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赴宴

想到駙馬都尉王詵,王靜輝便想到了神宗趙頊的妹妹蜀國公主,自從兩個月前趙頊告知他的真實身份後,那個一直以來跟隨他的女扮男裝的女孩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其實王靜輝自己也不知道那個女孩到底是不是蜀國公主。英宗趙曙有四個女兒,大女兒夭折,二女兒便是蜀國公主,《宋史》上只是在列傳上簡單的提了下這個蜀國公主,連名字都未寫上,王靜輝猜測那個“趙予”也是假名。王靜輝只是從她的年齡上判斷她是蜀國公主,在加上史書上曾經提到神宗趙頊非常疼愛這個妹妹,在她去世後悲痛的連續幾天都沒有辦法上朝辦公,所以他判斷能夠讓趙頊帶出來玩的只有蜀國公主纔有這個資格。

《宋史》上雖然對蜀國公主的描述僅僅是寥寥數語,但對她的評價卻是很不錯,還對她的一些生平做了簡要的描寫,這樣的待遇相對其他宋朝公主來說是未曾有過的。歷史書上對蜀國公主的評價最高的一項便是賢惠,甚至死後追爲賢惠公主。從歷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她是個非常顧全大局、無論是家孝敬婆婆還是處理王詵與皇家關係上顧慮周全,可以說得上是公主中賢妻良母的表率。另外她還是個才女,在與王詵婚後家中歌妓表演的詞曲都是她寫出來的,這點兒到是有點像曾布的老婆魏夫人一樣,都是才女類型的。

對於王詵,王靜輝對這個同宗的北宋大畫家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不過史書中由於蜀國公主的緣故對他的評價可不是很好。據王靜輝所知,王詵的家世很好,聽聞他的祖先是宋朝滅蜀功臣王全斌。“難怪蜀國公主跟了他沒有好下場,原來基礎早在他的祖宗那裡就和蜀國公主相剋啊!”王靜輝怪怪的想到。

王詵和蜀國公主的這段年齡相差懸殊的婚姻可能是在她的母親高太后或是神宗皇帝趙頊本人來促成的,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段相差十年的婚姻,王靜輝的所讀過的書中沒有說明,可能因爲王詵和蜀國公主在歷史上的影響太小的緣故吧。不過王靜輝想在這段婚姻中她的老孃高太后可能是居功甚偉,他想趙頊該不會把他的親妹子嫁給一個可以當他叔叔的傢伙當老婆吧,放在王靜輝身上他是決不同意的。

不過王詵作爲宋朝的有名的畫家當然也和蘇偶像他們一樣在個人私生活方面比較放蕩,但他身爲大宋駙馬,更何況是趙頊最珍愛同胞妹妹的丈夫,更爲過分的是在蜀國公主病重期間當着她的面與姬妾尋歡作樂,這就讓王靜輝對他有些不滿了,也讓他對印象中這個一身男裝打扮的女子的命運感到惋惜。

王靜輝坐在書案旁一邊回想自己從史書中獲得的信息,一邊爲這個溫柔賢惠的蜀國公主感到嘆息,這倒不是說王靜輝僅僅憑几次見面就對蜀國公主鍾情了,他只是對此有些惋惜而已。“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後,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恐,就不用憐惜他人了!”王靜輝對着滿桌子的請帖苦笑的想到。

管家王福是個八面玲瓏的人,處理事情極爲有條理,本來是李管事的人,但李管事見到王靜輝在發跡後仍然亂糟糟的,正式住址沒有住平民醫館也就罷了,畢竟平民醫館佔地極廣,房子也夠多,但手下的人也是亂成一團,王靜輝身邊也沒有個管家一類的角色替他分擔一下,所以就把王福送過來作了他的管家。王福一開始不叫王福,是在跟隨王靜輝之後才改名的,他可是這汴梁城中的老油條了,對這裡的情況知道的當然比王靜輝多的多,在整理這些請帖的時候便可以看到他的辦事能力來:萬萬不能拒絕的人都按照勢力大小,身份高低將這些請帖依次排好等候王靜輝的裁定。

王靜輝雖然神經比較大條,但也讀過很多史書,知道自己身無功名可得罪不起任何人。宋朝雖然與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相比其商業發展是最爲寬鬆的,但並不代表商人的地位很高,從朝堂之上沒有一個商人當官這點就可以看出來了,這可不比二十一世紀,商人是除了官員以外嗓門兒最大的,一個身負功名的書生就可以讓自己好看。

王靜輝來到宋朝後也不是打算當一輩子的烏龜的,縮在自己的平民醫館裡就不出來了,他也渴望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結交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想看看這個時代的人是否如史書中所講的那樣,尤其是那些歷史上有記載的名人。

