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搶妻

慕容歸盈回到府中,慕容騰問起靈圖寺之事,跟慕容歸盈一起往靈圖寺的慕容據代爲述說,慕容騰大奇,道:“張大都護竟然當衆說這樣的話,這等話當衆說出來,以後怕就難以改口了,難道他真的有功成身退之心?”

慕容歸盈嗤的一笑,道:“曹操還說自己一輩子就想做‘漢故徵西將軍曹侯’呢。這等話如何信得?若真讓他掃平胡虜,一統天下,那時候歸隱不歸隱還不是他自己說了算,誰能用今日之言語去束縛他呢。”

慕容騰道:“雖然是如此,但他今日爲何要說這樣落人話柄的言語呢?”

慕容歸盈捻鬚命慕容據:“你去打聽打聽,我料張大都護此來一定不會在居處寂寞,你去看看他離開靈圖寺後又有什麼舉動。”

慕容據去了後,慕容歸盈命慕容騰將鄰屋和門口的下人都撤走了,慕容騰便知接下來父親的話乃是絕密,故而連孫子都遣開了——那是怕慕容據年輕不懂事泄露了,果然聽慕容歸盈道:“我若不去伊州,沒有就近深入瞭解張邁在高昌所行之政,今日他的言語或者也未能理解得透徹,但現在卻是洞若觀火了。今天張邁在靈圖寺說的話,和他在高昌的種種舉措都是一脈相承的,其對外交涉亦屬其內政之外延。”

慕容騰道:“孩兒不懂。”

“當然不是那麼容易懂得的,只怕此刻連曹令公也未必能如我看得這般透。”慕容歸盈因給慕容騰說起張邁在高昌如何削蒲昌、殺龐特的事,這事敦煌這邊也多知曉,但慕容歸盈當時就駐紮在伊州邊界,時時關注着高昌的動態,龐特方面甚至還曾派人向他求援企圖結歸義軍未外援,所以有許多第一手的細節是遠在沙州的人所不能盡知的。

慕容歸盈略爲陳述之後,問慕容騰有什麼看法,慕容騰道:“張大都護的手段有夠辣!在那等境況之下竟然也不顧忌外兵壓境和內部動盪!不過他的運氣也真不錯,毗伽竟然沒來進攻,這一關便給他過去了,反而又成就了他的威名。”

聽兒子看問題沒能抓住本質,慕容歸盈暗暗嘆息,心想歸義軍諸家族的人才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曹議金已遠不如張義潮,曹元德一輩更是遠不如曹議金,自己的兒子也不如自己,頂多也只是箇中人之資,現在老一輩的人尚在時還能和安西那邊過兩招,若等老一輩的人凋零殆盡,那時靠着這些不肖子孫可不知如何抵擋了。

黯然歸黯然,卻還是循循善誘地道:“張邁這一招,不是辣手不辣手的問題,他這麼做是讓我看清楚了安西軍的兩大政略:一是如何對待胡漢之別,二是如何對待新歸領土的舊家族。而這兩點他的做法都和曹令公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慕容騰倒也還有幾分靈性,被乃父一提點便明白了過來,呀了一聲說:“我懂了!父親是說他對胡人和大家族都採取強硬的手段,與曹令公的因循完全不同。”

慕容歸盈道:“張邁不止是強硬,但你點出曹令公的‘因循’兩字那便很好。張邁一路東來,每得一地都行變革,高舉漢統以化胡,又以‘律法之前人人平等’爲號召,將固有大家族之特權削損殆盡,擠出上層之資財以爭取中下層之擁護,如遇牴觸他也不像曹令公那樣多方顧忌安撫,而是寧可選擇用激烈手段將違抗者盡數清除。骨咄、龐特的下場都是兩個明證。”

“我明白了!”慕容騰道:“西北諸侯,沙州也罷,瓜州也罷,一旦佔得一州一鎮都趕緊向中原派出使者,邀得中原冊封以鞏固自己家族的地位,其行多出於私心。但張大都護卻反其道而行之,他這次這麼說,那就是要宣稱自己的作爲都是爲了國家,都是出於大公而不是爲了建立一個新家族,連他自己都這樣了,那其他家族就更沒有擁有特權的理由了。今日與會的諸侯當中,孫超在涼州是沒能以家族統治涼州的,所以孫超纔會這樣當衆支持張邁。”

慕容歸盈見兒子在自己點破之後漸漸通隆,微微一笑以示讚賞,說道:“這一百年來,河西真正能夠起兵爲國的就只有張義潮公一人,只有他在成就大功業之後能夠真正地向朝廷無私地‘歸義’,所以也就只有他一人才能橫掃河西。其他人則都是爲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惜割據。曹令公二十年前就已經執掌沙瓜,但他卻又只能止步於沙瓜,就是因爲他沒有這個魄力得罪河西諸部落、諸家族,也不肯放棄已經到手的特權。對內無法改革,對外自然也就無力,因此二十年來也就只能因循下去了。”

說到這裡慕容歸盈沉吟下來,低聲呢喃:“無‘私天下’之念者得天下,然而得天下之後是真否還不要特權,又有誰說得清楚呢……”

慕容騰沒聽見父親的低語,卻道:“可是張邁這麼做,豈不是相當於要得罪盡河西的諸部落諸家族?”

