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神兵天降

黃河,古渡,長橋飛架。

金戈,鐵馬,戰旗飛揚。

陳克敵在馬上回頭看了一眼身後漸漸遠去的黃河與索橋,握着閃耀着明光橫刀的右手將頭盔上的精緻面罩緩緩罩下,然後雙腿一用力,足上戰靴上的馬刺刺在了跨下馬腹之上。

驃悍雄壯的良駒吃痛之下,一聲嘶鳴,邁開四蹄,奮力的向前方衝去。在他的身後,是兩面飛揚的黑色戰旗,左面迎風招展的是一面露着猙獰狼牙的巨大狼頭旗,右面則是繡着一頭肋插雙翅的天狼。已經全部飛渡了黃河的一萬先鋒精銳輕騎,在清螈第一縷的晨曦之下,如狼似虎,在戰旗的引領之下,組成了一股洪流,跟隨着年青的統帥飛馳而去。

踏過黃河,陳軍這支秘密的精銳兵馬便已經進入到了隴上。

此番出兵,陳軍可謂是兵行奇着,不走尋常之路。

腳下的土地屬於隴上雕陰郡,隋末之時,最初是樑師都的地盤,後來樑師都與劉武周結盟,最後卻反被劉武周吞併,這雕陰便也成了劉武周的地盤。當初劉武周從河東戰敗逃竄,便是由竇紅線帶着一隊突厥精兵跨河操舟前往河東接應。

劉武周逃回隴上之後,爲了預防陳軍循他的退路追入隴上,也曾經在河西的延福城駐有三千甲兵。不過孟門古渡千年以來,河道早改變的不再適合渡河,尋常小股百十騎人馬可渡,大部隊卻是絕難悄然潛入的。正因如此。駐守於河西岸八十里外的延福城守軍,從沒有真正以爲陳軍會從此進攻。

隴上和關中、隴右,自古又稱關隴。

關中有潼關、武關、散關、蕭關四塞之險,加上又有隴上、隴右爲依託。向來是易守難攻之地。

歷來據有關中者,莫不同樣據有隴上和隴右之地。

不過隋末亂世,諸雄爭霸,當初宇文化及得關中,本就是巧取之意,加上當初樑師都、張長遜、劉子和、薛舉等人也都是一方豪傑,因此,宇文氏雖據關中。但到如今,卻依然沒能奪得隴上和隴右這兩塊地盤。

而因地勢原因,關中雖無隴上和隴右,卻可出潼關和武關、散關攻取中原、河東、甚至是漢中等地。可隴上和隴右卻被關中和黃河所阻,並不能直通中原。

如此一來,造成的結果便是關中宇文氏與薛舉和劉武周之間,一直是處於守勢,而劉武周卻因佔據着高原之地。向來對宇文氏居俯瞰之視,重心向來都是在與宇文氏最前線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劉武周從來都不會料到,有朝一日,會有神兵天降。居然能繞過關隴的東面三大門戶,潼關、武關和蕭關。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攻入關隴之地。

揹着初升的朝陽。一萬先鋒騎軍正在奔馳。翻飛的戰馬鐵蹄帶起一片片的泥土碎屑,大地在輕輕的震動,金色的朝陽在陳軍的背後升起,給整支騎軍渡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將士們身上明光鎧甲那胸背上大塊的明亮甲片,反射出片片明光,讓整支軍隊更加生輝。

八十里地,轉瞬即至。

延福城上的後周守軍此時還剛剛結束了每天規定的早操,城頭上站着七八個士兵正懶洋洋的曬着太陽。突然,東方一陣無比明亮的光團涌來,腳下的城牆也在不停的震動着。

一名參加過數次戰爭的老兵不敢置信的揉着眼睛,發出驚恐的叫聲:“敵襲!敵襲!!!”

他的尖叫聲引起了附近其它守軍的注意,衆人放眼望去,在那讓人刺眼的光團之中,那幾面黑色的戰旗若隱若現,有識字的已經認出了當中最大的那面陳字戰旗。就算不識字的,此時也認出了其中那面繡着一隻黑色飛鷹的戰旗。

黑色飛鷹戰旗,那是陳朝的軍旗。而陳字旗,那是陳朝的國旗。

“鐺鐺鐺!”城上的守軍全都大驚失色,面如土灰,看敵人的規模,至少萬人。而且鎧甲整齊,清一色的騎兵,這是一隻陳軍精銳。雖然還不知道這支軍隊從哪裡冒出來的,但所有的延福城中的守軍都知道,城中的三千老弱,再加上這座小小的殘破城池,是絕對擋不住對方的雷霆一擊的。

警鐘瘋狂的響起,四城城門的守軍已經在拼命的關攏城門,放下吊橋。

如秋風捲起落葉,一萬鐵騎彷彿一團烏雲,很快的就到了城下三百步外。一個漂亮的停頓,那整齊的陳軍騎兵已經停在了城下。

“放箭,放箭!”