從王福排列的請帖的順序上,王靜輝很快就知道自己要拜訪的第一個人是誰了——東陽郡王趙顥。王靜輝看到趙顥的請帖後就笑了笑:看來自己和這些皇室子弟可真的不是一般的有緣啊!這個趙顥便是英宗的次子,等神宗繼位後就加封了昌王,英宗總共就四個兒子,老大早死,剩下的這三個兒子倒是非常團結,從史書上看這個趙顥是趙頊一母所生的親弟弟,平生很喜歡讀書,不結交大臣,和後世清朝的那些個阿哥貝勒相比,那可是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東陽郡王趙顥的請帖是邀請王靜輝明天到他的府第去參加一個詩詞夜宴的,知道了這次宴會的目的後,王靜輝就要開始做功課了。王靜輝現在就是用腳拇指去思考也明白了趙顥的意思:無非是讓自己這個大宋詩詞新秀到他那裡去“秀”一把,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是那麼有文才。

想到這裡,王靜輝不禁“嘿嘿”的傻笑起來:這次你們可打錯了算盤,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我還有一個外號是“詩詞批發者”吧!功課是要做足滴,想到現在是冬天,要是做詩詞也無非就是“雪”和“梅”兩種題材而已,想我中華堂堂五千年文明史,雖然你們知道前四千年,但後面這一千年裡面關於這樣詠雪、詠梅的詩詞可以用籮筐來裝,王靜輝想到這裡便可以聯想到他們吃憋的樣子了!

可能是老天都要幫助王靜輝再次一舉成名,晚上便下起了鵝毛大雪,雪紛紛揚揚的下了一個晚上直到第二天的早上還有零星雪花在空中飄舞。由於下雪,平民醫館裡面的病人格外的少,王靜輝看了看後便稍微囑咐一下管家王福後便帶上一個書童出發了。

他們是坐馬車去的,儘管汴都的道路都是青石鋪成非常平整,但王靜輝乘坐的二輪馬車還是一路上發出了雜響,這讓他心中很不自在:二輪馬車明顯要比四輪馬車差多了,現在我也有鐵匠鋪了,等那天有空閒就指導趙鐵匠和他的徒弟們打造軸承和彈簧,把四輪馬車做出來。

由於王靜輝的平民醫館是在城西的平民區,距離趙顥的郡王府有好長一段路程,幾乎要橫穿半個開封城,所以等了好長時間,王靜輝的馬車纔來到了目的地——東陽郡王府。王靜輝將自己的名帖交給書童,當郡王府的門房接過名帖後還用了一種懷疑的目光來審視這一行人。王靜輝看到門房的眼神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行頭似乎和開封富商的身份有很大差距,馬車都是市面上非常普通的那種,和旁邊那一溜兒裝飾明顯豪華的馬車相比顯得寒酸了些,怪不得這郡王府的門房用異樣的眼神來看他了。

王靜輝也不和這個門房一般見識,拿了一小錠碎銀交給書童,讓他和車伕到不遠的茶樓裡去喝茶等候他。本來王靜輝還想帶書童一起進去,但看到門房眼神中的異樣後,便打消了這種想法,還是讓他們到茶樓裡去等他吧。

郡王府的建築明顯要豪華多了,王靜輝在門房的帶領下穿過銀裝素裹的園林朝宴會的地點走去,雖然大雪覆蓋了園林,但他還是能夠從中看到園林的規模是很大的。走了一會兒,王靜輝跟着引路的門童來到一個獨立的院落,院牆的拱門上面寫着“梅園”兩個字,他暗自想到這裡便是好戲登場的舞臺了!

進入梅園後,王靜輝看到院落很大,裡面種植着十幾棵梅花,株株形態各異顯然是郡王府中的園丁辛勤的結果,參加宴會的人也很多,大約有二三十人的樣子。“看來考官的陣容這是非常強大啊!”王靜輝心中有點擔心了,但很快便鎮定下來:開玩笑,逼急了老子我就來個通殺,以後這一千年裡面讀書人要是聽到我王靜輝的名頭,都不敢再以“梅”、“雪”爲題材寫詩作詞了!

由於王靜輝的裝束比較特別,所以剛進梅園便顯得有些突出,門房如唱戲般的高聲宣佈王靜輝到來,此時梅園中的衆人都停下說笑,目光齊刷刷的指向了王靜輝,這種待遇讓他生出差點兒掉頭就跑的念頭。當然在座的都是名家雅士,馬上就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了,各自又進入了自己原有的狀態。

不過王靜輝在這一瞬間還是認出了一個人,那個人很年輕,裝束也和他差不多都和廳中衆人不一樣沒有帶帽子,不過王靜輝的頭髮是整整齊齊一條青絲帶綰好捆緊,而他則是一頭散發直披到後腰。這樣的裝束在王靜輝所讀有關宋朝的史書中只有一個人——王安石的兒子王雱。

正當王靜輝細想王雱的事蹟的時候,兩個年輕人走了過來:“王兄,你終於還是來了!”

