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受驚了

甚至皇帝還經常派人去問李超一些事情。

這種雖身不在朝,但卻依然還能經常跟皇帝保持聯絡通信的特殊,讓朝野無數人羨慕。甚至現在都有人喊李超爲白衣宰相,不在朝,一樣能夠影響朝局。

攤丁入畝的奏章,直接動用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帝面前。

李超的奏章一向跟他的人一樣獨特,沒有什麼過於華麗的詞藻,沒有那麼套話空話。都是直接就上乾貨,條理清晰,論點明確。

“攤丁入畝?”

“納錢代役?”

“不抑兼併?”

“永不加賦?”

李世民越看越震驚,李超的把他奏章裡的幾個重要點,直接來了個加黑加粗,高亮顯色。

這四句,十分吸睛,有uc部的風格。

但卻不是標題黨,而是乾貨。

房玄齡本來在閱讀漢京轉來的奏章,聽到皇帝一句接一句的驚歎,也連忙扭頭過來。

他一看那奏章上貼着紅色條子,就知道這原來是李超的奏章。

“趙國公又有什麼驚人言論嗎?”

“不是驚人言論,而是又一個新法。罷租調庸制,停均田法,推行兩稅法,還要攤丁入畝,甚至是納錢代稅,兩稅徵錢,並且不抑兼併,還提出永不加賦。”

李世民邊說邊搖頭,他一直跟李超保持着聯繫,許多朝廷大事也要特意派人去詢問李超的意見。可是現在李超上的這道奏章,也太讓他震驚了。

李超說的每一條,他聽後第一感覺就是荒謬。

“罷租調庸制?停均田制,這可是國朝根本,李超到底在說什麼。”連房玄齡聽了都心中驚駭不已。

均田制,租庸調製,這正是當年西魏以三國之最弱,卻能敗北齊成爲北方霸主的根本啊。此後的北周、隋,都是沿用這套制度,才迅速的恢復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實力,然後隋朝才能統一天下。

甚至隋能夠開創開皇盛世,也與這套根本制度離不開關係。

可是現在,房玄齡一向推崇稱讚的李超,居然說出停均田,罷租調庸這樣的話,他真是昏了頭嗎?

倒是長孫無忌,以前反對過李超幾次,結果每次最後都被打臉,這樣啪啪啪多次之後,現在長孫無忌已經有了深刻的領悟。

不過李超出了什麼驚人言論,都先別急着下定義,先仔細看清楚了再說,不能一而再的把臉伸過去給李超打了。

“陛下,李超說這些,總應當有他的論點,得有一個站的住腳的說辭啊。李超又不是老邁昏庸,他比陛下還年輕呢。我覺得,李超肯定大有深意。”

被大舅子一說,李世民這纔算是穩了穩心神。

重新拿起奏章,這次直接無視那幾個加黑加粗高亮顯示的詞,專心的看了起來。房玄齡長孫無忌宇文士及楊恭仁幾位宰相這個時候也都等不及,好奇的站到一邊探頭去看。

“我攤開來,大家一起看。”

奏章是折冊,直接拉開,就成了一個長冊。

奏章擺在案上,君臣幾個一起看。

“李超的字還是這麼醜!”

“嗯,估計他是寫不好了。”

李世民和房玄齡兩個先嘲笑了下李超的字。

“其實趙國公的硬筆書法不錯的,開創流派。不過這毛筆字,確實沒進步。”

“什麼沒進步,他根本就是懶得練。有功夫,都忙着去賺錢去了。”

房玄齡仔細的看着奏章,洋洋灑灑的奏章很多字,但卻寫的非常清晰。

“攤丁入畝,原來是這個意思。細一思量,似乎也並沒有問題啊。”房玄齡道。

李世民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他後悔自己剛纔太過大驚小怪,失了帝王的穩重。

“這等於是廢除了人頭稅,以後徵的是財產稅。”長孫無忌也驚歎着道,並且一句話就總結出了李超這攤丁入畝的精髓之處。

廢人頭稅,徵財產稅。

丁稅按人頭來收,但許多百姓較窮,他們本身是沒錢的。尤其是他們很難抵抗災害,一旦遇災,那麼他們可能就沒錢交稅。

而財產稅,以田地財產來定戶稅定地稅,然後把丁稅這部分攤到田賦裡,納稅的主力就成了擁有田地最多的地主們。

同時,李超的兩稅法規定貴族官僚商人地主都要交稅,這等於是擴大了稅源,增加了進行的財政收入,也相對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另外一方面,攤丁入畝,把丁役也折爲役錢,攤入田畝之中,進行的稅收也簡單了許多,徵收起來容易,計算簡單。