城頭上的守軍將領不過是一個區區校尉,能調到這樣的地方來當守將,本來就說明了此人如果不是無能,就是不得意。而現在看他那慌張的表現,卻已經充分說明了,他不但是一個不得意的將領,還是一個無能的軍官。

陳軍停在三百步之外,城上的弓箭手根本射不了那麼遠,就算是那幾臺破舊的定遠弩都只能勉強夠的到距離。

同樣驚慌的士兵這個時候一聽軍官的命令,全都一下子把手中的箭射了出去。稀落落的幾輪箭雨下去,只是在那片空曠的城門前空地上,留下了一片白羽,連陳軍的一根毛也沒有傷到。

這個時候,守軍的表現引來了陳軍騎兵的一片大笑。在士兵們的大笑之中,一員扛着一面飛鷹戰旗的校尉模樣軍官策馬飛奔上前,那守城校尉連忙又呼喝放箭,可那馬上陳軍校尉飛奔之間,揮舞着手中的騎槍,片刻就將工七八支射到身邊的長箭全都挑落在地,然後操縱着戰馬在城門一個奇妙的轉身,身子向前一傾,手中飛鷹戰旗已經牢牢的插在了地上。

繞了一個圈,騎士又回到了插在城門前的旗下。勒停戰馬,向着城上大喝道:“城上的人聽着,吾乃大陳冠軍大將軍、定遠侯、徵西行營先鋒大將軍陳克敵大將軍麾下,特此傳話。我家大將軍奉皇帝令率五萬先鋒已經越過黃河。後面還有十萬大軍正在趕來。如果識相的,就乖乖獻出城池,我家將軍可以饒你不死,給你保個富貴。如若不然,一刻鐘後,全軍攻城,城破之後,一個不留!”

城上的守軍聽到陳軍已經有五萬大軍過了黃河。後面還有十萬之數時,都已經沒心思去想真假,心中就已經徹底亂了。校尉轉頭向守軍們看去,卻見一個個全都滿臉恐懼。士氣全無。

那校尉當初也不過是這隴上的一個小豪門地主,樑師都起兵時,他也跟着一塊反了,也算是有個首義之功,混了個不小的官職。可惜後來樑師都卻被劉武周給吞併了。連帶着他這個樑師都的部下,也被劉武周從一個文臣貶爲了這延福城的守將。一個文職改武官,這本來就離譜,更何況他部下雖然號稱三千。可實際上卻全是樑師都、張長遜、劉子和等幾個當初割據一方的梟雄的部下,劉武周火併了他們的老大後。把三人的部下拆散打亂。駐守在這裡的三千人,就是這麼來的。而且還全都是些老弱,連一個正經的將領都沒有。

還沒有等到一刻鐘的時間限定到期,城頭上那校尉已經命人用長矛挑起了一塊白布,打起白旗投降了。那簡陋的吊橋也吱吱放下,城門更是緩緩洞開。

陳克敵倒是十分沉穩,沒有立即進城,而是讓那校尉帶着城中的士兵和百姓全都出城外投降,然後纔派了一支小部隊入城接管了城防。等到確認一切無誤後,纔算是接受了那個早已經不安的流了一身汗的校尉的投降。

納降之後,陳克敵留下了一團三百人留下接管城防,等待後軍之後,便帶上了那幾個剛投降的軍官,大軍再次出發,直奔雕陰郡的太守府治地雕陰郡上縣城了。

長安西面扶風郡,岐山仁壽宮。

仁壽宮是開皇年間楊堅爲自己所修的一座避暑別宮,不過自宮殿修成之後,卻難得入住一次。楊堅楊廣父子之後,關中爲宇文氏所得。宇文化及坐了皇帝后,不同於楊堅父子,楊堅和楊廣父子兩人,不論身後的請價如何,其實這父子倆在勤政之上是少有人及的。