慕容歸盈冷笑道:“便得罪了又怎麼樣?如今他已一統安西,他的政略又是能夠真正統合境內人力物力,將力往一處使;河西卻割裂爲十餘塊,便是沙瓜境內也是家族林立各自爲政——力聚則強,力分則弱。真要給張邁找到了個機會大兵壓境,河西諸家有多少會頑抗到底真是難說了。張邁既然敢這麼做,那當然就打定了主意不怕得罪人的了。看來此次他來敦煌,所爭者絕非與曹家之友好,而是要蠱惑中下層之心志。要奪取的當是一個有利於安西擴張的大義名分。”

慕容騰道:“父親,既然你已經看破這一點,那是否……”

就在這時,慕容據從外面跑進來,叫道:“爺爺,爹爹,出事了,出事了。”

“怎麼?”慕容歸盈問。

慕容據道:“甘州的那個王子景瓊,在靈圖寺被張大都護一番言語壓得擡不起頭來,現在正在大街上挑戰張大都護呢。”

他的祖父父親都是一奇,慕容歸盈問:“他怎麼挑戰?”慕容據笑道:“說來更是有趣,他竟然是要娶福安公主爲妻——現在敦煌消息靈通點的,誰不知道福安公主是許給張大都護的,張大都護這番來沙州,一是爲了會盟,二就是要來迎娶福安公主啊,景瓊這人真是不知好歹,竟然要張大都護將福安公主讓給他。”

慕容歸盈又問:“張大都護怎麼應答?”

慕容據道:“我去得晚了些,到那裡時他們已經鬧開了,剛好聽張大都護手下的嘉陵和尚說張、李聯姻已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未過門,名分早定,豈有相讓的道理。”

“不錯,那景瓊那邊又怎麼說?”

慕容據道:“景瓊聽了這話竟然說,按照胡地習俗,別說未過門的妻子,便是過門的妻子,強者亦可搶去,弱者只能自認倒黴。”

慕容歸盈和慕容騰對望了一樣,沙瓜二州胡人部落也不少,慕容父子自然也知道漠北胡族中確實有一項約定俗成的“搶妻”習俗,允許草原上強有力的青年去搶奪各地、各部的女子爲妻,這在漢人眼裡乃是一項鄙陋之極的野蠻風俗,在中原別說普通人家的男人搶奪別人的妻子要判重刑,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強搶有夫之婦,但有許多胡人部落卻是默許這種行爲——當然,搶別人老婆的會被認爲是好漢,被別人搶了的那便是窩囊廢。

慕容騰雖然知道有這麼個習俗,卻忍不住皺眉道:“這個景瓊怎麼如此亂來!完全不顧大局!雖然說漠北是有這樣的習俗,可他也不看看他要搶的是什麼人!他自己亂來也就算了,隨他一起來的重臣也不勸勸?”

慕容歸盈卻沉吟道:“聽起來像是年輕人胡鬧,其實卻未必全是胡鬧。走,咱們去瞧瞧。”換了便裝,讓孫子帶路。

這件事卻是發生在敦煌市井中心,這時沙州百姓聽說甘州回紇的王子要在和安西大都護爭女人,而爭的又是于闐的公主、曹令公的外孫女,這等熱鬧誰肯錯過?沒一會功夫已經傳遍全城,好事者聞訊早就都從四面八方趕來,要看此事如何了局。就是遠來赴會的諸侯也都站在旁邊看熱鬧。

慕容歸盈到達之前,曹元德已經先趕到了一步,正爲雙方調停,張邁不怎麼開口,都是由嘉陵在爭辯,可他說的是漢家禮法,景瓊就是不認,只是道:“按我族風俗,這事沒什麼不妥!”曹元德的勸說他也不聽,到最後景瓊大叫道:“張邁!你派個小和尚在這裡羅裡囉嗦幹什麼!你就當衆說一句:你到底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戰!”

