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做戲

在宋軍掌握長城以內之後,跨海登陸作戰部隊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再也不怕因爲後勤問題而導致自己陷入窘境了。以往跨海登陸作戰部隊所有的退路都在海上,所以根本不敢太過深入遼境,在確定自己從陸路也可以獲得充足的補給後,在得到加強補充人員後的跨海登陸作戰部隊開始全線向西進行攻擊前進,而遼國的主力部隊南下也是衝着錦州而來,雙方之間終於圍繞着錦州開始了一場大戰。

無心的特種部隊在接到情報局的情報後便立刻北返,並且在半道上不斷地伏擊遼軍,這也爲錦州做好充分的時間準備。在呂大防將火炮裝在船上後,楊崇嶽也使用了這種辦法來武裝自己的內河船隊,並且在桑乾河渡河戰役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宋水軍以此改造了船隻,在一艘船的兩側各安裝了十門火炮。

如果王靜輝看到這樣的改造火炮戰船的話,那他一定會朕想到十九世紀中期鴉片戰爭中的英國艦隊。當然這種改造戰船也只是臨時舉措,所安置的火炮自然不會達到英國艦隊一側四五十門火炮這麼誇張。

不過這種臨時戰船在錦州戰役中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共有三艘這樣的戰船出現在錦州外海,再加上呂大防原先留在船上的五門火炮,三十五門火炮齊射的威力使得正在攻城當中的遼軍上下驚恐不已。在南門和北門攻擊的遼軍一時間損失慘重,尤其是比較扎眼的遼軍將領,更是陣亡多人。

在錦州大戰的時候,無心的特種部隊並沒有進入城中來參與防守作戰。在呂大防給他擴充到一萬人的規模後,他們靠着劫掠全部都變成了騎兵。若是進了城來參與防守作戰的話,那將會大大抵消他們的作用,還不若留在城外當一支奇兵來抓住戰機給予遼兵以重創來的划算。

呂大防在接到大宋樞密院的最新命令後,便又再次趁着遼軍主力還未到達錦州的時候增添了兵力,守城士兵已經到了五萬之多,各種戰備物資準備妥當,並且可以在火炮戰船的掩護下從東門直接得到來自海上的補給。樞密院給他們的命令是堅決守住錦州和來州。這兩個城市此時的政治意義愈發凸現出來,只要宋軍佔領這兩座城池,契丹人的主力就不會安心南下,而且只要這兩座城池不被攻佔,那大宋依然就佔着上風,在和談的時候就不會讓契丹人生出什麼非分之想。

遼軍三十萬主力除了十萬繼續增強大定府的防守力量的同時,剩下的二十萬全部都朝錦州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對於宋軍來說比較有利的是錦州城背靠大海,臨近港口東面城牆根本擺不開陣勢。所以遼軍攻城的話也只有從南、西、北三面攻城,而就近有火炮的支援,所以其防守重點全都在西面城牆上了。

這段時間呂大防也沒有閒着。他將城內的百姓全部發動起來爲宋軍挖護城河,修正城牆。普通百姓所能夠得到的便是糧食等實物補貼,並且在前鋒發現遼軍蹤跡的時候,准許城內百姓可以自由離開,宋軍對他們的去留也不會太爲難。不過有一條便是契丹人卻是絕對不可以離開,他們和先前攻佔錦州所俘虜的契丹士兵能夠被運回大宋的都已經運回大宋,城內的契丹人除了城內原有的契丹人之外,剩下的都是無心他們特種部隊四處俘虜來的。

由於無心的存在,東路跨海登陸作戰部隊所過之地比蝗蟲還要乾淨。如果情況可以允許的話,那人也可以算作是戰利品之一,當然這裡指的是契丹人。王靜輝和他的弟子們都不是殺人狂,對於戰爭也是非常無可奈何的,這種民族仇恨一旦種下其結局只有其中一個徹底倒下才算了結。他們劫掠人口不是爲了屠殺,而是藉着王靜輝的奴隸生意將這些俘虜充作大宋基礎建設的免費勞工,當然只要這些俘虜不是像“擒生軍”那樣最大惡極的角色,他們都會在服完一定時間的勞役之後獲得自由。這種自由是他們全部被打散分佈在南方或是南洋的村鎮之中,絕對不會給他們以聚集的可能性。