“玄齡,你怎麼看這攤丁入畝?”李世民心裡也覺得李超這個新法,似乎挺好。但好的政策構思,到底能不能推行實用,這卻還是一個問題。

他們得先考慮好這個新政,會有哪些好處,同時又會遇到哪些阻力,要權衡利弊得失。

房玄齡仔細的想了想。

“要推行此新法,最關鍵之處還是在於清量出貴族地主們的田地數量,把隱田清出來。再一個,則是貴族官僚地主商人都須一體納稅。如果不能做到這兩個,則攤丁入畝,就不可能推行下去。”

哪怕現在朝廷的財政收入,工商關稅這片,已經超過了來自土地和農業的稅收,但沒有誰會覺得土地和農業的稅收不重要。

攤丁入畝,就意味着要把原來朝廷收取的租庸調全攤入到全國的耕地中去。

大唐有多少耕地?

李世民最清楚,經過這幾年大唐的開拓,以及移民拓荒,剛剛結束不久的上一次普查顯示,大唐現在大約有八百五十萬頃田地。

這就是八億五千萬畝地。

大唐現在有多少人口?

大約五千萬多一點人口,丁男一千五百萬左右。

平均大唐每個人佔有十七畝地,每個丁男佔有五十六畝地。

如果以全國的人均佔田算,田地佔有量很少。而如果只以丁男算,則也不算多。因爲一個丁男擁有的田地,其實是差不多一家人的田。

大唐八億五千萬畝地,包括了許多肥力較差的田。而且,這些田也不能全用來種糧食,還得拿出大部分來,種桑種麻,甚至種榆樹棗樹這些,這都是朝廷規定必種的。

此處還要種一些其它的經濟植物等等。

因此真正能用來種糧食的地,其餘也不多。而這個時代,畝產量更低,哪怕有李超推出的漚肥施肥法育種法等,也依然還是較低的畝產。

“如果朝廷以一千五百萬丁男這個數額來計算,則一年朝廷的租是三千萬石粟收入,調收入是絹一千五百萬匹,綿四千五百萬兩。另外庸折絹兩千兩百五十萬匹。合計,一年租庸調收入,三千萬石粟,絹三千七百五十萬匹,綿,四千五百萬兩。”

這是最理想的數字,事實上現在大唐雖有一千五百萬丁男,但有許多不課丁。課丁的數量並不多,加之每年總有許多地方受水旱霜凍等災害,朝廷照例要給災區減免。

而庸,多數情況下朝廷都是調百姓服役,甚至是超期服役,超期服役的百姓,不但不用以絹代役,而且還能減免租調。

因此,朝廷實際上的租庸調收入,比理想狀態下少許多。

不過如果以現在的這個丁額來攤丁入畝,攤入八億五千萬畝田地中,並且永不加賦的話,每畝田的丁銀倒不多。

“每頃地攤租三石五斗三升,合每畝,三升五合三。”長孫無忌迅速的報出一個數字。

李世民皺眉,“比原來的租還高。”原來是每丁租兩石粟,而均田制是每丁百畝地。

“陛下,均田每丁百畝,只是狹鄉邊地,實計上內地授田往往不足百畝,尤其是中原等地,更是隻有一丁二三十畝。因此,如果按寬鄉計,則攤入的租確實比原來高,但如果按實際情況算,那麼這每畝三升五合三的租,不算高。”長孫無忌提醒道。

“調,折每頃地折七丈絹左右,綿五兩多點。每畝折絹七寸,綿半錢。”

“另外庸,折每頃地折絹三匹。每畝折絹一尺二。”

房玄齡把這幾個數字寫在紙上,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如果以現在一千五百萬丁額來攤丁入畝,那麼攤入全國八百五十萬頃地後,每畝地等於是攤入三升五合三粟,絹一尺九,綿半錢。

三升五合三的傑,一尺九的絹,半錢的綿。

似乎不多。

李世民這樣想着,折到每畝裡確實不多。如果一個農民,他家只有二十畝地,那不管他家幾口人,他家的兩稅外攤入的這個丁錢,就是七鬥多傑,三丈八的絹,十兩的綿。

“實際推行時,我們還應當按照田地肥力分出上中下田,三等田攤入的錢應當有區別。上田多攤,下田少攤。”宇文士及建議,這也是考慮到田力好壞情況,儘量做到更公平些。

李世民卻想着,如果真能按那個一千五百萬丁的額來攤丁稅,這筆錢其實相當巨大。

一年三千萬石粟,絹三千七百五十萬匹,綿四千五百萬兩。

這還僅是攤入田畝的丁稅,還沒算兩稅的戶稅和地稅呢。

夏稅,上田畝稅六升,中田畝稅五升,下田畝稅四升。秋稅,上田畝稅五升,中田畝稅四升,下田畝稅三升。這是現在的兩稅地稅。

一畝上田,兩季稅一斗一升,中田九升,下田七升。

算上攤丁的租,一畝上田可能在一斗四升五左右。

如今大唐的畝產平均在一石鬥左右,這麼算來,每畝的田賦,其實不算高。就算只種一季糧,也不超過十稅一。但許多地方種兩季,或者三年兩季,那稅率就相當於二十稅一,甚至是三十稅一。