不說宵衣旰食,但日理萬機,卻是事實。特別是楊廣,不但事事躬親,還喜好巡視四方,這精美的萬壽宮更是少去。如今這一切全都便宜了年青時有着長安輕薄公子之名的宇文化及。

特別是最近因結盟成功之後,宇文化及更是整天興高彩烈,頗有點一下子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感覺。興奮不已的他,這些天干脆出了長安,直接移駕扶風郡仁壽宮。雖然已經是秋後初冬,可是帶着侍衛大臣們獵鹿打兔子,卻也是一個十分不錯的享受。

圍獵場,一身戎裝的宇文化及沒有帶他那副鑲金弓箭,而是手持着一把彈弓彈射,手一鬆,前方一隻受驚跳出來的兔子應聲而倒。

晉王宇文成趾撿起獵物,策馬走向對面的宇文化及,笑道:“父皇好弓法,一弓即中,圍堵成功。”

宇文化及慢慢把弓放下,笑道:“它多跑了一個彎,剛纔你的號角吹晚了,所以西面圍堵的軍士晚了一步。”

“父皇彈無虛發,它跑不了的。”

宇文化及搖搖頭,對不以爲意的次子宇文成趾道:“大局,我們的大局設好了,才彈無虛發。如果不能把它圍到這裡,有多少彈也沒有用啊。你要多練習圍獵,熟悉兵法、調度。有空多向你三弟成都學學兵法佈陣,如果將來你能有你三弟一半本領,朕也欣慰了。”

扯了扯弓弦,宇文化及道:“朕的這一手彈弓,當年長安城中可是少有人及,說來比我射的更好的,也就是那個李淵了。可惜,李淵這個老狐狸雖然確實厲害,但他最後還是沒有笑到最後。說來,李淵的幾個兒子確實都十分厲害,我們家也就成都稍強,你和你大哥,卻是比李建成和李世民要差的好遠了。”

宇文成趾笑了笑道:“父皇,李淵不死,那就是我們的心腹之敵。李淵家的幾個兒子確實厲害,當年那個李元霸雖然有些少根筋,可是單論武藝卻還在三弟之上的。那個老二李世民更是一個狠人,出賣背叛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啊,當初咱們不也在太原吃了一個大虧嘛。李淵父子不死,李家不亡,我們宇文氏卻是難有出頭之日。不過,終究不還是我們笑到了最後嘛,父皇,你看,笑到最後的不還是咱們大許嗎?”

宇文化及有些不以爲意,嘆息一聲道:“大許?關中而已。”話語中,有着一股子愁悵。

起兵數年,到如今,連隴上和隴右都還沒能掃平拿下,這一直是讓宇文化及心中難平之處。關隴,關隴,只得關中而不能控制隴上,隴右,終究是心頭大患啊。

“父皇,關中經營數年,固若金湯。只要這次擊敗了陳克復,那麼不但河東到手,就是劉武周和薛舉這兩個賊子,不也是如這兔子的尾巴一樣,長不了嗎。”宇文成趾笑道。

“是啊,何時將隴上、隴右收復,再進軍中原,我們議論、準備了這麼久,現在只等最後的時機了。”宇文化及說到此面上又有了笑容,畢竟等了這麼久,終於要到了最後的收穫時刻了,如何能不高興呢。

圍獵場營門外,太子宇文成基帶着一隊侍衛縱馬而至,徑闖營中,羽林大將軍司馬德戡在後厲聲叫道:“任何人不得帶軍闖入禁苑,太子請遵旨而行!”

一隊羽林軍衛士持矛擋住了宇文成基的去路,宇文成基揮劍將矛格開,金屬撞擊聲在營前回蕩。

司馬德堪再次歷聲道:“請太子下馬!”

宇文成基怒目瞪了司馬一眼,不過他也知道這個司馬德堪當初正是擁戴他父親起兵的元佐,十分得皇帝器重。當下冷哼了一聲,勒停戰馬道:“孤有急事要立即面見陛下,請大將軍代爲通報!”RS