王靜輝一眼就認出他是潁王趙頊,那他旁邊的這個和他有點兒相像的年輕人肯定是趙頊的胞弟東陽郡王趙顥了。王靜輝一彎腰向他們行了個禮說道:“潁王殿下,多日不見,身體可安好?”

前一段時間趙頊的身體不好頭痛病又犯了,雖然王靜輝以前贈給他的一些西藥對於止痛非常有效治標不治本,但也極大的減少了他的痛苦,所以他又來到醫館請王靜輝看看。自從王靜輝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後,對於他的身體也格外的關注起來。歷史上這個神宗皇帝隨着執政的時間長起來,他的政治手腕也越來越成熟,比剛當皇帝的時候穩重多了,可惜的是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差勁。如果他能再活上十年,雖然不見得把國家治理的更好,但也可以等待下一任皇帝長大,就不見得會出現哲宗時代太后垂簾聽政的狀況,北宋的歷史也會出現變數。

剛巧王靜輝讓人到四川採購的銀杏葉到了,王靜輝便把銀杏葉交給趙頊,告訴他銀杏葉的產地,讓他堅持每天把銀杏葉混合到茶水中一起服用,這樣長此以往對他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趙頊的頭痛病雖然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但有王靜輝的西藥暫時頂住,慢慢靠銀杏葉來調節身體,身體狀況自然會慢慢好轉。王靜輝並不能確定銀杏葉的功效到底有沒有那麼神奇,但對它的對症還是非常有信心的,趙頊在頭痛發作的階段服用了他的西藥後果然很有效,雖然王靜輝和他說過這些成藥只能是暫緩病情,但他也對王靜輝的醫術產生了很大的信任,對於服用銀杏葉來治好他的病的信心比王靜輝本人還要大。

身體有些好轉的趙頊自然有些感激的說道:“多謝王兄施以妙手,我的身體已經好多了!來,這是我的胞弟東陽郡王趙顥字仲明……”

正當趙頊想給王靜輝繼續介紹趙顥的時候,突然有個十二三歲左右的小孩兒從趙頊的身後鑽出來抱住他的大腿說道:“皇兄,這位可是城西平民醫館的聖手王靜輝先生?”

趙頊笑了笑牽着他的手對王靜輝說道:“這是我的三弟樂安郡王趙頵,他非常喜歡醫術,年齡雖小但也算是遍讀醫書了!”

樂安郡王趙頵用他那惹人發笑的童聲問道:“王先生,瘟疫真的如你所說是由我們看不到的小蟲子由老鼠、蚊子、蒼蠅來傳播的嗎?你在《瘟疫》一書中寫的那些方法真的能夠制止瘟疫的傳播嗎?”

王靜輝彎腰向他行禮後說道:“殿下,瘟疫確實是由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蟲子通過一些動物如老鼠、蚊蠅等來傳播的,我把這些蟲子叫病菌,這些病菌平時就存在在這些動物身上,在環境適合的時候就會傳染給人造成瘟疫的爆發。至於書中所寫的那些治療和預防瘟疫的方法其中有些已經是由前人使用過,並且證明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趙頵問道:“那先生可曾見過這些病菌嗎?”

王靜輝說道:“我曾見過,不過那時是通過一種工具來看到的,並且不止是這些病菌我們肉眼看不到,還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東西生活在我們的周圍,他們的數量非常龐大,倒是有點和佛門中所說的一碗水中有十萬個生命一樣,當然倒不可能有這麼多,但幾千個還是有了。他們的相貌和我們平時見過的動物完全不同,可以說得上是非常醜陋。他們當中有很多對人體有害,但也有很多對人的健康非常有好處。”

趙頵好奇的問道:“那王先生能夠給我看看嗎?”