王靜輝當年就想過如何該讓一個民族徹底消失的問題,除了屠殺之外自然還有同化一途,不過這兩條路他都不是很滿意。契丹人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異常強大的遼國,恐怕在中國歷史上能夠與之相比的也只有蒙古人建立的蒙元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這麼一個強大的民族到了王靜輝所生活的千年後世之後,五十六個民族中卻沒有“契丹族”這麼一說。他們完全都消失了,和党項人一樣,他們所創造的文字、財富等一切文明都徹底的消失了。

王靜輝對這些著名的民族變遷了解的並不是很多,只知道歷史上女真人強大起來建立金國之後,契丹人在軍事上受到大宋和金國的南北夾擊,整個帝國開始崩潰被人滅朝。一部分契丹人西遷到了西域建立了西遼,也曾繁榮一時,不過最後還是被蒙元所滅。蒙元那套屠殺政策在這個時候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行得通王靜輝也不願意使用,且不說什麼有幹天和之說,就是想想他也不願意落得一個屠夫之名。

最後只有藉着戰爭中產生大量俘虜來爲大宋進行基礎建設這個當口,王靜輝才慢慢意識到這樣做同樣也可以達到徹底消除一個民族的目的。蒙元當時屠殺消滅人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他們人口少,無法同化別的民族所致,但是大宋卻沒有這個缺點,只要把這些俘虜分散開來,在這個時代國家和民族的概念還並不是很根深蒂固的時候,這樣做確實是一條以最短時間抹殺一個民族的好方法。

自治平二年的大順城之戰開始以後的五十年間,大宋通過各種戰爭所獲得數量巨大的戰俘都是沿用這種辦法來消化的。在戰俘服完十年到二十年不等的勞役之後,他們將會被徹底打散分散到大宋的各個地方去定居。王靜輝不知道的是,他和他的後繼者們使用這種辦法徹底抹殺了党項、契丹、阻卜等十多個民族。這些民族中除了党項和契丹在後世的史料中還能夠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之外,他們所創造的一切文明都淹沒在大宋文明之中了。通過這樣的手法,俘虜和俘虜們的後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忘記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因爲在服勞役的時候,繁重的勞役使得他們腦中根本容不得想其他事情,在這種高壓治理之下,這些各族戰俘只能夠默默地接受大宋提供給他們的命運。而這些戰俘的後人們在經過兩三代之後,就變得和大宋人已經沒有任何區別了。

由於呂大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加上大宋樞密院給予的積極配合,新的改造炮艦也不斷地加入戰鬥當中,這使得二十萬遼軍對小小的錦州城簡直是束手無策,他們只能夠通過西面城牆來進行強攻。不過宋軍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錦州城防變得如同刺蝟一般,尤其是錦州的西面根本沒有城門,但是宋軍卻在西面城牆外面到處佈雷和挖掘陷阱。遼軍好不容易清掃好戰場之後,到了夜晚宋軍就會通過吊籃將宋軍放下城牆,偷偷地趁着夜色在城牆外面四處佈雷,弄得遼軍苦不堪言,偏偏對這面城牆又毫無辦法。

由於見識了宋軍火炮的威力,尤其是那種改造炮艦,一次齊射對於正在進行密集衝鋒的遼軍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南北兩面城牆所對應的戰場都是在宋軍炮艦射程範圍之內。有了這個強力因素在干擾遼軍,使得遼軍放棄了對這兩面城牆的攻擊。不過宋軍畢竟還是人少,樞密院給呂大防的命令又是堅決守住錦州保證不失,所以城內的宋軍也不敢主動出擊。只留着城外一萬多無心所率領的騎兵時不時地偷襲一下遼軍。隨着遼軍夜間加緊戒備,漸漸的這種偷襲也失去了應有的效果。一時間在錦州城內外的宋遼兩軍誰也奈何不了誰,短時間內相互僵持了起來。

宋遼雙方錦州城下相互糾纏的時候,大宋恢復了耶律金貴的自由,在王靜輝的安排下由楊崇嶽親自護送出境。不過這個時候所謂“出境”是在現在大宋的實際控制領土的邊境長城。耶律金貴也能夠感受到王靜輝的用心,他知道這個曾經令他的前任蕭佑丹深深顧忌的年輕人正在藉着這個機會來打壓遼國的抵抗意志。通過自己的眼睛將宋遼雙方的力量對比來告訴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一個事實,大宋現在遠比遼國強大的多,我們希望停戰不是乞求和平而是在收回我們的領土!