全場忽然都靜了下來,人人都向汗血王座上的張邁瞧去,按大唐禮法,于闐國主既然已經許婚,又有楊定國、曹議金做媒,這樁婚事便是皇帝來了也輕易動搖不得了,他若要講理也不是講不過,但西北民風尚武,這時被景瓊當面挑戰,若是一味只是動口講理那反而會被沙州百姓、河西諸侯疑其膽怯。

楊易虎目圓睜,就要上前,張邁伸手攔住,看了景瓊一眼道:“這裡是沙州,當用大唐禮法,你別跟我扯什麼漠北風俗。”

景瓊哈哈一聲,叫道:“你果然不敢!”

張邁等他笑完,才道:“福安我是不會讓給你的了。但你要自取其辱我也由得你。”

景瓊叫道:“那你是應戰了?”

嘉陵向張邁連連搖頭,示意他不必與景瓊一般見識,張邁卻已經道:“隨時奉陪!”

此言一出,四周軍民百姓無不轟動,更有雜在人羣中的變文僧大爲驚喜,心想又有新故事新橋段可編了。

景瓊見張邁應戰,馬鞭一指,道:“好!那明日午時我們城外見!先鬥弓箭,再鬥騎術,再鬥武藝,三場兩勝者便迎娶公主!”

張邁笑道:“比武招親麼?哼,我陪你玩玩就是!不過也不用搞什麼三戰三勝,就一場,你若有種就來試試我的橫刀!只不過我刀口不長眼睛,明日你最好先交代完後事再來!”

謀落戈山見張邁這麼爽快就答應了,反而暗中吃驚,心想他能一路打平嶺西回紇、龜茲回紇、高昌回紇,只怕王子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張邁卻不理會他們,一拍汗血王座,向曹元德告別走了。一時之間全城議論紛紛,個個都在談論這件事情。

不少人都道:“張大都護何許人也?那是打遍西域無敵手的大英雄,是天山上的龍變的!這個回紇王子雖然看起來有些武藝,這番只怕卻要吃虧了。”

也有老成的道:“那又不然,我卻覺得張大都護這番可意氣用事了,回紇王子既然敢挑戰那肯定也是有備而來,張大都護他是大帥之才,可不是沙場衝將,雖然百戰百勝,可不見得武藝也就天下第一,就算武藝很強,也不能保證一定勝過回紇王子,萬一有個閃失,真讓福安公主給人搶了,他張大都護顏面何成,安西軍顏面何存?”

又有人說:“這個我看你是白操心,人家既敢答應,肯定是胸有成算。”

又有人說:“不然不然,比武的事情誰敢說一定能贏。總之這次打贏了的話沒見得有好處,輸了的話不免一世英名付諸流水。張大都護剛纔實在是衝動了。”

但更多的人卻都道:“什麼衝動不衝動,被人指着鼻子要搶自己老婆,誰忍得住!”

“就是,就是!換了你忍不忍?”

慕容據年輕好事,見張邁應戰樂得坐不定,已去找人商量明天到城外佔個好位置了,慕容騰道:“真沒想到事情竟然會變成這樣,元德也真是,剛纔也不力勸,現在鬧成當衆比拼,雙方無論誰勝誰負,落敗的一方只怕都咽不下這口氣,萬一鬧成兵戎相見,一場會盟的盛事反而要變成禍事了。”

慕容歸盈也注意到曹元德似勸解似縱容,冷笑幾聲,搖頭回府。

消息傳到公主樓,福安聽說了又驚又駭,文安拍手道:“這下可要瞧瞧我這位準姐夫大展神通了。”見福安愁眉深鎖,問道:“姐姐怎麼了,你擔心張大都護會輸不成?”

“張大哥不會輸的!”樓板聲響,卻是李從德來了,文安喜道:“王兄!”拉了李從德近前,道:“哥哥你說,明天這場比試,張大都護的贏面有多大?”

李從德笑道:“那肯定是必勝無疑!”

福安卻還是遲疑着,李從德問:“姐姐到底怎麼了?”福安道:“王弟,你見過張大都護動手過沒?”

李從德一愕,別說他沒見過,就是李聖天、馬繼榮也沒見過,以前父王和太尉和他講起張邁的事,說的都是他如何運籌帷幄,如何神機妙算,如何指揮若定,並不曾說起見過張邁如何戰場廝殺。

福安低低道:“弟弟,有件事情我於你說了,你可不能傳出去。我聽汾姐姐說,張大都護的武藝似乎……似乎也並不怎麼強,所以……”

別人若說這話李從德可以不做理睬,但這話是出自福安之口轉述郭汾的話,相知莫若夫妻,郭汾都這樣說了,李從德一聽心裡也沒底了,道:“不會吧。”

文安道:“王兄,不如你去張大都護那裡探探口風,瞧瞧他有沒有把握。要不然我和姐姐今晚都睡不着了。”

李從德道:“好,我就去。”

