漸變第274章 進步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5章 印刷第100章 成果第115章 苦惱第150章 賭局第154章 軍火第263章 遇襲第73章 獻寶第322章 期待第307章 投身第399章 接力第234章 去職第265章 解煩第387章 法律第100章 成果第77章 兩難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74章 質疑第202章 攻守第33章 拜訪第263章 遇襲第421章 創新第430章 相聚第10章 孤寂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51章 難眠第245章 訟師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423章 抽血第187章 烽火第333章 緩兵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8章 收徒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356章 圖謀第3章 壯麗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75章 聯手第320章 強弱第170章 預示第27章 新年第353章 合力第350章 釋疑第108章 糧食第282章 定策第407章 補給第426章 圈套第434章 定局第19章 蜂窩煤第332章 送行第54章 上邪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68章 預警第73章 獻寶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365章 叛亂第323章 倒計時第80章 參謀第19章 蜂窩煤第48章 治療(上)第106章 賞賜第348章 試刀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329章 削藩第422章 根本第23章 請帖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06章 賞賜第21章 出書
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15章 完勝第69章 醫道第115章 苦惱第112章 王韶第38章 收徒第48章 治療(下)第298章 憂心第261章 答辯第43章 轉機第415章 諷刺第3章 壯麗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20章 強弱第205章 血戰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29章 削藩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311章 釋疑第302章 取捨第260章 紅利第61章 雨至第353章 合力第115章 退讓第70章 漸變第274章 進步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5章 印刷第100章 成果第115章 苦惱第150章 賭局第154章 軍火第263章 遇襲第73章 獻寶第322章 期待第307章 投身第399章 接力第234章 去職第265章 解煩第387章 法律第100章 成果第77章 兩難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74章 質疑第202章 攻守第33章 拜訪第263章 遇襲第421章 創新第430章 相聚第10章 孤寂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51章 難眠第245章 訟師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423章 抽血第187章 烽火第333章 緩兵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8章 收徒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356章 圖謀第3章 壯麗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75章 聯手第320章 強弱第170章 預示第27章 新年第353章 合力第350章 釋疑第108章 糧食第282章 定策第407章 補給第426章 圈套第434章 定局第19章 蜂窩煤第332章 送行第54章 上邪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68章 預警第73章 獻寶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365章 叛亂第323章 倒計時第80章 參謀第19章 蜂窩煤第48章 治療(上)第106章 賞賜第348章 試刀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329章 削藩第422章 根本第23章 請帖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06章 賞賜第21章 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