就在耶律金貴出了長城之後,楊崇嶽的中路軍也緊跟着開始行動了,不過這一次行動和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支由兩萬人的熱兵器部隊爲主力和五萬騎兵爲輔的軍隊開始正面向大定府的方向前進。

自從上一次偶然間和遼國騎兵部隊相遇大打出手獲得勝利後,大宋統治高層就有心趁着這個時候多磨練一下這支新式軍隊,看看它到底有多大的潛力。不過爲了保護這支“黃金部隊”,大宋統治高層還是派出了五萬騎兵作爲保鏢來護佑着熱兵器部隊,並且這支熱兵器部隊人人有馬,本身就有很強的機動能力。換句話說就是逃命的本事是非常厲害的。估計除非他們手中的火器都失靈,否則這支部隊想要突圍的話,當今天下可能還沒有能夠攔得住他們的軍隊,就是定西軍也未必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過還沒有等楊崇嶽開始大殺四方的時候,定西軍再一次振動了宋遼兩國統治高層的神經。兩天前定西軍在秘密渡過灤河之後,接連偷襲了三十多個小城寨和部落收藏兩天行進兩百里,最終和一支遼軍南下主力在距離大定府不到三百城的地方偶然相遇大打出手。十萬定西軍和六萬遼軍在草原上火併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後在對方援兵到來的時候不得不趁夜撤退到草原深處去了。

這一戰定西軍整整殲滅了敵人四萬有餘,剩下的遼軍個個帶傷,要不是其援軍火速救援,這六萬遼軍就交代在這裡了。定西軍的威名早就在幾年前在遼軍中傳開了,不過這一次更加讓它出名。兩軍相遇後誰也沒有選擇後退,定西軍更是趁着對方衝鋒的時候進行了反衝鋒,一次性壓倒對手,接下來便是一天一夜地追擊大戰,兩支軍隊一直打到了距離大定府不到一百五十里的地方纔罷兵。

從此定西軍驍勇之名開始名噪草原。在距離大定府這麼近的距離對遼軍還窮追猛打一天一夜,這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不過正是因爲定西軍這一戰才使得紛紛擾擾的遼國統治高層徹底安靜下來,遼國朝堂上的投降派和妥協派立即水漲船高,尤其是耶律乙辛對大宋態度的轉變更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耶律乙辛前幾天深夜在自己的書房中會客的時候,一支利箭透過紙窗釘在了房中的柱子上,上面還穿着一封信。當時耶律乙辛被嚇壞了,以爲是政敵派人來刺殺他的,結果耶律乙辛的家中抓了一晚上的刺客,鬧到天明纔算完事。當耶律乙辛看過信後,心中更是非常驚駭。信中寫了他和張孝傑狼狽爲奸合力隱瞞朝廷向宋朝私自倒賣違禁物品的詳細經過。儘管耶律乙辛位高權重,他和張孝傑聯手可以算得上是權傾朝野。但是這遼國關於向大宋輸出物品是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的,按照遼國法典只要是被發現者則必然是削官爲民的下場,重則便是掉腦袋。

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立刻把馬人望叫來,因爲他們的生意和王靜輝差不多,王靜輝是徐氏爲他來打理生意,而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則是用馬人望來爲他們打理生意,他們只是爲馬人望來提供保護傘罷了。馬人望的生意這幾年來越做越大,當財富膨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涉足違禁區域也就成了必然。當初王靜輝給馬人望的一個目標便是儘量把更多的遼國官員都牽涉進一些違法的生意當中去。用這種方法來控制這些遼國官員,這要比賄賂更加有效。像耶律乙辛和張孝傑這樣級別的官員,那些小打小鬧的生意自然是拴不住這兩條大魚的,要想把這兩個人綁在自己身上,那玩就玩掉腦袋的生意纔可以,於是向大宋走私違禁物品便是頭條選擇。

馬人望看過這封信後心裡是非常平靜的,儘管他還是裝出了一副驚駭欲絕的樣子,因爲這封信便是涅心主筆、趙鍾哥親自“送信”的,裡面寫的什麼他心中自然清清楚楚。因爲信中並沒有寫明向耶律乙辛討要什麼東西來換取保住秘密,所以這封信更使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心中費解的很。