第145章 破釜沉舟第245章 夜襲長安第606章 打落水狗第188章 以夷制夷第138章 調兵遣將第794章 收服河東關隴貴族第232章 郎妝決意第492章 將計就計第805章 前軍覆沒,諸汗舉兵第52章 我爲誰雄第571章 元旦朝會第604章 再納美妾第806章 軍心第952章 西進長安(六)第878章 七國會盟第178章 懷璧其罪第77章 整編新軍第274章 惡向膽生第481章 傳位詔書第491章 河北蘇烈第293章 始畢可汗第178章 懷璧其罪第633章 箭在弦上第574章 門戶之爭第220章 皇帝傻了第463章 搶奪三關第337章 反目成仇第878章 七國會盟第817章 殺神第890章 先發制人第98章 燥動之夜第250章 救或不救第173章 紅藍雙旗第242章 聯盟破裂第491章 河北蘇烈十九章 以牙還牙十八章 看望傷兵第412章 勤王詔令十六章 收穫巨豐第565章 搶購風潮第636章 以除後患第158章 膝行而降第778章 楊杲 楊暕 蕭後第133章 勝利背後第380章 玄甲軍團第558章 一網打盡第389章 美人歸來第248章 山東三傑第145章 破釜沉舟第123章 陌刀初陣第2章 眼球效應第899章 大纛傳令 全軍出擊第171章 戰野豬皮第545章 臥美人膝第813章 不戰則已,戰必勝之!第817章 殺神第318章 宮廷血戰第104章 十府空缺第292章 錦衣衛士第183章 一個不留第643章 五體投地第137章 遼東副帥第810章 虎!虎!虎!第799章 竇紅線第541章 日搶雁門第502章 賢妻佳偶第76章 晉遼東候第5章 新紮郎將第208章 雙管其下第125章 英雄末路第31章 一念地獄第698章 一路向東第5章 新紮郎將第92章 肅清全城第305章 御駕親征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621章 八面玲瓏第718章 退無可退第706章 藏而不露第457章 雌雄難辨第559章 君前斬裴第375章 龍爭虎鬥第547章 李二夜哭第156章 疑人不用第669章 志在必得第429章 楊廣中風第306章 連拜五相第866章 鉅艦大炮的威力第63章 三個夥長第711章 君不君 臣不臣第811章 亮劍第809章 圈套第655章 李密伏兵第893章 關山飛渡第603章 紅袖添香第176章 我有一計第903章 入關第714章 一路向西第558章 一網打盡第886章 何人可降
第145章 破釜沉舟第245章 夜襲長安第606章 打落水狗第188章 以夷制夷第138章 調兵遣將第794章 收服河東關隴貴族第232章 郎妝決意第492章 將計就計第805章 前軍覆沒,諸汗舉兵第52章 我爲誰雄第571章 元旦朝會第604章 再納美妾第806章 軍心第952章 西進長安(六)第878章 七國會盟第178章 懷璧其罪第77章 整編新軍第274章 惡向膽生第481章 傳位詔書第491章 河北蘇烈第293章 始畢可汗第178章 懷璧其罪第633章 箭在弦上第574章 門戶之爭第220章 皇帝傻了第463章 搶奪三關第337章 反目成仇第878章 七國會盟第817章 殺神第890章 先發制人第98章 燥動之夜第250章 救或不救第173章 紅藍雙旗第242章 聯盟破裂第491章 河北蘇烈十九章 以牙還牙十八章 看望傷兵第412章 勤王詔令十六章 收穫巨豐第565章 搶購風潮第636章 以除後患第158章 膝行而降第778章 楊杲 楊暕 蕭後第133章 勝利背後第380章 玄甲軍團第558章 一網打盡第389章 美人歸來第248章 山東三傑第145章 破釜沉舟第123章 陌刀初陣第2章 眼球效應第899章 大纛傳令 全軍出擊第171章 戰野豬皮第545章 臥美人膝第813章 不戰則已,戰必勝之!第817章 殺神第318章 宮廷血戰第104章 十府空缺第292章 錦衣衛士第183章 一個不留第643章 五體投地第137章 遼東副帥第810章 虎!虎!虎!第799章 竇紅線第541章 日搶雁門第502章 賢妻佳偶第76章 晉遼東候第5章 新紮郎將第208章 雙管其下第125章 英雄末路第31章 一念地獄第698章 一路向東第5章 新紮郎將第92章 肅清全城第305章 御駕親征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621章 八面玲瓏第718章 退無可退第706章 藏而不露第457章 雌雄難辨第559章 君前斬裴第375章 龍爭虎鬥第547章 李二夜哭第156章 疑人不用第669章 志在必得第429章 楊廣中風第306章 連拜五相第866章 鉅艦大炮的威力第63章 三個夥長第711章 君不君 臣不臣第811章 亮劍第809章 圈套第655章 李密伏兵第893章 關山飛渡第603章 紅袖添香第176章 我有一計第903章 入關第714章 一路向西第558章 一網打盡第886章 何人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