這時天色已晚,李從德心想:“這事關係姐姐的終身幸福,一定要打聽清楚,萬一張大都護其實沒什麼把握,我可得替他想想辦法。”

跨上張邁送給他的汗血寶馬,一路馳至張邁的住處,此處卻是張義潮當年曾居住過的舊宅,曹議金特地撥給張邁居住的,雖然宅院頗爲破舊,但張邁感念張義潮的功業,對曹議金的這項安排十分滿意。

府內這時已經點燃了燈火,守門者見是于闐太子來慌忙入報,不久嘉陵匆匆來請,李從德隨他穿堂入院,張邁卻正與一干部屬在後園喝酒,見到李從德來笑道:“從德,來得正好,這是郭洛從寧遠送來的葡萄酒,我們剛剛開封,你也來嚐嚐味道。”

李從德見他鎮定如恆,全然不將明日比武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頭反而定了下來,心想張邁一定是勝券在握才能如此。

酒才斟滿,忽然外頭闖進一人來,卻是石拔,到了後園就叫道:“邁哥,邁哥!”見李從德在,才改叫大都護,喝了一杯酒,叫道:“聽說明日你要和那個不知好歹的回紇王子決鬥,是這樣麼?”

張邁笑道:“不是決鬥,是我要教訓教訓他。”

石拔哈哈一笑,道:“對,教訓教訓他,不過那傢伙算個屁,你親自出手實在太擡舉他了,不如等我替你出手吧。”

靈俊也道:“大都護,這個景瓊確實也沒資格做你的對手,你如今是萬金之軀,實在沒必要冒這個險。”

(未完待續)

第五章 設阱人第二零四章 戰後外交之二第一五七章 追亡逐北第二十六章 兩筆賬之二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八十四章 再上征程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第二八六章 河北烽火第四十章 揭羅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二二九章 國家的未來之三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六十二章 百帳風雲之二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一六五章 萬里西域盡華族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十二章 斷壁刻字第十章 契丹國舅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四十二章 輓歌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五十九章 血矛鐵印第一九二章 野守第一八二章 戰爭的理由之三第三十一章 獻祭第八十七章 高昌攻防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 一 六章 無君之時第二十七章 收取焉耆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一一一章 重新崛起的東方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第二六八章 上京會戰之三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一一二章 虞詐伐交第一四四章 議親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五十四章 五萬佛民第十七章 宣戰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一六一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十八章 用鐵蹄來決定這片土地的歸屬!第五十三章 國力拼熬第一二二章 同牀異夢之二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一一四章 還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六十一章 渾水迷濛第二七六章 晉北縱橫第七十八章 五大留守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一零一章 從此兄弟不睨牆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二十三章 回紇使者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二零二章 血戰之後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一章 拆城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三二四章 界限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二二七章 國家未來之一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第九十章 風至敦煌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二四零章 璧與罪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十五章 八倍山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三十四章 襲途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一八六章 十州易幟!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二一五章 佛度漠北第十八章 用鐵蹄來決定這片土地的歸屬!第二七五章 大戰餘緒第一零三章 郭洛之鞭第九十七章 唐軍假扮唐寇第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三更 求票
第五章 設阱人第二零四章 戰後外交之二第一五七章 追亡逐北第二十六章 兩筆賬之二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八十四章 再上征程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第二八六章 河北烽火第四十章 揭羅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二二九章 國家的未來之三第三一六章 東京政變之一第六十二章 百帳風雲之二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一六五章 萬里西域盡華族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十二章 斷壁刻字第十章 契丹國舅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四十二章 輓歌第三十章 疲敵奔命之二第五十九章 血矛鐵印第一九二章 野守第一八二章 戰爭的理由之三第三十一章 獻祭第八十七章 高昌攻防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 一 六章 無君之時第二十七章 收取焉耆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一一一章 重新崛起的東方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第二六八章 上京會戰之三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一一二章 虞詐伐交第一四四章 議親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五十四章 五萬佛民第十七章 宣戰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一六一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十八章 用鐵蹄來決定這片土地的歸屬!第五十三章 國力拼熬第一二二章 同牀異夢之二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一一四章 還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六十一章 渾水迷濛第二七六章 晉北縱橫第七十八章 五大留守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一零一章 從此兄弟不睨牆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二十三章 回紇使者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二零二章 血戰之後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一章 拆城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三二四章 界限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二二七章 國家未來之一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第九十章 風至敦煌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二四零章 璧與罪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十五章 八倍山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三十四章 襲途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一八六章 十州易幟!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二一五章 佛度漠北第十八章 用鐵蹄來決定這片土地的歸屬!第二七五章 大戰餘緒第一零三章 郭洛之鞭第九十七章 唐軍假扮唐寇第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三更 求票