“魏王殿下,其實以在下看來這封信倒是不足爲懼!”馬人望說道。

“這是何解?!”張孝傑探過身子問道,他和耶律乙辛都是貧苦出身,在顯達後更是注重享受。尤其是張孝傑那句“家中沒有萬兩黃金何以稱得上是宰相之家”,堪稱貪官內心自白的經典,是以他比耶律乙辛更加看重自己的權勢。如果失去了現在的權勢,張孝傑真是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活了。

“若是刺客索要金銀財寶這都不是難事,若刺客是我們的對頭派來的話,那他們也就沒有必要給我下這麼一封信,直接拿到皇上那裡告狀即可置我們於死地了……”

“那他們想要幹什麼?!”耶律乙辛有些惱怒地說道。

“這件事可以說只有我們三人知道,畢竟是掉腦袋的事情,這種生意在下是隱瞞的非常緊的,若不是兩位大人無意間走漏了消息,那剩下來只有一個可能了!”馬人望說道。

“也不是我們透露的,這種事情我們是非常在意的……馬兄所說的最後一個可能是指什麼……”

“以在下之見,這應該是大宋情報局所爲!”馬人望故意做出了一幅悔不當初的表情來,弄得張孝傑和耶律乙辛半天也不明白馬人望的意思。

“這大宋情報局是南朝的情報機構,專門打探我們遼國的消息,以前在西夏就有這樣的人。這些人神通廣大。我在那邊有些生意,其保護人便是南朝的一些大臣,要不然我們也不會有路子能夠做這樣的生意,估計是大宋情報局查到了什麼順藤摸瓜找到我們了!”馬人望沮喪地說道。

第384章 公益第60章 將至第421章 創新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83章 取捨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231章 誘惑第74章 心事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42章 得失之間第36章 上崗第48章 治療(下)第115章 退讓第350章 釋疑第72章 妙用第56章 因勢利導第411章 功成第375章 海上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49章 彌合第293章 質疑第232章 武策第174章 質疑第160章 驚雷第16章 借書第332章 送行第236章 人情第370章 誘導第377章 刺殺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422章 根本第11章 手術第84章 思想準備第275章 誘惑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251章 乘風第83章 思慮第201章 追殺第57章 天機第326章 談判第221章 告辭第332章 送行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23章 請帖第13章 理由第225章 舌戰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75章 聯手第90章 前奏第358章 挑撥第306章 斷仇第242章 地產第424章 留學生第242章 地產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424章 留學生第217章 試製第430章 相聚第225章 舌戰第64章 懇求第132章 宿命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92章 難耐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62章 首富第390章 摩擦第187章 烽火第120章 志向第389章 貿易第140章 和平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160章 驚雷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65章 反覆第152章 歸來第247章 水利第302章 取捨第202章 攻守第26章 漣漪第293章 質疑第14章 策論第160章 驚雷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223章 收帳第90章 前奏第298章 憂心第3章 壯麗第20章 言論之防第244章 一語成第336章 鐵與血第72章 妙用第256章 神壇第159章 命苦第53章 爭取第50章 進策第115章 苦惱第411章 功成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95章 徵兆
第384章 公益第60章 將至第421章 創新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83章 取捨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231章 誘惑第74章 心事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42章 得失之間第36章 上崗第48章 治療(下)第115章 退讓第350章 釋疑第72章 妙用第56章 因勢利導第411章 功成第375章 海上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49章 彌合第293章 質疑第232章 武策第174章 質疑第160章 驚雷第16章 借書第332章 送行第236章 人情第370章 誘導第377章 刺殺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422章 根本第11章 手術第84章 思想準備第275章 誘惑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251章 乘風第83章 思慮第201章 追殺第57章 天機第326章 談判第221章 告辭第332章 送行第294章 平安歸來第23章 請帖第13章 理由第225章 舌戰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75章 聯手第90章 前奏第358章 挑撥第306章 斷仇第242章 地產第424章 留學生第242章 地產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424章 留學生第217章 試製第430章 相聚第225章 舌戰第64章 懇求第132章 宿命第84章 思想準備第192章 難耐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62章 首富第390章 摩擦第187章 烽火第120章 志向第389章 貿易第140章 和平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160章 驚雷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65章 反覆第152章 歸來第247章 水利第302章 取捨第202章 攻守第26章 漣漪第293章 質疑第14章 策論第160章 驚雷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223章 收帳第90章 前奏第298章 憂心第3章 壯麗第20章 言論之防第244章 一語成第336章 鐵與血第72章 妙用第256章 神壇第159章 命苦第53章 爭取第50章 進策第115章 苦惱第411章 功成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95章 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