王靜輝笑着說道:“殿下,現在不能,那件工具叫顯微鏡,在以前我還跟着師傅學習醫術的時候被我不小心給弄壞了,不過我倒是知道它的製作方法,過一段時間等我做出來後就讓你看看,放心這不會用很久的!”王靜輝在對着趙頵那雙好奇的眼睛的時候,無奈之下只能撒了個慌,他可沒有帶着顯微鏡一起來到這個時空。製作顯微鏡倒是有些麻煩,不過王靜輝曾在網上知道在玻璃中加入少量的鉛便可以增大玻璃的折射指數,現在他已經有了很純淨的玻璃了,製造簡陋的顯微鏡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趙頵聽了這話還是有點兒失望,但孩子心性的他很快便把這點兒不高興忘的一乾二淨,轉向詢問王靜輝一些其他的醫學問題了。王靜輝也非常喜歡這個小傢伙,對於他的醫學水平也很讚歎,雖然不知道他實際動手怎麼樣,但至少他的理論知識非常紮實,不過王靜輝隨即就釋然了:小傢伙後面肯定有一幫太醫在細心教導他,能夠有這樣的水平也難怪。

王靜輝看着身前這個小郡王想到:歷史上北宋倒是非常重視醫學發展,連它的皇帝有的都會自己整理醫書,寫出一些醫學著作,《宋史》上說這個眼前的樂安郡王還編寫過《普惠集效方》看來也是真的了,不知道宰相韓琦那篇《校正醫書局》的札子過幾個月後能不能如期送到英宗皇帝的案頭上去呢?到時候我就有藉口能夠接觸到皇家的一百年來所積累的醫學藏書了……

小傢伙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好在王靜輝本來就是中醫世家,來到這個時空後也沒有放鬆自己,無論是在中醫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積累了相當深厚的功底,所以回答起來也算是對答如流,不過站在他旁邊的兩個哥哥可有點不耐煩了,趙頊說道:“三弟,這裡可不是討論醫術的地方,等有機會你再向王先生請教吧!”

趙頵雖然非常不樂意,但也沒有什麼辦法,所以說道:“那今後我可要經常到王先生那裡去請教了?”

王靜輝笑着說道:“那我就歡迎殿下登門了?”三個人看着趙頵那個小腦袋鄭重點了點,都不禁的笑了起來。

第85章 外放第424章 留學生第369章 奴隸第162章 首富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408章 逆襲第315章 完勝第427章 廉政第37章 修書第32章 求助第352章 尾巴第354章 圖利第279章 矛盾第17章 身份第4章 鑑寶第44章 目的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15章 印刷第21章 出書第8章 起步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310章 衝突第48章 治療(下)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26章 談判第67章 扭轉第129章 銷路第276章 事故第19章 蜂窩煤第92章 郵政第236章 人情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90章 前奏第111章 巧合第80章 參謀第291章 蛻變第298章 憂心第146章 傳位第332章 送行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380章 功成第33章 拜訪第66章 互援第28章 文聯第309章 烏龍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62章 分裂第70章 漸變第333章 緩兵第370章 誘導第41章 點撥第31章 安排第265章 解煩第88章 天價第104章 議事第281章 西北第50章 進策第384章 公益第161章 先手第143章 言弊第384章 公益第312章 反治第350章 釋疑第374章 創意第191章 風滿樓第353章 合力第193章 書童第125章 煩心第399章 接力第113章 推銷第415章 諷刺第29章 文化產業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248章 迴歸第295章 主戰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428章 安內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35章 演戲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54章 軍火第11章 手術第263章 遇襲第239章 沉醉第169章 頂缸第304章 交換第263章 遇襲第124章 財源第264章 勘查第409章 草原第298章 憂心第347章 賀壽第160章 驚雷第276章 事故第159章 命苦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78章 第一槍
第85章 外放第424章 留學生第369章 奴隸第162章 首富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408章 逆襲第315章 完勝第427章 廉政第37章 修書第32章 求助第352章 尾巴第354章 圖利第279章 矛盾第17章 身份第4章 鑑寶第44章 目的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15章 印刷第21章 出書第8章 起步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310章 衝突第48章 治療(下)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26章 談判第67章 扭轉第129章 銷路第276章 事故第19章 蜂窩煤第92章 郵政第236章 人情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90章 前奏第111章 巧合第80章 參謀第291章 蛻變第298章 憂心第146章 傳位第332章 送行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380章 功成第33章 拜訪第66章 互援第28章 文聯第309章 烏龍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62章 分裂第70章 漸變第333章 緩兵第370章 誘導第41章 點撥第31章 安排第265章 解煩第88章 天價第104章 議事第281章 西北第50章 進策第384章 公益第161章 先手第143章 言弊第384章 公益第312章 反治第350章 釋疑第374章 創意第191章 風滿樓第353章 合力第193章 書童第125章 煩心第399章 接力第113章 推銷第415章 諷刺第29章 文化產業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248章 迴歸第295章 主戰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428章 安內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35章 演戲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54章 軍火第11章 手術第263章 遇襲第239章 沉醉第169章 頂缸第304章 交換第263章 遇襲第124章 財源第264章 勘查第409章 草原第298章 憂心第347章 賀壽第160章 驚雷第276章 事故第159章 命苦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178章 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