在不少地方,畝產也不只一石鬥,好田兩石三石的都有,最好的田,如果用肥,甚至能達到四石的。

“陛下,如果推行這新的兩稅法,攤丁入畝,納錢繳稅,一年起碼是三千萬貫的兩稅。加上朝廷工商稅關稅專賣稅預計的五千萬,那朝廷年財收能達到八千萬貫錢。”

“全部折錢,年財收八千萬貫?”李世民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也不由的興奮起來了。

八千萬貫啊,武德的時候,才二百餘萬貫,哪怕還有其它實物稅收,可加起來也頂多千把萬貫。

但現在,如果推行這個新法,朝廷卻可能讓年收邁入八千萬貫錢的大關。

一年有八千萬貫的收入,就算朝廷要給京官給地方官甚至給那龐大的吏員羣發工資,也不怕啊。就算給他們都再漲一波工資,都不怕。

以後朝廷養七八萬常備軍,也有錢了。

八千萬貫,李世民一下子覺得自己很有錢了。早知道如此輕鬆就能有這麼多財收,他之前又何必賣那麼多地給貴族們。

李世民突然有點後悔了,覺得自己賣的太不值了。

第1265章 終身大事第1016章 孽畜第435章 勸進第870章 王牌第1029章 李世民的監軍第960章第573章 李世民閉嘴第1594章 金鳳凰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712章 開始殺人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383章 玄武門之變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903章 十三太保第624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786章 鐵血宰相李文遠第1131章 飛醋第608章 看起居注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1187章 大婚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843章 堂後官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1418章 離婚第1544章 拔劍第1445章 天網第1040章 弒君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269章 步步緊逼第751章 太上皇第1032章 劍斬元吉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405章 造反了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第347章 講武第887章 雞飛蛋打第131章 救一半第1513章 第五縱隊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1420章 賣封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1392章 左派、右派第736章 李超不出,誰可爲帥?第510章 大帥開課了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1486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450章 龍武--位列宰相第980章 望長安第1567章 江西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急不救窮第880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742章 統購統銷第1591章 越獄第776章 跪下唱征服第1467章 投名狀第251章 拜年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1059章 異姓王第160章 狼來了第1128章 放虎歸山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625章 殺雞!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474章 沒臉見人第256章 張體第250章 空手套白狼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275章 說媒第531章 惡僧第1039章 密詔第346章 正三品、開中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845章 搞事情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第499章 皇后惱怒第128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1572章 紙老虎第1285章 母子平安第589章 火燒李家第1591章 越獄第409 一羣流放犯第七百三十章 別咬第1454章 東西皇帝第200章 溝上梯田第1495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085章 會長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
第1265章 終身大事第1016章 孽畜第435章 勸進第870章 王牌第1029章 李世民的監軍第960章第573章 李世民閉嘴第1594章 金鳳凰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712章 開始殺人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383章 玄武門之變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903章 十三太保第624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786章 鐵血宰相李文遠第1131章 飛醋第608章 看起居注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1187章 大婚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843章 堂後官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1418章 離婚第1544章 拔劍第1445章 天網第1040章 弒君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269章 步步緊逼第751章 太上皇第1032章 劍斬元吉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405章 造反了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第347章 講武第887章 雞飛蛋打第131章 救一半第1513章 第五縱隊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1420章 賣封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1392章 左派、右派第736章 李超不出,誰可爲帥?第510章 大帥開課了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1486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450章 龍武--位列宰相第980章 望長安第1567章 江西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急不救窮第880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742章 統購統銷第1591章 越獄第776章 跪下唱征服第1467章 投名狀第251章 拜年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1059章 異姓王第160章 狼來了第1128章 放虎歸山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625章 殺雞!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474章 沒臉見人第256章 張體第250章 空手套白狼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275章 說媒第531章 惡僧第1039章 密詔第346章 正三品、開中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845章 搞事情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第499章 皇后惱怒第128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1572章 紙老虎第1285章 母子平安第589章 火燒李家第1591章 越獄第409 一羣流放犯第七百三十章 別咬第1454章 東西皇帝第200章 溝上梯田第1495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085章 會長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